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庆林

作品数:21 被引量:67H指数:5
供职机构:东莞市桥头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4篇骨折
  • 7篇手术
  • 5篇内固定
  • 4篇疗效
  • 4篇股骨
  • 4篇固定术
  • 3篇腰椎
  • 3篇软组织
  • 3篇软组织缺损
  • 3篇皮瓣
  • 3篇缺损
  • 3篇组织缺损
  • 3篇内固定治疗
  • 3篇近端
  • 3篇股骨粗隆
  • 2篇胸腰段
  • 2篇胸腰段脊柱
  • 2篇腰段
  • 2篇腰段脊柱
  • 2篇营养血管

机构

  • 21篇东莞市桥头医...
  • 1篇广东省梅州市...

作者

  • 21篇张庆林
  • 17篇李江
  • 12篇袁正兵
  • 11篇尚建伟
  • 10篇纪军
  • 9篇涂青虹
  • 6篇袁志鹏
  • 5篇冯彩燕
  • 5篇邓国权
  • 4篇邹锦考
  • 2篇简志威
  • 2篇黄斌学
  • 2篇赵平
  • 1篇许家亮
  • 1篇李秋兰
  • 1篇田爱红
  • 1篇陈慧敏
  • 1篇陈嘉裕
  • 1篇莫锦伦
  • 1篇陈清丽

传媒

  • 3篇实用骨科杂志
  • 2篇中国骨与关节...
  • 2篇中国当代医药
  • 1篇当代医学
  • 1篇齐齐哈尔医学...
  • 1篇现代临床医学...
  • 1篇海南医学
  • 1篇右江民族医学...
  • 1篇实用临床医学...
  • 1篇现代医院
  • 1篇白求恩军医学...
  • 1篇亚太传统医药
  • 1篇中国实用医药
  • 1篇中国现代医生
  • 1篇医学信息
  • 1篇中国医学创新
  • 1篇白求恩医学杂...

