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曾立雄

作品数:133 被引量:1,402H指数:24
供职机构: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国家林业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121篇期刊文章
  • 5篇专利
  • 2篇学位论文
  • 2篇会议论文
  • 1篇标准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97篇农业科学
  • 22篇环境科学与工...
  • 7篇生物学
  • 5篇经济管理
  • 5篇天文地球
  • 2篇水利工程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建筑科学
  • 1篇自然科学总论

主题

  • 51篇三峡库区
  • 51篇库区
  • 48篇土壤
  • 38篇马尾松
  • 14篇凋落
  • 14篇小流域
  • 13篇有机碳
  • 12篇养分
  • 11篇松林
  • 11篇物量
  • 11篇马尾松林
  • 10篇凋落物
  • 10篇生态系统
  • 10篇土壤有机
  • 10篇退耕还林
  • 9篇土壤有机碳
  • 9篇退耕
  • 8篇生态
  • 8篇污染
  • 7篇酶活性

机构

  • 131篇中国林业科学...
  • 41篇南京林业大学
  • 24篇湖北省林业科...
  • 19篇华中农业大学
  • 13篇河南科技大学
  • 3篇国家林业局
  • 2篇中国科学院
  • 2篇河北民族师范...
  • 1篇东北师范大学
  • 1篇华南农业大学
  • 1篇华中师范大学
  • 1篇湖南省林业科...
  • 1篇中山大学
  • 1篇湖北生态工程...
  • 1篇广西壮族自治...
  • 1篇国际竹藤中心
  • 1篇生态环境部南...

作者

  • 132篇曾立雄
  • 118篇肖文发
  • 75篇黄志霖
  • 23篇潘磊
  • 20篇雷蕾
  • 18篇王鹏程
  • 16篇朱建华
  • 15篇雷静品
  • 14篇程瑞梅
  • 14篇田耀武
  • 9篇王晓荣
  • 9篇沈雅飞
  • 8篇葛晓改
  • 7篇崔鸿侠
  • 7篇付甜
  • 7篇施征
  • 7篇唐万鹏
  • 5篇周本智
  • 5篇史玉虎
  • 5篇胡文杰

传媒

  • 22篇生态学报
  • 14篇林业科学
  • 9篇林业科学研究
  • 8篇环境科学
  • 8篇陆地生态系统...
  • 7篇长江流域资源...
  • 6篇应用生态学报
  • 5篇生态学杂志
  • 3篇南京林业大学...
  • 3篇华中农业大学...
  • 2篇水土保持学报
  • 2篇东北林业大学...
  • 2篇世界林业研究
  • 2篇湖北林业科技
  • 2篇湖北农业科学
  • 2篇西北林学院学...
  • 2篇中国水土保持...
  • 2篇生态环境学报
  • 2篇浙江农林大学...
  • 2篇西南林业大学...

