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羚
- 作品数:4 被引量:24H指数:3
- 供职机构: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经导管动脉灌注术缓解胰腺癌癌性疼痛的疗效分析被引量:1
- 2011年
- 目的:探讨经导管动脉灌注术(TAI)在治疗胰腺癌癌性疼痛中的地位及前景。方法:研究组胰腺癌病例26例,接受TAI治疗;对照组23例,接受规范性全身化疗及药物镇痛治疗。疼痛程度评估依据数字疼痛程度分级法(NPIS)。结果:研究组病例分别接受了1~4次TAI治疗,疼痛缓解率随时间变化而波动,最高为73%,治疗结束8周后仅为15%;对照组疼痛缓解率为91%,并不随时间变化明显波动。结论:TAI治疗胰腺癌癌性疼痛的疗效明确,经过方法的改良及与新药物的联合应用,它可以成为主要的辅助治疗方法之一,国内的应用前景较为广阔。
- 王南徐安辉黄艳蓉彭羚
- 关键词:胰腺肿瘤疼痛
- 64层螺旋CT和16层螺旋CT诊断小肠出血的对比性实验研究被引量:7
- 2009年
- 目的:比较64层螺旋CT(MSCT)和16层螺旋CT显示小肠单个出血点持续出血的敏感性。方法:取一透X线容器,盛入适量清水制成模型。采用微泵注射器分别模拟0.1、0.2、0.3、0.4和0.5ml/min的出血速度通过3F微导管将3%的对比剂注入模型内,分别行64层螺旋CT和16层螺旋CT扫描。比较其出血检出的敏感性和差异性。结果:64层螺旋CT和16层螺旋CT均可显示0.1~0.5ml/min的模拟出血,且随着出血量增加显示的更清楚。结论:64层螺旋CT和16层螺旋CT在显示小肠单个出血点持续出血的敏感性上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 方磊胡道予裴贻刚郭英王秋霞彭羚
- 关键词:小肠出血
- 椎体肿瘤外科手术前经导管血管栓塞术的应用被引量:6
- 2014年
- 目的探讨术前动脉栓塞对椎体肿瘤手术治疗的价值。方法 2011年1月—2013年12月对36例椎体肿瘤患者手术前行经导管血管栓塞术,观察手术中的相关指标,对手术操作难度进行评分,并与对照组(同期42例术前未行经导管血管栓塞术的椎体肿瘤患者)进行对比。结果栓塞组术中出血量平均1 428.9 ml、手术时间平均164.6 min、术后引流量190.7 ml,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对手术操作难度评分,栓塞组3个方面的得分为:1.42、1.78、1.97,低于对照组。结论在椎体肿瘤外科手术前,常规进行动脉栓塞,能显著减少肿瘤血供,降低术中出血量,有利于完整切除肿瘤,提高手术成功率。
- 吕银章王南徐安辉黄艳荣彭羚漆剑频
- 关键词:椎体肿瘤明胶海绵
- MSCT、MRI、DSA评价HCC TACE术后复发的价值及对比研究被引量:10
- 2009年
- 目的:对比分析MSCT、MRI、DSA评价肝癌(HCC)TACE术后复发的价值。方法:HCCTACE术后1月排除HCC病灶残留后,共收集108例HCCTACE术后复发的病例。对其进行临床随访,评价MSCT、MRI和DSA显示HCCTACE术后复发的符合情况。结果:对于①小于0.5cm的复发灶,MSCT与DSA比较其检出率分别为43.5%(40/92)、86.9%(80/92);MSCT与MRI比较其检出率分别为50%(11/22)、90.9%(20/22);MRI与DSA比较其检出率分别为93.1%(27/29)、89.7%(26/29);②对于大于0.5cm小于1cm的复发灶,MSCT与DSA比较其检出率分别为86.5%(45/52)、94.2%(49/52);MSCT与MRI比较其检出率分别为85.0%(17/20)、95.0%(19/20);MRI与DSA比较其检出率分别为100%(24/24)、95.8%(23/24);③对于大于1cm的复发灶,MSCT、MRI和DSA检出率均为100%。结论:①MRI对于显示小于0.5cm的乏血供复发灶比MSCT和DSA敏感,MRI应为首选检查;②DSA显示复发灶的肿瘤染色、血管形态及血管受侵袭情况较MSCT、MRI好;③MSCT显示碘化油聚集的形态较MRI和DSA好;④MRI和DSA显示小于0.5cm的复发灶较MSCT敏感。
- 裴贻刚胡道予王南徐安徽黄艳荣彭羚
- 关键词: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肝癌复发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