年份

  • 1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8
  • 3篇2014
  • 4篇2013
  • 4篇2011
  • 5篇2010
  • 2篇2005
2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应用不同部位游离穿支皮瓣修复小腿远端足踝部软组织缺损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探讨游离股前外侧、胸背动脉、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修复小腿远端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手术技术及效果。方法对19例小腿远端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进行修复,皮肤缺损面积(6 cm×9 cm)^(11.6 cm×22.3 cm)。其中股前外侧穿支皮瓣12例、胸背动脉穿支皮瓣4例、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3例。结果术后19例皮瓣全部成活。术后随访3~18个月,平均8.2个月,皮瓣颜色质地好,外形满意,两点辨别觉为9~21 mm。结论游离股前外侧、胸背动脉、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修复小腿远端足踝部软组织缺损临床效果满意。
邹锦考邓国权张庆林李秋兰
关键词:穿支皮瓣小腿足踝显微外科手术
内、外固定联合治疗不稳定性骨盆骨折被引量:6
2010年
目的:探讨内、外固定联合治疗不稳定性骨盆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32例不稳定性骨盆骨折采用内、外固定联合治疗。结果:本组32例患者随访3~18个月,平均随访12.5个月,骨折均愈合,疗效满意,优良率为93.8%,并发症少。结论:内、外固定联合治疗不稳定性骨盆骨折,有助于治疗休克,疗效满意,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李江张庆林尚建伟纪军袁正兵
关键词:骨盆骨折骨折固定术
前路Centaur钉板系统治疗胸腰段脊柱爆破型骨折被引量:2
2005年
目的研究Centaur钉板系统在胸腰段脊柱爆破型骨折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了16例利用Centaur钉板系统经前路行胸腰段不稳定性脊柱爆破型骨折伤椎次全切除、椎管减压、椎间植骨内固定的临床资料.结果16例随访1~3.5年,疗效满意.结论胸腰段脊柱不稳定性爆破型骨折累及脊柱前、中、后柱,往往伴有不同程度的脊髓、马尾神经根损伤,经前路途径能达到直接有效地解除压迫的根本目的,伤椎植骨融合效果确实,而Centaur钉板系统.能有效地恢复脊柱的稳定性及生理弯曲.有较好的组织相容性及影像学相容性,可以不用再次手术取出.
李江涂青虹张庆林简志威
关键词:胸腰段脊柱骨折前路
不同手术入路治疗累及双髁后侧复杂性胫骨平台骨折的效果比较被引量:4
2014年
目的比较后内侧倒L形入路联合前外侧入路内固定与前内侧联合前外侧入路内固定治疗累及双髁后侧复杂性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53例累及双髁后侧复杂性胫骨平台骨折患者,接受前内侧联合前外侧入路内固定29例(对照组),后内侧倒L形入路联合前外侧入路内固定24例(观察组),比较两组膝关节评分(HSS)、骨折愈合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经12-26个月随访,观察组HSS评分总优良率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骨折愈合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累及双髁后侧复杂性胫骨平台骨折,通过后内侧倒L形入路联合前外侧入路内固定治疗能提供良好的显露,损伤小,有利于骨折复位固定,且术后并发症少,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手术方法。
邹锦考张庆林赵平杨影邓国权陈清丽黄斌学
关键词:胫骨平台骨折手术入路
髋动力带锁钢板在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应用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探讨解剖型髋动力带锁钢板治疗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应用及效果。方法对2008年1月至2012年3月,应用解剖型髋动力锁定钢板固定治疗的21例股骨粗隆间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1例骨折均愈合,优良率为90.47%,无继发严重髋内翻。结论解剖型髋动力带锁钢板治疗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具有固定可靠,疗效满意的优点,是治疗股骨粗隆间骨质疏松性骨折的理想方法。
邹锦考邓国权张庆林李江黄斌学
关键词:骨质疏松性骨折股骨骨折解剖型髋动力带锁钢板
特殊类型肱骨近端骨折治疗的策略及疗效观察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探讨特殊类型肱骨近端骨折的处理策略,分析疗效,优化治疗方案。方法按照Neer的分型系统收集本院2005年1月~2010年8月的Ⅱ~Ⅵ型肱骨近端骨折45例,根据X线及CT扫描三维重建分型,结合患者的性别、年龄、职业、全身情况和骨质条件等综合判断,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并配合积极的康复治疗计划。用Neer百分制评分法评价疗效。结果所有病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8~34个月,功能评定采用Neer百分制评分标准:优32例、良10例、可2例、差1例,总优良率为93.3%,而锁定钢板固定的优良率达95%。结论对移位的、特别是伴有骨质疏松的肱骨近端骨折,保守治疗愈合及功能恢复多不理想,以往的内固定技术又很难达到坚强固定使肩关节能进行早期安全的功能锻炼。综合评价每一病例,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是收到良好效果的前提。AO肱骨近端锁定钢板的应用,对特殊类型肱骨近端骨折,尤其是在伴有骨质疏松骨折的手术治疗上显示出较大的优势,适时选择肩关节置换术对某些病例来说是较为合理的。
李江袁正兵纪军尚建伟张庆林袁志鹏
关键词:肱骨近端骨折疗效
两种手术方式治疗退行性腰椎滑脱症的疗效比较被引量:5
2011年
目的比较后路椎间植骨融合与后外侧植骨融合治疗退行性腰椎滑脱症后路手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6例退行性腰椎骨脱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3例采取后路椎间植骨融合术式,对照组33例采取后外侧植骨融合术式,对两组术后临床效果及JOA评分进行比较。结果随访14~36个月,平均(18.7±1.6)个月,观察组的植骨融合率96.97%高于对照组的81.82%,观察组在椎间隙高度维持、滑脱角丢失等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JOA评分改善,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后路椎间植骨融合术应用于退行性腰椎滑脱症后路手术明显优于后外侧植骨融合术,是一种理想的手术方式。
李江张庆林尚建伟纪军袁正兵涂青虹
关键词:后外侧植骨融合
加长型Gamma钉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合并股骨上段骨折被引量:5
2010年
目的探讨股骨粗隆间合并股骨上段骨折经加长型Gamma钉固定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我院2006年5月至2009年3月股骨粗隆间合并股骨上段骨折经加长型Gamma钉内固定固定治疗21例,男13例,女8例,平均年龄38.6岁,其中Ⅱ型4例,Ⅲ型6例,Ⅳ型7例,Ⅴ型4例。结果21例患者术后均获得6~24个月随访,平均随访17.8个月,根据临床体征和X线所见,骨折均达临床愈合,愈合时间8~12周,平均10周。Harris评分,优19例,良2例,优良率100%。术后无感染、脂肪栓塞、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发生。结论加长型Gamma钉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合并股骨上段骨折是一种良好的方法,具有损伤小,复位准确、固定可靠的优点,可早期离床锻炼,有利于骨折早愈合,减少手术损伤和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
张庆林李江涂青虹袁正兵
关键词:股骨粗隆间骨折股骨上段骨折内固定术
加长型PFNA内固定治疗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下骨折被引量:5
2014年
目的:总结加长型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 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内固定治疗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下骨折的方法与经验。方法对20例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下骨折应用加长型PFNA内固定手术治疗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按股骨转子下骨折的Seinsheimer-Bergman分型,Ⅱc型3例,Ⅲa型4例,Ⅲb型5例,Ⅳ型8例。观察分析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床时间、住院时间。观察有无骨折再移位、髋内翻畸形、内固定失败、骨折不愈合等并发症的出现。结果20例均获得随访3~16个月,平均9个月,无骨折再移位、髋内翻畸形、内固定失败、骨折不愈合的情况发生。髋关节Harris评分,优16例,良3例,可1例,优良率达95%。结论加长型PFNA内固定治疗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下骨折创伤小、操作简便、固定可靠、安全性高、并发症少、恢复快、疗效好,有利于早期康复及恢复伤前的生活质量。
张庆林冯彩燕李江尚建伟邓国权袁志鹏曾瑜瑜邓照辉涂青虹
关键词: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骨质疏松股骨转子下骨折
损伤控制手术在多发骨折为主的多发伤患者中的应用被引量:4
2014年
目的分析损伤控制手术在多发骨折为主的多发伤患者中应用的可行性、适应症和效果。方法将我院2008年1月~2013年10月多发骨折为主的多发伤患者96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损伤严重程度评分(ISS)均/〉25分,将应用损伤控制手术(DCO)原则方法治疗多发骨折的48例作为观察组,将未应用损伤控制手术(DCO)原则方法治疗多发骨折的48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死亡率、并发症。结果两组比较.观察组的死亡l例,并发症3例;对照组的死亡5例,并发症11例,两组死亡率、并发症率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损伤严重程度评分(ISS)≥25分多发骨折的患者应用损伤控制手术(DCO)原则方法治疗符合多发骨折的病情特点,早期针对性的处理结合后期一体化的治疗,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及生存质量。
张庆林冯彩燕邹锦考曾瑜瑜尚建伟邓国权袁志鹏邓照辉李江
关键词:损伤控制手术多发骨折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