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振国

作品数:40 被引量:61H指数:4
供职机构:天津市水产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天津市科技计划天津市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与推广项目天津市应用基础与前沿技术研究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5篇期刊文章
  • 11篇专利
  • 4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7篇农业科学
  • 1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1篇养殖
  • 7篇免疫
  • 6篇疫苗
  • 6篇口服疫苗
  • 5篇单胞菌
  • 5篇药敏
  • 5篇幼鱼
  • 5篇气单胞菌
  • 4篇对虾
  • 4篇血鹦鹉
  • 4篇药敏试验
  • 4篇水鱼
  • 4篇胚胎
  • 4篇胚胎发育
  • 4篇弧菌
  • 4篇鉴定及药敏
  • 4篇病原
  • 4篇大菱鲆
  • 3篇淡水
  • 3篇形态学

机构

  • 39篇天津市水产研...
  • 8篇天津农学院
  • 3篇天津市动物疫...
  • 3篇天津市水生动...
  • 2篇中国水产科学...
  • 2篇中国水产科学...
  • 1篇上海海洋大学
  • 1篇中国水产科学...
  • 1篇天津水产研究...
  • 1篇天津通洋农业...

作者

  • 40篇张振国
  • 29篇郝爽
  • 22篇冯守明
  • 21篇吴会民
  • 21篇姜巨峰
  • 17篇罗璋
  • 16篇刘肖莲
  • 15篇夏苏东
  • 13篇孙志景
  • 10篇白晓慧
  • 6篇李春艳
  • 6篇刘克明
  • 5篇尤宏争
  • 4篇李楠
  • 4篇傅志茹
  • 3篇钱红
  • 3篇李文雯
  • 2篇蔡超
  • 2篇贾文平
  • 2篇付志茹

传媒

  • 5篇河北渔业
  • 3篇大连海洋大学...
  • 2篇渔业现代化
  • 2篇江西水产科技
  • 1篇中国水产科学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科学养鱼
  • 1篇淡水渔业
  • 1篇水产学报
  • 1篇水产科学
  • 1篇天津农业科学
  • 1篇水产学杂志
  • 1篇Marine...
  • 1篇黑龙江畜牧兽...
  • 1篇南方水产科学
  • 1篇天津水产
  • 1篇浙江海洋大学...

