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朱惠平

作品数:7 被引量:43H指数:3
供职机构:常德市第一人民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糖尿
  • 7篇糖尿病
  • 5篇2型糖尿
  • 5篇2型糖尿病
  • 4篇糖尿病患者
  • 4篇病患
  • 3篇血糖
  • 3篇疗效
  • 3篇2型糖尿病患...
  • 2篇血糖波动
  • 2篇药物疗法
  • 2篇胰岛
  • 2篇胰岛素
  • 2篇疗法
  • 2篇病变
  • 1篇动脉
  • 1篇动脉内
  • 1篇动脉内膜
  • 1篇动脉内膜中层...
  • 1篇血糖控制

机构

  • 7篇常德市第一人...

作者

  • 7篇朱惠平
  • 2篇余芳
  • 2篇卜如春
  • 1篇陈健勇
  • 1篇王沪湘
  • 1篇熊锦

传媒

  • 5篇医学临床研究
  • 2篇中国医师杂志

年份

  • 1篇2012
  • 1篇2011
  • 2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3
  • 1篇2001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波动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4
2012年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糖波动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相关性。【方法】T2DM患者进行眼底照相或眼底荧光造影,根据DR程度分为无视网膜病变(NDR)组、糖尿病背景型视网膜病变(BDR)组、糖尿病增殖型视网膜病变(PDR)组,记录性别、年龄、病程,测量血压、体重指数、糖化血红蛋白、空腹及餐后2h胰岛素、空腹及餐后2hc肽及血脂指标。选取三组中上述基线指标具可比性的病例共106例(NDR组33例,BDR组38例,PDR组35例)纳入观察。采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连续监测患者血糖72h。【结果】各组间平均血糖水平(MBG)、血糖标准差(SDBG)、平均血糖波动幅度(MAGE)及血糖波动最大幅度(LAGE)相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DR与MBG、SDBG、MAGE及LAGE呈正相关(P〈0.05)。校正MBG后,DR与SDBG、MAGE及LAGE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297、0.396、0.284(P〈0.01)。【结论】血糖波动与DR的发生发展有关,应尽早干预。
余芳朱惠平王沪湘
关键词:糖尿病视网膜病血糖
以酮症起病的青少年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特征
2008年
【目的】探讨以酮症起病的青少年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将94例新发青少年糖尿病患者,分为酮症起病组和非酮症起病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家族史和胰岛功能等方面的差异,并比较两组患者在随访6个月时的代谢控制和治疗方式的差异。【结果】酮症起病组的起病年龄、BMI、FCP、2hPCP、TG要显著低于非酮症组,FPG、体重下降的比例和自身抗体阳性率要显著高于非酮症组。随访6个月时,酮症起病组的HbA1c高于非酮症组,FCP、2hPCP和体重上升的比例低于非酮症组。酮症起病组单独使用胰岛素的比例高于非酮症组,单独使用药物和饮食运动治疗的比例,酮症起病组显著低于非酮症组。【结论】以酮症起病的青少年糖尿病患者与非酮症起病者临床特征明显不同,而且二者在随访6个月时的胰岛功能、治疗方式存在明显差异。
朱惠平
关键词:糖尿病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甘精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观察被引量:23
2008年
目的观察睡前皮下注射甘精胰岛素与用胰岛素泵强化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方法将40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A、B2组进行胰岛素强化治疗,A组为甘精胰岛素治疗组(n=22),B组为胰岛素泵治疗组(n=18)。比较治疗后两组血糖达标时间、治疗后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胰岛素用量、低血糖发生率。结果2组患者血糖达标时间无差异,胰岛素用量、低血糖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甘精胰岛素强化治疗与胰岛素强化治疗的疗效相当,可良好地控制高血糖,降低低血糖发生率。
朱惠平
关键词:药物疗法甘精胰岛素2型糖尿病疗效血糖控制
葛根素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观察被引量:9
2001年
朱惠平卜如春熊锦
关键词: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葛根素
胰岛素泵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被引量:1
2007年
【目的】评价胰岛素泵在2型糖尿病病人中的治疗效果。【方法】68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两组进行胰岛素强化治疗,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CSII)组32例,多次皮下胰岛素注射(MSII)组36例。【结果】两组达到目标血糖时,CSII组所需的治疗时间,胰岛素量以及低血糖发生率明显比MSII减少(P<0.01或P<0.05)。【结论】CSII比MSII可以更快、更有效地控制高血糖,降低低血糖的发生率。
朱惠平
关键词:糖尿病
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波动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相关性研究被引量:3
2011年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糖(BG)波动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本院长期随访的T2DM患者,根据彩超测定结果将病例分为颈动脉IMT增厚组(A组,IMT≥0.9mm)和颈动脉IMT正常组(B组,IMT〈0.9mm),测量各组糖化血红蛋白(HbAlc)、空腹胰岛素(FINs)及餐后2h胰岛素(2hiNS)、空腹及餐后2hC肽、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采用自我血糖监测(SMBG)方式记录检测结果,共24周。【结果】两组患者空腹血糖(FBG)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三餐后血糖(PBG)水平、空腹平均血糖标准差(SDBG)、餐后SDBG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线性相关分析显示,IMT(转换后)与年龄、TC、TG、SBP、DBP、FBG、早餐后2hPBG、午餐后2hPBG、晚餐后午餐后2hPBG、空腹SDBG、餐后SDBG的线性相关关系显著(P〈0.05),与性别、病程(转换后)、BMI、HbAlc(转换后)、HDL、LDL、FINS、2hFINS、空腹C肽、餐后2hC肽的相关关系不显著(P〉0.05)。偏相关分析显示IMT(转换后)与TC、TG、SBP、FBG、早餐后2hPBG、午餐后2hPBG、晚餐后午餐后2hPBG、空腹sDBG、餐后sDBG的相关关系显著(P〈0.05),与DBP的相关关系不显著(P〉0.05)。以IMT(转换后)为因变量,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餐后sDBG、TC依次进入方程。【结论】血糖波动,尤其是餐后血糖波动与T2DM患者颈动脉IMT厚度密切相关。
余芳朱惠平
关键词:颈动脉
诺和龙联合二甲双胍治疗肥胖患者2型糖尿病的疗效被引量:3
2003年
目的探讨诺和龙联合二甲双胍对肥胖患者 2型糖尿病 (NIDDM)的治疗作用。方法选择单用二甲双胍治疗 2个月后血糖仍未控制的 6 0例肥胖患者NIDDM患者随机分为三组 ,分别加用诺和龙、美吡哒或安慰剂干预 3个月 ,观察血糖、血脂、体重和低血糖反应等指标变化。结果诺和龙组空腹血糖 (FBG)、餐后 2h血糖 (2hPG)、糖化血红蛋白 (GHbA1C)、甘油三酯 (TG)、极低密度脂蛋白 (VLDL)和体重 (Wt)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 ,差异有显著性 (均 P<0 .0 5 ) ;美吡哒组FBG、2hPG、GHbA1C较治疗前下降 ,差异有显著性 (均 P <0 .0 1) ,但TG、VLDL和Wt改变差异无显著性 (均P >0 .0 5 ) ,且后组低血糖反应发生率较前组 (4 5 %vs 15 %)明显增多 (χ2=4 .2 8,P <0 .0 5 )。结论诺和龙联合二甲双胍对于单用二甲双胍难以控制的肥胖患者NIDDM具有降血糖、调节血脂及减轻体重的作用 ,有一定的安全性 ;
陈健勇卜如春朱惠平
关键词:诺和龙二甲双胍肥胖2型糖尿病疗效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