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丽萍

作品数:24 被引量:142H指数:8
供职机构:宝鸡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宝鸡市卫生局科研立项课题陕西省卫生厅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1篇食品
  • 8篇污染
  • 7篇食源
  • 7篇食源性
  • 5篇食源性致病菌
  • 5篇污染状况
  • 4篇李斯特菌
  • 3篇单核细胞增生
  • 3篇实时荧光
  • 3篇实时荧光PC...
  • 3篇葡萄球菌
  • 3篇球菌
  • 3篇金黄色葡萄球...
  • 3篇黄色葡萄球菌
  • 2篇单核细胞增生...
  • 2篇单增李斯特菌
  • 2篇中毒
  • 2篇食物
  • 2篇食物中毒
  • 2篇市售

机构

  • 23篇宝鸡市疾病预...
  • 2篇西安交通大学
  • 1篇陕西省疾病预...
  • 1篇宝鸡市中医医...

作者

  • 23篇张丽萍
  • 22篇高涛
  • 15篇张克俭
  • 12篇席桂绒
  • 10篇武永平
  • 8篇薛彩娥
  • 8篇薛莉
  • 7篇魏雯
  • 4篇杨海峰
  • 4篇任婧
  • 2篇赖专华
  • 2篇陈喆霄
  • 2篇杨海峰
  • 2篇党春霞
  • 2篇管秦莉
  • 2篇孙彦峰
  • 1篇陈哲霄
  • 1篇梁文革
  • 1篇王红林
  • 1篇曹磊

传媒

  • 7篇实用预防医学
  • 7篇医学动物防制
  • 2篇职业与健康
  • 2篇中国卫生检验...
  • 2篇中国卫生工程...
  • 1篇中国消毒学杂...
  • 1篇河南预防医学...
  • 1篇江苏预防医学

