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伟钢
- 作品数:44 被引量:155H指数:7
-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州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化学工程更多>>
- 右侧De Garengeot's疝并坏疽性阑尾炎1例报告
- 2018年
- De Garengeot’s疝是指抓囊内容物为阑尾的一种特殊类型股疝.最早由法罔外科医牛Rene Jacques Croissanlde Garengeot's于1731年报道,约占股瓶的0.49%.Degarengeot's疳疝囊内发生急性阑尾炎的情况罕见.
- 戴伟钢陈剑辉余红兰陈创奇
- 关键词:DE坏疽性阑尾炎
- 一种持续负压冲洗引流肛管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持续负压冲洗引流肛管,通过使外管与内芯管可拆卸,可以在手术中以不拔除外管的方式对外管进行清理,其技术方案:一种持续负压冲洗引流肛管,包括外管、设置在外管的外壁的气囊,所述外管上设有与气囊连通的充气管,...
- 戴伟钢
- 文献传递
- 微创手术后戳孔切口疝14例临床诊治分析被引量:1
- 2020年
- 目的探讨微创手术后戳孔切口疝的发生原因、诊治手段及预防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5月至2018年5月间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微创手术后戳孔切口疝1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院微创手术后戳孔切口疝发生率0.03%(14/42296)。全组中2例患者行开放前入路腹膜前补片修补术,12例行自体组织缝合修补术;平均手术时间(52.1±30.8)min;3例因戳孔切口疝嵌顿并小肠梗阻需行小肠部分切除吻合、小肠切开减压术。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平均为(2.2±0.87)d,肛门排气、排便时间平均为(1.5±1.39)d,切口甲级愈合率为78.6%,术后平均住院时间(6.1±3.85)d。术后随访率85.7%(12/14),中位随访时间33个月,无术后慢性疼痛者,2例使用补片修补者无异物感,无复发者。结论术前并存的疾病状态可影响戳孔切口疝的发生。自体组织缝合修补术是治疗腹腔镜术后戳孔切口疝的有效方法,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值得采用。
- 陈松耀戴伟钢李展宇程吕佳何裕隆陈创奇
- 关键词:腹壁
- 胃窦癌合并颈肋一例误诊并文献复习
- 2013年
- 胃癌是我国常见消化道肿瘤,其中少数胃癌晚期患者可发生锁骨上淋巴结转移.颈肋是先天性畸形,临床较为罕见,好发于第七颈椎且以双侧发病多见.由于第七颈椎横突异常增生形成肋骨使胸廓出口狭小,导致臂丛神经和锁骨下血管受压迫而出现相应症状即颈肋综合征.但只有不到10%的颈肋患者有该症状,因此临床极易漏诊和误诊[1-3].颈肋的临床体征可表现为一侧或双侧锁骨上窝有质硬肿块,有时很容易与锁骨上肿大淋巴结混淆.近期我科收治一例胃窦癌合并第七颈椎左侧颈肋的患者,初诊时即将其误诊为锁骨上淋巴结转移.我们检索国内外相关文献,均未见类似病例报道.为了提高临床医生对此病的认识,减少漏诊和误诊,我们特此报道此例罕见病例.
- 戴伟钢王亮
- 关键词:颈肋胸廓出口颈椎横突胃窦癌锁骨上淋巴结转移颈肋综合征
- 健康教育路径提高结直肠癌患者术后化疗依从性被引量:4
- 2016年
-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路径对结直肠癌患者术后辅助化疗依从性的影响,并观察其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5年8月在本院行术后辅助化疗的结直肠癌患者120例,根据不同的护理方法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模式护理,研究组在传统模式基础上增加健康教育路径,观察和比较两组临床护理效果和治疗依从性。结果研究组患者对临床护理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95%vs.86.7%,P=0.027)。研究组患者化疗依从性明显优于对照组(93.3%vs.83.3%,P=0.001)。研究组患者化疗带来的胃肠道反应、肝功能损害、白细胞减少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比对照组低(均P<0.05)。结论健康教育路径能有效提高结直肠癌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和治疗依从性,减轻患者因化疗带来的身体和心理的伤害,值得临床推广。
- 彭利芬蓝丽李静戴伟钢
- 关键词:健康教育路径结直肠癌辅助化疗依从性
- 肝硬化或肝移植术后腹外疝的外科治疗:附35例报告被引量:4
- 2018年
- 目的:探讨肝硬化或肝移植术后合并腹外疝行疝修补术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2016年12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行择期疝修补术治疗的35例肝硬化或肝移植术后合并腹外疝患者临床资料,其中腹股沟疝18例,腹壁切口疝10例,脐疝5例,脐疝合并切口疝1例,腹白线疝1例。分析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与疝复发情况及相关临床指标。结果:35例患者中,男27例,女8例;平均年龄(59.0±9.42)岁;术前16例(45.7%)凝血酶原时间延长,16例(45.7%)低蛋白血症,24例(68.5%)腹水;术前肝功能Child-pughA级16例(45.7%),B级18例(51.4%),C级1例(2.8%);术前ASAⅡ级11例(31.4%),Ⅲ级20例(57.1%),IV级4例(11.4%)。所有患者均完成手术,围术期无死亡病例。腹股沟疝平均手术时间(97.0±18.7)min,术中出血量平均(30.0±5.0)mL。切口疝平均手术时间(125±33.5)min,术中出血量平均(100.5±23.5)mL。脐疝平均手术时间(106.0±45.1)min,术中出血量平均(40.5±20.5)mL。术后中位住院时间8(1~63)d。术后总体并发症发生率为22.8%,其中血清肿2例(5.7%)、血肿4例(11.4%)、切口感染1例(2.9%)、手术部位感染2例(5.7%)。术后随访率65.7%,中位随访25个月。术后2例手术区域不适感(8.7%),无慢性疼痛病例,4例复发(17.4%),其中腹股沟疝和切口疝各2例(8.7%)。结论:肝硬化或肝移植术后合并腹外疝患者行择期疝修补术是安全有效的,但术后并发症和复发率较高。
