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东晶

作品数:5 被引量:13H指数:3
供职机构:中央民族大学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985工程”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篇生物学
  • 3篇农业科学

主题

  • 5篇圈养
  • 5篇马麝
  • 4篇圈养马麝
  • 2篇SIFANI...
  • 2篇MOSCHU...
  • 1篇动物学
  • 1篇行为生态
  • 1篇性别
  • 1篇驯养
  • 1篇药材
  • 1篇影响因素
  • 1篇摄食
  • 1篇摄食行为
  • 1篇年龄
  • 1篇年龄组
  • 1篇皮质
  • 1篇皮质醇
  • 1篇青藏
  • 1篇青藏高原
  • 1篇情期

机构

  • 5篇中央民族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

作者

  • 5篇张东晶
  • 4篇孟秀祥
  • 2篇冯祚建
  • 2篇杨奇森
  • 2篇冯金朝
  • 2篇惠岑怿
  • 2篇周宜君
  • 1篇潘世秀
  • 1篇付聪

传媒

  • 1篇黑龙江畜牧兽...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浙江大学学报...
  • 1篇浙江林学院学...

年份

  • 3篇2009
  • 2篇2007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雌性圈养马麝行为的初步研究被引量:5
2007年
为了解雌性圈养马麝Moschus sifanicus的行为特征,于2002-2003年在甘肃省兴隆山麝场采用焦点取样、扫描取样和连续记录结合的方法,对雌性马麝在非交配季节及交配季节的行为进行取样和比较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相对于非交配季节,雌麝在交配季节的静卧频次较少,但差异不显著,站立凝视、环境探究、冲突行为和运动,显著或极显著增加,而摄食、反刍行为极显著减少,亲和行为下降,但差异不显著。此外,在繁殖交配季节,雌麝有蹭尾行为发生。雌麝季节间的行为差异同它们繁殖策略和时间、能量投资的调整有关。
孟秀祥张东晶潘世秀惠岑怿冯金朝周宜君
关键词:动物学马麝行为生态
圈养马麝行为格局与类固醇激素水平关系的比较研究
2006年至2008年期间,在兴隆山自然保护区马麝繁育中心对81头马麝在个体识别的基础上进行了行为观察和粪样收集,有效行为记录时间为592小时,粪样128个。比较分析了马麝行为多样性与圈区及性别的关系,与皮质醇和睾酮的相...
张东晶
关键词:马麝摄食行为类固醇激素皮质醇睾酮
文献传递
甘肃兴隆山圈养雌性马麝(Moschus sifanicus)发情次数、间情期及影响因素被引量:6
2009年
【目的】分析圈养雌性马麝(Moschus sifanicus)的发情交配时间格局,探查性经历、年龄、来源及繁殖成效等因素对发情交配的周期数、间情期的影响,为麝类成功驯养及异地保护提供参考。【方法】采用随机取样法和所有事件记录的行为取样方法,观察马麝的交配行为,准确记录发情交配的启动和结束时刻。【结果】兴隆山麝场圈养雌麝的间情期为(12.23±0.52)d(n=22),平均动情次数为(1.88±0.13)次(n=22)。各年龄及年龄组雌麝的间情期无显著差异(P>0.05),但年龄极显著影响动情次数(P<0.01);首次参配雌麝的动情次数[(3.00±0.32)次,n=9]显著高于具多次交配经历的雌麝[(1.55±0.11)次,n=13]。雌麝的间情期和动情次数与雌麝的来源无关,野外捕获雌麝的间情期[(12.01±0.66)d,n=16]和动情次数[(1.95±0.15)次,n=16]与驯产雌麝[(12.83±0.75)d,n=6;(1.67±0.23)次,n=6]无显著差异。雌麝动情次数和间情期与上年的繁殖成效无直接关系,而与翌年繁殖成效有关,翌年繁殖成功的雌麝的动情次数[(1.71±0.16)次,n=7]和间情期[(10.13±2.24)d,n=3]显著地低于翌年空怀雌麝[动情次数:(2.20±0.18)次,n=7;间情期:(13.00±2.00)d,n=7]低。【结论】圈养雌性马麝的发情交配时间格局受圈群内个体间社会行为及环境因子的影响,雌麝年龄及性经历因素影响雌麝的发情,雌麝的间情期及动情次数与雌麝的来源无关;雌麝动情次数和间情期与上年繁殖成效无直接关系,而翌年繁殖成功雌麝的动情次数和间情期显著低于翌年空怀雌麝。
孟秀祥张东晶王功祁军杨奇森冯祚建
关键词:圈养间情期影响因素
圈养马麝的行为观察被引量:3
2007年
张东晶孟秀祥惠岑怿冯金朝周宜君
关键词:马麝圈养人工驯养青藏高原中药材
年龄和性别对圈养马麝非交配季节行为持续时间的效应(英文)
2009年
采用焦点取样和连续记录方法,对甘肃兴隆山麝场的圈养马麝(Moschus sifanicus)进行行为观察和记录.行为取样涉及30头雌性马麝(25头成体雌麝,5头亚成体雌麝)和24头雄性马麝(17头成体雄麝,7头亚成体雄麝).记录静卧、站立凝视、运动、摄食、反刍、蹭尾、粪尿标记、环境探究、尾阴探究、亲和、打斗及自我指向行为等12个行为类的发生持续时间,分析年龄和性别对圈养马麝非交配季节行为持续时间的效应.结果表明,在非交配季节,由于雌麝的哺乳育幼及雌麝和幼麝间的社会行为,雌麝比雄麝展现较少的卧息(P<0.01)和较多的亲和行为(P<0.05);由于雌麝在非交配季节的育幼需求及伴随的警觉性增加,成体雌麝比亚成体雌麝的摄食时间极显著减少(P<0.01),警觉行为显著增多(P<0.05);相比亚成体雄麝,成体雄麝的蹭尾行为持续时间极显著地增多,打斗行为和尾阴嗅闻行为的持续时间也显著较多(P<0.05).行为比较结果表明,圈养马麝各年龄性别组的行为持续时间存在差异,成年雌麝在哺乳期摄食时间相对较少,其育幼投资策略可能是提高摄食效率和警觉行为表达强度.
孟秀祥张东晶付聪杨奇森冯祚建
关键词:性别年龄组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