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姝
- 作品数:19 被引量:215H指数:8
- 供职机构: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沈阳市科学技术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 剪切波弹性成像在乳腺良恶性病变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 目的:应用剪切波弹性成像技术测定乳腺良性及恶性病灶的弹性模量值,评价该技术对乳腺良恶性病灶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收集我院经病理证实的乳腺病变患者51例,共67个病灶,均为女性,行实时剪切波超声弹性成像检查,获得乳腺病变的...
- 张倩倩王学梅李银燕耿晶张义侠康姝李响
- 文献传递
- S-Detect技术应用于超声诊断乳腺包块的影响因素及与超声医师联合诊断的分析被引量:16
- 2020年
- 目的:探讨S-Detect应用于乳腺包块中敏感性、特异性、符合率的影响因素。分析S-Detect与超声医师联合诊断的诊断价值,及与病理诊断的一致性。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且同时应用S-Detect技术诊断的453例乳腺肿物患者的相关资料,根据S-Detect的影响因素分组,采用卡方检验计算并比较S-Detect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符合率。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研究影响因素与病理诊断良恶性的关系。由一个超声医师进行乳腺超声检查与S-Detect检查,由另一个超声医师对留存图像进行分析根据美国放射学会BI-RADS分级对包块进行分级,再联合S-Detect做出联合诊断。计算并比较S-Detect、超声医师、联合诊断与病理诊断结果的ROC曲线下面积及一致性。结果:453位女性患者,共581个病灶,病理诊断良性病灶411个,恶性病灶170个。S-Detect诊断导管内乳头状瘤及4 cm>病灶≥2 cm的良性病灶误诊率较高,且有统计学差异。S-Detect诊断的特异性较高(>80.00%)。S-Detect在患者年龄、乳腺包块所在象限及乳腺包块所在深度分组中敏感性、特异性在组内均无统计学差异。病理Logistic回归得出3个有意义的危险因素(年龄、S-Detect、乳腺包块最大径),P<0.05。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SDetect的诊断结果 ROC曲线下面积为0.78,Kappa=0.45,超声医师的诊断结果ROC曲线下面积为0.78,Kappa=0.57,超声医师联合S-Detect(初次联合诊断)的诊断结果 ROC曲线下面积为0.84,Kappa=0.65,超声医师联合S-Detect并参考年龄、最大径及S-Detect的影响因素(再次联合诊断)的诊断结果 ROC曲线下面积为0.89,Kappa=0.76,P<0.05。结论:S-Detect诊断的特异性较高,诊断浸润性导管癌的符合率较高,诊断导管内乳头状瘤符合率较低,4 cm>病灶≥2 cm的良性病灶漏诊率较高。S-Detect应用于乳腺包块的诊断可以提高超声医师诊断的诊断价值及与病理诊断的一致性。
- 闫虹李响程慧芳王学梅张义侠康姝
- 关键词:乳腺肿瘤
- 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剪切波弹性成像研究
- 目的:乳腺癌腋窝淋巴结发生转移时,其硬度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由于癌组织取代了正常淋巴组织,使淋巴结质地变硬.剪切波弹性成像技术可以定量获得组织的杨氏模量值.杨氏模量值越大,组织越硬.本研究使用剪切波弹性成像技术,试图评价...
- 康姝王学梅王健楠李响程慧芳
- 超微血管成像与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在乳腺肿瘤诊断中的应用被引量:51
- 2015年
- 目的比较超微血管成像(SMI)两种成像模式[彩色模式超微血管成像(cSMI)和灰阶模式超微血管成像(mSMI)]和CDFI诊断乳腺肿瘤的价值。方法对134例患者的146个乳腺肿块分别行CDFI及SMI检查,对CDFI、cSMI、mSMI图像的血流特点进行分型。比较3种血流检测方法在良恶性乳腺肿瘤诊断中的价值。结果 CDFI和cSMI图像显示乳腺恶性肿瘤的血流较良性肿瘤丰富;mSMI图像中良恶性肿瘤血流类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8.10,P<0.001);CDFI、cSMI、mSMI诊断乳腺恶性肿瘤敏感度分别为74.47%(35/47)、80.85%(38/47)、76.60%(36/47),特异度分别为89.90%(89/99)、86.87%(86/99)、95.96%(95/99),准确率分别为84.93%(124/146)、84.93%(124/146)、89.73%(131/146),三种血流检测方法诊断乳腺恶性肿块的敏感度、准确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DFI与cSMI、CDFI与mSMI诊断特异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SMI诊断恶性肿瘤的特异度大于cSMI(χ2=5.212,P=0.022)。结论SMI与CDFI诊断乳腺良恶性肿瘤可相互补充,但SMI可提供更多低速血流信息,SMI的两种成像模式中mSMI较cSMI诊断价值更高。
- 李响康姝王学梅李银燕樊智颖王健楠
- 关键词:乳腺肿瘤
- 剪切波弹性成像对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
- 目的 乳腺癌是女性高发恶性肿瘤之一。淋巴转移是乳腺癌的主要转移途径。区域淋巴结的状态是影响乳腺癌病人预后的重要指标。准确判断乳腺癌患者的腋窝淋巴结是否发生转移,对患者的TNM分期、确定治疗方案及判断预后均具有重要意义。既...
