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曲强

作品数:77 被引量:311H指数:10
供职机构:北京协和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北京市重点学科建设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0篇期刊文章
  • 17篇会议论文

领域

  • 74篇医药卫生
  • 4篇生物学

主题

  • 34篇细胞
  • 22篇分化
  • 21篇干细胞
  • 20篇肝细胞
  • 15篇切除
  • 15篇骨细胞
  • 15篇肝癌
  • 14篇成骨
  • 14篇成骨细胞
  • 13篇胆管
  • 12篇手术
  • 12篇分化过程
  • 11篇原发性
  • 11篇切除术
  • 11篇细胞分化
  • 11篇骨髓
  • 10篇基质干细胞
  • 10篇骨髓基质
  • 10篇骨髓基质干细...
  • 9篇骨髓间充质

机构

  • 71篇北京协和医院
  • 7篇华北煤炭医学...
  • 6篇邮电总医院
  • 3篇北京大学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北京市和平里...
  • 1篇北京协和医学...

作者

  • 77篇曲强
  • 28篇何小东
  • 25篇周立
  • 19篇王少斌
  • 19篇芮静安
  • 18篇陈曙光
  • 16篇韩凯
  • 15篇赵海涛
  • 15篇张宁
  • 14篇刘卫
  • 13篇洪涛
  • 12篇魏学
  • 9篇陈翠珠
  • 9篇李秉璐
  • 8篇金晔
  • 7篇闫旭
  • 6篇卫金花
  • 5篇蔡磊
  • 5篇郭伟
  • 5篇迟天毅

传媒

  • 6篇中国骨质疏松...
  • 6篇中华肝胆外科...
  • 4篇基础医学与临...
  • 4篇中华消化外科...
  • 4篇中华普通外科...
  • 3篇中国医学科学...
  • 3篇中华肿瘤杂志
  • 3篇中华医学杂志
  • 3篇中华实验外科...
  • 3篇中国微创外科...
  • 2篇生命科学
  • 2篇细胞与分子免...
  • 1篇中国肿瘤临床...
  • 1篇华北煤炭医学...
  • 1篇现代中西医结...
  • 1篇中国综合临床
  • 1篇中华老年医学...
  • 1篇中华外科杂志
  • 1篇肝胆胰外科杂...
  • 1篇肝脏

