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轶庠

作品数:37 被引量:226H指数:8
供职机构:暨南大学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深圳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29篇期刊文章
  • 6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2篇医药卫生
  • 1篇经济管理

主题

  • 10篇腹腔
  • 10篇腹腔镜
  • 8篇手术
  • 7篇输尿管
  • 7篇尿管
  • 6篇细胞
  • 6篇结石
  • 6篇后腹腔
  • 6篇后腹腔镜
  • 6篇膀胱
  • 5篇肿瘤
  • 4篇移行细胞
  • 4篇移行细胞癌
  • 4篇切除
  • 4篇切开
  • 4篇细胞癌
  • 4篇膀胱移行细胞
  • 4篇膀胱移行细胞...
  • 3篇肾上腺
  • 3篇输尿管切开

机构

  • 23篇中南大学
  • 9篇暨南大学
  • 4篇深圳市人民医...
  • 2篇南华大学
  • 1篇广东医学院
  • 1篇北京大学
  • 1篇北京积水潭医...
  • 1篇河南医科大学...
  • 1篇深圳市南山区...
  • 1篇暨南大学附属...
  • 1篇北京大学国际...

作者

  • 37篇张轶庠
  • 19篇齐范
  • 11篇申鹏飞
  • 8篇范本祎
  • 8篇陈湘
  • 7篇杨江根
  • 6篇陈合群
  • 3篇陈智勇
  • 3篇顿金庚
  • 3篇张时纯
  • 3篇方烈奎
  • 3篇曾向阳
  • 3篇肖克峰
  • 2篇张向阳
  • 2篇孙方浒
  • 2篇范本袆
  • 2篇祖雄兵
  • 2篇刘红艳
  • 2篇黄东龙
  • 2篇夏宏辉

传媒

  • 11篇中国现代医学...
  • 5篇中国内镜杂志
  • 5篇临床泌尿外科...
  • 3篇2013年广...
  • 1篇北京大学学报...
  • 1篇中华泌尿外科...
  • 1篇中国医师杂志
  • 1篇有机硅氟资讯
  • 1篇护理实践与研...
  • 1篇国际精神病学...
  • 1篇中华腔镜泌尿...
  • 1篇心电图杂志(...

