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丽霞
- 作品数:10 被引量:20H指数:2
- 供职机构:天津市公安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山西省科学技术发展计划项目山西省科技攻关计划项目山西省卫生厅科技攻关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熊去氧胆酸对NAFLD的疗效及IGF-1与ADPN的影响
- 2022年
- 目的 探讨熊去氧胆酸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患者肝功能及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及脂联素(ADPN)的影响。方法 选取天津市公安医院2019年9月—2021年1月收治的NAFLD患者63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1例和观察组32例。对照组给予硫普罗宁肠溶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熊去氧胆酸胶囊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肝功能指标(ALT、AS、GGT)、IGF-1及ADPN等指标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前,两组ALT、AST、GGT肝功能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者ALT、AST、GGT水平相较于治疗前均有明显降低,且观察组肝功能指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血清IGF-1、ADPN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IGF-1、ADPN水平均升高,且观察组IGF-1、ADPN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熊去氧胆酸可有效提高NAFLD患者血清IGF-1及ADPN表达水平,改善患者肝脏功能,临床疗效满意,值得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 张丽霞
- 关键词:熊去氧胆酸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肝功能胰岛素抵抗
- 甘氨酸对非酒精性脂肪肝大鼠血浆HMGB-1表达的影响及其意义被引量:2
- 2010年
- 目的探讨甘氨酸对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模型大鼠血浆中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表达的影响及其意义。方法雄性SD大鼠48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16只:对照组、模型组(高脂饮食)、治疗组(高脂饮食+甘氨酸)。造模第4、8周末分批处死大鼠。检测血浆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及内毒素(ET)、高迁移率蛋白B-1(HMGB-1)等指标。肝脏HE染色,观察肝脏的形态学变化。结果模型组大鼠4周已经出现脂肪性肝炎,8周炎症进一步加重,并出现轻微肝纤维化。与对照组相比,4、8周时模型组ALT、AST、TNF-α、ET、HMGB-1明显升高(P<0.05);治疗组上述指标较模型组均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NAFLD中,HMGB-1可能以一定的机制参与了其炎症反应,进而影响了NAFLD的发生发展,甘氨酸有延缓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炎症反应的作用。
- 李俊华刘近春张丽霞武雯秦涛
- 关键词: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HMGB-1内毒素甘氨酸
- 中-重度变应性鼻炎患者血清25(OH)D水平的相关临床研究被引量:3
- 2018年
- 目的:通过检测中-重度变应性鼻炎(AR)患者血清25(OH)D水平,初步探索维生素D对AR的作用机制,为AR的防治提供佐证。方法:以80例中-重度AR患者及65例健康成人为研究对象,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25(OH)D水平,并分析中-重度AR患者8种常见血清变应原的血清25(OH)D水平。结果:AR组血清25(OH)D水平为(29.4±4.7)ng/ml,对照组为(30.9±5.9)ng/m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R组血清维生素D缺乏所占百分比为36%,对照组为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8种常见血清变应原中,对豚草、户尘螨和虾过敏的AR患者,维生素D缺乏和不足所占比例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维生素D缺乏与中-重度AR患者可能存在关联,维生素D对AR的发病进程可能有潜在的有益影响。
- 檀静怡刘涛张丽霞
- 关键词:鼻炎变应性25(OH)D变应原维生素D
- 非酒精性脂肪肝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被引量:7
- 2022年
-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指的是除酒精因素以及其他损伤肝脏因素共同作用下产生的肝脏病变性疾病,主要特征是肝细胞内堆积和沉积过多的脂肪,与遗传易感、胰岛素抵抗(IR)等因素具有一定相关。该疾病包括非酒精性脂肪肝性肝炎(NASH)、单纯脂肪肝(NAFL)和相关肝硬化疾病等。根据相关调查数据显示,在全球范围内NAFLD已经达到25%左右,其中糖尿病人群和肥胖人群中该疾病发病率已经超过70%,对患者的身心健康、生活质量等均造成了严重负面影响。该疾病现已成为影响人类健康的一项重要公共健康问题,因此加强对该疾病发病机制的相关研究,对提升疾病控制效果,改善患者生存质量均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但是目前尚未完全明确该疾病的发病机制,除“二次打击”理论以外,认为该疾病的发生还可能与免疫系统调节紊乱、肠道菌群失调、氧化应激、线粒体功能异常或细胞自噬等多项因素有关。现针对NAFLD的相关发病机制和影响因素作出如下综述,旨在为该疾病的临床相关研究和治疗提供有力的参考依据。
- 张丽霞
- 关键词: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发病机制免疫功能紊乱
- 甘氨酸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肠组织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表达的影响被引量:1
- 2010年