年份

  • 2篇2021
  • 6篇2020
  • 4篇2019
  • 5篇2018
  • 2篇2017
  • 5篇2016
  • 3篇2015
  • 10篇2014
  • 3篇2013
4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盐度对脊尾白虾生长和肌肉营养成分的影响被引量:7
2014年
为研究盐度对脊尾白虾(Exopalaemon carinicauda)生长及肌肉营养品质的影响,对不同盐度(0~30)环境下养殖的脊尾白虾存活率、特定生长率及肌肉营养成分进行了分析比较。结果显示,各盐度组脊尾白虾存活率差异不显著(P <0.05);15、20盐度组脊尾白虾特定生长率显著高于其它各组(P<0.05);肌肉的水分和粗脂肪随环境盐度升高出现显著下降(P<0.05),而粗蛋白含量随环境盐度升高而升高(P<0.05);粗灰分含量随盐度升高有一定的上升趋势;脊尾白虾肌肉粗蛋白含量在盐度15时为18.02,显著高于0~10盐度组( P<0.05),与盐度20组差异不显著( P>0.05)。肌肉氨基酸总量和必需氨基酸总量,各盐度组差异不显著( P>0.05),而风味氨基酸总量,15~30盐度组显著高于0~10盐度组( P<0.05),且盐度组15~30之间均没有明显差异( P>0.05)。因此,脊尾白虾淡化养殖最低盐度应该保持在15以上,以保证其风味。
姜巨峰吴会民郭华阳张振国刘肖莲夏苏东庄保陆付志茹
关键词:盐度脊尾白虾存活率特定生长率营养成分
银龙鱼烂鳃病病原的分离和鉴定被引量:1
2018年
[目的]对患烂鳃病银龙鱼开展病原分离和鉴定。[方法]采用人工回归感染试验确定分离菌株的致病性,利用生理生化试验和16S r DNA基因序列分析对病原菌进行鉴定。[结果]分离菌株YY-2017-3对斑马鱼具有致病性,其生理生化试验结果与柱状黄杆菌相一致;YY-2017-3菌株的16S r DNA基因序列与柱状黄杆菌聚为一支,对多种药物显示耐药。[结论]菌株YY-2017-3被鉴定为柱状黄杆菌,这是柱状黄杆菌引起银龙鱼烂鳃病在国内的首次报道。
史谢尧贾文平郝爽张振国罗璋周文礼冯守明
关键词:银龙鱼烂鳃病病原菌柱状黄杆菌
长丝鲈“突眼病”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及药敏试验被引量:2
2014年
从患"突眼病"长丝鲈Osphronemas goramy肾脏中分离到1株优势菌CSL1,分别以腹腔注射、划伤浸泡和直接浸泡3种方式进行人工回归感染试验。结果表明:CSL1菌株能感染长丝鲈,且毒力较强,腹腔注射0.2 m L菌液(菌浓度为1×108cfu/m L)可导致受试长丝鲈66.7%死亡,划伤浸泡感染(菌浓度为1×108cfu/m L)死亡率达100%,直接浸泡感染(菌浓度为1×108cfu/m L)无死亡,被感染长丝鲈出现与自然感染相同的症状;对菌株CSL1进行形态特征观察和主要理化特性分析,初步鉴定为豚鼠气单胞菌Aeromonas caviae;进一步选用16S rRNA对该菌进行分子鉴定,将序列结果进行Blast分析并构建进化树,结果显示,16S rRNA基因与Gen Bank上登录的豚鼠气单胞菌的相应序列具有很高的同源性,进化树聚为一支;综合生理生化与分子鉴定结果,判定所分离的菌株为豚鼠气单胞菌;药敏试验显示,该菌株对左氟沙星、诺氟沙星、恩诺沙星、氧氟沙星、庆大霉素、卡那霉素、妥布霉素、吡哌酸8种药物高度敏感,对阿齐霉素、新霉素和强力霉素3种药物中度敏感,对新生霉素、萘啶酸、氨卞青霉素、青霉素、阿莫西林、甲氧卞啶、链霉素、复方新诺明8种药物具有耐药性。研究表明,长丝鲈"突眼病"的病原菌为豚鼠气单胞菌,其药敏结果可为防治该病提供用药参考,庆大霉素是治疗由豚鼠气单胞菌引起的各种养殖鱼类相关疾病的普适药物。
张振国姜巨峰孙志景郝爽吴会民冯守明
关键词:长丝鲈豚鼠气单胞菌药敏试验
一种柱状黄杆菌转基因工程口服疫苗、使用方法和应用
本发明涉及一种柱状黄杆菌转基因工程口服疫苗,制备步骤如下:⑴分析柱状黄杆菌的保护性抗原基因lip的成熟肽段序列;⑵穿梭质粒的构建;⑶重组菌株的筛选;⑷重组菌株的培养;⑸制备成口服疫苗。本发明疫苗是一种口服疫苗,通过口服免...
罗璋张振国郝爽白晓慧冯守明
文献传递
一种复合免疫增强剂对大菱鲆和血鹦鹉鱼酶活性及抗病力的影响被引量:7
2014年
在饲料中对自制复合免疫增强剂设计了四个添加剂量(投喂免疫增强剂浓度0‰、投喂免疫增强剂浓度1‰、投喂免疫增强剂浓度2‰、投喂免疫增强剂浓度3‰)分别投喂大菱鲆和血鹦鹉鱼。30d后测定各组试验鱼血清的溶菌酶活性、碱性磷酸酶活性和总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并分别进行攻毒试验。结果表明投喂免疫增强剂浓度1‰、2‰的大菱鲆的溶菌酶活性、碱性磷酸酶活性和总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三个实验组鱼的人工感染死亡率分别为50%、45%和100%,方差分析表明两个实验组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投喂血鹦鹉鱼试验各测定酶指标都是2‰组最高,并且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攻毒试验死亡率投喂投喂免疫增强剂浓度2‰组最低。因此可以证明投喂本复合制剂可以明显提高大菱鲆和血鹦鹉鱼的酶活性及抗应激能力,并且适宜投喂比例为2‰。