- 康姝程惠芳王学梅李响王健楠
- 临床医学本科生超声教学改革与思考被引量:21
- 2016年
- 目的:探讨临床要求变化背景下超声教学改革的意义。方法:分析临床医学本科生超声教学改革的现状,比较传统教学、PBL、CBL及团队教学方法在超声教学实践中面临的问题,提出初步的解决方法。结论:整合多种教学手段,能够提高临床医学本科生超声教学水平,适应今后的临床要求。
- 刘艳君李响康姝王学梅
- 关键词:超声教学
- 高频超声显示乳腺微小钙化灶的研究
- 目的以钼靶X线摄影发现乳腺微小钙化灶为金标准,观察高频超声对乳腺微小钙化灶的检出率,探讨病灶良恶性及腺体回声特点对微小钙化灶显示率的影响,并分析钙化数目与病灶良恶性的关系。方法通过分析经钼靶X线片证实的56个乳腺微小钙化...
- 康姝王学梅耿晶
- 文献传递
- 高频超声显示乳腺微小钙化灶被引量:32
- 2009年
- 目的评价高频超声对乳腺微小钙化灶的诊断价值。方法对经钼靶X线片证实的56例患者的66个乳腺微小钙化灶进行高频超声观察,评价高频超声显示乳腺微小钙化灶的能力及影响因素,并对钙化的良、恶性倾向进行判断。结果66个乳腺微小钙化灶中,高频超声共显示出45个(68.18%),其中对恶性病变的微小钙化灶显示率(84.78%)大于良性病变(30.00%,P<0.05)。在声像图中,高频超声对低回声背景内的微小钙化灶的显示率(97.67%)大于正常回声背景内的微小钙化灶的显示率(13.04%,P<0.05)。结论高频超声可以显示乳腺微小钙化灶,对乳腺恶性病变和声像图中低回声背景内的微小钙化灶显示较好。当超声发现多发微小钙化时,多提示为恶性病变。
- 康姝王学梅耿晶
- 关键词:乳腺微小钙化灶超声检查
- 采用声触诊组织量化技术定量分析正常乳腺实质被引量:8
- 2012年
- 目的探讨声脉冲辐射力(ARFI)声触诊组织量化(VTQ)技术定量分析正常乳腺实质的价值。方法检测100名正常女性双侧乳腺实质的VTQ值,并结合钼靶X线结果、不同年龄段及生理阶段进行分析。结果本组无脂肪型乳腺。双侧乳腺实质厚度在不同钼靶X线结构分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随着钼靶X线腺体结构致密度的增加,双侧乳腺实质VTQ值增加,不均匀致密型乳腺VTQ值高于散在分布型乳腺(P<0.01);多量致密型乳腺VTQ值高于不均匀致密型乳腺(P<0.05)。双侧乳腺实质厚度及VTQ值在不同年龄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双侧乳腺实质厚度和VTQ值在性成熟期大于老年期(P均<0.05)。结论利用VTQ值可定量分析乳腺的密度。
- 李银燕康姝王学梅刘畅高宁宁欧国成李乔贝
- 关键词:弹性成像技术乳腺
- 改良乳腺BI-RADS-US分级在乳腺良、恶性病变诊断中的应用被引量:9
- 2012年
- 目的评价改良乳腺BI-RADS-US分级对乳腺良、恶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术前对947例乳腺病变患者的1015个乳腺病灶进行改良BI-RADS-US分级及原BI-RADS-US分级,并以术后病理结果为"金标准"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改良BI-RADS-US分级诊断乳腺恶性病变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5.27%(463/486)、78.83%(417/529)、80.52%(463/575)、94.77%(417/440);原BI-RADS-US分级对乳腺恶性病变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6.71%(470/486)、71.27%(377/529)、75.56%(470/622)、95.93%(377/393)。改良BI-RADS-US分级诊断乳腺恶性病变的特异度和阳性预测值均高于原BI-RADS-US分级(P均<0.05),而两者敏感度和阴性预测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改良乳腺BI-RADS-US分级可提高超声对乳腺恶性病变诊断的特异度和阳性预测值,对临床选择治疗方案有重要作用。
- 张义侠董慧婷康姝耿晶王学梅李继光
- 关键词:超声检查乳腺肿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