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强
- 作品数:28 被引量:104H指数:6
-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 白血病和淋巴瘤常见染色体融合基因的检测分析被引量:3
- 2004年
- 目的 应用多重巢式RT PCR法 ,结合染色体核型检查分析 75例不同类型白血病观察其治疗和预后。方法 收集 4 1例AML、8例CML、1例CLL、1例PLL、6例MDS、8例NHL、4例MM、5例ALL及 1例嗜酸细胞性白血病患者骨髓标本进行RT PCR及染色体核型检查。结果 (1)RT PCR示 :75例白血病中 30例阳性条带 ,4 5例无阳性条带。其中M 3:PML/RARA的阳性率为 5 0 % ,PLZF/RARA 8.3% ,(包括 3/ 12例门诊复查病例 ,2 / 12例为同一患者 )。M 4 :CBFB/MYH114 4 .4 % ,MLLex7/MLLex2 11.1%。M5 :MLL/AF6 33.3%。CML :BCR/ABL 87.5 %。MDS :MLLex7/AF4 16 .7% ,EVI1(3q2 6 ) 16 .7%。NHL :EVI1(3q2 6 ) 12 .5 %。MM :HOX115 0 .0 %。ALL :BCR/ABL 2 0 .0 %。 (2 )染色体核型检查多数与融合基因PCR结果相符 ,2例染色体核型检查正常而融合基因检测有阳性条带。结论 (1)某些融合基因作为标志性融合基因可成为诊断白血病类型的依据。 (2 )同一类型白血病所形成的融合基因不同 ,提示其治疗和预后可能不同。 (3)有文献报道 ,同一融合基因的断裂点不同 ,其缓解期及生存期也有不同 ,提示临床预后。 (4)此方法可对白血病患者进行微小残留病检测 ,与染色体核型检查相比具有更高的敏感性。
- 张英朱强顾江英朱平
- 关键词:白血病融合基因染色体核型分析
- 急性白血病及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p15基因甲基化模式改变及其意义被引量:1
- 2001年
- 陈华武淑兰朱强石永进
- 关键词:急性白血病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P15基因
- 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1加速无血缘关系脐血移植血小板植入的临床研究被引量:3
- 2007年
- 目的观察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1(rhIL-11)加速无血缘关系脐血移植血小板植入的情况。方法 9例患者中成人6例,儿童3例。接受 HLA 0~2个位点不合的脐血移植。成人给予双份脐血移植,儿童给予单份脐血移植。预处理采用 BU/CY 或 CY/TBI 方案,同时加用抗胸腺细胞球蛋白(ATG)。采用环孢素联合短疗程甲氨蝶呤预防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移植后1天开始皮下注射rhIL-11 50 mg·kg^(-1)·d^(-1)和 G-CSF 5 mg·kg^(-1)·d^(-1)促进造血重建。结果 9例患者平均年龄22.3岁,平均体重52.3 kg。9例患者8例白细胞植入,中性粒细胞>0.5×10~9/L 的中位时间为21.3(14~37)天;7例患者血小板植入,血小板>20×10~9/L 的中位时间为25(18~36)天。急性 GVHD(aGVHD)发生率为42.9%,均为Ⅰ度。慢性 GVHD(cGVHD)发生率为33.3%,为局限型。死亡3例,死亡主要原因为感染。存活的6例患者,中位随访时间为7个月,均为无病存活。预计1年总生存率为77.8%,2年总生存率为52.2%。使用 rhIL-11的8例患者中5例(62.5%)出现渗漏综合征。所有患者在采取包括紫草的综合防治措施后均可耐受 rhIL-11的治疗。结论 rhIL-11可能有利于加速血小板的植入,降低严重 aGVHD 的发生率。渗漏综合征是主要的不良反应,在采取包括紫草的综合防治措施后患者耐受较好。
- 王茫桔任汉云岑溪南邱志祥许蔚林欧晋平李渊王文生王莉红石永进朱强
- 关键词:胎血造血干细胞移植白细胞介素11
- 免疫效应细胞降低乳腺癌耐药细胞系对阿霉素的耐受效应
- 多药耐药(Multidrug Resistance MDR)一直被视为影响化疗疗效的主要障碍之一,引发MDR的耐药蛋白,往往随着化疗的用药过程会过度表达,造成化疗药物不能进入其作用靶点一细胞核,而导致化疗失败。体外实验证...
- 石永进虞积仁朱平岑溪南马明信董玉君朱强袁家颖
- 文献传递
- 免疫效应细胞促进阿霉素诱导乳腺癌耐药细胞系凋亡
- 目的:探讨免疫效应细胞促进阿霉素(ADR)诱导乳腺癌耐药细胞系MCF7/ADR凋亡的作用。方法:采用IFNγ、CD3单抗、IL-1和IL-2等细胞因子诱导并扩增免疫效应细胞,效靶细胞比例为2:1。利用原位DNA断裂点的3...
