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涣君
- 作品数:7 被引量:13H指数:2
- 供职机构:潍坊市妇幼保健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保留自主呼吸快通道静脉全身麻醉在乳腺良性肿瘤切除中的应用被引量:1
- 2014年
- 目的探讨保留自主呼吸快通道静脉全身麻醉在乳腺良性肿瘤切除术中的应用。方法选择乳腺良性肿瘤切除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A组:使用1%盐酸利多卡因沿乳腺后间隙进行局部浸润麻醉。B组:静脉缓慢推注0.3mg/kg氯胺酮,1mg/kg利多卡因,0.15μg/kg舒芬太尼,然后将氯胺酮丙泊酚按照体积比1:10进行混合,按照丙泊酚4—6mg/(kg·h)的速度泵注。结果A组患者的T1,T2、T3时SBP、DBP、HR较T0有明显的升高,与T0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T1、T2、T3时SBP、DBP、HR组内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T1时SpO2有所下降,与T0、T2、T3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T0、T1、T2、L的SBP、DBP、HR平稳。A组患者的麻醉镇痛效果差,患者的满意度低,与B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舒芬太尼,丙泊酚联合亚麻醉剂量的氯胺酮在保留自主呼吸的快通道静脉全身麻醉在乳腺良性肿瘤切除术中具有镇静镇痛完善,对循环和呼吸影响轻微,术后镇痛完善等优点。
- 徐学森吴倩倩张涣君
- 关键词:快通道麻醉良性肿瘤
- 超前镇痛在分娩镇痛中的临床应用及效果分析
- 2024年
- 目的探讨超前镇痛在分娩镇痛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此研究选取2021年7月-2023年8月在我院并拟进行自然分娩的200例孕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孕产妇分为A组(0ml纳布啡,50例)、B组(0.1mg/kg纳布啡,50例)、C组(0.15mg/kg纳布啡,50例)和D组(0.2mg/kg纳布啡,50例);对四组临床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T0时间点各组孕产妇VAS评分差异不显著(P>0.05),T1-T5时间点B组、C组、D组孕产妇VAS评分均显著低于A组(P<0.05),T1-T5时间点C组、D组孕产妇VAS评分均显著低于B组(P<0.05),T1-T5时间点C组、D组孕产妇VAS评分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T0时间点各组孕产妇镇静满意度无明显差异(P>0.05),T1、T2时间点B组、C组、D组孕产妇镇静满意度均显著优于A组(P<0.05);T3-T5时间点A组、B组、C组孕产妇镇静满意度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T3-T5时间点D组孕产妇镇静满意度显著低于A组、B组、C组(P<0.05).分娩前四组孕产妇NGF、TNF-α、PGE2水平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分娩后四组孕产妇NGF、TNF-α、PGE2水平均显著低于分娩前(P<0.05);分娩后B组、C组、D组孕产妇NGF、TNF-α、PGE2水平均显著低于A组(P<0.05),C组、D组孕产妇NGF、TNF-α、PGE2水平均显著低于B组(P<0.05),C组、D组孕产妇NGF、TNF-α、PGE2水平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四组孕产妇第一产程时间、第二产程时间、新生儿Apgar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不显著(P>0.05).结论0.15mg/kg纳布啡超前分娩镇痛安全有效,可推广应用.
- 赵翠张涣君张涛邵晓青张绪东
- 关键词:分娩镇痛超前镇痛
- 不同麻醉药物复合小剂量丙泊酚在终止8-14周妊娠无痛人流术中的麻醉效果比较被引量:7
- 2012年
- 目的探讨不同麻醉药物复合小剂量丙泊酚在终止8~14周妊娠无痛人流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选取我院90例ASAⅠ~Ⅱ级妊娠8~14周自愿行无痛人流术患者。根据不同的药物配伍将90例患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30例。K组(氯胺酮组)、F组(芬太尼组)、S组(舒芬太尼组),分别在丙泊酚诱导前静脉缓慢推注0.3mg/kg氯胺酮,1μg/kg芬太尼,0.2μg/kg舒芬太尼。待患者入睡后开始手术。术中监测麻醉前、手术中、手术结束时的血压(BP)、心率(HR)、呼吸频率(RR)、血氧饱和度(SpO2)、丙泊酚使用量(mg/kg)、清醒时间(min)、离院时间(min)、术后恶心腹痛情况以及喉痉挛和兴奋、烦躁、谵语等精神症状,并对麻醉镇痛效果进行评级。结果 3组患者的年龄、体重和ASA分级无统计学差异。F组RR和SpO2降低,与K组和S组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S组的丙泊酚用量少,清醒时间和离院时间短,与K组和F组相比(P<0.05)。K组出现1例喉痉挛,2例精神兴奋患者,不良反应较重。术后镇痛效果S组优于K组和F组(P<0.05)。麻醉镇痛效果和术后恶心情况差异不大。结论舒芬太尼复合异丙酚的麻醉及镇痛效果优于异丙酚复合氯胺酮或芬太尼,且不良反应少。
- 徐学森吴倩倩张涣君
- 关键词:舒芬太尼丙泊酚麻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