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朱传东

作品数:29 被引量:114H指数:7
供职机构:东南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高层次人才项目南京市医学科技发展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2篇期刊文章
  • 7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7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15篇细胞
  • 7篇肝癌
  • 6篇增敏
  • 6篇肿瘤
  • 6篇放射增敏
  • 5篇癌细胞
  • 5篇A549细胞
  • 4篇增敏作用
  • 4篇晚期
  • 4篇腺癌
  • 4篇疗效
  • 4篇纳米
  • 4篇化疗
  • 4篇C225
  • 4篇ID3
  • 3篇凋亡
  • 3篇射频
  • 3篇细胞生长
  • 3篇消融
  • 3篇小肝癌

机构

  • 19篇东南大学
  • 7篇南京市第二医...
  • 6篇南京军区南京...
  • 3篇南京至泰生物...
  • 1篇江苏省人民医...
  • 1篇南京医科大学
  • 1篇解放军第10...
  • 1篇商丘市第一人...
  • 1篇宾夕法尼亚州...

作者

  • 29篇朱传东
  • 16篇郑勤
  • 13篇王礼学
  • 11篇徐瀚峰
  • 7篇童金龙
  • 6篇李晓军
  • 4篇贾丽
  • 4篇朱小方
  • 3篇丁怀银
  • 3篇虞伟
  • 3篇汪萍
  • 3篇郭晶晶
  • 3篇陈芳芳
  • 3篇郑声琴
  • 3篇张全安
  • 3篇蔡阳
  • 2篇丁婕
  • 2篇仲爱芳
  • 2篇杨华
  • 1篇沈娟

传媒

  • 3篇实用癌症杂志
  • 3篇现代医学
  • 2篇中华放射肿瘤...
  • 2篇现代肿瘤医学
  • 1篇中国肿瘤生物...
  • 1篇现代中西医结...
  • 1篇中华放射医学...
  • 1篇临床检验杂志
  • 1篇生物化学与生...
  • 1篇肿瘤防治研究
  • 1篇中华实验外科...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安徽医药
  • 1篇医学临床研究
  • 1篇中华肿瘤防治...
  • 1篇临床与病理杂...

