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凤臣
- 作品数:26 被引量:111H指数:6
- 供职机构:国家林业局西北林业调查规划设计院更多>>
- 发文基金:青海省林业局资助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经济管理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更多>>
- 陕西佛坪自然保护区啮齿动物群落结构研究被引量:12
- 2007年
- 通过对陕西佛坪自然保护区啮齿类动物进行调查,发现啮齿类动物28种,隶属7科18属,其中,鼠科和仓鼠科为群落优势类群。结果分析表明,啮齿动物的群落多样性以落叶阔叶林为最高,针阔混交林次之,针叶林最低。
- 张凤臣杨兴中巩会生
- 关键词:啮齿动物群落结构多样性
- 陕西韩城黄龙山自然保护区鸟类群落结构分析
- 2007年
- 通过样线和样方法,分别对陕西韩城黄龙山自然保护区鸟类群落结构、动态及集群行为进行了调查和分析。结果显示:保护区鸟类群落由120种(亚种)鸟类组成,隶属14目31科76属。在群落结构方面,是以古北界种类占有明显优势;受制于自然环境条件的制约,鸟类群落组成和空间配置表现出明显的差异。其中,夏季鸟类群落以广性分布群占优势;冬季鸟类群落以中性分布型占优势。同时该保护区鸟类集群多样化,且具有一定规律的阶段性。
- 张凤臣
- 关键词:鸟类群落结构
- 气候变化对湿地植被生物量影响分析--以三江源区为例被引量:9
- 2008年
- 通过对三江源区7个典型湿地样地植被生物量和指示种生物量进行年度连续监测,发现2006年度植被生物量、指示种生物量均比2005年有所减少;分析原因是由于气候变化造成的,2006年较2005年年平均气温升高0.2-1.0℃、年蒸发量增加54-334mm、年降水量减少60.7-164.5mm;基于以上事实分析,提出关于三江源区湿地保护的相关建议。
- 赵串串杨晓阳张凤臣柴永煜杨兴中
- 关键词:湿地植被生物量
- 基于生态足迹分析的青海湟水河流域可持续发展能力被引量:13
- 2009年
- 基于生态足迹模型,计算2000-2005年湟水河流域生态足迹。结果表明:6年来,湟水河流域人均生态足迹从2000年的1.426 5 hm2/人增加到2005年的1.659 6 hm2/人,人均生态承载力从2000年的1.116 8 hm2/人减少到2005年的1.056 9 hm2/人,人均生态赤字从2000年的0.443 8 hm2/人增加到2005年的0.729 5 hm2/人,生态压力指数从2000年的1.45上升到2005年的1.78,表征状态由较不安全(4级)上升到很不安全(5级),现有发展模式不变的话,预测2010年生态赤字达0.943 2 hm2/人,生态压力指数为2.07,处于极不安全状态(6级)。同时,随着湟水河流域生态足迹多样性指数从2000年的1.03提高到2005年的1.29,GDP生态足迹由2000年的2.702 3hm2/104元降低到2005年的2.215 6 hm2/104元,发展能力从2000年的1.46增加到2005年的2.14,预测2010年发展能力将提高到2.71。基于可持续发展理论,提出了实现湟水河流域可持续发展的措施和对策。
- 赵串串杨晓阳张凤臣杨兴中董旭辛文荣
- 关键词:流域生态足迹承载力可持续发展
- 打造柴达木盆地沙产业名牌战略的思考被引量:1
- 2007年
- 通过对柴达木盆地资源的解析,分析了打造柴达木盆地沙产业名牌战略的重要意义,进而从走科技创新之路、营造良好的社会经济环境、创建新的管理机制等方面系统阐述了柴达木盆地沙产业实施名牌战略的途径。
- 杨晓阳赵串串张凤臣柴永煜杨兴中
- 关键词:柴达木盆地沙产业枸杞沙棘
- 青海柴达木盆地发展沙产业的前景分析被引量:4
- 2007年
- 本文基于沙产业的内涵和柴达木盆地的具体情况分析,阐述了在柴达木盆地发展沙产业的必要性及其经济效应、生态效应和旅游效应的可观性,确定了柴达木盆地发展沙产业的方向及相应措施。
- 张凤臣杨晓阳
- 关键词:沙产业柴达木盆地生态效应旅游效应
- 青海湟水河流域水土流失原因及防治措施分析被引量:17
- 2008年
- 湟水河流域水土流失面积7623.9 km2,占流域总面积的47.3%,人为侵蚀在整个流域范围内均有发生,近年来呈加剧趋势,基于湟水河流域水土流失比较严重的现状,分析了湟水河流域水土流失的原因,并提出了防治湟水河流域水土流失的措施和对策。
- 赵串串董旭辛文荣张凤臣杨晓阳
- 关键词:水土流失生态修复
- 我国城市森林建设初探被引量:1
- 2007年
- 基于城市森林的内涵和功能以及城市森林建设的理论和法律依据,结合我国目前城市森林建设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我国城市森林建设的思路和对策。
- 柴永煜赵串串杨晓阳张凤臣杨兴中
- 关键词:城市森林建设
- 内蒙卓资县退耕还林(草)工程经济效益监测与评价
- 2007年
- 为探讨退耕还林的经济效益,选择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盟的卓资县五道洼、五犊垓、东耗赖3个村,每个村抽取10户农户作为监测点和监测户,从1999年开始进行长期定位、连续监测,从投入产出比、产值、投资效益、农户收入等方面进行比较,阐明了在合理利用土地、有效增加农民收入方面有显著效益。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对今后退耕还林工作提出了建议。
- 张凤臣文妙霞
- 关键词:退耕还林(草)工程
- 柴达木盆地土地沙漠化现状分析与治理对策研究被引量:4
- 2009年
- 基于柴达木盆地1959—2004年土地沙漠化的6次动态监测结果,对该区土地沙化现状进行了分析研究。分析结果表明,盆地沙化土地面积从1959年的5.80×106hm2增加到1994年的1.03×107hm2,年增长率为2.13%;随着林业生态工程的实施,1994年以后沙化面积呈现下降趋势,从1994年的1.03×107hm2减少到2004年的9.50×106hm2,年下降率为0.67%;分析结果同时表明,严重和中度沙化面积之和占整个盆地沙化面积的比例从1959年的89.6%上升到2004年的94.1%,占整个盆地土地面积的比例从1959年的23.2%上升到2004年的38.0%,说明局部地区沙化仍在加剧和扩展。进一步探究了造成柴达木盆地土地沙漠化现状的自然因素和主要人为因素,结合监测结果以及沙产业理论,提出了柴达木盆地土地沙漠化防治的具体措施和对策。
- 赵串串董旭辛文荣张凤臣杨晓阳
- 关键词:柴达木盆地土地沙化沙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