- 陈松耀戴伟钢陈创奇谭进富左继东赵琼云谭敏
- 关键词:疝修补术肝硬化肝移植
- 结肠癌合并罕见脓肿2例报道并文献复习被引量:4
- 2016年
- 结直肠癌是常见恶性肿瘤之一,其典型症状包括大便习惯改变、腹痛、血便等。然而,结直肠癌侵犯到临近组织器官形成脓肿并作为首要症状临床较少见([1-4])。这些病例临床表现不典型,影像学难准确诊断,故常常延误诊治。本文报道2例结肠癌合并罕见脓肿的病例来总结探讨此类疾病的临床诊治经验。1临床资料1.1病例1患者为74岁女性,因"右下腹反复疼痛2年余,加重1个月"入院。
- 戴伟钢王亮叶志君吴晖
- 关键词:结肠癌临床诊治经验器官形成大便习惯实性肿物黏液腺癌
- 急性创伤性凝血病的诊疗进展被引量:33
- 2010年
- 急性创伤性凝血病是创伤早期出现的急性凝血功能紊乱。它是相互影响的多重机制共同作用的结果,包括:组织损伤是凝血和纤溶的启动因素;休克是其最初的驱动因素,凝血启动的同时激活了抗凝和纤溶途径;血液稀释、低体温、酸中毒和炎性反应等加剧了已经存在的凝血病。早期诊断凝血病依赖于临床细致的观察和实验室检查。损伤控制复苏和纠正严重创伤伴发的"致命性三联征"是目前处理急性创伤性凝血病的重要措施,基因重组活化FⅦ是一个很有前景的促进凝血酶生成的强效药物。
- 黄顺伟戴伟钢管向东
- 关键词:创伤性凝血病病理生理
- 腹腔镜切口疝修补术联合生物补片治疗巨大切口疝的疗效观察被引量:4
- 2018年
- 目的探讨腹腔镜切口疝修补术联合生物补片治疗巨大切口疝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接受腹腔镜切口疝修补术联合生物补片治疗的7例巨大切口疝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手术时间70~390 min。疼痛程度的视觉模拟评分在术后24 h、术后3 d及术后7 d分别为(4. 8±0. 69)分、(4. 1±0. 89)分、(3. 9±1. 10)分。术后肛门首次排气时间(2. 2±0. 95) d,术后住院时间(18. 2±9. 2) d。术后发热3例(42. 9%,3/7),腹腔感染2例(28. 6%,2/7),切口脂肪液化3例(42. 9%,3/7),感染2例(28. 6%,2/7),腹壁血清肿2例(28. 6%,2/7),术后粘连性肠梗阻2例(28. 6%,2/7),补片下积液2例(28. 6%,2/7),肺部感染1例(14. 3%,1/7)。所有患者获得随访,中位随访时间36个月;术后有腹壁慢性疼痛或不适感2例(28. 6%,2/7),术后24个月复发1例(14. 3%,1/7)。结论腹腔镜切口疝修补术联合生物补片治疗巨大切口疝是安全有效的,但其长期疗效需要进一步观察。
- 戴伟钢魏丹袁玉杰谭进富左继东冯伟东赵琼云谭敏
- 关键词:切口疝腹腔镜疝修补术生物补片
- 猪小肠黏膜下层脱细胞基质补片与聚丙烯补片应用于前腹壁切口疝修补术的疗效分析被引量:9
- 2018年
- 目的:探讨猪小肠黏膜下层脱细胞基质(SIS)补片和聚丙烯补片应用于前腹壁切口疝修补术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2012年1月至2017年12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59例行前腹壁切口疝修补术患者的临床资料。59例患者中,22例采用SIS补片行前腹壁切口疝修补术,设为SIS组;37例采用聚丙烯补片行前腹壁切口疝修补术,设为PP组。术者依据患者疝环情况等选择手术方式。观察指标:(1)术中和术后恢复情况。(2)随访情况。采用门诊和电话方式进行随访,了解患者术后远期并发症发生情况,包括腹壁异物感或疼痛、疝复发。随访时间截至2018年5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M(范围)表示,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x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结果:(1)术中和术后恢复情况:SIS组和PP组患者均顺利完成前腹壁切口疝修补术。SIS组患者采用开腹腹壁肌肉前补片修补术、开腹腹壁肌肉后补片修补术、腹腔镜腹膜腔内补片修补术、腹腔镜联合开腹补片修补术分别为2、3、3、14例,PP组分别为5、26、1、5例。SIS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切口血清肿例数、术后手术部位感染例数分别为(23± 11)mL、7例、5例,PP组分别为(30±13)mL、3例、1例,两组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 -2.238,P〈0.05)。(2)随访情况:SIS组和PP组患者均获得术后随访,随访时间分别为29.3个月(6.0~66.0个月)和31.0个月(7.0~76.0个月),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388,P〉0.05)。随访期间,SIS组患者腹壁异物感或疼痛、疝复发例数分别为6、6例,PP组分别为4、2例,两组上述指标比较,疝复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壁异物感或疼痛差异无统计学
- 戴伟钢陈志辉谭进富袁玉杰左继东赵琼云谭敏
- 关键词:腹壁切口疝疝修补术生物补片聚丙烯补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