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夫生

作品数:26 被引量:95H指数:7
供职机构:长沙大学中文与新闻传播系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哲学宗教政治法律更多>>

文献类型

  • 25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8篇文学
  • 5篇文化科学
  • 2篇哲学宗教
  • 1篇农业科学
  • 1篇政治法律
  • 1篇语言文字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10篇文学
  • 4篇文论
  • 3篇西方文论
  • 3篇小说
  • 3篇比较文学
  • 2篇叙事
  • 2篇学史
  • 2篇意识形态
  • 2篇中国文论
  • 2篇主义
  • 2篇文学史
  • 2篇文艺
  • 2篇文艺理论
  • 2篇逻各斯
  • 2篇米兰·昆德拉
  • 2篇昆德拉
  • 2篇国文
  • 2篇本质主义
  • 1篇代文
  • 1篇当代文学

机构

  • 16篇长沙大学
  • 7篇四川大学
  • 4篇长沙学院

作者

  • 26篇李夫生
  • 1篇曹顺庆

传媒

  • 5篇长沙大学学报
  • 4篇理论与创作
  • 3篇求索
  • 2篇湖南城市学院...
  • 1篇江汉论坛
  • 1篇广东社会科学
  • 1篇中州学刊
  • 1篇外国文学研究
  • 1篇湖南师范大学...
  • 1篇四川大学学报...
  • 1篇淮阴师范学院...
  • 1篇云梦学刊
  • 1篇重庆师范大学...
  • 1篇湘南学院学报
  • 1篇创作与评论

年份

  • 3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09
  • 3篇2006
  • 6篇2005
  • 4篇2004
  • 1篇2002
  • 1篇2000
  • 1篇1999
  • 3篇1998
2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重建中国文论话语的新视野——西方文论的中国化被引量:19
2004年
李夫生曹顺庆
关键词:文艺理论西方文化传统文化
完美的假定:对全球化理论的一种语言学分析
2004年
全球化理论是一种庞杂的理论体系 ,而本质主义预设是其理论基础。全球化的话语是用一种“循环推定”方法得出 ,并通过话语膨胀策略形成的。如果这种预设遭到证伪 ,即“全球化”理论的合理性就变得暧昧不明。“全球化”的意义不能从自身析出 ,只能从结构差异中凸显。
李夫生
关键词:本质主义语言学延异
豪侠与圣贤:西中文学中两种异质人格类型
1998年
西方文艺作品普遍崇尚豪侠式的人格类型,多超人式的英雄。中国文艺作品推崇的是圣贤式的人格类型,多平易亲切的普通人形象。此两种截然有异的人物情状,产生各具特色的审美效果。其原因复杂,最根本的在于不同的社会状况涵育了不同的人格理想。
李夫生
关键词:人格类型豪侠圣贤文学
全文增补中
消费时代的泛文学化倾向及文学批评向度被引量:9
2004年
消费社会的文学终结论与其始祖黑格尔的“艺术终结论”一样是一种艺术观的本质主义 ,其运思逻辑依然是西方的“逻各斯中心主义”传统。消费时代影像化、符码化等泛文学化现象说明文学正以新的面貌转化。面对这种新的文学现象 ,文学批评的向度就在于揭示商品生活中种种泛文学化现象背后的意识形态背景并对其作出准确判断。
李夫生
关键词:艺术终结论本质主义意识形态
西方文论接受史的叙事法则被引量:1
2013年
文学史不是一成不变的,是在意识形态影响下不断建构的。作为学科的中国文学史具有浓厚的西学背景。西方文论接受史的基本叙事法则是不同时期意识形态影响下的选择性叙事。
李夫生
关键词:文学史叙事法则
米兰·昆德拉小说的叙事策略被引量:10
1998年
捷克流亡作家米兰·昆德拉(Minan kundra)的小说新奇诡谲,风格迷人.其高超的叙事技巧和殊异的叙事风格,给广大读者留下了深刻印象.本文拟就昆德拉小说叙事方法与技巧作一初步的探讨.
李夫生
关键词:米兰·昆德拉《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传统小说共时性《生活在别处》叙事风格
现代中国文论中的马克思主义话语(1919~1949)
作为一种思想资源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传入中土已整整一个世纪。在中国现代文艺理论转型过程中,马克思主义话语的介入是一个划时代的重大事件。如果说中国文论从古代到现代的转型更多的是一场语言形式的革新,那么,马克思主义话语在现代...
李夫生
关键词:情境
文献传递
男性中心话语的边缘性解构──有关女性私人化写作的几点思考被引量:1
1998年
本文总结了近年文坛女性作家“私人化写作”的表现和特点,分析了“女性私人化写作”出现的文化和社会根源,并指出了其内在缺陷。
李夫生
关键词:私人化写作悖论
论“道”与“逻各斯”之“异”被引量:1
2005年
老子之“道”强调“无为”、“法自然”的原则,而赫拉克利特的“逻各斯”则强调“有”和“存在之物”的原则;老子明言“道”是不可言说的,而赫氏则明言“逻各斯”是可以言说的;老子主张对“道”的把握通过“体悟式”的认知方式,而赫氏则主张对“逻各斯”的把握主要走“分析式”之路。以当代的眼光看,老子之“道”与赫氏的“逻各斯”并不存在孰优孰劣的问题,两者之间的差异正好可以互为印证、互为补充。
李夫生
关键词:逻各斯
没有答案的玄秘之思——读龚鹏飞的长篇小说《盛夏的果实》
2006年
李夫生
关键词:长篇小说当代文学史青年作家凯尔泰斯心灵史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