常明
- 作品数:58 被引量:143H指数:6
- 供职机构:吉林大学第一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吉林省科技厅科研基金吉林省卫生厅科研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政治法律更多>>
- 氧化修饰蛋白质在帕金森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被引量:1
- 2010年
- 目的从氧化修饰蛋白质的角度探讨帕金森病(PD)的发病机制。方法本实验分为实验组(PD细胞模型组)和对照组。PC12细胞孵育24h后,实验组加入以DMSO溶解的终浓度10μmol/L的蛋白酶体抑制剂(PSI),对照组加入DMSO,继续孵育24h后进行观察。MTT法检测细胞存活率,HE染色观察细胞内包涵体的形成。采用2D凝胶电泳、质谱鉴定与Western印迹技术相结合的方法在PD细胞模型中筛选氧化修饰的蛋白质。结果对照组不存在而实验组存在的氧化蛋白点有8个,其中有1个被质谱鉴定出来,为β-微管蛋白(β-tubulin)。结论氧化修饰的β-tu-bulin为探讨PD的发病机制及治疗药物的研发提供有价值的线索。
- 张颖杨艺敏白晶常明许志军胡林森
- 关键词:帕金森病发病机制氧化修饰蛋白质组学细胞骨架蛋白
- 人高转移性和低转移性前列腺癌细胞株荧光差异凝胶电泳图像分析被引量:1
- 2008年
- 目的:比较人高转移性前列腺癌细胞株(PC-3M)和人低转移性前列腺癌细胞株(PC-3)间差异表达的蛋白质,拟发现早期诊断和逆转前列腺癌转移的分子标志物。方法:应用差异凝胶电泳(DIGE),分离PC-3M和PC-3细胞株的总蛋白,用图像分析软件比较分析并识别细胞间的差异表达蛋白质。结果:应用DIGE进行分离后,成功地获得了蛋白质组分辨率高、重复性好的双向凝胶电泳图谱,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MS)成功鉴定出11种蛋白质,其中9个蛋白质点仅在PC-3中有表达,2个蛋白质点仅在PC-3M中有表达。结论:人高、低转移前列腺癌细胞株的蛋白质组表达存在明显差异,这些差异蛋白质有可能为进一步发现前列腺癌转移相关分子和阐明前列腺癌侵袭转移的分子机制提供实验证据。
- 李群李一雷常明杨新宇王志新梅红夏阳李玉林
- 关键词:蛋白质组
- 鱼藤酮对PC12细胞毒性作用的机制被引量:2
- 2007年
- 目的:探讨鱼藤酮诱导PC12细胞毒性作用的可能机制,为神经防护药物的研发提供理论基础。方法:将培养的PC12细胞分为正常对照组和0.5μmol.L-1鱼藤酮实验组,持续作用72 h,MTT法检测细胞存活率;Hoechst 33342检测细胞凋亡;提取实验组和对照组细胞的总蛋白,应用荧光差异凝胶电泳系统(DIGE)获得差异蛋白点的表达信息;通过MALDI-TOF质谱鉴定差异蛋白点。结果:MTT法显示鱼藤酮实验组较正常对照组细胞存活率明显降低(P<0.01);Hoechst 33342荧光染色显示鱼藤酮实验组可见较多凋亡细胞,表现为核边集、核固缩、核碎裂等特征性凋亡改变,其凋亡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DIGE分析软件提示实验组点298的表达量高于对照组(P=0.004),点447的表达量低于对照组(P=0.009 5)。通过质谱分析和数据库检索,鉴定为纽蛋白和线粒体顺乌头酸酶。结论:纽蛋白和线粒体顺乌头酸酶参与细胞损伤,可能成为神经防护药物作用的靶点。
- 韩威宫萍常明张瑜张颖王秋艳胡轶虹胡林森
- 关键词:PC12细胞鱼藤酮蛋白质组学细胞毒性作用
- 儿童哮喘相关蛋白靶标筛选被引量:3
- 2013年
- 目的采用蛋白质组学方法,筛选儿童哮喘诊断相关的蛋白靶标。方法使用二维差异凝胶电泳技术(2D-DIGE),分离及筛选稳定期哮喘儿童48例及12例健康儿童血浆蛋白,筛选蛋白进一步经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TOF MS)进行鉴定。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通过蛋白质组学分析,组间共筛选出32个差异蛋白(P<0.05),13个蛋白点经质谱鉴定,代表了5种已知蛋白及2种未知蛋白,分别为抗凝血酶Ⅲ(AT-Ⅲ)、α2巨球蛋白(A2M)、补体C3、补体C4a及IGKGIgkappa。其中AT-Ⅲ在哮喘组表达高于对照组(P<0.05);补体C3、A2M在对照组高于哮喘组(P<0.05)。结论通过蛋白质组学方法发现了儿童哮喘病情相关系列蛋白靶标,AT-Ⅲ、A2M、补体C3可能作为未来辅助诊断儿童哮喘的系列蛋白靶标。
- 卢洪华刘丽常明华树成
- 关键词:哮喘儿童蛋白质组学生物标志物
- 蛋白酶体抑制剂诱导的PC12细胞帕金森病模型中血红素加氧酶-1的差异表达被引量:3
- 2010年