- 目的:研究探讨甘氨酸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大鼠肠组织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表达的影响。方法:将36只雄性SD大鼠,常规饲养1周后,随机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大鼠(采用普通饲料喂养+生理盐水腹腔注射);模型组大鼠(采用高脂饮食+腹腔注射氧四环素);治疗组大鼠(采用高脂饮食+腹腔注射氧四环素+5%甘氨酸),造模4周、8周后分批处死。取肝脏标本做HE染色、观察肝脏形态学变化;检测血浆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转氨酶(ALT、AST)、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和门静脉血浆内毒素(ET)水平;取肠组织做HE染色,并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肠组织中MIF表达水平。结果:4周、8周时模型组大鼠门静脉ET水平、血浆TNF-α、AST、ALT、IL-6、IL-10均与对照组大鼠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大鼠与同期模型组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4周、8周时模型组大鼠肠组织MIF的表达水平较同期对照组大鼠有明显增多(P<0.05),治疗组大鼠肠组织MIF的表达水平与同期模型组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①采用高脂饮食结合氧四环素腹腔注射制备的大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模型伴有肠源性内毒素血症(IETM)的形成。②在NASH发生发展过程中肠组织MIF表达逐渐增高,可能与肠免疫屏障受损有关;③甘氨酸可拮抗内毒素,下调肠组织MIF的表达水平。
- 武雯刘近春李俊华张丽霞秦涛
- 关键词: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甘氨酸内毒素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
- 血清Betatrophin、Visfatin、chemerin水平与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肝脂肪变性程度的相关性分析被引量:2
- 2022年
- 目的:探讨血清促代谢因子或血管紧张素蛋白8(Betatrophin)、内脂素(Visfatin)、趋化素(chemerin)水平与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患者肝脂肪变性程度的相关性分析。方法:选取2019年5月—2021年5月在本院确诊的80例NAFLD患者,行彩超检查并诊断脂肪肝程度,根据肝脂肪变性程度划分为轻度组(n=36)、中重度组(n=44)。分别检测两组患者Betatrophin、Visfatin、chemerin水平,分析其与肝功能指标及肝脂肪变性程度的关系。结果:中重度组的AST、ALT、GGT水平均明显高于轻度组(P<0.05);中重度组的Betatrophin、chemerin水平均明显高于轻度组(P<0.05),但Visfatin水平明显低于轻度组(P<0.05);NAFLD患者肝功能指标的AST、ALT、GGT水平、血清学指标的Betatrophin、Visfatin、chemerin均与肝脂肪变性程度呈正相关(P<0.05)。结论:NAFLD患者的Betatrophin、Visfatin、chemerin与肝功能以及肝脂肪变性程度呈现一定的正相关,可用于临床病情评估。
- 张丽霞
- 关键词:趋化素
-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大鼠肝脏肝细胞核因子-4α的表达被引量:2
- 2009年
- 目的:探讨高脂饮食所致大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肝细胞核因子4α(HNF-4α)mRNA的表达及在NAFLD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24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和对照组(各12只),通过高脂饮食建立NAFLD大鼠模型,并在造模第8、12周末分批处死大鼠,同期设正常饮食组作为对照组。检测大鼠血清甘油三酯(TG)、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丙氨酸转氨酶(ALT)及内毒素(ET)等指标,测空腹血糖(FBG)、空腹胰岛素(FINS),并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IRI);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检测肝脏HNF-4αmRNA的表达;取肝标本做HE染色,观察其病理变化。结果:模型组大鼠肝脏HNF-4αmRNA表达量于第8周时开始降低,与同期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血清TNF-α、IRI及ET与同期对照组相比明显升高(P<0.05),HNF-4α与TNF-α、IRI、ALT、TG及ET均呈负相关(P<0.05)。结论:胰岛素抵抗(IR)可能是NAFLD发生、发展的基础,NAFLD大鼠肝脏HNF-4α可能通过一定机制参与了IR及炎症反应,进而影响了NAFLD的发生、发展。
- 张丽霞孟娟娟刘近春杨雄董志勇杨硕
- 关键词: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胰岛素抵抗
- 甘氨酸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肠组织MIF表达的影响
- <正>目的:采用高脂饮食结合氧四环素腹腔注射建立大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on-alcoholic steatohepatitis,NASH)模型,研究探讨甘氨酸对NASH肠组织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表达的影响。...
- 武雯刘近春李俊华张丽霞
- 文献传递
- 甘氨酸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肠组织MIF表达的影响被引量:1
- 2010年
- 武雯刘近春李俊华张丽霞
- 关键词:MIF肠组织氧四环素NASH血浆内毒素
- 髓系细胞触发受体-1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中的作用被引量:2
- 2011年
- 目的:研究探讨肝脏髓系细胞触发受体-1(triggering receptor expressed on myeloid cells-1,TREM-1)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雄性SD大鼠24只,自由饮食,自然光照,环境温度17~23℃,适应性饲养1周后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普通饲料喂养+腹腔注射生理盐水),模型组(高脂饮食+腹腔注射氧四环素),造模4周、8周时分批处死,按照实验要求采集腹主动脉血并检测血浆中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谷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和门静脉血浆内毒素(ET)水平;取肝标本做HE染色,并用ELISA方法检测肝脏TREM-1的表达量。结果:与同期对照组相比,4周时模型组TNF-α、ALT、AST、ET明显升高(P<0.05);与对照组比较8周时模型组大鼠IL-6明显升高(P<0.05);4周起模型组大鼠IL-10开始降低(P<0.05);ELISA结果显示4周、8周模型组TREM-1的表达量与同期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直线相关分析结果:TREM-1与TNF-α、ET、IL-6均呈正相关,与IL-10呈负相关(P<0.01)。结论:TREM-1通过与肠源性内毒素血症(IETM)的相互作用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发生与发展中起有重要作用。
- 张丽霞刘近春武雯李俊华秦涛
- 关键词: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内毒素髓系细胞触发受体-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