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晏浩

作品数:5 被引量:56H指数:4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天文地球
  • 1篇理学

主题

  • 5篇同位素
  • 3篇水化学
  • 3篇碳同位素
  • 2篇稳定同位素
  • 2篇钙华
  • 2篇DIC
  • 1篇地球化
  • 1篇地球化学
  • 1篇地球化学指标
  • 1篇第四纪
  • 1篇第四纪古气候
  • 1篇岩溶
  • 1篇岩溶水
  • 1篇溶解无机碳
  • 1篇生物碳
  • 1篇水生
  • 1篇水生植物
  • 1篇碳稳定同位素
  • 1篇土壤
  • 1篇土壤CO2

机构

  • 5篇中国科学院
  • 2篇中国科学院大...
  • 1篇合肥学院
  • 1篇中国地质科学...

作者

  • 5篇刘再华
  • 5篇晏浩
  • 3篇孙海龙
  • 2篇杨睿
  • 1篇曾成
  • 1篇陈波
  • 1篇王海静
  • 1篇张金流
  • 1篇赵敏
  • 1篇曾振宇

传媒

  • 3篇中国岩溶
  • 1篇地球化学
  • 1篇第四纪研究

年份

  • 1篇2016
  • 1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1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层状钙华及其地球化学指标的古气候/环境意义被引量:14
2011年
层状钙华作为高分辨率古气候环境重建记录已被国内外许多学者所关注。钙华的微层厚度、氧碳同位素组成和微量元素的含量都呈现出随季节变化的周期性特点。钙华年层的形成与方解石沉积速率或者微生物生长活性的季节变化有关;氧同位素组成的变化主要受温度和沉积水体的δ^(18)O控制,但蒸发作用(尤其是在干旱区)也有重要影响;钙华的稳定碳同位素组成主要反映了不同δ^(13)C的碳源对水体溶解无机碳(DIC)的贡献。CO_2的逸出和水生植物的光合作用会带走水中的^(12)C,从而使δ^(13)C_(DIC)值增加。此外,钙华中的Mg,Ba和Sr等微量元素的含量与它们在水中的浓度和水温以及降雨量有关。然而,在钙华的高精度测年以及加积作用和再沉淀对同位素组成的影响等方面还需做进一步的研究。总之,层状钙华因其高沉积速率而在第四纪高分辨率古气候重建中有独特的优势,有可能成为第四纪研究的又一热点。
晏浩刘再华
关键词:稳定同位素第四纪古气候
四川九寨沟景区钙华起源初探被引量:16
2013年
九寨沟风景区以绝美的景色闻名于世。钙华作为其独特景观的重要构成要素,有着重要的观赏价值和研究价值。为了弄清九寨沟钙华的起源,特别是CO2的来源,对九寨沟主要水体的水化学和碳氢氧同位素以及现代钙华的碳同位素进行了取样分析。结果发现:(1)九寨沟水体来源于大气降水的补给;(2)水体中碳酸氢根离子和钙离子浓度较低,主要来源于土壤CO2对碳酸盐岩的溶解;(3)根据碳的来源分类,九寨沟钙华应为大气成因类钙华(或表生钙华);(4)九寨沟珍珠滩钙华与碳酸氢根间较大的碳同位素分馏表明,此处生长的藻类对钙华的形成可能有重要作用。
晏浩刘再华邓贵平孙海龙张金流
关键词:碳同位素水化学土壤CO2
云南白水台钙华池出入口水化学和δ^13CDIC昼夜变化的影响因素及水生光合作用影响比例的计算被引量:9
2016年
