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雯萍 作品数:7 被引量:24 H指数:3 供职机构: 南京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 更多>> 发文基金: 江苏省中医药管理局科技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历史地理 更多>>
电针与穴位注射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大鼠神经保护作用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1 2013年 目的比较电针与穴位注射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大鼠保护作用的效应特点。方法 136只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电针组、穴位注射组,建立大鼠DPN动物模型。电针组取肾俞、足三里,穴位注射组取穴相同,注入弥可保注射液。分别于治疗前、20 d、40 d、60 d后进行空腹血糖、坐骨神经运动传导速度和感觉传导速度、神经生长因子(NGF)及其受体TrkA的表达检测。结果电针和穴位注射法均具有一定的降低血糖及良好的改善神经传导功能的作用,其降糖效应以电针法为优(P<0.01),在提高感觉神经传导速度方面以穴位注射法为佳(P<0.01),对运动神经传导功能的改善作用两组基本一致(P>0.05)。电针和穴位注射法均能提高DPN大鼠NGF及其受体TrkA的表达,治疗60天时穴位注射的提高幅度优于电针组(P<0.05)。结论电针和穴位注射法均具有抗本病神经损伤的作用,但对血糖、神经传导速度、NGF及其受体TrkA表达的影响存在效应差异。 董勤 曹雯萍 鲁佳 杨丽 乔明 郭茗 张静 汪怡新 孙永 王欣君 项晓人关键词: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电针 穴位注射 健脾祛湿针刺法治疗单纯性肥胖的临床研究 研究背景: 伴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肥胖已成为最常见的代谢障碍性疾病,严重危害着人类的生命健康。肥胖不仅影响形体的美观,还会造成患者心理上的自卑。流行病学和临床研究证实随着体重指数(BMI)和腰围的增加,与肥胖相关的... 曹雯萍关键词:单纯性肥胖 健脾祛湿法 临床疗效 穴位注射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大鼠坐骨神经病理形态学的影响 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探讨穴位注射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大鼠坐骨神经病理损伤的治疗作用。方法:136只大鼠分为空白组、模型组、二甲双胍组、穴位注射组,建立大鼠DPN动物模型。二甲双胍组按0.04g/kg灌胃,穴位注射组取肾俞、足三里,注入弥可保注射液。60天后动物处死取坐骨神经,采用HE染色法观察各组病理形态学改变。结果:模型组呈现日趋加重的神经细胞损伤,二甲双胍组和穴位注射治疗后,神经组织的损伤程度明显轻于模型组(P<0.01),而2个治疗组间比较,穴位注射优于二甲双胍组(P<0.05)。结论:穴位注射法能有效改善DPN大鼠的病理损伤,促进周围神经病变的修复。 杨丽 董勤 曹雯萍 鲁佳 乔明 郭茗 张静 汪怡新 王欣君 项晓人关键词: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穴位注射 病理学 针灸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神经传导功能干预作用的临床研究述要 被引量:8 2011年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是糖尿病最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在糖尿病病程的各个时期都可发生,神经传导功能障碍是其重要的病变特征之一,由此可引起肢体运动及感觉异常,严重影响了糖尿病患者的生存质量。多年来的临床研究表明,针灸治疗对本病患者神经传导功能的异常状态有良好的调整作用,笔者就近十年针灸在该方面的干预作用研究综述如下。 曹雯萍 董勤关键词:糖尿病 周围神经病变 神经传导功能 针灸 电针结合激光治疗单纯性肥胖30例 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比较电针结合激光与单纯电针治疗单纯性肥胖的疗效差异。方法将60例单纯性肥胖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电针结合激光治疗)、对照组(电针治疗)各30例,分别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体质量、腰围、臀围、股围、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的变化。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体质量、腰围、臀围、股围、BMI均显著下降(P<0.01);治疗组体质量、腰围治疗前后差值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或P<0.01),两组减肥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结合激光与单纯电针均对单纯性肥胖具有确切的临床疗效,电针结合激光在减少患者腰围上具有独特优势。 高雨虹 曹雯萍 艾炳蔚关键词:单纯性肥胖 电针 激光 电针联合激光对单纯性肥胖患者脂肪含量影响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观察电针联合激光对单纯性肥胖症脂肪含量的疗效。方法:将60例单纯性肥胖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电针联合激光治疗)和对照组(电针治疗)各30例,分别观察2组治疗前后BMI、FAT和VFA的变化。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FAT、BMI和VFA均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极显著性差异。治疗后2组VFA下降值比较具有极显著差异性,FAT下降值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电针联合激光治疗对于降低脂肪的疗效优于单纯电针治疗,尤其是内脏脂肪。 曹雯萍 高雨虹 艾炳蔚关键词:单纯性肥胖 内脏脂肪 电针 激光 穴位注射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大鼠坐骨神经病理形态学的影响 2012年 目的:探讨穴位注射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大鼠坐骨神经病理损伤的治疗作用。方法:136只大鼠分为空白组、模型组、二甲双胍组、穴位注射组,建立大鼠DPN动物模型。二甲双胍组按0.04g/kg灌胃,穴位注射组取肾俞、足三里,注入弥可保注射液。60天后动物处死取坐骨神经,采用HE染色法观察各组病理形态学改变。结果:模型组呈现日趋加重的神经细胞损伤,二甲双胍组和穴位注射组治疗后,神经组织的损伤程度明显轻于模型组(P<0.01),而2个治疗组间比较,穴位注射组优于二甲双胍组(P<0.05)。结论:穴位注射法能有效改善DPN大鼠的病理损伤,促进周围神经病变的修复。 杨丽 董勤 曹雯萍 鲁佳 乔明 郭茗 张静 汪怡新 王欣君 项晓人关键词: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穴位注射 病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