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东锋

作品数:8 被引量:21H指数:3
供职机构:郑州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郑州市科技攻关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1篇专利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豆状核
  • 6篇豆状核变性
  • 6篇肝豆状核
  • 6篇肝豆状核变性
  • 3篇干细胞
  • 2篇突变
  • 2篇青霉胺
  • 2篇细胞
  • 2篇纤维化
  • 2篇基因
  • 2篇间充质干细胞
  • 2篇骨髓间充质
  • 2篇骨髓间充质干...
  • 2篇肝纤维化
  • 2篇充质干细胞
  • 1篇丹红
  • 1篇丹红注射液
  • 1篇丹红注射液治...
  • 1篇电图
  • 1篇心电

机构

  • 8篇郑州人民医院
  • 3篇郑州大学第一...

作者

  • 8篇张东锋
  • 3篇李艳艳
  • 2篇王煜姝
  • 1篇杨璐
  • 1篇滕军放
  • 1篇王焕荣
  • 1篇张岩
  • 1篇袁学谦
  • 1篇腾军放
  • 1篇王慧贞
  • 1篇王爱丽
  • 1篇孙华
  • 1篇田夫
  • 1篇刘桂芝
  • 1篇朱太卿
  • 1篇赵雪洁
  • 1篇王慧
  • 1篇黄海
  • 1篇孙茗
  • 1篇张玉薇

传媒

  • 2篇中医临床研究
  • 1篇脑与神经疾病...
  • 1篇中国免疫学杂...
  • 1篇山东医药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中国医药指南