钙华是岩溶区常见的次生化学沉积物,也是陆地气候环境信息的高分辨率载体之一。它的形成常常与水生植物有关,后者的新陈代谢过程可能会改变水中溶解无机碳(DIC)的同位素组成,进而影响钙华的碳同位素值。然而在古环境重建中,水生植物引起微环境变化所造成的影响常常被研究者忽视。本研究选取了白水台两个具有丰富沉水植物的钙华水池,对水池入口、出口的水化学和DIC的碳同位素组成(δ^(13)C_(DIC))进行了高分辨率的昼夜观测和取样分析。结果显示,在低浓度DIC水体(S1-3)补给水池时,水池出口与入口之间的δ^(13)C_(DIC)的变化很小,主要反映的是出口δ^(13)C_(DIC)继承入口δ^(13)C_(DIC),反映了滞后效应对水体δ^(13)C_(DIC)的控制;而在高浓度DIC水体(S1-1)补给水池时,水池出口与入口之间的δ^(13)C_(DIC)的变化主要受脱气作用控制。通过对水生光合作用影响比例的计算发现,由于库效应的存在,水生植物的光合作用对δ^(13)C_(DIC)的影响很小。
曾振宇晏浩孙海龙刘再华
关键词:水化学碳同位素水生植物脱气作用
水生光合生物对茂兰拉桥泉及其下游水化学和δ^(13)C_(DIC)昼夜变化的影响被引量:22
2014年
碳酸盐风化能否形成稳定持久碳汇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风化产生的溶解无机碳(DIC)能否被水生光合生物利用及其利用程度,后者可通过地表水水化学和?13CDIC的昼夜变化进行探讨。本研究对冬季茂兰拉桥表层岩溶泉及其中游和下游池水的温度、pH、电导率(EC)和溶解氧(DO)进行了为期30 h(1月27日10:00至1月28日16:00)高分辨率(15 min/次)的昼夜动态监测和?13CDIC定期取样(白天每隔2 h,夜间每隔4 h)测定,以了解水生光合生物对水化学和?13CDIC昼夜动态变化的影响。同时,结合水面静态箱CO2测定获得的岩溶水与空气CO2交换通量,对生物碳泵效应进行了估算。结果表明,在少有沉水植物生长的泉口及其下游水池,水化学和?13CDIC的昼夜变化明显偏小,而在沉水植物(轮藻为主)大量生长的中游水池,水的DO、pH、SIC(方解石饱和指数)和?13CDIC在白天呈逐渐增加趋势,而在夜间逐渐降低,与水生生物的新陈代谢进程(白天以光合作用为主,晚上以呼吸作用占优势)相一致;另一方面,水的EC、3HCO?、Ca2+和p(CO2)(二氧化碳分压)呈现相反的变化趋势,即白天下降,晚上上升。计算得到中游水池因类似海洋"生物碳泵"效应固定下来的有机碳通量达到336 t C/(a·km2),是海洋的51倍,表明陆地水生生态系统应该作为"遗失碳汇"的一个重要方面继续进行研究。
陈波杨睿刘再华晏浩赵敏
关键词:岩溶水水化学碳同位素
不同方法萃取的溶解无机碳的δ^(13)C值比较分析被引量:2
2013年
为了测定水中溶解无机碳的"13 C值,通常可以利用两种方法对水中的DIC进行萃取:沉淀法和脱气法。但是,一直以来未有研究对这两种方法萃取同一水样DIC的"13 C值之间的差异进行对比分析,尤其是对于具有高CO2分压(pCO2)的水样。本文对两组分别代表深部岩溶系统(高pCO2)和表层岩溶系统(低pCO2)的水样分别同时利用这两种萃取方法萃取其DIC然后测定"13 CDIC值。对比发现利用脱气法萃取物测定得到的"13 CDIC值要显著高于利用沉淀法萃取物测定得到的"13 CDIC值。这是因为在脱气法萃取DIC的过程中,由于水的pCO2高于大气的pCO2,水中富含12 C的CO2通过扩散作用逃逸到大气中,从而使"13 CDIC值偏正。这表明利用沉淀法萃取物测定的"13 CDIC值的精度要高于脱气萃取法的精度。对两种DIC萃取方法萃取物测定的"13 CDIC值之间的差与水样和大气之间的CO2分压差进行分析后发现,两者之间具有较好的正相关关系。由于深部岩溶系统的水样具有很高的pCO2,富含12 C的CO2向大气逸出的量相对较多,从而导致相应的深部岩溶系统线性关系的斜率和截距均比表层岩溶系统的线性关系的斜率和截距为大。文中所建立的这些线性关系为校正脱气法萃取物测定得到的"13 CDIC值提供了一个可能的经验校正公式。
孙海龙刘再华晏浩杨睿曾成王海静
关键词:溶解无机碳碳稳定同位素沉淀法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