年份

  • 2篇2018
  • 2篇2017
  • 1篇2015
  • 4篇2013
  • 2篇2009
  • 2篇2007
  • 1篇2005
  • 5篇2004
  • 14篇2003
  • 3篇2002
  • 1篇2001
3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腹腔镜下膀胱全切除原位回肠代膀胱术的临床疗效观察(附25例报告)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膀胱全切除原位回肠代膀胱手术方法,方法:浸润性膀胱癌患者35例,年龄39~71岁,平均59岁,男18例,女7例,采用5个套管针,腹腔镜由脐部上缘套管针进入,手术者经左侧2个套管针操作,助手经右侧2个套管...
杨江根方烈奎肖克峰张轶庠
CMTM5与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在前列腺癌中的表达及意义被引量:4
2015年
目的:通过检测CMTM5(CKLF-like MARVEL transmembrane domain containing 5)及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在前列腺癌中的表达,分析其在前列腺癌发生及发展中可能存在的联系。方法: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前列腺癌和良性前列腺增生(benigh prostatic hyperlasia,BPH)组织中CMTM5的表达,分析其与前列腺癌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关系;免疫组织化学检测EGFR在前列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并分析其与CMTM5在前列腺癌中表达水平的关系;Western blot检测CMTM5和EGFR在BPH组织及各前列腺癌细胞系的表达。结果: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CMTM5在75%(27/36)BPH和35.9%(23/64)前列腺癌组织中高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 2)。CMTM5的表达水平与年龄、临床分期、有无转移之间无明显关系(P>0.05),在中高度分化(Gleason评分≤7)的肿瘤组织中,CMTM5的表达水平高于低度分化(Gleason评分≥8)的肿瘤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EGFR在57.8%的前列腺癌组织中高表达(37/64),其与CMTM5表达水平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1)。23例前列腺癌组织CMTM5低表达且EGFR高表达,占35.9%。Western bolt结果显示CMTM5在BPH组织中表达,但在各前列腺癌细胞系中均表达缺失,而EGFR在BPH组织中的表达低于各前列腺癌细胞系,特别是激素非依赖性细胞系PC3和DU145。结论:CMTM5的表达缺失与EGFR的过表达可能同时参与了前列腺癌的发生与发展。
袁也晴张轶庠刘振华秦彩朋盛正祚徐涛王晓峰
关键词:前列腺肿瘤
输尿管上段结石的微创手术治疗被引量:17
2004年
目的 :探讨输尿管上段结石的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输尿管镜下气压弹道碎石 (URSL)、后腹腔镜输尿管切开取石 (RLU)、经皮肾穿刺取石 (PCNL)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URSL组 2 5例 ,RLU组 2 0例 ,PCNL组 9例。结果 :URSL组碎石成功 18例 ;7例不成功 ,其中 3例改为开放手术 ,1例改为后腹腔镜取石 ,2例行ESWL术 ,1例仅留置双J管 ,术后 1个月拔管后自行排出。 2例并发输尿管穿孔。RLU组取石成功 18例 ,2例滑入肾内 ,经配合输尿管镜和腹腔镜直视下经皮肾穿刺取石成功 ,术后 15例有伤口漏尿。PCNL组成功 9例 ,无并发症。结论 :USRL创伤小 ,术后恢复快 ,是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的较为满意的治疗方法。PCNL创伤小 ,取石成功率高 ,在结石靠近肾盂、儿童输尿管上段结石并同侧肾结石和结石以下输尿管狭窄时应优先考虑 ,但技术难度较大。RLU可作为URSL不成功后的辅助治疗方法。
陈合群刘玉明陈湘齐范周炜张轶庠申鹏飞张时纯
关键词:输尿管结石输尿管镜取石术经皮肾穿刺取石术后腹腔镜输尿管切开取石术
基于同伴支持的延续性护理对前列腺癌手术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和生活质量的影响被引量:38
2017年
目的:探讨基于同伴支持的延续性护理对前列腺癌手术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2月~2015年1月收治的84例前列腺癌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时间采用单双号随机等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出院常规指导,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基于同伴支持的延续性护理。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社会支持程度、自我护理能力及生活质量。结果:随访6个月时,观察组患者客观支持、主观支持、对支持利用度及其总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随访6个月时,观察组患者自我概念、自护责任感、健康知识、自护技能等自我护理能力方面的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随访6个月时,观察组患者在躯体功能、角色功能、情感功能、认知功能、社会功能、整体健康状况等方面的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同伴支持的延续性护理有助于提高前列腺癌手术患者社会支持水平与自我护理能力,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提升整体健康水平。
张小琼张轶庠魏育英
关键词:延续性护理前列腺癌自我护理生活质量
电子输尿管软镜下钬激光碎石治疗肾结石
目的:探讨电子输尿管软镜下钬激光碎石术治疗肾结石的安全性、有效性与适应证.方法:2009年5月~2013年06月,采用气管全麻醉,截石位.应用奥林巴斯电子输尿管软镜(Olympus digital ureteroscop...
方烈奎杨江根肖克峰张轶庠
保留神经腹腔镜下腹膜后淋巴结清除术治疗睾丸肿瘤
目的:探讨保留神经腹腔镜下腹膜后淋巴结清除术(RPLND)在低期睾丸肿瘤治疗中的作用和效果.方法:2003年6月至2013年6月收治睾丸肿瘤患者35例,年龄24~45岁,平均29.3岁.肿瘤位于左侧23例,右侧12例,大...
方烈奎杨江根肖克峰张轶庠
输尿管镜气压弹导碎石术治疗儿童下尿路结石被引量:7
2003年
目的 :探讨儿童下尿路结石的治疗方法。方法 :应用输尿管镜气压弹导碎石术经尿道或膀胱穿刺造瘘通道治疗儿童下尿路结石 2 2例。结果 :2 2例均一次成功击碎结石 ,治愈率 10 0 %。其中 2例经膀胱穿刺造瘘通道碎石 ,术中即将结石取净。 2 0例经尿道膀胱内碎石 ,术后结石均排净。无一例有并发症。结论 :输尿管镜下气压弹导碎石治疗儿童下尿路结石 ,创伤小 ,成功率高 ,并发症少 。
陈合群张轶庠齐范申鹏飞张时纯
关键词:儿童下尿路结石
肾及肾上腺旁腹膜后肿瘤的诊治(附26例报告)被引量:3
2003年
目的 :探讨邻近肾及肾上腺腹膜后肿瘤的诊治方法。方法 :对 2 6例本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并结合文献分析。结果 :14例术前获正确定位诊断 ,12例误诊 ;12例术前获正确定性诊断 ,14例为术后确诊。 2 5例行手术治疗 ,其中 14例行肿瘤全切除术 ;4例行肿块加同侧肾切除 ;3例行肿块活检术 ;4例行肿块及同侧腹膜后淋巴清扫。结论 :本病倾向于局部生长和浸润 ,很少产生转移 ,应尽可能彻底切除 ,并广泛切除受浸润的邻近组织和器官。肿瘤复发后可再次切除 ,预后与切除率和肿瘤细胞分化有关。
陈合群张轶庠齐范
关键词:腹膜后肿瘤手术肾肿瘤淋巴清扫
经腹腔途径腹腔镜下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切除术(附36例报道)
目的探讨经腹腔途径腹腔镜微创手术治疗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的安全性及临床价值。方法对36例肾上腺嗜铬细胞瘤患者采用腹腔镜经腹腔途径手术治疗。结果 36例全部成功,无1例中转开放手术,术中及术后均未输血,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手术时...
杨江根张轶庠
关键词:肾上腺切除术腹腔镜嗜铬细胞瘤
文献传递
PSA、F/TPSA及PSAD在前列腺癌诊断中的意义被引量:3
2009年
目的探讨血清前列腺特异抗原(PSA),血清游离PSA及总PSA比值(F/TPSA)及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密度(PSAD)在前列腺癌(PCa)诊断中的意义。方法对674例正常健康体检男性,245例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PH)及81例PCa患者PSA、F/TPSA及PSAD值的差异进行分析、比较。结果PCa组血清PSA及PSAD高于BPH组及正常对照组;而F/TPSA值低于BPH组及正常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SA处于4~10μg/L时,BPH、PCa组间PSA差异无显著性,PCa组F/T显著低于BPH组,PSAD显著高于BPH组。用F/T≤0.15、PSAD≥0.18诊断PCa阈值的敏感性为83.3%和85.9%,特异性为75.1%和76.8%。结论PSA>4μg/L作为筛选PCa的临界值存在一定缺陷;当PSA为4~10μg/L诊断灰区时,F/T与PSAD对诊断前列腺癌有较好的价值。
夏宏辉张轶庠方建明虞晓勇汤王君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