年份

  • 1篇2023
  • 3篇2021
  • 2篇2020
  • 2篇2019
  • 2篇2018
  • 2篇2017
  • 4篇2016
  • 3篇2014
  • 1篇2013
  • 3篇2012
  • 1篇2011
  • 3篇2010
  • 5篇2009
  • 2篇2008
  • 7篇2007
  • 13篇2006
  • 6篇2005
  • 3篇2004
  • 7篇2003
  • 5篇2002
7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熊去氧胆酸对肝细胞凋亡作用的分子机制被引量:3
2009年
纪文娟曲强何小东
关键词:熊去氧胆酸凋亡作用肝细胞分子机制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变
全内脏转位腹腔镜胆囊切除术1例被引量:7
2012年
先天性内脏转位(situsinvm、SUS,SI)在新生儿的发生率为1:20000~1:5000,因其脏器位置与正常相反,左右易位,故又称镜面人。观将2012年4月我科1例全内脏转位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报道如下。
张念荣曲强何小东洪涛刘卫
关键词: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全内脏转位发生率新生儿
常温下一次性和间断肝门阻断对肝损伤的对比研究及还原型谷胱甘肽的保护作用被引量:6
2003年
目的 对比常温下一次性和间断人肝血流阻断法所致肝损伤,并探讨还原型谷胱甘肽的保护作用。方法 SD大鼠32只,按人肝血流阻断方式及是否应用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分为4组,即一次性阻断加和不加GSH(CP和CA)组及间断阻断加和不加GSH(IP和IA)组,每组8只。CP和CA组持续阻断肝门40min,IP和IA组阻断2个20min并间隔5min,再灌注时间为60min。观察指标为肝组织丙二醛(MDA)和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Cu/Zn SOD)含量,血ALT和AST活性及肝组织光镜和电镜观察。结果 组内比较,阻断后血ALT及AST活性较阻断前明显增高,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MDA和Cu/zn SOD含量则无显著性差异(P>0.05)。再灌注后各值较阻断前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组间比较,CP与IP及CA与IA组间各观察值差异均无显著意义(P>0.05)。而再灌注后CP与CA组、IP和IA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形态学上,各组阻断后均有细胞损伤表现,再灌注后有所恢复,其中CP和IP组肝细胞结构基本恢复正常,而CA和IA组仍有部分细胞呈空泡变性。各组各时点均未出现不可复性损伤。结论 常温下一次性和间断阻断肝门40min均可导致可复性肝损伤,其程度无明显差异。此时限内一次性阻断是肝切除术中适宜的阻断方法。术中应用GSH对其有明显的对抗作用,可能成为一种新的保护方法。
周立芮静安周柔丽彭学敏王少斌陈曙光曲强赵玉沛
关键词:常温肝损伤还原型谷胱甘肽肝保护
肝外胆管癌术后辅助放化疗治疗进展被引量:3
2018年
肝外胆管癌(ECC)是一种恶性程度较高的肿瘤,即使在病变早期进行根治性切除手术,患者术后仍有较高的复发率,总体生存率低。近几年来,ECC术后辅助治疗的研究逐渐开展,以吉西他滨、氟尿嘧啶等为基础的辅助化疗或联合放、化疗可使ECC患者术后获益,延长患者的总生存期。然而现有的辅助治疗方案各异,缺少ECC术后辅助治疗的标准方案。本文结合最新发表的研究结果,讨论ECC术后辅助治疗的现状和主要措施。
杜奉舟张宁何小东左宇志徐源曲强
关键词:胆管肿瘤肿瘤辅助疗法氟尿嘧啶
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合并十二指肠腺瘤的诊疗分析被引量:2
2020年
目的探讨家族性息肉病合并十二指肠腺瘤的临床特点、内镜特征、癌变情况、随访及治疗方法。方法收集北京协和医院45例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回顾分析其中合并十二指肠腺瘤患者的临床特点、内镜特征、病理结果、随访及治疗方法。结果15例(33%)患者合并十二指肠腺瘤,年龄(46.8±12.8)岁,较不合并十二指肠腺瘤者平均年长9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二者在性别构成上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04)。内镜随访时间(35.5±22.1)个月,有3例在内镜随访过程中Spigelman分期升级。有5例腺瘤直径>20 mm,其中有4例累及十二指肠乳头。2例诊断为壶腹癌,1例接受了胰十二指肠切除术,1例接受了保留幽门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其他需治疗的病例接受了内镜下黏膜切除术。结论十二指肠腺瘤在家族性息肉性腺瘤病患者中比较常见,对于确诊为家族性息肉性腺瘤病的患者,应该常规行严密的上消化道内镜检查。结合Spigelman评分,腺瘤的部位及大小是癌变的高危因素。手术切除和内镜下切除为主要治疗方法。