- 石永进任汉云岑溪南朱强虞积仁
- 文献传递
- 免疫效应细胞促进阿霉素诱导乳腺癌耐药细胞凋亡被引量:9
- 2006年
- 目的探讨免疫效应细胞促进阿霉素(ADR)诱导乳腺癌耐药细胞MCF7/ADR凋亡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干扰素γ(IFNγ)、CD3单抗、白介素(IL)1和IL2诱导并扩增免疫效应细胞。利用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的dUTP缺口末端标记(TUNEL)技术和P糖蛋白(P gp)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P gp表达与凋亡的关系。用流式细胞术检测乳腺癌相关抗原P185蛋白的表达,以及AnnexinV FITC/PI阳性率。荧光显微镜下观察ADR在靶细胞内的分布和AnnexinV的表达。结果免疫效应细胞使MCF7/ADR细胞P185和P gp表达明显下降,CIK细胞作用后,MCF7/ADR细胞P185标记荧光几何均数下降了91.9%。免疫效应细胞增加了ADR在MCF7/ADR细胞内的积累及其在细胞核的分布。联合应用免疫效应细胞和ADR后,MCF7/ADR细胞凋亡率达78.9%,比单纯加入ADR组增高了10倍,较单纯加入免疫效应细胞组增高了13倍。结论免疫效应细胞可同时下调P185蛋白和P gp蛋白的表达,协同ADR可提高MCF7/ADR细胞的凋亡率。
- 石永进任汉云岑溪南朱强虞积仁
- 关键词:多药耐药P-糖蛋白阿霉素
- 白血病和淋巴瘤常见染色体融合基因的检测分析
- 目前,在大多数白血病染色体易位的断裂点分离出确切的融合基因中,其中一些已作为诊断不同类型白血病的分子生物学特异性标志,如M3:PML/RARA,t(15;17)(q21;q22);M4:CBFB/MYH11,inv.(1...
- 张英朱强顾江英朱平
- 关键词:白血病淋巴瘤聚合酶链反应
- 文献传递
- 急性白血病合并严重血小板增多症被引量:1
- 2006年
- 目的探讨急性白血病合并严重血小板增多症的细胞遗传学特点及其临床和实验室特征。方法报告1例罕见的急性白血病合并严重血小板增多症病例的临床资料并结合相关文献进行分析。结果应用染色体常规G显带方法没有发现细胞遗传学异常,其他实验室特征包括外周血小板数达1 224×109/L,骨髓中原始细胞主要表达髓系细胞免疫标志,骨髓培养示巨核细胞集落形成单位高于正常对照并有空白自发集落生成。结论急性白血病与合并的血小板增多症可能有共同的发生机制,常规染色体检查结果阴性可能意味着染色体发生了更为复杂的改变,需用更先进的方法才能检出。
- 王文生朱强石勇进曹香红马明信
- 关键词:急性白血病血小板增多症
- 多发性骨髓瘤中人类疱疹病毒8型的定量分析及其相关基因的表达被引量:3
- 2001年
- 目的 确定多发性骨髓瘤 (MM)骨髓活检标本中是否存在人类疱疹病毒 8型 (HHV8)感染 ,病毒负荷量的差异与临床表现之间的关系。方法 实时荧光定量PCR确定骨髓活检标本中的HHV8病毒的负荷量 ,采用筑巢式PCR扩增患者外周血、骨髓穿刺和骨髓活检标本中HHV8KS330 2 3 3Bam片段 ,用逆转录 PCR方法了解HHV8病毒的致病基因病毒源白细胞介素 6 (vIL 6 )和病毒源干扰素调节因子 1(vIRF 1)的表达情况。结果 多数MM患者的骨髓活检标本可检出HHV8,荧光定量PCR发现阳性率为 6 9 6 % (16 / 2 3) ;筑巢式PCR时的阳性率为 82 6 % (19/ 2 3) ,骨髓穿刺和外周血标本的阳性率分别为 4% (1/ 2 5 )和 0。临床分析表明病毒的检出可能与化疗有关。vIRF 1在骨髓活检标本中表达率很高 ,为 83 3% (10 / 12 ) ,vIL 6的表达率为 0。结论 多发性骨髓瘤和HHV8感染有关 ,高表达的vIRF
- 董玉君朱平马明信朱强张新林宁晶王奕嘉卜定方虞积仁
- 关键词:多发性骨髓瘤基因表达
- 体外试验诱导白血病细胞p15^(INK4B)基因重新表达被引量:1
- 2002年
- 目的 探讨DNA甲基转移酶抑制剂 5 氮杂 2′ 脱氧胞嘧啶 (CdR)与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DAC)抑制剂丁酸钠 (SB)联合诱导白血病细胞p1 5INK4B基因重新表达的可能性。方法 采用急性髓系白血病细胞系KG1a和 2例原代培养白血病细胞为研究对象 ;限制性内切酶联合PCR技术检测p1 5INK4B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状态 ;逆转录 聚合酶链反应 (RT PCR)检测p1 5INK4BmRNA的表达 ;Western免疫印迹法检测p1 5INK4B蛋白的表达。结果 受检细胞p1 5INK4B基因启动子区呈高甲基化状态 ,mRNA及蛋白表达完全或部分缺失 ;CdR和SB可单独诱导p1 5INK4B mRNA及蛋白表达 ,且有剂量依赖性 ;低浓度CdR(0 5 μmol/L)联合SB(0 5mmol/L)显著诱导p1 5INK4B 表达 ,其作用高于单用高浓度CdR(1 μmol/L) 或高浓度SB(1mmol/L)。结论 CdR和SB可诱导甲基化失活的白血病细胞p1 5INK4B基因重新表达 。
- 任立敏杜红玲朱强石永进陈华武淑兰
- 关键词:体外试验白血病DNA甲基化组蛋白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