吴会民姜巨峰张振国夏苏东刘霄莲郝爽冯守明
关键词:非特异性免疫抗病力大菱鲆
一种青虾的人工虾巢兼生态基装置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青虾的人工虾巢兼生态基装置,包括由钢质框架定型的长方形钢质网片,在钢质框架内的钢质网片上匀距间隔固装有中间加强筋,在钢质网片上,自下而上水平安装有两组平行的塑料管,每个长方形棕榈片的一侧边固装在一组塑料...
姜巨峰孙志景刘泰亮吴会民刘克明冯守明谢刚刘肖莲刘义李文雯李楠张振国夏苏东郝爽周勇
文献传递
一种免疫复合制剂对大菱鲆和血鹦鹉鱼酶活性及抗病力的影响
为了研究一种免疫复合制剂对大菱鲆和血鹦鹉鱼酶活性及抗病力的影响,在饲料中对该免疫复合制剂设计了四个添加剂量(投喂免疫增强剂浓度0‰、投喂免疫增强剂浓度1‰、投喂免疫增强剂浓度2‰、投喂免疫增强剂浓度3‰)分别投喂大菱鲆和...
吴会民姜巨峰张振国夏苏东刘肖莲郝爽冯守明
关键词:非特异性免疫抗病力大菱鲆
文献传递
非连续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半滑舌鳎外周血白细胞被引量:1
2018年
为研究非连续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半滑舌鳎(Cynoglossus semilaevis Günther)外周血白细胞的影响因素,探索Percoll分离半滑舌鳎外周血白细胞的最佳方法,试验设置了密度梯度为1.015/1.065g/mL、1.020/1.070g/mL、1.025/1.075g/mL、1.030/1.080g/mL、1.035/1.085g/mL的五种分离液,分别于600×g、800×g和1 000×g离心力下进行半滑舌鳎白细胞分离,以所得白细胞密度、白细胞纯度、活细胞率作为评判指标,并对分离的白细胞进行了显微观察、鉴定,比较不同密度梯度分离液、不同离心力的分离效果。结果显示:以1.020/1.070g/mL密度梯度分离液、800×g离心力条件下分离效果最佳,每毫升外周血可分离到白细胞数量平均为(2.485±0.182)×107个,白细胞纯度平均为(97.926±0.679)%,活细胞率平均为(97.037±0.925)%。
郝爽罗璋罗璋张振国刘肖莲刘国山
关键词:外周血白细胞SEMILAEVIS
红头丽体鱼×红魔丽体鱼杂交子一代胚胎发育及仔鱼形态学观察被引量:13
2014年
对红头丽体鱼[Cichlasoma synspilum(♀)]×红魔丽体鱼[C.citrinellum(♂)]杂交子一代(F1)(俗称"血鹦鹉")的胚胎及仔鱼形态发育进行观察,描述了各发育时期的发育时序和形态特征。平均受精率为(91.33±3.06)%,平均孵化率为(91.67±2.08)%;血鹦鹉的受精卵呈椭圆球形,黏性,有浅黄、白灰和红褐3种颜色,无油球,平均卵长径为(1.89±0.04)mm;发育过程可分为6个阶段:受精卵阶段、卵裂阶段、原肠期、神经胚期、器官形成期和孵出期,并进一步分为28个发育分期;在水温(30±0.5)℃下历时约52 h 36 min完成孵化。初孵仔鱼全长(3.71±0.05)mm,卵黄长径为(1.74±0.09)mm,短径为(1.25±0.07)mm,于第3天开始摄食轮虫,孵出后第5天卵黄囊完全消失。第13天全长(11.86±1.02)mm,各鳍条基本形成,进入稚鱼期。
孙志景姜巨峰傅志茹吴会民刘肖莲夏苏东张振国郝爽冯守明
关键词:胚胎发育
淡水白鲨头部溃烂病病原的分离鉴定及药敏试验被引量:1
2015年
从患头部溃烂病的淡水白鲨(Pangasius sutchi)肝脏中分离到1株优势菌BS1,分别以腹腔注射、创伤浸泡和直接浸泡三种方式感染淡水白鲨。结果显示:该菌株能感染淡水白鲨,且毒力较强,腹腔注射0.2 m L该菌液(1×108cfu/m L)可导致受试淡水白鲨100%死亡,创伤浸泡感染(1×107cfu/m L)死亡率达83.3%,直接浸泡感染(1×107cfu/m L)死亡率为0%,受感染淡水白鲨出现与自然感染相同的症状。对菌株BS1进行形态特征观察和主要理化特性分析,初步鉴定为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进一步选用16S rRNA对该菌进行分子鉴定,序列结果进行BLAST分析并构建进化树,结果表明:16S rRNA基因与Gen Bank上登录的嗜水气单胞菌的相应序列具有很高的同源性,进化树聚为一支。综合生理生化与分子鉴定结果,判定所分离的菌株为嗜水气单胞菌。药敏试验结果显示:该菌株对左氟沙星、诺氟沙星、恩诺沙星、氧氟沙星、庆大霉素、卡那霉素、新霉素、妥布霉素、阿奇霉素9种药物高度敏感。
张振国孙志景冯守明郝爽姜巨峰吴会民夏苏东刘肖莲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