年份

  • 1篇2022
  • 2篇2021
  • 2篇2020
  • 2篇2018
  • 1篇2017
  • 2篇2016
  • 3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3
  • 4篇2012
  • 1篇2008
  • 2篇2006
2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2537名羁押劳教人员丙型肝炎检测结果分析
2008年
目的了解宝鸡市羁押劳教人员丙型肝炎的感染情况。方法利用ELISA试剂盒,进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结果2 537名羁押、劳教人员共检出HCV抗体阳性239例,检出率为9.42%。羁押人员检测1 563人,阳性率为3.26%;劳教人员检测974人,阳性率为17.30%。结论劳教人员感染率明显高于羁押人员,与静脉吸毒有关的感染方式阳性率比较高。
张丽萍席桂绒高涛张克俭
关键词:丙型肝炎HCV
宝鸡市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污染状况监测结果分析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了解宝鸡市食品中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简称单增李斯特菌)的污染状况,发现本市受单增李斯特菌污染的高危食品,为预防食物中毒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照国家标准检验方法进行菌株分离,鉴定用APIListe-ria生化鉴定条和VITEK 2 COMPACT高智能全自动微生物仪。对2005-2011年采集的971份食品进行检测。结果本市单增李斯特菌的阳性检出率为12.05%。2005年阳性检出率最高,为24%;2011年检出率最低,为6.29%。检测的13类样品中,8类食品受到单增李斯特菌不同程度的污染。生禽肉检出率最高,为32.94%;冰淇淋、果汁、面皮、糕点及饼干、沙拉都均未检出单增李斯特菌。结论宝鸡市单增李斯特菌的污染比较普遍,污染率较高,应该引起监管部门的注意。
张丽萍高涛张克俭席桂绒薛彩娥
关键词: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污染状况
宝鸡市2014-2016年食源性致病菌监测结果分析被引量:12
2018年
目的了解宝鸡市食品中食源性致病菌的污染状况,为监管部门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14-2016年采集宝鸡市部分市售食品842份,根据《全国食源性致病菌监测手册》对其进行检测。结果检测结果显示,在842份样品中,有153份样品检出致病菌,总检出率为18.17%。其中污染最为严重的是生肉及其生肉制品和调理肉制品(生肉添加调理料),检出率为66.67%和58.33%。三年间共检出7种食源性致病菌,分别为蜡样芽胞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铜绿假单胞菌、副溶血性弧菌、霍乱弧菌。结论宝鸡市部分市售食品受食源性致病菌污染严重,特别是生肉食品,因此要严格规范肉制品加工过程,防止生、熟交叉污染。同时,相关部门应做好动物的检疫工作。
魏雯张丽萍高涛薛莉武永平陈喆宵
关键词:食源性致病菌生肉金黄色葡萄球菌食品监测
宝鸡市食品中O157:H7大肠埃希菌调查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对宝鸡市食品中O157:H7大肠埃希菌的污染状况进行监测并分析。方法按照《食源性致病菌监测工作手册》的要求,用改良EC肉汤增菌,接种改良CHROMagar O157显色琼脂平板,血清和生化系列证实。结果在十二类689份食品中分离到O157:H7大肠埃希菌2株,分别为采自超市的鸡翅和农贸市场的羊肉,检出率为0.29%。结论宝鸡市食品中存在O157:H7大肠埃希菌的污染,虽然检出率较低,这可能与宝鸡市不是O157:H7大肠埃希菌的流行地区有关,但监测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应引起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防患于未然。
高涛张丽萍席桂绒薛彩娥武永平张克俭
关键词:食品
2014-2018年宝鸡市市售散装即食食品中金黄色葡萄球菌污染状况被引量:10
2021年
目的了解宝鸡市不同种类市售散装即食食品中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污染状况及影响因素。方法采集2014-2018年5年间宝鸡市部分市售散装即食食品538份,根据GB 4789-2016《食品微生物学检验金黄色葡萄球菌检验》对其进行检测并使用微量肉汤稀释法对其进行耐药性鉴定。结果538份样品中,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40份,总检出率为7.43%。不同种类即食食品中几乎均有检出。采样地点中市场金黄色葡萄球菌检出率最高,检出阳性占比11.66%,采样时间中5-9月夏秋季节金黄色葡萄球菌检出率较其他月份高,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检出的阳性菌株对青霉素普遍耐药,耐药率达95%,对2种以上抗生素耐药率达77.5%,同时检出2株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占分离株的5%。结论宝鸡市部分市售各类散装即食食品中金黄色葡萄球菌污染严重,对抗生素广泛耐药。相关部门应加强食品监管,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来保障食品安全,预防食源性疾病的发生。
魏雯魏雯高涛高涛
关键词:食源性致病菌即食食品金黄色葡萄球菌
宝鸡市一起肠炎沙门氏菌食物中毒事件调查及溯源分析被引量:14
2020年
目的对宝鸡市一起由聚餐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进行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分析,并且通过对相关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和溯源分析,有效控制事件的发展。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描述疾病分布,建立病因假设。采用分析性流行病学方法(病例对照研究),分析相关因素对疾病产生的影响,找出危险因素。对病例、留样食物、水源开展相关的病原菌分离培养,使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ulse field gel electrophoresis,PFGE)对可疑致病菌进行溯源分析。结果此次事件共搜索到病例68人,罹患率28.33%(68/240),主要症状为发热、腹泻、腹痛、呕吐。期间无重症及死亡病例出现。流行病学调查分析发现鸡腿为引起此次事件的可疑食物。通过实验室检测,在留样食物、患者粪便中均分离出了肠炎沙门氏菌。并通过PFGE分子溯源分析得到鸡腿、患者均为同一株沙门氏菌感染。结论这是一起由沙门氏菌污染而引起的食物中毒,应加强对食物储存、运输、销售的管理工作,防止类似食源性疾病的发生。