高翔肖剑春杨庭楷谢勇张冠南洪涛曲强
关键词:十二指肠腺瘤十二指肠腺癌
胆汁中胆固醇升高通过影响CCK-1R再分布抑制胆囊收缩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分析胆汁总胆固醇含量与胆囊收缩功能的关系,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从2013年3月至2014年1月收集73例在北京协和医院基本外科行胆系手术的胆囊结石患者(结石组)和非胆囊结石患者(非结石组)胆汁,测定胆汁中总胆固醇(TC)和总胆汁酸(TBA)含量。对胆囊结石患者术前行胆囊功能试验。用免疫组化方法测定胆囊黏膜和肌层中I型胆囊收缩素受体(CCK-1R)和细胞膜结构蛋白小窝蛋白-3(Cav-3)的表达。用免疫荧光法定位二者在胆囊黏膜和肌层中的共表达。结果胆囊结石患者胆汁中TC及TBA含量显著高于非结石患者(P<0.05)。胆囊收缩功能较差的患者胆汁中TC含量明显高于收缩功能较好的患者(P<0.05)。结石组胆囊黏膜中Cav-3的表达量明显高于非结石组(P<0.05)。在结石组中CCK-1R和Cav-3在胆囊黏膜和肌层中均有明显共表达,而在非结石组则无明显的共表达现象。结论胆汁中TC含量升高可抑制胆囊收缩功能,其机制与胆囊黏膜和肌层中过多的Cav-3和CCK-1R结合进而影响CCK功能有关。
杨阳曲强刘卫洪涛徐协群何小东
关键词:胆囊胆固醇胆囊收缩素受体胆汁
雌激素通过调节骨髓来源的成骨细胞所产生的细胞因子抑制破骨细胞功能被引量:9
2002年
目的 通过观察雌激素对骨髓来源的成骨细胞所产生的细胞因子的调节作用 ,探讨雌激素抑制破骨细胞功能的机制。方法 在诱导小鼠骨髓细胞分化为成骨细胞后 ,于成骨细胞培养中加入雌激素 ,应用抗体荧光免疫标记法检测成骨细胞培养液中IL 1,IL 6和TNF α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 ,经 0 0 1~ 1nM雌激素处理后 ,成骨细胞所产生的IL 1和IL 6水平呈浓度依赖性下降 ,TNF α水平则无明显变化。结论 雌激素具有调节成骨细胞分泌细胞因子功能 。
曲强万新海陈翠珠Vnnen HK
关键词:雌激素成骨细胞细胞因子破骨细胞
骨髓基质干细胞分化来源肝细胞移植治疗肝切除术后肝衰的实验研究
目前临床对于治疗急性肝功能衰竭、终末期肝病和代谢性肝病仍面临很多困难,原位肝移植是治疗的有效方法,但由于供肝缺乏等原因难以普遍开展。肝细胞移植(hepatocytetransplantation,HCT)与原位肝移植比较...
曲强李秉璐李晓斌闫旭周立金晔蔡磊何小东赵玉沛
关键词:肝细胞移植肝切除骨髓基质干细胞
文献传递
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剂(uPA)和其受体(uPAR)在肝细胞癌的表达及其临床和病理意义被引量:9
2002年
目的 研究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剂 (uPA)和其特异性受体 (uPAR)在肝细胞癌 (HCC)的表达及其临床和病理意义。 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和酶联免疫吸附法 (ELISA)检测uPA和uPAR在HCC和非癌组织中的表达 ,并与临床及病理指标相联系。 结果 HCC中uPA和uPAR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 75 0 % (12 / 16 )和 6 8.8% (1/ 16 )。在进展性和侵袭性肿瘤与非进展性和非侵袭性肿瘤间uPA和uPAR阳性率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阳性染色主要位于癌细胞和基质细胞胞浆且主要位于癌侵犯的边缘。非癌组织仅见少量阳性染色细胞 ,对照组无特异性阳性染色。在ELISA中 ,癌与非癌组织uPA抗原水平分别为 (4 2 3± 0 5 7)ng/mg蛋白和 (1 2 6± 0 14)ng/mg蛋白 ,uPAR抗原水平分别为 (4 2 5± 0 2 1)ng/mg蛋白和 (3 15± 0 2 3)ng/mg蛋白 ,有显著性差异 (t=18.96 3,P =0 .0 0 0 ;t=13.6 93 ,P =0 .0 0 0 )。且进展性和侵袭性肿瘤中其抗原水平显著高于非进展性和非侵袭性肿瘤 (P <0 0 5 )。  结论 uPA和uPAR在肝细胞癌表达较高并与其进展和侵袭密切关联。
周立芮静安王少斌陈曙光曲强
关键词: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剂受体肝细胞癌
骨髓基质干细胞的体外增生及成骨细胞的诱导分化
<正>目的通过对小鼠骨髓干细胞体外培养的观察,研究骨髓基质干细胞体外增生及向成骨细胞定向分化的机制。方法取雄性6周ICR小鼠股骨骨髓基质细胞进行原代和传代培养,在细胞培养不同时间点加入地塞米松(实验组)或保持基础培养条件...
郭伟陈翠珠曲强
关键词:骨髓干细胞成骨细胞细胞增生细胞分化
文献传递
共8页<12345678>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