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望
- 作品数:14 被引量:41H指数:4
- 供职机构: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政治法律社会学经济管理更多>>
- 社会支持视域下农村妇女生存状况调查研究被引量:1
- 2012年
- 为了解安徽省农村妇女社会支持情况及其对农村生存状况的影响,研究者采取随机整群抽样方法抽取安徽省某农村为研究对象,采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对该村妇女社会支持情况进行调查。调查结果如下:共调查137人,社会支持总分为41·69±6·27,主观支持分为26·49±4·28,客观支持分为8·13±2·55,对支持的利用度分值为7·06±2·18。调查分析显示:社会支持对孤独感(r=-0·250)、抑郁(r=-0·363)、安全感(r=0·320)、幸福感(r=0·413)显著相关。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社会支持对农村妇女有较大的影响,应该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提高农村妇女的社会支持。
- 荣根祥方望王璐陈宇
- 关键词:社会支持农村妇女
- 经外侧横切口双窗入路结合钢板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临床疗效
- 目的 介绍经外侧横切口双窗入路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回顾此临床疗效和要点.方法 回顾自2013年4月至2014年12月,由同一手术者(Zhan-JF)采用外侧横切口双窗入路治疗的跟骨关节内骨折27例(29足)患者临床资料,...
- 詹俊锋荆珏华方望朱楠金丹
- 关键词:跟骨骨折关节内骨折手术入路横切口
- PLF与PLIF治疗峡部裂腰椎滑脱效果的Meta分析
- 2014年
- 目的系统性评价后外侧融合(internal fixation and posterolateral fusion,PLF)与后路椎间融合(pos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PLIF)治疗短节段峡部裂型腰椎滑脱的临床效果。方法计算机检索Medline、PubMed、Cochrane Library、Ovid、SpringerLink、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并手工检索相关杂志搜集关于PLF和PLIF的随机对照试验。按纳入和排除标准对检索到的文献进行筛选,采用RevMan 5.1软件对结局指标进行Meta分析。结果纳入5篇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RCT)文献,共409例患者,PLF组206例,PLIF组203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PLIF组相比,PLF组的平均手术时间较少(MD=-29.71,95%CI:-42.85^-16.57,P<0.000 01),融合率较低(OR=0.41,95%CI:0.22~0.76,P=0.005),但两组术式在平均失血量(MD=172.35,95%CI:-78.03~422.729,P=0.18)、并发症(OR=1.62,95%CI:0.59~4.51,P=0.35)、再次手术率(OR=3.03,95%CI:0.46~20.00,P=0.25)及临床结果优良率(OR=0.59,95%CI:0.30~1.15,P=0.12)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与PLIF治疗短节段峡部裂型腰椎滑脱相比,PLF的手术时间较短,融合率较低,其余方面未见差异。但本Meta分析的某些比较存在明显异质性,同时也存在多种偏倚的可能,所以此结果仍需要长期随访的高质量的随机对照试验进一步证实此结论。
- 方望石青鹏汤健
- 关键词:腰椎滑脱后外侧融合后路椎间融合META
- 钉棒系统治疗不稳定型骨盆骨折的疗效被引量:13
- 2018年
- 目的探讨应用钉棒系统治疗不稳定型骨盆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23例不稳定型骨盆骨折患者。对Tile B型骨折采用骨盆前环的钉棒皮下内固定,对Tile C型骨折加用后路钉棒内固定或骶髂关节螺钉内固定。术后采用Matta标准评价骨盆骨折复位情况,采用Majeed评分系统评价临床疗效。结果前路手术时间20~30 min,术中出血量17~22 ml;后路手术时间45~75 min,术中出血量115~180 ml。23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6~27个月。患者均无深部感染、医源性神经损伤、内固定松动及断裂等并发症发生。手术切口全部甲类愈合,未出现骶尾部皮肤压疮、坏死。术后X线片根据Matta标准评定骨盆骨折复位情况:优13例,良6例,可4例。术后6个月按Majeed评分评价临床疗效:优14例,良6例,可2例,差l例。结论椎弓根钉棒系统治疗不稳定型骨盆骨折具有操作简便安全、创伤较小、并发症少的优点,患者可早期负重,功能恢复良好,临床疗效满意。
- 华兴一方望崔益亮汤健尹宗生
- 关键词:骨盆骨折
- 外侧横切口双窗入路钢板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被引量:6
- 2019年
- 目的探讨外侧横切口双窗入路钢板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5月至2016年4月期间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骨科收治的21例(22足)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资料。男19例,女2例;年龄为20~60岁,平均38.3岁;左侧13例,右侧8例,双侧1例。跟骨骨折根据Sanders分型:Ⅱ型10足,Ⅲ型11足,Ⅳ型1足。所有患者均采用外侧横切口双窗入路钢板固定治疗。记录患者术后1年的跟骨长度、宽度、高度、Böhler角、Gissane角、末次随访时患足功能恢复情况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等。结果21例患者术后获21~44个月(平均36.7个月)随访。术后切口均一期愈合,无切口浅表感染、深部感染及裂开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1例患者术后发生切口皮缘表皮坏死,经换药后治愈。随访期间无一例患者发生距下关节炎。21例患者术前跟骨长度、宽度、高度、Böhler角及Gissane角分别为(68.6±1.2)mm、(46.7±0.8)mm、(39.1±2.0)mm、5.4°±12.1°、104.3°±10.2°,术后1年改善至(71.7±1.6)mm、(48.8±2.0)mm、(32.8±1.3)mm、29.2°±6.8°、120.8°±6.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美国骨科足踝外科协会踝-后足评分平均为92.7分(73~98分);优17足,良3足,中2足,优良率为90.1%。结论外侧横切口双窗入路钢板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能获得良好的临床疗效,可减少术后切口软组织并发症和距下关节炎的发生。
- 詹俊锋方家刘荆珏华朱楠方望周云
- 关键词:跟骨骨折骨板手术入路
- 载抗痨药HRZ硫酸钙/聚氨基酸人工骨在兔脊柱结核模型植骨界面的病理学及超微结构观察
- 目的:观察兔脊柱结核模型病灶清除部位植入载三联抗痨药HRZ硫酸钙/聚氨基酸人工骨后植骨界面骨愈合的病理学及电镜表现,评价此载药人工骨在兔脊柱结核模型病灶内的植骨融合能力.方法:采用新西兰大白兔36只,分为A、B、C三组....