魏雯魏雯任婧马乐王明旭高涛高涛张丽萍曹磊李源
关键词:食物中毒肠炎沙门氏菌病例对照研究PFGE
用最低检出限评价大肠埃希菌O157:H7的检测方法及应用研究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用最低检出限评价大肠埃希菌O157:H7的三种检测方法,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食源性致病菌流行病学调查中,将大肠埃希菌O157:H7的检测方法有机组合,提高检测的速度、灵敏度。方法将标准菌株10倍稀释,制备模拟样品,用大肠埃希菌O157:H7的三种方法进行检测,比较不同检测方法的最低检出限。结果标准菌株10倍稀释改良CHROMagar O157显色琼脂平板分离法、免疫磁珠分离法、实时荧光PCR法检测法的最低检出限分别为103、100、102cfu/ml;模拟样品中增菌前改良CHROMagar O157显色琼脂平板分离法、免疫磁珠分离法、实时荧光PCR法检测法的最低检出限分别为105、101、104cfu/ml,增菌培养后改良CHROMagar O157显色琼脂平板分离法、免疫磁珠分离法、实时荧光PCR法检测法的最低检出限分别为102、100、100cfu/ml。结论免疫磁珠分离法在增菌前和增菌培养后的检出限为最低,增菌培养后实时荧光PCR法的检出限也达到了最低,适用于食物中毒及食源性疾病的快速诊断。用改良CHROMagar O157显色琼脂平板分离法进行检测,易造成漏检。将免疫磁珠分离法、实时荧光PCR法有机组合,可以大大提高检测的速度,灵敏度,并且可获得菌株。
高涛张克俭张丽萍席桂绒武永平薛彩娥孙彦峰薛莉
关键词:大肠埃希菌O157:H7最低检出限
2013年宝鸡市食源性致病菌的污染状况被引量:8
2015年
目的了解宝鸡市食品中微生物及其致病因子的污染状况,为预防控制食源性疾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选定的监测点和采样场所随机采样,按《2013国家食品污染和有害因素风险工作手册》规定的程序和方法采样品、检测。结果2013年共采集393份样品,检出致病菌40株,检出率为10.18%。其中,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铜绿假单胞菌各11株,蜡样芽孢杆菌10株,阪崎肠杆菌4株,沙门菌3株,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1株;致泻大肠埃希氏菌、副溶血性弧菌未检出。结论陕西省宝鸡市市售食品存在食源性致病菌污染现象,特别是超市/食品店的食品污染较为严重,应加强食品行业的监管力度。
高涛张丽萍席桂绒武永平杨海峰党春霞
关键词:食品致病菌阳性率
2005-2014年宝鸡市食源性致病菌监测结果分析被引量:15
2015年
目的了解宝鸡地区食品中食源性致病菌污染状况,为预防和控制食源性疾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宝鸡地区有代表性的部分超市、农贸市场和餐饮店等场所随机采集市售食品,按照《全国食源性致病菌监测工作手册》的标准操作程序,对样品的沙门氏菌、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O157∶H7、阪崎肠杆菌、蜡样芽孢杆菌、副溶血性菌、铜绿假单胞菌、志贺氏菌、大肠埃希菌O104、空肠弯曲菌、创伤弧菌12个项目进行监测。结果 2005-2014年共采集十四大类食品样品共2 335份,检出食源性致病菌420株,主要食源性致病菌以单增李斯特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副溶血性弧菌、沙门氏菌、蜡样芽孢杆菌为主,10年来目标菌的检出率在10.18%~36.00%之间波动,平均检出率为17.99%;未检出志贺氏菌、大肠埃希菌O104、创伤弧菌。市售食品中受致病菌污染最严重的是水产品,目标菌检出率38.53%,桶装水及直饮水目标菌检出率32.00%,肉与肉制品目标菌检出率25.34%,居前3位。结论宝鸡地区食品中食源性致病菌污染较为严重,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应加强食品安全监督管理。
高涛张丽萍武永平杨海峰薛莉张克俭陈喆霄
关键词:食源性致病菌
2005-2018年陕西省宝鸡市市售食品中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污染状况研究被引量:19
2020年
目的了解宝鸡市食品中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简称单增李斯特菌)的污染状况,确定受到污染的食品类别,为消除单增李斯特菌引起的食品安全隐患,保障食品卫生安全,加强卫生监督与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依照《国家食品风险监测工作手册》及《食品国家安全标准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检验》GB/T 4789. 30-2008,GB4789. 30-2010,GB 4789. 30-2016规定的检验方法,对宝鸡市13类食品进行分离和鉴定。结果宝鸡市13类2 357份市售食品中检出单增李斯特菌200株,检出率为8. 49%;宝鸡市市售食品单增李斯特菌的污染率从高到低分别为:调理肉制品44. 44%、冷冻肉糜制品36. 36%、凉拌菜20. 36%、生畜肉19. 04%、生禽肉17. 24%、水产品冷冻挂浆制品14. 29%、动物性水产品10. 37%,以生肉制品、水产品和凉拌菜中单增李斯特菌污染率较高。结论宝鸡市市售食品中单增李斯特菌污染情况不容乐观,存在一定程度的安全隐患,特别是即食食品(凉拌菜),对其生产和销售环节要加强监管,预防食品安全事件发生。
梁文革高涛张丽萍
关键词:市售食品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污染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