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易霞

作品数:7 被引量:6H指数:2
供职机构:东风汽车公司花果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中枢性
  • 3篇中枢性协调障...
  • 3篇脑性
  • 3篇脑性瘫
  • 3篇脑性瘫痪
  • 2篇疗法
  • 2篇疗效
  • 1篇大运
  • 1篇动功
  • 1篇婴儿
  • 1篇运动疗法
  • 1篇针灸
  • 1篇针灸结合
  • 1篇针灸疗法
  • 1篇神经运动
  • 1篇体层摄影
  • 1篇体层摄影术
  • 1篇综合康复
  • 1篇综合康复治疗
  • 1篇误诊

机构

  • 5篇东风公司花果...
  • 2篇东风汽车公司...

作者

  • 7篇易霞
  • 7篇梁松
  • 4篇李江
  • 4篇李雄斌
  • 1篇赵阳
  • 1篇徐云萍
  • 1篇吴晓怡
  • 1篇刘洪涛
  • 1篇李国英
  • 1篇高春霞
  • 1篇徐莹
  • 1篇段云
  • 1篇赵旸
  • 1篇宋红
  • 1篇宋金萍

传媒

  • 4篇医学理论与实...
  • 1篇伤残医学杂志
  • 1篇中国临床康复

年份

  • 2篇2004
  • 2篇2003
  • 3篇2002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头针结合运动疗法在中枢性协调障碍中的临床研究
梁松宋金萍李国英高春霞李江李雄斌赵阳刘洪涛易霞吴晓怡
该成果均采用综合康复疗法。Bobath法和Vojta法训练ZKS患儿能有效减轻肌痉挛、抑制异常运动和异常姿势,促进和诱发出正常运动和姿势,增加关节可动域。是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模式,充分发挥了祖国传统医学的优势。采用GMFM...
关键词:
关键词:中枢性协调障碍
综合康复治疗婴儿中枢性协调障碍的疗效观察
2002年
中枢性协调障碍(ZKS)是早期脑性瘫痪(CP)的代名词,主要表现为运动障碍和姿势异常,如不及时诊治,易转变为CP而成为儿科难治之症.1998年8月~2001年8月,我中心对26例ZKS患儿经综合康复治疗取得较好疗效,并与21例ZKS患儿进行了对照.现报告如下.
易霞梁松赵旸徐云萍李雄斌
关键词:综合康复治疗婴儿中枢性协调障碍疗效观察
抗痉挛治疗改善脑性瘫痪患儿大运动功能的作用被引量:3
2004年
目的:探讨抗痉挛治疗对脑性瘫痪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将50例小儿脑性瘫痪患儿用随机数字表分为治疗组25例,对照组25例。治疗组接受以上田法为主的抗痉挛治疗和神经发育疗法;对照组只接受神经发育疗法,采用大运动评价表(grossmotorfunctionmeasure,GMFM)进行功能评定及修订的Ashworth量表(Ashworth'smeasure,MAS)评定痉挛程度。结果:治疗组MAS评分为0.92±1.08,对照组评分为1.56±1.23,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1.78,P<0.05)。两组1~5功能区GMFM评分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t=3.17~5.32,P<0.05)。结论:抗痉挛治疗是改善肢体运动功能及痉挛程度的有效手段。
梁松李江易霞李雄斌
关键词:脑性瘫痪CP神经运动
CT在脑性瘫痪诊断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02年
目的:探讨CT在小儿脑性瘫痪(脑瘫)诊断中的作用。方法:对105例小儿脑瘫头颅CT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05例中75例头颅CT阳性,CT异常率71.43%,其中脑萎缩最常见(3.38%);临床类型中痉挛型最多见(59.05%)。不同年龄组中,年龄越小,CT异常率越高。结论:CT有助于早期发现病变,帮助寻找病因及定位,还可为判断本病的预后提供依据,在脑瘫的诊断中具有重要作用。
梁松李江易霞
关键词:脑性瘫痪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误诊42例分析
2003年
咳嗽变异性哮喘是哮喘的一种特殊形式.由于此类患儿常常没有喘息,临床上以慢性咳嗽为主要症状或唯一症状,因而易误诊为其他呼吸道疾病.本文将近3年来遇到的42例病例分析如下.
梁松李雄斌段云易霞
关键词: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误诊病例分析
针灸结合运动疗法治疗脑性瘫痪被引量:2
2002年
目的:探索针灸与运动疗法相结合在小儿脑性瘫痪(脑瘫)治疗的作用。方法:64例脑瘫患儿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40例,运用针灸及运动疗法治疗;对照组24例,进行运动疗法治疗,效果应用马若飞标准评定。结果:两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7.5%和70.83%,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X^2=7.47,P<0.01)。结论:针灸与运动疗法相结合治疗小儿脑瘫,能有效提高治疗效果。
徐莹宋红易霞梁松
关键词:脑性瘫痪针灸疗法
运动疗法在中枢性协调障碍中的临床应用
2003年
目的:探讨运动疗法治疗中枢性协调障碍的疗效。方法:53例中枢性协调障碍患儿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2例,运用运动疗法和针炙、按摩、药物治疗,对照组21例,采用针炙、按摩和药物治疗。效果进行康复评价。结果:治疗3个月,两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6.87%和52.38%,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x^2=12.67,P<0.005)。结论:运动疗法治疗中枢性协调障碍能明显提高疗效。
梁松易霞李江
关键词:运动疗法中枢性协调障碍疗效儿童按摩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