- 方望詹俊锋朱楠游木荣荆珏华汤健
- 关键词:脊柱结核抗痨药超微结构组织病理学
- 改良后外侧入路在外踝及后踝骨折中的应用
- 2015年
- 目的评价改良后外侧入路在外踝及后踝骨折中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2l例同时合并外踝和后踝骨折的采用改良后外侧入路的踝部骨折患者,根据Lauge-Hansen分类:旋前外旋型Ⅳ度6例,旋前外展型Ⅲ度2例,旋后外旋型Ⅲ度4例,旋后外旋型Ⅳ度9例。其中16例存在内踝骨折,拉力螺钉固定内踝12例,钢板螺钉固定内踝4例。后踝及外踝骨折均采用钢板螺钉固定。下胫腓螺钉固定2例。观察术后伤口愈合、骨折愈合及内固定情况。采用Olerud和Molander踝关节骨折术后功能评分系统进行临床疗效评价。结果21例患者均获随访,时间6-18个月,中位数13个月。除术后2例取出下胫腓螺钉外,其他患者均没有因不适取出内固定物的情况,术后4-8个月均获得骨性愈合,无内固定松动、断裂等不良情况。按01erud和Molander踝关节骨折术后功能评分系统进行评分,中位数92分,其中优(90~100分)17例,良(80~89分)3例,可(〈80分)1例,优良率为95.2%。结论改良后外侧入路治疗外、后踝骨折,操作简单方便,能直视下解剖复位骨折,临床疗效优良。
- 方望詹俊锋朱楠赵耀徐春归许新忠汤健荆珏华
- 关键词:踝关节骨折骨折内固定术
- 改良Possum系统对全膝关节置换患者术后并发症率的预测价值被引量:1
- 2015年
- 目的应用改良Possum系统对全膝关节置换患者术后并发症率进行预测,探索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调阅某三甲医院骨科2013—2014年收治的100例行全膝关节置换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术后并发症实际发生率,与应用改良Possum系统计算得出的预测并发症率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 100例行全膝关节置换患者术后并发症实际发生率与应用改良Possum系统计算得出的预测并发症率二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Possum系统对全膝关节置换患者术后并发症率具有良好的预测价值。
- 刘鑫王惠宋启威方望尤涛崔益亮华兴一周剑汤健
- 关键词:全膝关节置换并发症率
- POSSUM系统在骨科中的应用进展被引量:1
- 2015年
- POSSUM系统是一种预测外科患者术后死亡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的有效工具,广泛应用于围术期安全性研究。自提出以来,POSSUM系统在骨科领域表现出了良好的适用性。查阅文献,国内外骨科专家关于POSSUM系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预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的手术风险,有少量学者将POSSUM系统应用于脊柱疾病方面。大量研究表明,改良POSSUM系统具有优良的预测并发症发生率的能力,P-POSSUM系统对术后死亡率具有准确的预测价值。本文对POSSUM系统在骨科领域的应用进行系统性回顾与总结。
- 刘鑫王惠方望尤涛崔益亮华兴一周剑汤健
- 关键词:骨科死亡率并发症发生率
- 长柄与普通柄半髋置换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被引量:3
- 2023年
- [目的]比较骨水泥型长柄和普通柄半髋置换治疗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6年1月—2020年1月采用骨水泥型假体半髋置换治疗的120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医患沟通结果,60例采用骨水泥型长柄,60例采用普通柄。比较两组围术期、随访及影像结果。[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均无严重并发症。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中透视次数、术后引流量、切口愈合等级、住院时间方面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长柄组的手术切口长度显著长于普通柄组(P<0.05),下地行走时间显著早于普通柄组(P<0.05)。两组获得完整随访12个月以上的患者共107例,两组恢复完全负重活动时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时间推移,两组Harris评分、髋关节伸-屈ROM、髋内旋-外旋ROM均显著增加(P<0.05),相应时间点,两组间上述指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影像方面,两组骨折复位质量、骨折愈合时间、双侧股骨长度差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水泥型长柄和普通柄假体的半髋置换均可用于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治疗,术后的短期疗效似乎没有明显差别,但长期疗效还有待进一步随访研究。
- 冯茹叶厚龙方望张春吕浩李军荆珏华姚运峰
- 关键词:高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骨水泥假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