年份

  • 10篇2024
  • 13篇2023
  • 15篇2022
  • 7篇2021
  • 4篇2020
  • 8篇2019
  • 7篇2018
  • 5篇2017
  • 6篇2016
  • 11篇2015
  • 16篇2014
  • 5篇2013
  • 7篇2012
  • 2篇2011
  • 4篇2010
  • 8篇2009
  • 3篇2008
  • 1篇2007
13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重庆五里坡自然保护区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现状及保护对策被引量:3
2021年
在2008年出版的重庆五里坡国家自然保护区科学考查报告的基础上,于2019年和2020年对该保护区进行了植物多样性复查,根据2021年9月7日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以及农业农村部最新公布的15号文件,经过统计,该保护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植物有5种,二级国家重点保护植物有72种。对该保护区的地理环境和保护区国家保护植物的分布特点进行了分析,并且对植物的保护措施提出了合理化建议。
周火明曾立雄周厚林张克太颜魏卢凤云杨阳万文龙夏焰庄友云
关键词:国家保护植物
三峡库区2类典型森林5种土壤酶季节动态及其与养分的关系被引量:13
2014年
以三峡库区2类典型的森林类型马尾松纯林和马尾松-杉木混交林为研究对象,测定土壤理化性质与不同季节酶活性,以揭示土壤酶的季节动态及其与养分的关系。结果表明:5种酶活性最低值均出现在冬季(1月),除多酚氧化酶活性最高值出现在夏季(7月)外,其余4种酶活性最高值出现在秋季(10月)。蔗糖酶、脲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季节变化规律一致,从夏季到冬季呈现先升高后降低再升高的变化趋势,多酚氧化酶、过氧化氢酶和纤维素酶的季节变化则呈现从春季到秋季持续升高再降低的动态规律。除多酚氧化酶外,其余4种酶活性均与土壤有机质、全氮、土壤含水量、硝态氮呈极显著正相关,4种酶之间均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范艳春王鹏程肖文发曾立雄黄志霖雷静品
关键词:三峡库区马尾松林土壤酶土壤养分
马尾松人工林土壤碳氮磷生态化学计量学特征的纬度变化被引量:8
2022年
[目的]探讨马尾松人工林土壤碳、氮、磷养分及其生态化学计量学特征的纬度变化,为马尾松人工林的可持续经营和生产力提高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对亚热带地区东南至西北8个研究点马尾松人工林0~20 cm矿质土层土壤有机碳、全氮、全磷含量的测定,利用回归分析法探索土壤碳、氮、磷含量及其生态化学计量学特征的纬度变化趋势,利用Pearson相关法和冗余分析法分析气候因子(年均气温和年均降水量)、林分特征(年龄、密度和胸径)和土壤性质(pH值与黏粒含量)对其纬度变化的影响,采用方差分解法分析气候、林分和土壤因子对其纬度变化的相对贡献率。[结果](1)土壤有机碳、全氮、全磷的平均含量分别为16.02、1.22、0.35 g·kg^(-1),土壤碳氮比、碳磷比、氮磷比的平均值分别为14.18、47.01、3.59;(2)土壤有机碳和全氮含量均随纬度的升高而显著降低(P<0.01),全磷含量无明显的纬度变化;(3)土壤碳氮比随纬度的升高而显著增大(P<0.05),碳磷比和氮磷比却显著下降(P<0.01);(4)土壤有机碳和全氮含量与年均气温、年均降水量、胸径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土壤pH值呈显著负相关(P<0.05);土壤碳磷比和氮磷比与年均气温、年均降水量、胸径、土壤黏粒含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林分年龄呈显著负相关(P<0.05);(5)气候因子、林分特征和土壤性质总体上解释了63.8%土壤有机碳、全氮和全磷含量及其生态化学计量学特征的变化,相对贡献率表现为气候因子(46.3%)>林分特征(43.3%)>土壤性质(35.5%)。[结论]在马尾松人工林中,土壤碳氮比、碳磷比和氮磷比表现出明显的纬度变化,年均气温、年均降水量、林分年龄、林分密度、胸径、土壤pH值、土壤黏粒含量是其驱动因素,这些因素的交互效应大于单独效应。
简尊吉倪妍妍徐瑾曾立雄雷蕾雷蕾朱建华
关键词:纬度梯度人工林马尾松
新时代林草科技资源科普化推进对策探析
2023年
科技资源科普化是科普工作的题中之义。文中结合林草事业的基本特征及其时代使命,简析林草科技资源科普化的时代特征;围绕林草科技体系,从林草科技队伍、科研设施、科技成果、科研项目,以及非政府组织等方面,分析林草科技资源科普化所面临的困难;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加强林草科技资源科普化的措施:统筹构建林草科技资源科普化体系、加强科普人力资源队伍建设、促进和激励科技基础设施科普化、推动科技成果推广的科普化过程、促进科普资源共享和管理、鼓励特色林草科技资源科普研创和科普产业化,以及重视国际性林草科技资源的科普化。
