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3篇流行病
  • 3篇流行病学
  • 2篇传染
  • 2篇传染病
  • 1篇疫情
  • 1篇致泻
  • 1篇致泻大肠埃希...
  • 1篇中毒
  • 1篇中毒发生
  • 1篇伤寒
  • 1篇伤寒暴发
  • 1篇师生
  • 1篇突发公共
  • 1篇突发公共卫生
  • 1篇突发公共卫生...
  • 1篇农民
  • 1篇农民工
  • 1篇皮炎
  • 1篇染病
  • 1篇卫生事件

机构

  • 5篇南宁市疾病预...
  • 1篇广西壮族自治...

作者

  • 5篇张咸奇
  • 2篇汤洪洋
  • 1篇赵丽娜
  • 1篇陈苑萍
  • 1篇李翠云
  • 1篇龚健
  • 1篇董柏青
  • 1篇徐斌
  • 1篇林玫
  • 1篇陈茁
  • 1篇黄中史
  • 1篇刘海燕
  • 1篇唐莉
  • 1篇黄建双
  • 1篇权怡
  • 1篇廖和壮
  • 1篇艾维莉
  • 1篇农克平
  • 1篇刘晓军
  • 1篇林新勤

传媒

  • 2篇中国热带医学
  • 1篇实用预防医学
  • 1篇广西预防医学
  • 1篇中国预防医学...

年份

  • 1篇2012
  • 4篇2005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2004年南宁市城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理分析被引量:1
2005年
目的分析公共卫生事件的原因,以便采取相应的预防与处理措施。方法收集2004年南宁市166起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城市居民食物中毒发生起数高于农村,农村传染病疫情起数高于城市。结论要健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体系,建立一支高素质的专业技术队伍,做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理资源的专项储备,是预防和处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好办法。
唐莉林新勤徐斌赵丽娜刘晓军张咸奇
关键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城乡流行病学分析传染病疫情中毒发生描述性
广西某中学甲型副伤寒暴发的流行特征及原因被引量:8
2005年
目的 调查甲型副伤寒暴发疫情的流行特征及原因。 方法 对发热病人进行个案调查、采样和疫点环境卫生学调查 ,运用描述性流行病学和卫生统计学方法对现场调查资料和实验室结果进行统计和分析。 结果 本起疫情共发生甲型副伤寒病例 3 2 2例 ,罹患率 9.2 1%。其中学生 3 2 1例 ,食堂从业人员 1例 ;内宿罹患率 (14 .3 8% )高于外宿(0 .2 9% ) (P <0 .0 1) ;男性罹患率 (12 .45 % )高于女性 (6.0 2 % ) (P <0 .0 1) ;流行时间为 3 6d ,流行过程有两个波峰 ;共分离出甲型副伤寒沙门氏菌 41株 ,其中发热病人血和粪便培养分别为 2 0株和 2株 ,无症状学生肛拭培养为 19株 ;2 3株菌株对 18种常用抗生素均敏感。流行原因为无安全饮用水、食堂卫生状况不良、学生有饮生水等不良卫生习惯等 ;传播途径流行前期极可能为水型传播所致 ,后期则为生活接触传播。 结论 加强学校水源及食堂卫生的管理和监督、改善学生卫生习惯是防止甲型副伤寒疫情暴发的关键措施 ;流行早期及时采取严格、有效的措施和保证资金投入是短期内疫情得到有效控制的保证。
林玫龚健董柏青李翠云廖和壮张咸奇玉明科古廷思黄勇陈茁权怡
关键词:甲型副伤寒流行病学
南宁市某小学孤星黄毒蛾皮炎暴发的调查被引量:1
2005年
张咸奇黄中史陈苑萍汤洪洋
关键词:皮炎患病人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师生
致泻大肠埃希菌致腹泻暴发的流行病学调查被引量:1
2005年
2004年6月下旬,广西南宁市一农村在暴雨后因水源受污染出现腹泻病暴发.经市、县疾病控制机构的及时调查处理,疫情得以控制.现报道如下.
张咸奇
关键词:致泻大肠埃希菌流行病学调查腹泻病疾病控制机构
建筑工地农民工艾滋病健康教育效果评价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了解健康教育干预对改变建筑工地农民工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行为的效果。方法采取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对南宁市6个建筑工地627名农民工实施艾滋病防治的健康教育干预,评价健康教育干预的效果。结果健康教育后农民工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的知晓率均较健康教育前显著上升(P<0.01),其中提高程度最高的是对"蚊虫叮咬不会传播艾滋病"、"一个看上去健康的人有可能携带艾滋病病毒"以及对艾滋病主要传播途径的了解,分别较健康教育前提高了22.61%、22.52%和22.28%。健康教育干预后,被调查者对婚前、婚外性行为的态度以及对待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的态度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选择不赞成婚前、婚外性行为的人较健康教育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选择"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或病人不会害怕和躲避"、认为"应该允许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继续工作和学习"、选择"如果身边的同事、朋友或亲人患了艾滋病,愿意与他们继续共事、共同生活或交往"的,与健康教育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健康教育是提高农民工有关艾滋病知识、改变其相关态度的有效手段。
艾维莉刘海燕汤洪洋黄建双农克平张咸奇杨建敏
关键词:农民工艾滋病健康教育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