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曾保全

作品数:21 被引量:149H指数:6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经济管理化学工程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6篇期刊文章
  • 3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4篇石油与天然气...
  • 2篇经济管理
  • 1篇化学工程
  • 1篇机械工程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理学

主题

  • 7篇油藏
  • 6篇低渗
  • 6篇低渗透
  • 6篇渗流
  • 6篇水平井
  • 6篇平井
  • 5篇压裂
  • 5篇压裂水平井
  • 5篇非线性渗流
  • 4篇特低渗
  • 4篇特低渗透
  • 4篇稠油
  • 3篇低渗透油藏
  • 3篇压力计
  • 3篇岩心
  • 3篇岩心夹持器
  • 3篇裂缝性
  • 3篇流量测量装置
  • 3篇流线模拟
  • 3篇测量系统

机构

  • 15篇中国石油大学...
  • 9篇中国石油天然...
  • 4篇中国石油
  • 2篇中国石油勘探...
  • 1篇西南石油大学
  • 1篇中国石油国际...

作者

  • 21篇曾保全
  • 8篇程林松
  • 7篇李春兰
  • 4篇郝斐
  • 3篇郑华
  • 2篇齐梅
  • 2篇程忠钊
  • 2篇韩海水
  • 1篇任洪智
  • 1篇李想
  • 1篇范子菲
  • 1篇陈兴隆
  • 1篇屈泰来
  • 1篇纪常杰
  • 1篇李浩武
  • 1篇秦积舜
  • 1篇雷占祥
  • 1篇祝道平
  • 1篇窦立荣
  • 1篇李实

传媒

  • 5篇国外油田工程
  • 2篇石油学报
  • 2篇石油钻探技术
  • 2篇西南石油大学...
  • 1篇国际石油经济
  • 1篇大庆石油地质...
  • 1篇辽宁工程技术...
  • 1篇中国石油勘探
  • 1篇中国图象图形...