年份

  • 1篇2019
  • 4篇2018
  • 4篇2017
  • 3篇2016
  • 1篇2015
  • 3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2
  • 4篇2011
  • 1篇2010
  • 2篇2009
  • 3篇2008
2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纳米颗粒对人肝癌HepG2细胞放射增敏效应的实验研究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探讨纳米金、银颗粒对人肝癌HepG2细胞的放射增敏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选用MTT法、克隆形成法检测纳米金、银颗粒增强x射线杀伤肿瘤细胞的作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对细胞凋亡及细胞周期分布影响,蛋白印记法检测对细胞Caspase-3、Bax、Bcl-2蛋白表达变化,酶标仪检测对细胞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总谷胱甘肽(GSH)水平改变。结果纳米金、银颗粒对HepG2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Ic50分别为6.51、2.47μg/ml。由D0值得到1/5IC50纳米金、银颗粒放射增敏比分别为1.37、1.48,1/10 IC50的分别为1.11、1.09。纳米金、银颗粒增加Caspase-3、Bax表达,降低Bcl-2表达,减少CAT、SOD、总GSH水平。结论纳米金、银颗粒均能增加HepG2细胞的放射敏感性,其机制可能为激活线粒体凋亡通路和诱导活性氧产生凋亡。
杨华郑勤朱传东徐瀚峰童金龙郑声琴丁婕
关键词:放射增敏细胞凋亡HEPG2细胞
纳米金颗粒的基本特性及其对肿瘤放射增敏作用的研究进展被引量:3
2015年
纳米金颗粒以其独特的理化性质在医学领域越来越受到重视。近年许多研究证实了纳米金在肿瘤治疗中可以减少组织受照剂量,减轻放射治疗对正常组织的伤害,在放射增敏方面有重要作用,本文从纳米金的基本特性、生物学毒性、放射增敏机制、在细胞和动物模型中增敏实验以及在临床前应用等几方面进行综述。
朱传东王礼学郑勤吴剑卿
关键词:纳米金放射增敏肿瘤靶向
乏氧诱导的肺癌细胞外泌体特征及其对放射抗拒性的影响
朱传东王礼学王国相徐瀚峰童金龙万源郑勤
外源性人Id3基因表达对A549细胞生长功能影响的研究
李晓军朱传东汪萍陈芳芳贾丽虞伟
调强放疗联合脂质体紫杉醇和顺铂同期化疗辅助化疗对局部晚期鼻咽癌的疗效研究被引量:16
2011年
目的探讨调强放疗联合脂质体紫杉醇和顺铂同期化疗对局部晚期鼻咽癌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41例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接受DT70 Gy调强放疗,放疗中给予脂质体紫杉醇175 mg/m2,静脉滴注,第1天;顺铂25 mg/m2,静脉滴注,第1~3天,28天为1个周期,共2个周期。放化疗同天进行,先化疗后放疗。2周后给予3个周期的辅助化疗。结果随访中位时间为34个月(13~41个月)。35例患者完成治疗计划,全组患者3年总生存率和无病生存率分别为92%和78%,Ⅲ、Ⅳ期患者3年总生存率和无病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6%:88%,P=0.34;92%:70%,P=0.24)。同期放化疗期间3级以上急性不良反应分别为:白细胞减少4例(10%),恶心呕吐3例(7%),口腔黏膜炎14例(34%),皮肤炎4例(10%)。结论调强放疗联合脂质体紫杉醇和顺铂同期化疗辅助化疗,对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具有较好的疗效,不良反应可耐受。
郑勤徐瀚峰郑声琴张燕王礼学朱传东杨华
关键词:鼻咽癌放疗调强化疗辅助化疗
UGT1A1基因多态性与胃癌伊立替康化疗疗效和毒性的关系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探讨尿苷二磷酸葡糖醛酸转移酶1A1(UGT1A1)基因多态性与胃癌伊立替康化疗疗效和毒性的关系。[方法]67例胃癌患者治疗前采集外周抗凝静脉血进行DNA提取,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进行扩增,测序;评价伊立替康治疗的毒性及疗效,分析UGT1A1基因多态性与胃癌伊立替康化疗疗效和毒性的关系。[结果](TA)6/(TA)6野生基因型、(TA)6/(TA)7杂合基因型及(TA)7/(TA)7纯合突变型的患病率分别为80.6%(54/67)、14.9%(10/67)、4.5%(3/67);UGT1A1*28非野生型的基因多态性患者发生Ⅲ级以上腹泻38.5%显著高于野生基因型11.1%( P <0.05);UGT1A1*28非野生型基因患者需下调伊立替康剂量的患者多于野生基因型(46.2% vs18.5%,P<0.05);野生基因型与非野生基因型组疗效比较无统计学差异( P>0.05)。[结论]伊立替康治疗的胃癌患者中,UGT1A1*28非野生型的基因多态性患者发生重度腹泻风险较高,基因多态性对疗效无明显影响。
徐瀚峰朱小方王礼学朱传东
关键词:胃肿瘤药物疗法多态现象
