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文捷
- 作品数:8 被引量:41H指数:4
- 供职机构: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汕头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急诊内科昏迷患者的临床诊治分析被引量:7
- 2013年
- 目的观察我院急诊内科昏迷患者治疗过程,分析临床诊断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我院急诊内科收治的238例患者资料,分析昏迷患者的病因构成和总结早期诊断处理的经验体会。结果 238例患者中,急性中毒75例,脑血管疾病112例,肺栓塞36例,其他病因15例,采取相应急救措施后,198例患者意识完全恢复;37例患者意识恢复良好,偶尔神智模糊;3例患者死亡。抢救总成功率为98.7%,治疗效果优良。结论尽快诊断病因和对症治疗是抢救昏迷患者的重要措施,对提高抢救成功率、降低病死率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 朱文捷陈英杰吴贤仁
- 关键词:急诊内科昏迷临床诊治
- 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百草枯含量、肾及肺功能指标对其预后影响被引量:3
- 2014年
- 目的:研究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的百草枯含量、肾功能指标和肺功能指标与其预后关系。方法:选择107例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预后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检测患者血尿的百草枯含量、肾功能指标和肺功能指标。结果:死亡组患者的血浆百草枯含量、尿液百草枯含量分别为9.54±1.13mg/和423.23±63.43mg/L均高于存活组;血肌酐、血尿素氮、二氧化碳分压(PaCO2)分别为141.8±18.2mmol/L、11.4±2.2mmol/L和1.32±6.32mmHg,均高于存活组,氧分压(PaO2)、实际碳酸氢盐(PCO3-)和剩余碱(BE)分别为79.44±10.42mmHg、14.82±2.45mmol/L和(-14.56±3.42)mmol/L,均低于存活组(P<0.05)。结论:百草枯中毒患者的百草枯含量、肺功能和肾功能指标与其预后密切相关,百草枯含量、血肌酐、血尿素氮、PaCO2、剩余碱可提示患者的存活情况。
- 朱文捷
- 关键词:百草枯中毒肺功能预后
- 急性百草枯中毒流行病学调查及预后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9
- 2015年
- 目的分析急性百草枯中毒的流行病学特征及相关预后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急救中心收治的112例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对急性百草枯中毒进行流行病学调查,总结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流行特征: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以20~39岁男性为主,口服中毒是主要途径,死亡率58.04%。预后影响因素:中毒剂量、血液灌流治疗时间、24 h内APACHEⅡ评分与预后密切相关(P〈0.05)。结论急性百草枯中毒临床特征复杂,分析其流行特征及预后影响因素,为预防和救治急性百草枯中毒、降低患者病死率提供参考。
- 朱文捷陈英杰吴贤仁
- 关键词:百草枯急性中毒预后
- 脓毒性休克患者血乳酸测定的意义和临床价值
- 2016年
- 目的:探讨脓毒性休克患者血乳酸测定的意义和临床价值。方法:选择88例脓毒性休克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临床预后分为存活组68例和死亡组20例。测定两组患者入院时、入院后6、24、48 h血乳酸浓度,观察两组患者血乳酸清除率与APACHEⅡ评分之间的关系。结果:存活组脓毒性休克患者入院时、入院后6、24、48 h动脉血乳酸水平明显低于死亡组(P<0.01);血乳酸清除率明显高于死亡组,APACHEⅡ评分明显低于死亡组(P<0.05、0.01)。结论:动脉血乳酸水平可准备预测患者疾病严重程度及预后,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指导。
- 朱文捷
- 关键词:脓毒性休克血乳酸测定
- 苦参碱联合化疗治疗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疗效分析被引量:7
- 2008年
- 目的观察苦参碱联合长春新碱+柔红霉素+强的松(VDP)方案对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诱导化疗的疗效。方法将57例诊断明确的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分为两组,分别用苦参碱联合VDP方案(34例)和单用VDP方案(23例)进行诱导化疗,对比观察两组疗效。结果苦参碱联合VDP方案与单用VDP方案诱导化疗后完全缓解率(CR)分别为82.35%和52.17%,两组间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χ2=5.9701,P<0.05),而骨髓抑制方面差异无显著性(χ2=1.7210,P>0.05)。结论苦参碱联合VDP方案能提高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诱导缓解率。
- 苏永忠谢建英朱文捷陈芾珩刘元生
- 关键词:苦参碱VDP方案淋巴细胞白血病急性
- 263例急性白血病患者合并感染临床分析与对策被引量:4
- 2007年
- 目的探讨急性白血病患者合并感染的发病率、易感因素及感染的好发部位。方法回顾性分析263例次急性白血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急性白血病合并感染发生率56·3%,其中院外感染率占61·5%,院内感染率占38·5%。致病菌中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及革兰阴性杆菌为主。易感因素与患者年龄、粒细胞减少、化疗药物及免疫抑制剂的使用有关。感染部位以上呼吸道最常见。结论急性白血病患者感染的发生率较高,当患者出现发热时应警惕感染的发生,尤其对儿童、老年人和粒细胞缺乏者,在治疗过程中应采取保护措施,给予支持治疗,尽早使用广谱高效抗生素。
- 苏永忠陈芾珩朱文捷
- 关键词:白血病
- 气管插管与球囊辅助呼吸应用于心脏骤停院前急救中的比较研究被引量:4
- 2014年
- 目的:研究球囊与气管插管辅助呼吸在心脏骤停院前急救中的效果。方法:80例心脏骤停患者随机均分为气管插管组与球囊组,每组40例。气管插管组采用气管插管辅助呼吸治疗,球囊组采用球囊人工通气治疗。比较两组一次性插管成功率、心脏复苏成功率、操作时间、建立通气时间以及血氧饱和度。结果:球囊组一次性插管成功率、心脏复苏成功率、操作时间、建立通气时间及血氧饱和度明显优于气管插管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球囊人工通气治疗心脏骤停患者较传统气管插管辅助通气疗效更显著,值得院前急救中推广及普及。
- 朱文捷
- 关键词:气管插管心脏骤停院前急救
- 血乳酸浓度和D-二聚体联合测定对急诊创伤性休克患者预后评估研究被引量:7
- 2015年
- 目的探讨血乳酸浓度和D-二聚体联合测定对急诊创伤性休克患者预后评估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98例急诊创伤性休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77例经ICU治疗后存活并转出(存活组),21例患者经ICU急救后死亡(死亡组)。观察两组患者血乳酸浓度和D-二聚体水平。结果存活组入院时、6 h、12 h、24 h血乳酸水平、D-二聚体水平、急性心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Ⅱ(APACHEⅡ)评分均低于死亡组(P<0.05)。结论联合测定血乳酸浓度、D-二聚体及APACHEⅡ评分,能准确评价病情及预后,为临床救治急性创伤性休克患者提供参考。
- 黎永胜朱文捷陈小华林重辉
- 关键词:创伤性休克乳酸D-二聚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