年份

  • 2篇2022
  • 1篇2020
  • 1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3
  • 2篇2011
  • 6篇2010
  • 1篇2009
  • 4篇2008
  • 1篇2007
2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非洲稠油油田提高采收率的潜能
2008年
本文对非洲两个稠油油藏进行了提高采收率(EOR)评价。评价的目标是确定EOR技术在经济和技术方面的可行性。本研究评价了13个已经成熟的广泛应用的EOR技术。研究包括EOR可行技术的原油采收率的近似范围和独立的项目经济性评价。研究所需要的数据包括流体和岩石物性;驱动机理;生产数据;原始石油地质储量和可采储量;相对渗透率曲线。各种EOR技术的筛选准则包括油藏参数表和参数范围表,它们可能使研究获得成功,也可用来拟合所研究油田的参数。利用综合油藏参数评价预期原油采收率以及相互关系。基于独立的项目经济性,评价了可应用的EOR技术在经济方面的可行性。项目经济性考虑了增产石油的收益,以及相应的运行费用和投资费用。评价结果显示蒸汽驱和火烧油层在技术上是最可行的提高采收率技术,其次是化学驱。蒸汽驱和火烧油层技术有着非常广阔的前景,采收率可以达到49%,比水驱采收率高24%。但是,火烧油层能提高采油速度,这主要影响经济可行性评价。这也表明:火烧油层在经济和技术方面是最可行的提高采收率技术。基于EOR技术评价,化学驱、气驱、热采和微生物提高采收率技术等13项EOR技术的原油采收预测和经济评价,有助于制定油田应用EOR技术的长期策略。
曾保全程忠钊
关键词:稠油油藏提高采收率
稠油油藏注过热蒸汽加热半径计算新模型被引量:3
2017年
过热蒸汽注入油层后,经历了从过热蒸汽到湿蒸汽再到热水的相态变化过程,在加热区内形成过热区、蒸汽区和热水区,因此以注普通湿蒸汽为基础的传统加热半径计算模型对其不再适用。为了准确计算注过热蒸汽的加热半径,结合注过热蒸汽过程中油层温度分布的实际情况,根据瞬时热平衡原理,构建了一个新的稠油油藏注过热蒸汽加热半径计算模型。结果表明:新模型计算结果与CMG STARS数值模拟计算结果吻合较好,最大相对误差为7.4%,新模型具有正确性;虽然提高井底蒸汽过热度对扩大加热区范围并无明显作用,但其能有效增大井筒附近过热区半径。
何聪鸽许安著范子菲曾保全冀中原
关键词:稠油过热蒸汽过热度
CO_2对原油烃组分膨胀效应的主控因素被引量:20
2016年
通过对中国不同油区原油进行组分组成分析,选取了11种具有代表性的烃组分,分别与CO2组成二元体系进行PVT实验。所选取的原油烃组分碳原子数为C6—C16,分子结构为直链烷烃、单环/双环环烷烃和单环/双环芳烃。通过实验结果的对比分析发现,原油烃组分中溶解的CO2可使体系发生一定程度的体积膨胀,且其膨胀幅度主要受原油组分自身性质、CO2摩尔含量和温度等因素的影响,而压力的影响不大。进一步提出原油组分自身性质的影响可用摩尔密度来表征,膨胀系数与对应条件下原油组分的摩尔密度为严格递增直线关系;膨胀系数随CO2摩尔含量的增加迅速增大,呈现凹型递增曲线;温度的影响主要体现在CO2摩尔含量较高的体系,温度越高,体积膨胀幅度越大。
韩海水李实陈兴隆秦积舜曾保全
关键词:二氧化碳主控因素
特低渗透油藏压裂水平井开发效果评价被引量:72
2010年
通过物理模拟研究了特低渗透油藏压裂水平井产能与裂缝产能之间的关系、裂缝产能分布规律以及裂缝数量与水平井产能的关系。利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压裂水平井开发特低渗透油藏技术,对压裂水平井的水平段长度、裂缝数量、裂缝间距进行了优化设计。研究表明,特低渗透油藏压裂水平井的水平段长度越短,阶段采出程度越高,含水率上升越慢,即水平段长度不宜过长;建立了固定裂缝间距和井排距时不同裂缝数量压裂水平井相对累产油和相对采出程度对比图版。重新认识了特低渗透油藏压裂水平井渗流机理。
曾保全程林松李春兰袁帅
关键词:压裂水平井特低渗透油藏水平段长度数值模拟
低速非线性渗流参数的测量系统和方法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低速非线性渗流参数的测量系统和方法,该系统包括:动力输出装置通过管线与中间容器的第一开口连接,输出不同的驱动压力以驱替中间容器中的驱替液经由管线传输至岩心夹持器中的岩心;压力测量装置,包括压力表和U...
程林松曾保全李春兰郝斐郑华
文献传递
能源转型背景下国家石油公司动态与启示被引量:4
2022年
2021年,国家石油公司产量占全球油气总产量的近50%,然而,在能源转型的大背景下国家石油公司面临着碳达峰、碳中和的巨大压力。为适应不断变化的能源市场,文章关注分析能源转型背景下国家石油公司的最新动态,并结合中国国情和油气供应的实际情况提出了相关建议。分析认为,中国石油公司应将传统能源和新能源融合,并逐步向替代能源过渡,实现能源的稳定供应和可持续发展。一是紧随脱碳减排潮流,严格遵守碳减排要求;二是优化资产组合,分散关键风险;三是强化科技创新引领,建设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产业链体系;四是开拓创新,新能源领域多元化发展。
黄飞张慕真雷占祥曾保全汪斌李祖欣屈泰来
关键词:能源转型碳排放
裂缝性油藏流线模拟的一维隐式传递解法
2008年
一般认为,天然裂缝性油藏由一组低渗透率的基质和高渗透率的裂缝通道网络组成。现今常用的就是双重介质模型。确切地说,油藏中每一点的孔隙度和渗透率是两个相互穿透的连续介质(基质和裂缝)的参数值。同时假设,流体流动只发生在裂缝,即基质渗透率等于零。经验传质方程可以模拟裂缝和基质间的传质。裂缝渗透率可以相差几个数量级,因此,油藏的不同部位有不同的渗流速度,这有利于流线模拟。实际上,沿一组一维流线的传质是可以计算的,每一条流线的时间步长相对独立。因此,没有统一的时间步长限制,即有限差分模拟。本文描述了改进的方法。我们关注沿流线的饱和度传递的高效求解。建议采用隐式方法,它能消除CFL对时间步长的限制,而这是显式方法所固有的,以引入数值扩散为代价。沿流线方向有选择的网格加密能提高数值模拟的计算速度。这种方法对快速评价油藏流体流态(如划分地质模型)非常有效。
曾保全任洪智
关键词:裂缝性油藏流线模拟
低速非线性渗流参数的测量系统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低速非线性渗流参数的测量系统,包括:动力输出装置,通过管线与中间容器的第一开口连接,用于输出不同的驱动压力以驱替中间容器中的驱替液经由管线传输至岩心夹持器中的岩心;压力测量装置,包括压力表和U型管压力...
程林松曾保全李春兰郝斐郑华
文献传递
稠油变轻油改质工艺的实现
2008年
Ivanhoe能源公司特有的稠油变轻油(HTL)改质技术可经济有效地处理油田稠油,提供稳定的、性能有极大改进的合成油品及其副产品,这些副产品能生产蒸汽和发电。分析显示,稠油改质能降低成本,减少天然气和稀释剂用量,缩小稠油与轻油间的价格差异。与现有的竞争技术相比,HTL改质技术的规模小,资金投入少。CDF运行分析显示,HTL技术能改质大量的稠油产品,同时能大幅度降低或消除大多数的杂质。其产品通常能满足输油管线的要求,而不需要进一步处理。CDF运行分析证明了90多次试验中数据的有效性。CDF运行结果包括:设备运行数据、原料和合成产品的性质。
曾保全祝道平
关键词:稠油装置特性
应用离子溶液改质稠油和超稠油被引量:1
2008年
金属铁离子和钼离子溶液改善稠油的性质,其目标在于降低原油黏度,改善原油品质(降低沥青质和硫的含量,提高API重度),提高原油在油藏中的流动能力。其中,铁离子和钼离子的质量浓度分别为10%和2%,在容积为500mL的间歇反应器中与稠油均匀混合,温度为673K,反应时间4h。墨西哥湾稠油的API重度从12.5°上升到20°,运动黏度在288.75K从15416cSt降至136.63cSt,沥青质的质量含量从28.65%降至10.82%,硫的含量从5.14%降至2.16%。强化蒸馏的馏分体积从48%提高到71.2%。沥青质和胶质的转化分别从16.81%降至13.8%,从28.85%降至10.82%,提高了芳香烃和饱和烃的含量。氮的总含量约降低20%,即从780×10-6降至633×10-6。本文利用离子溶液的热裂解和催化加氢裂解作用实现原油改质。采用非常规井、离子溶液,并结合火烧油层技术,提高稠油采收率,产出(经地下改质)低黏油,提高井的采油指数,节省了地面原油的运输和炼制成本。
曾保全纪常杰
关键词:离子溶液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