史文石史胜青曾立雄
关键词:科技资源
基于样地调查和森林资源数据的森林稳定性评价——以秭归县为例被引量:2
2013年
森林稳定性是森林群落结构与功能的综合特征,是制定森林经营和管理方案的基础。本研究采用Delphi法从演替稳定性、抵抗力稳定性、恢复力稳定性、功能稳定性和环境稳定性等5个方面筛选出16个指标构成稳定性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秭归县9类不同森林类型157个样地调查数据确定指标权重,并基于森林资源调查数据,对区域森林稳定性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①建立的森林稳定性评价指标体系可以利用森林资源调查数据反映林分稳定性状态,值得推广;②秭归县有面积超过2/3的森林综合稳定性指数在0.4以上,仅约10%森林的综合稳定性指数低于0.3;③在各森林类型中,阔叶混交林平均稳定性指数最高,达到0.558,其后依次为针阔混交林、灌木林、针叶混交林、马尾松纯林、阔叶纯林、其他针叶纯林、经济林、柏木林,其综合稳定性分别为0.545,0.510,0.473,0.427,0.403,0.341,0.324,0.307。
王鹏程黄志霖雷静品曾立雄唐万鹏潘磊史玉虎
关键词:防护林群落稳定性指标体系森林资源数据
马尾松林土壤呼吸组分对不同营林措施的响应被引量:28
2016年
针对不同营林措施(对照、除灌、采伐1(15%)、采伐2(70%)后的三峡库区马尾松飞播林,采用LI-8100对其土壤呼吸组分的呼吸速率和土壤温度、湿度进行为期1年的连续观测分析表明,不同营林措施对土壤呼吸组分的影响不同。1)观测期内,各营林措施下凋落物层呼吸速率差异并不显著,对照、除灌、采伐1、采伐2的根呼吸速率均值分别为:1.00、0.83、0.86、1.11μmolCO_2m^(-2)s^(-1);采伐处理下矿质土壤呼吸显著高于对照和除灌(P<0.05);2)与对照相比,营林措施并未显著改变凋落物呼吸对于土壤总呼吸的贡献率(18.78%-23.70%),但降低了根呼吸的贡献率,其中以采伐1最为显著(P<0.05);除灌的矿质土壤呼吸贡献率(37.00%)与对照(38.32%)相近,而采伐1(45.63%)和采伐2(43.07%)均显著增加了矿质土壤呼吸的贡献率,矿质土壤呼吸的变化是造成采伐措施下土壤呼吸变化的主要土壤呼吸组分;3)营林后仅采伐2措施下土壤温湿度显著高于对照,土壤温湿度双因子模型较单因子模型能更好的解释土壤呼吸组分变化,但仅能解释其部分变化(4.6%-59.3%),仍需对营林后其他相关因子进行深入的综合研究。
雷蕾肖文发曾立雄黄志霖谭本旺
关键词:营林措施根系呼吸
三峡库区典型退耕还林模式水土保持功能研究被引量:14
2017年
为评估退耕还林工程对流域水土流失的控制效应,选择三峡库区典型退耕还林模式(茶园、柑橘园、板栗林),以坡耕地为对照,观测和分析不同退耕模式下土壤物理性质及径流泥沙输出情况,结果表明:茶园、板栗林、柑橘园与坡耕地比较,年径流输出量平均减少了17.92%,大小关系为板栗林(110.71 m^3/hm^2)<柑橘园(164.16 m3/hm^2)<茶园(171.74 m3/hm^2)<坡耕地(181.38 m3/hm^2),板栗林径流量显著小于其他三种模式;年泥沙输出量大小关系同样为板栗林(141.92 kg/hm^2)<柑橘园(343.78 kg/hm^2)<茶园(394.79 kg/hm^2)<坡耕地(1 210.77 kg/hm^2),退耕模式相对于坡耕地泥沙输出量显著减少,平均减少了75.76%;退耕后土壤水分物理性质得到很大改善,退耕还林模式土壤容重降低,毛管孔隙度、非毛管孔隙度和总孔隙度增加,有利于水土保持功能的发挥。说明退耕还林后新形成的林地和园地具有较好的蓄水保土效益,对小流域的水土流失控制和土壤改良作用明显。
吴东黄志霖肖文发曾立雄宋文梅
关键词:退耕还林水土保持径流泥沙三峡库区
三峡库区建坝前后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动态被引量:7
2019年
基于六期Landsat TM/ETM+/OLI影像数据,利用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规范及GIS空间统计方法,对三峡库区1990~2015年间森林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动态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三峡库区森林面积与森林覆盖率逐年增加,森林面积增长率71.04%,森林覆盖率由31.27%增加到53.48%。库区整体的森林类型结构比较稳定,表现为针叶林>混交林>灌木林>阔叶林。