- 目的探讨蛋白酶体抑制剂(Proteasome inhibitor,PSI)诱导的PC12细胞帕金森病(Parkinson disease,PD)模型中血红素加氧酶-1(Hemeoxygenase-1,HO-1)的差异表达,为深入研究PD的发病机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取培养的PC12细胞,加入终浓度为10μmol/L的PSI,建立PSI诱导的PC12细胞模型,以加入终浓度为10μmol/L的二甲基亚砜(DMSO)为对照组。经HE、AO&EB及α-SYN染色进行鉴定;PSI作用48h后提取蛋白,应用荧光差异凝胶电泳(DIGE)系统获得差异蛋白点,运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仪(MALDI-TOFProMS)鉴定差异蛋白。结果模型组与对照组比较,PSI作用48h可见细胞内嗜酸性类Lewy小体形成及细胞凋亡,凋亡率达(24.74±4.55)%。模型组与对照组比较,HO-1表达量显著增加。结论在泛素-蛋白酶体系统(Ubiquitin-proteasome system,UPS)功能障碍诱发PD过程中,氧化应激反应发挥着一定的作用。
- 刘韬金英花张瑜常明王丹萍胡林森
- 关键词:蛋白酶体抑制剂血红素加氧酶-1泛素肽水解酶类帕金森病PC12细胞
- Aβ对PC12细胞毒性作用机制的蛋白质组学研究
- 大量研究证明Aβ是AD发病机制的核心成分,并据此建立了多种研究模型。Aβ(25-35)为Aβ中毒性最强的肽段,Aβ第35位蛋氨酸在纤维形成、自由基产生等神经毒性中发挥重要作用。在培养的细胞中Aβ(25-35)肽段具有与全...
- 李红杰常明侯澍张磊胡林森
- 关键词:蛋白质组学PC12细胞
- 文献传递
- 6-羟基多巴胺诱导PC12细胞帕金森病模型中CaBP1表达的研究被引量:1
- 2007年
- 目的应用蛋白质组学技术研究6-羟基多巴胺(6-OHDA)诱导PC12细胞帕金森病(PD)模型中钙结合蛋白1(CaBP1)的表达。方法在建立6-OHDA诱导PC12细胞帕金森病模型的基础上,分别提取6-OHDA处理组和对照组细胞总蛋白,应用荧光差异双向凝胶电泳(DIGE)技术获得蛋白点的差异表达信息,运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仪(MALDI-TOFMS)鉴定出差异蛋白质。结果DIGE分析发现6-OHDA组表达明显增高的一个蛋白质点,经质谱分析鉴定确认为CaBP1。结论6-OHDA诱导PC12细胞的帕金森病模型中CaBP1表达增高,提示CaBP1增高可能与PD的发病机制有关。
- 徐卉付军常明张磊胡林森
- 关键词:蛋白质组学6-羟基多巴胺PC12帕金森病
- 尼莫地平对胎鼠神经干细胞体外培养损伤保护作用的研究
- 目的探讨尼莫地平对神经干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在建立谷氨酸对神经干细胞损伤的模型基础上,给予不同剂量的尼莫地平进行干预,测定尼莫地平干预后谷氨酸神经干细胞损伤模型的细胞存活率。结果当尼莫地平剂量为1×10
- 吕晓红齐亚丽马涤辉崔俐林卫红张淑琴常明
- 文献传递
- 实验性犬SAH后CVS血浆、CSF中NPY、ANP含量动态变化及巴曲酶的保护作用研究被引量:8
- 1998年
- 目的探讨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脑血管痉挛(CVS)的发病机理和防治方法。方法采用放免法动态观察了犬SAH后血浆、CSF中神经肽Y(NPY)、心钠素(ANP)含量动态变化及巴曲酶的保护作用。结果单纯注血组及巴曲酶治疗组血浆、CSF中NPY、ANP含量较注血前及同期正常对照组明显增高(P<0.01);单纯注血组在注血后30min血浆、CSF中NPY含量开始升高,CSF中ANP含量亦在注血后30min升高,血浆ANP含量则在第2d开始升高,至第7d最高。蛛网膜下腔给药组和静脉注入巴曲酶0.4BUkg-1d-1组血浆、CSF中NPY、ANP含量均明显低于同期单纯注血组(P<0.01)。结论血浆、CSF中NPY、ANP的异常增高是SAH后CVS的原因之一,巴曲酶可以防止NPY和ANP的异常增高。
- 周春奎吴军冯加纯饶明俐常明
- 关键词:NPYANP巴曲酶
- 帕金森病细胞模型中膜联蛋白A7氧化修饰水平的变化被引量:1
- 2010年
- 目的探讨膜联蛋白A7氧化修饰水平变化在帕金森病(PD)发病机制中的可能作用。方法应用10μmol/LPSI处理PC12细胞24h建立PD细胞模型。通过2,4-二硝基苯肼(DNP)的衍生将含有羰基的氧化蛋白质标记上。首次采用2D凝胶电泳、质谱鉴定与免疫印迹技术相结合的方法比较PD细胞模型和正常对照组中膜联蛋白A7氧化修饰水平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PD细胞模型中膜联蛋白A7氧化修饰水平显著降低(P<0.05)。结论膜联蛋白A7氧化修饰水平变化可能为PD发病机制的研究提供新线索。
- 张颖赵珩王春艳常明胡林森
- 关键词:帕金森病发病机制氧化修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