年份

  • 4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3
  • 1篇2011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Guillain-Barré综合征患者B淋巴细胞辅助受体CD l9表达的研究
2011年
目的本研究通过检测Guillain-Barre综合征(GBS)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CD l9蛋白的表达,探讨CD l9与GBS及其严重程度之间的关系。方法利用流式细胞术检测GBS组(36例)和正常对照组(20例)的CD l9蛋白表达,按病程将GBS组分为急性期亚组与恢复期亚组,并分析与疾病严重程度之间的关系。结果与正常对照组221±78个比较,GBS组742±128个B细胞数量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正常对照组62.21±7.85%比较,GBS组83.92±6.23%CD l9+CD20+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恢复期GBS组686±108个比较,急性期GBS组810±124个B细胞数量无明显差异(P>0.05)。与恢复期GBS组87.27±6.04%比较,急性期GBS组81.20+5.25%CD l9+CD20+无明显差异(P>0.05)。与轻症GBS组632+68个比较,重症GBS组797+130个B细胞数量无明显差异(P>0.05)。与轻症GBS组82.53+5.03%比较,重症GBS组85.84+6.77%CD l9+CD20+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CD l9在GBS中表达显著升高,但与病程和病情严重程度无关。
袁学谦朱太卿张莉峰王慧贞王焕荣王爱丽张东锋
关键词:CDGUILLAIN-BARRÉ综合征
艾司西酞普兰(百适可)对抑郁症患者述情障碍的疗效分析
2016年
目的观察艾司西酞普兰(百适可)治疗以对抑郁症患者述情障碍的疗效。方法 108例抑郁症患者经6周艾司西酞普兰(百适可)治疗后分为治疗有效组(68例)与无效组(42例)。两组在疗前与治疗后每2周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和多伦多述情障碍量表进行评定。结果治疗2周后,有效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较无效组有明显的降低,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效组和无效组TAS总分,因子1、2和3评分,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艾司西酞普兰(百适可)能显著改善抑郁症患者的抑郁症状但不能改善其存在的述情障碍。
李艳艳张东锋
关键词:抑郁症艾司西酞普兰述情障碍
肝豆状核变性基因突变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2016年
目的:分析预测肝豆状核变性(WD)基因突变与蛋白结构、功能改变的关系,为WD的早期基因诊断与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符合Wilson病诊断标准的患者6例及健康对照者6名作为研究对象,用盐析法抽提受试者基因组DNA并进行测序鉴定,检测受试者WD基因突变情况;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手段分析预测WD基因的生物学特性及理化性质,对WD基因编码蛋白及发生基因突变的外显子进行同源模建,分析基因突变与其空间构象变化的关系。结果:6例患者中有3例为第8外显子突变(2例为Arg778Leu,1例为Arg778Gln),有2例为第12外显子突变(Thr935Met和Arg919Gly),1例为第7外显子突变(Trp650Ser);蛋白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蛋白总体带负电荷,不稳定指数45.26,蛋白分子量为157.23k Da,蛋白具有两亲性分子的特点;蛋白有8个跨膜区,二级结构主要有α-螺旋,无规则卷曲,延伸结构及β-转角;同源模建结果显示,778位氨基酸的突变导致外显子8的空间构象发生明显改变;而外显子12的935和919位氨基酸突变则对其空间构象影响不大。结论:778位氨基酸突变或许不是一个温和突变,该位点的突变对本病的发生影响更为深刻。
李艳艳张东锋
关键词:WILSON病生物信息学同源模建基因突变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肝豆状核变性合并肝纤维化肝功能的临床研究被引量:8
2016年
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治疗对肝豆状核变性肝纤维化患者肝功能及其血清学指标的影响。方法:将60例确诊肝豆状核变性肝纤维化患者随机分为:青霉胺组、BMSCs组和BMSCs+青霉胺组。无菌条件下进行骨髓干细胞采集、分离、鉴定。青霉胺组:口服青霉胺(每日40 mg/kg),12周;BMSCs组:将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液2 ml+生理盐水100 ml经外周静脉移入人体,10 d 1次,3次为一个疗程;BMSCs+青霉胺组:青霉胺(40 mg/kg)口服,12周,同时经外周静脉输入BMSCs,方法同上。分别于治疗0、4、8、12周检测血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I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白蛋白(Albumin,ALB)、胆碱酯酶活力(Cholinesterase,CHE)、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BB(Platelet-derived growth factor-BB,PDGF-BB)、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的含量,并做组间比较,分别于治疗前后做肝组织病理活检。结果:BMSCs+青霉胺组肝组织活检肝纤维化整体改善较其他两组明显;各组TBIL、ALT、ALB、CHE、PDGF-BB、TGF-β1、IL-6和TNF-α均持续降低,但BMSCs+青霉胺组中肝功能改善和细胞因子的降低比其他组更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MSCs联合青霉胺治疗对肝豆状核变性合并肝纤维化肝功能有明显改善。
张东锋王煜姝滕军放
关键词:肝豆状核变性肝功能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青霉胺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联合青霉胺治疗肝豆状核变性肝纤维化的效果被引量:5
2015年
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对肝豆状核变性肝纤维化患者的治疗作用。方法 :60例确诊肝豆状核变性肝纤维化患者,随机分为3组:青霉胺组、BMSCs组和BMSCs+青霉胺组,口服青霉胺剂量为每日40 mg/kg,将采集的BMSCs液2 m L+生理盐水100 m L经静脉输注入人体。分别于治疗前后做肝组织病理活检,检测0、4、8、12周血清透明质酸(HA)、Ⅲ型前胶原(PCⅢ)、层黏蛋白(LN)、Ⅳ型胶原(CⅣ)、基质金属蛋白酶-1(MMP-1)、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TIMP-1)的变化。结果:BMSCs+青霉胺组肝组织活检肝纤维化明显改善;各组血清中HA、PCⅢ、LN、CⅣ、TIMP-1、MMP-1均持续降低,BMSCs+青霉胺组血清中各细胞因子的改善比其他组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MSCs联合青霉胺治疗肝豆状核变性合并肝纤维化有明显改善作用。
张东锋王煜姝腾军放
关键词:肝豆状核变性肝纤维化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青霉胺
肝豆状核变性患者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改变(附60例报告)被引量:5
2013年
目的观察肝豆状核变性患者的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改变。方法以60例肝豆状核变性患者为研究对象,入组患者均于入院后3 d内,描记标准12导联心电图并做超声心动图。结果 60例患者中,心电图异常率达57%。异常心电图包括心律失常、左心室肥大及左心室高电压、ST-T改变、早期复极波、下壁异常Q波和Q-T间期延长。超声心动图异常率为18%。异常超声心动图包括左心室肥大或室间隔和(或)左心室后壁增厚、左心房肥大、瓣膜关闭不全或反流、左心室舒张功能下降。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改变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异常率和患者的年龄无关,但存在明显的性别差异,男性显著高于女性。结论肝豆状核变性较易累及心脏,超声心动图尤其是心电图出现较高的异常率。
刘桂芝张东锋张岩孙华
关键词:肝豆状核变性心电图超声心动图
脐血干细胞移植联合丹红注射液治疗肝豆状核变性肝硬化的可行性研究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观察脐血干细胞移植联合丹红注射液治疗肝豆状核变性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有肝豆状核变性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29例,对照组(21例)给予丹红注射液等常规的护肝治疗。检测治疗前后肝功能、PT、FIB、肝纤维化指标及临床症状、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症状明显改善;治疗4周后两组ALT、AST、TBIL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治疗组治疗后较治疗前PT水平明显降低(P<0.05),FIB水平明显升高(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治疗组ALB、PT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ALT、AST、FIB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两组治疗后肝纤维化标志物均降低,治疗组降低更明显(P<0.01);治疗组中29例患者未发现严重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结论:脐血干细胞移植联合丹红注射液治疗安全可行,可不同程度改善肝硬化患者临床症状、肝功能、凝血功能及阻断肝纤维化的形成。
李艳艳张东锋
关键词:肝豆状核变性肝硬化脐血干细胞移植丹红注射液
一种利用PCR扩增后直接DNA测序筛查肝豆状核变性致病基因突变位点的方法
一种利用PCR扩增后直接DNA测序筛查肝豆状核变性致病基因突变位点的方法,本发明涉及一种通过PCR扩增后直接DNA测序方法,筛查ATP7B基因的致病突变位点,为肝豆状核变性疾病的准确诊断及产前诊断提供依据。其过程包括引物...
张东锋张玉薇黄海王慧孙茗田夫赵雪洁杨璐
文献传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