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秀霞

作品数:6 被引量:18H指数:1
供职机构:沈阳农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辽宁省教育厅高校重点实验室项目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6篇农业科学

主题

  • 6篇玉米
  • 5篇斑病
  • 5篇大斑病
  • 4篇玉米大斑病
  • 4篇病菌
  • 3篇玉米大斑病菌
  • 3篇生理小种
  • 3篇小种
  • 3篇大斑病菌
  • 2篇抗大
  • 2篇抗大斑病
  • 2篇寄主
  • 2篇鉴别寄主
  • 2篇SSR标记
  • 2篇UP-PCR
  • 1篇地理来源
  • 1篇多态
  • 1篇遗传多态
  • 1篇遗传多态性
  • 1篇遗传多样性分...

机构

  • 6篇沈阳农业大学
  • 1篇辽宁省农业科...

作者

  • 6篇张秀霞
  • 5篇高增贵
  • 4篇张硕
  • 3篇周晓锟
  • 3篇高金欣
  • 1篇周艳波
  • 1篇庄敬华
  • 1篇吕淑霞
  • 1篇李忠洲
  • 1篇姜敏
  • 1篇王贺

传媒

  • 1篇玉米科学
  • 1篇华北农学报
  • 1篇沈阳农业大学...
  • 1篇中国植保导刊
  • 1篇中国植物病理...

年份

  • 4篇2012
  • 2篇2011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玉米大斑病菌UP-PCR体系的建立和遗传多样性分析被引量:1
2011年
对通用引物PCR(UP-PCR)扩增反应中的dNTP、引物、MgCl2、DNA聚合酶和模板浓度以及退火温度(Tm)、PCR反应循环数等重要参数进行摸索和优化,建立适合玉米大斑病菌(Exserohilum turcicum)的UP-PCR反应体系,并筛选出7条多态性较好且稳定的引物。对来自辽宁、吉林、黑龙江玉米主产区的24株病菌进行UP-PCR分析,共扩增出75条谱带,大小介于250~2 000 bp,多态性比率为72.0%,说明UP-PCR标记在玉米大斑病菌中存在较高的多态性。聚类分析显示,在阈值为0.796处菌株被分为8个类群。东北地区玉米大斑病菌群体存在明显的种内遗传分化现象,菌株的遗传多样性和地理来源无明显的相关性,和生理小种组成有一定的相关性,但并不是遗传谱系就等于生理小种的简单对应关系。UP-PCR技术可以充分展现玉米大斑病菌菌株间的亲缘关系及差异性,可为有效地开展玉米大斑病菌的遗传进化及探讨其致病性的生理分化提供一种新的方法。
高金欣高增贵吕淑霞张秀霞庄敬华张硕
关键词:玉米大斑病菌地理来源生理小种
东北地区玉米大斑病菌生理分化研究被引量:16
2012年
为明确东北地区玉米大斑病菌的生理分化及小种动态情况,分析玉米大斑病加重的原因。采用常规Ht单基因(Ht1、Ht2、Ht3、HtN)鉴别寄主鉴定技术,对2010年采自辽宁、吉林、黑龙江省22个县(市)88份玉米大斑病菌的菌株进行了生理小种鉴定,共鉴定出0、1、2、N、12、1N、23、2N、3N、12N、123N、123、23N和12N号14个生理小种;东北地区大斑病菌生理分化明显,出现了能够克服多个抗性基因的小种,其中,0号和1号生理小种分别占供试菌株的37.5%和20.5%,为优势小种;所鉴定的88个菌株对Ht1、Ht2、Ht3和HtN抗性基因的毒性频率分别为45.5%,30.7%,15.9%,23.7%。研究结果表明,东北地区玉米大斑病菌生理小种组成及种间的变异频率开始趋于复杂化,不断有新小种出现。玉米大斑病菌新小种出现0号和1号以外其他小种,出现频率升高和品种抗性丧失是导致玉米大斑病发生的重要原因。
张秀霞高增贵周晓锟张硕周艳波
关键词:玉米大斑病菌生理分化
玉米抗大斑病HtP单基因鉴别寄主SSR标记的筛选
2012年
应用SSR标记技术,以含有Ht单基因的玉米自交系黄早四为试材,选用分别位于玉米10条染色体上的121对SSR引物经PCR扩增检测分析,筛选到黄早四Ht1基因有效标记9对,Ht2基因有效标记6对,Ht3基因有效标记1对,HtN基因未筛选到有效标记。
张秀霞高增贵王贺姜敏
关键词:玉米鉴别寄主SSR标记
东北地区玉米大斑病菌(Exserohilum turcicum)生理小种鉴定和遗传多态性
利用含Ht1、Ht2、Ht3和HtN单抗性基因的玉米自交系作为鉴别寄主,对2009年采自于辽宁、吉林、黑龙江3个省份的28个地区的113株玉米大斑病菌进行了生理小种鉴定和种群动态分析,鉴定出0、1、2、3、N、12、13...
高金欣张秀霞张硕周晓锟高增贵
关键词:玉米大斑病菌生理小种遗传多态性
玉米纹枯病菌UP-PCR体系的建立及遗传多样性的分析被引量:1
2012年
对UP-PCR(Universally Primed PCR)反应中的一些重要参数进行了优化,建立适合于玉米纹枯病菌的UP-PCR反应体系。对分离自辽宁、吉林、黑龙江等玉米主产区的22个菌株和16个标准菌株进行遗传多态性分析,筛选出7个扩增多态性好且稳定的通用引物,共扩增出105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102条,占总条带数的97.1%。当相似系数为0.685时,可将38株镰孢菌菌株划分为10个类群,其中所有AG1-IA菌株聚为一个类群。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供试菌株的遗传多样性与其所属融合群有着明显的相关性,而与其地理来源之间无明显的相关性。
周晓锟高增贵张秀霞张硕李忠洲高金欣
关键词:玉米纹枯病菌融合群
玉米抗大斑病Ht基因SSR标记筛选及Ht单基因鉴别寄主纯度鉴定
本文在明确2010年东北三省玉米大斑病菌生理小种种群动态的基础上,利用SSR(Simple Sequence Repeats)分子标记技术,对玉米抗大斑病Ht单基因鉴别寄主及其纯度鉴定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研究。主要研究结果如...
张秀霞
关键词:玉米大斑病生理小种SSR标记纯度鉴定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