时间上,三峡库区森林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呈上升趋势,具体表现为快-慢-快的增长特征。三峡库区单位面积森林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在总体增长趋势下出现局部负增长趋势,各森林类型的单位面积价值与三峡库区整体的单位面积价值有着相同的变化趋势,均表现为增加-减少-增加的变化特征。三峡库区各类型服务价值的贡献表现为:涵养水源>固碳释氧>生物多样性保护>保育土壤>净化大气环境>积累营养物质>森林防护。空间上,1990~2015年,三峡库区森林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地域分布大致以巫溪至武隆一线为界,呈现出东南高、西北低的特征。1990~2015年三峡库区森林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幅度呈现出'西增加快,东增趋缓'的格局特点。
楚鑫磊李乐曾立雄黄志霖刘常富肖文发
关键词:森林生态系统生态系统服务三峡库区
干旱和遮荫对马尾松幼苗瞬时水分利用效率及δ^(13)C的影响被引量:1
2024年
水分利用是植物光合固碳的关键过程,其效率反映植物对胁迫环境的适应能力,δ^(13)C作为反映植物长期水分利用效率的关键指标,对于揭示植物与环境长期作用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马尾松幼苗为对象,通过土壤水分和光照条件控制,设置干旱(土壤水分为30%饱和含水量)、遮荫(光照强度为全光照的30%)及干旱+遮荫(土壤水分为30%饱和含水量和光照强度为全光照的30%)3种胁迫方式和对照(CK,土壤水分为70%饱和含水量和全光照),研究干旱和遮荫对马尾松瞬时水分利用效率和δ^(13)C的影响。结果表明:干旱和干旱+遮荫处理分别使马尾松当年生叶的瞬时水分利用效率显著增加了67.96%和60.78%,遮荫对瞬时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不显著;当年生叶的δ^(13)C在干旱处理下显著增加了14.35%,但在遮荫和干旱+遮荫处理下未发生明显改变;各处理对1年生叶δ^(13)C的影响均不显著;表明瞬时和长期水分利用效率的变化不同步,且马尾松的水分利用效率对干旱的响应较早;在各处理下,各库器官中的δ^(13)C均大于源叶,茎干和根中的δ^(13)C与源叶δ^(13)C的相关系数较大,且与1年生叶呈极显著正相关,各库器官的δ^(13)C主要受源叶δ^(13)C供应的影响。表明环境变化导致水分利用效率的变化将引起各库器官δ^(13)C发生改变。研究结果可为揭示马尾松幼苗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机制提供参考。
邓秀秀施征曾立雄雷蕾裴顺祥吴莎肖文发
关键词:干旱遮荫水分利用效率马尾松幼苗
氮添加对马尾松人工林土壤团聚体氮矿化及土壤酶活性的影响被引量:3
2023年
土壤氮库是生态系统氮素重要的源和汇。以三峡库区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人工林为研究对象,从团聚体视角出发分析土壤养分和酶活性对氮添加的响应规律,以及相应的变化对氮矿化的影响,为预测该地区在大气氮沉降持续增加的背景下土壤氮动态提供参考。设置4种量的氮添加处理(N0:0 kg N hm^(-2)a^(-1);N30:30 kg N hm^(-2)a^(-1);N60:60 kg N hm^(-2)a^(-1);N_(90):_(90) kg N hm^(-2)a^(-1)),将土壤按粒径分为>2000μm(大团聚体)、250—2000μm(小团聚体)和<250μm(微团聚体)3个组分的团聚体,观察团聚体氮矿化特征。结果表明:(1)与对照相比,N30和N60处理提高了有机质(SOM)含量,但土壤SOM和全氮(TN)含量在N_(90)下开始出现下降;氮添加降低了土壤速效磷(aP)含量,在小团聚体中表现最为显著。除微团聚体中的POD和NAG以外,其余3种酶的活性均在N30和N60处理之下被提高。(2)土壤平均净硝化速率整体高于土壤平均净氨化速率;大团聚体和小团聚体中净氨化速率在氮添加处理后显著降低,大团聚体净硝化速率低于其他两个粒径;土壤净氮转化速率在N_(90)处理下最高。(3)土壤养分和无机氮含量与土壤酸性磷酸酶(AP)、N-乙酰-β-D-葡糖苷酶(NAG)、过氧化物酶(POD)、硝酸还原酶(NR)和脲酶(UE)的活性呈显著相关,酶活性变化是多因子综合作用的结果;RDA分析显示,UE与土壤净氨化速率存在显著正相关,NAG和POD是与净氮转化速率分别存在显著正相关和显著负相关的关键土壤酶。综上所述,硝化作用是土壤净氮转化的主要贡献者,微团聚体在土壤氮矿化中发挥主要作用,NAG和POD是改变土壤净氮转化的主要生物酶。此外,氮添加会引起土壤氮素的流失,引起土壤的磷限制,并对土壤养分循环产生显著影响。
陈天程瑞梅王丽君肖文发沈雅飞孙鹏飞张萌曾立雄
关键词:氮沉降团聚体
共14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