用兔抗人分化抑制因子3抗体建立双抗体夹心ELISA法及初步临床应用
2010年
目的制备兔抗人分化抑制因子3(Id3)多克隆抗体,建立检测血清Id3的双抗体夹心ELISA技术。方法用纯化的Id3重组蛋白免疫新西兰大白兔,制备兔抗Id3多克隆抗体,通过多肽亲和层析柱去除非特异性成分,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免疫双向扩散及间接ELISA法检测抗体特异性和效价。制备辣根过氧化物酶(HRP)标记抗Id3,以纯化Id3重组蛋白为标准抗原制备标准曲线,建立定量检测人Id3的双抗体夹心ELISA法。结果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显示,制备的兔抗血清能与人Id3蛋白特异性结合,所得兔抗血清效价分别为1∶8(琼脂双向扩散)和1∶8000(ELISA)。ELISA法的包被抗体和酶标记抗体的工作浓度分别为5μg/ml和1∶4000,标准曲线为Y=0.0793+0.0188X,r=0.997。检测线性范围为2~64U/ml,平均回收率为98.2%,批内平均变异系数(CV)为4.4%,批间平均CV为7.2%。该方法可用于人血清Id3含量的检测。结论兔抗人Id3多克隆抗体的制备及夹心ELISA法的建立为今后研究Id3蛋白的功能及其在临床和基础医学中的应用奠定了基础。
仲爱芳李晓军贾丽陈芳芳朱传东虞伟
关键词:纯化多克隆抗体ELISA
功能化纳米基底分离循环肿瘤细胞方法的建立
2019年
本研究旨在通过纳米基底联合适配体的方法建立一种高效、快速分离循环肿瘤细胞(CTCs)的新技术。通过反应离子刻蚀(RIE)法在玻片表面建立纳米结构,使用氧化物蚀刻机处理3~15 min。抗上皮细胞黏附分子(EpCAM)适配体(AEA)及对照DNA采用滚环复制方法合成。将荧光标记的AEA和对照DNA分别与人前列腺癌PC3、Ramos细胞孵育。将适配体溶液加到各个玻璃基底上过夜孵育建立功能化的纳米基底。对肿瘤细胞的捕获,并用2 ml掺入PC3前列腺癌细胞的健康人外周血标本模拟实验,应用耦联AEA的功能化纳米基底捕获肿瘤细胞。
孙永臣韩文杰王国相郑勤朱传东
关键词:循环肿瘤细胞PC3前列腺癌细胞功能化人前列腺癌
CT引导下经皮微波消融术治疗特殊部位小肝癌36例临床研究被引量:12
2017年
目的:回顾性分析CT引导下经皮微波消融(CT-MWA)治疗特殊部位小肝癌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2009年8月至2015年5月行CT-MWA治疗的36例小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总结微波消融治疗小肝癌的1、2、3年生存率、完全消融率、局部进展率、并发症及不良反应。结果:36个小病灶行CT-MWA治疗的成功率和完全消融率分别为97.22%(35/36)和88.89%(32/36)。术后轻度肝功能异常5例,肝区疼痛轻度6例、中度3例、重度0例,恶心呕吐3例,食欲下降5例,腹胀3例,发热7例。中位局部无复发时间为15.22个月。术后3、6、12个月及1年以上的肿瘤局部进展率分别为5.56%(2/36)、5.56%(2/36)、11.11%(4/36)、19.44%(7/36)。36例患者的1、2、3生存率分别为86.67%(31/36)、58.33%(21/36)、47.22%(17/36)。结论:CT-MWA治疗特殊部位小肝癌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微创治疗方法。
朱传东王礼学徐瀚峰童金龙郑勤丁怀银
关键词:小肝癌微波消融术计算机断层扫描
CT引导下经皮微波消融治疗膈顶部复发性小肝癌15例疗效观察被引量:14
2018年
目的:回顾性分析经肝脏CT引导下经皮微波消融(CT-MWA)治疗膈顶区域复发性小肝癌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2009年8月至2015年2月共15例位于膈顶部位复发性小肝癌患者的小病灶(<3cm)进行CT引导下经皮微波消融术治疗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总结微波消融治疗膈顶复发性小肝癌的1、3年生存率、完全消融率、局部进展率、术中及术后并发症、不良反应。结果:本研究15个小病灶进行CT-MWA治疗成功率和完全消融率分别为93.33%(14/15)和86.67%(13/15)。术中疼痛发生率为46.67%(7/15)。术后常见不良反应为肝区疼痛(33.33%)、胃肠道反应(46.67%)、发热(13.33%)、肝功能异常(13.33%),无肝功能衰竭、胆瘘、感染、出血等严重并发症,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15例患者平均存活时间为42个月。术后3个月、6个月、1年及1年以上的肿瘤局部进展率分别为6.67%(1/15)、6.67%(1/15)、13.33%(2/15)、13.33%(2/15)。1、2、3年生存率分别为86.67%(13/15)、66.67%(10/15)、46.67%(7/15)。结论:经皮CT-MWA治疗膈顶区域复发性小肝癌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微创治疗方法,值得扩大样本量进一步研究。
朱传东丁怀银王礼学徐瀚峰童金龙郑勤
关键词:射频消融术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