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宝华

作品数:7 被引量:31H指数:4
供职机构: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免疫生物学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医学领军人才项目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细胞
  • 2篇肿瘤
  • 2篇免疫
  • 2篇柯萨奇
  • 2篇病毒
  • 1篇调节性
  • 1篇毒性
  • 1篇心肌
  • 1篇心肌炎
  • 1篇星形
  • 1篇星形胶质
  • 1篇星形胶质细胞
  • 1篇胸腺
  • 1篇胸腺细胞
  • 1篇疫苗
  • 1篇影响及意义
  • 1篇原体
  • 1篇溶酶
  • 1篇溶酶体
  • 1篇乳腺

机构

  • 7篇复旦大学上海...

作者

  • 7篇李宝华
  • 7篇熊思东
  • 5篇蒋正刚
  • 4篇徐林
  • 3篇王缨
  • 3篇储以微
  • 3篇徐薇
  • 2篇邵先安
  • 1篇龚燕平
  • 1篇张瑞华
  • 1篇杨秀利
  • 1篇李康
  • 1篇岳艳

传媒

  • 3篇复旦学报(医...
  • 2篇微生物与感染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现代免疫学

年份

  • 2篇2007
  • 5篇2006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CVB3感染对星形胶质细胞表达agrin的影响及意义
2007年
目的检测柯萨奇B3病毒(coxsackievirus group B type3,CVB3)感染体外培养的星形胶质细胞后集聚蛋白(agrin)的表达变化及其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细胞化学的方法鉴定培养的星形胶质细胞,在显微镜下观察CVB3感染后的细胞形态,并用RT-PCR方法扩增CVB3RNA的正负链以确证感染成功,用RT-PCR检测CVB3感染细胞后agrin的动态表达变化。用脂质体将agrin反义质粒pcDNA3-As-AG转染到星形胶质细胞,并用RT-PCR检测转染的细胞中agrin的表达。3H-TdR掺入法测定CVB3不同感染时间点的星形胶质细胞裂解液和经agrin反义质粒pcDNA-As-AG转染细胞后的细胞裂解液对T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1)CVB3感染星形胶质细胞后agrin的表达水平下调。(2)病毒感染后随着agrin表达量的降低,星形胶质细胞裂解液对T细胞的活化增殖作用也降低。未转染和空质粒转染的细胞裂解液对T细胞的活化增殖有促进作用,而用反义核酸技术下调星形胶质细胞agrin表达后,星形胶质细胞裂解液对T细胞增殖的促进作用也随之下降,进一步证实agrin表达水平的下调可影响T细胞的活化和增殖。结论CVB3感染星形胶质细胞后agrin表达水平下调,降低对T细胞活化增殖的能力,这可能是CVB3病毒性脑炎中,病毒逃逸机体免疫清除的一种机制。
李宝华蒋正刚徐林李康熊思东
关键词:柯萨奇B3病毒星形胶质细胞
小鼠乳腺癌实验动物模型中CD4^+ CD25^+调节性T细胞的变化及意义被引量:16
2006年
目的研究CD4+CD25+调节性T细胞在小鼠乳腺癌实验动物模型中的变化,并探讨其意义。方法以4T1接种BALB/c小鼠建立小鼠乳腺癌动物模型;分别以接种后1周和4周为荷瘤早、晚期;用流式细胞术(FACS)检测小鼠CD4+CD25+Foxp3+调节性T细胞在肿瘤局部及引流淋巴结中的比例变化;通过特异性增殖和杀伤实验观察早、晚期肿瘤局部的免疫应答。结果CD4+CD25+调节性T细胞在肿瘤浸润淋巴细胞中的比例晚期为7.36%±0.26%,高于早期4.47%±0.88%(P<0.05);在引流淋巴结中比例变化不大;肿瘤浸润淋巴细胞的抗原特异性增殖和杀伤能力明显减弱(P<0.05)。结论CD4+CD25+调节性T细胞在肿瘤局部存在富集,这可能是导致肿瘤局部免疫反应减弱的重要原因。
徐林蒋正刚李宝华熊思东
关键词:CD4^+CD25^+调节性T细胞肿瘤浸润淋巴细胞
小鼠胸腺细胞发育过程中CD4^+CD25^+T细胞变化的体内外比较
2006年
目的比较研究小鼠体内外胸腺细胞CD4+CD25+双阳性T细胞发育的动态变化,为天然调节性T细胞的研究提供基础数据。方法采用14.5天龄胚鼠胸腺进行体外培养,以FACS检测不同时间点胸腺细胞的表型变化,同时计数每个胸腺小叶的细胞数变化。结果胸腺在体内发育的第14.5、15、16、17、18、19天CD4+CD25+双阳性T细胞的比例、细胞的数量与在体外胸腺培养的第1~6天在胸腺细胞中的比例、细胞数发育趋势相似;CD4+CD25+双阳性T细胞占CD4+T细胞的比例分别为8.19%、16.41%、24.06%、13.62%、8.10%、2.35%,占CD25+细胞的比例分别为0.34%、1.08%、2.40%、10.59%、32.51%、34.04%。与体内结果相似,胸腺细胞体外培养的结果显示:在培养的第1~6天,CD4+CD25+T细胞占CD4+T细胞的比例分别为58.29%、12.14%、6.08%、17.78%、9.06%、4.04%,占CD25+T细胞的比例分别为3.75%、10.81%、17.20%、51.93%、61.64%、80.06%。结论体外培养的CD4+CD25+双阳性胸腺细胞数量和比例变化与体内发育变化趋势一致,在体外培养第4天(约等于18.5天胚鼠)和体内发育的第17天该群细胞比例最大,这将为天然调节性T细胞的发生、发育学研究提供有效的参考。
邵先安徐薇龚燕平张瑞华王缨储以微李宝华蒋正刚熊思东
关键词:胸腺细胞CD4CD25
趋化因子IP10抑制乳腺癌细胞4T1播散转移的研究被引量:4
2006年
目的观察增强IP10在肿瘤局部的表达对乳腺癌细胞4T1远端播散转移的作用。方法用电转染的方法建立稳定表达IP10的4T1细胞株IP10-4T1。将BALB/c小鼠分为IP10-4T1细胞组、4T1细胞组和转染pcDNA3的4T1细胞组(pcDNA3-4T1)。利用实验性肺转移模型和体外杀伤实验研究接种IP10-4T1对4T1细胞播散转移的影响。结果IP10-4T1细胞中IP10mRNA转录水平相对含量为0.92±0.12与未转染的4T1细胞(0.35±0.12)和pcDNA3-4T1细胞(0.29±0.08)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IP10-4T1组对淋巴细胞的趋化指数为2.77±0.29,经CXCR3抗体处理后下降为1.71±0.20(P<0.05)。实验性肺转移结果显示,IP10-4T1组小鼠肺重为0.27g±0.02g,与4T1细胞组(0.48g±0.08g)和pcDNA3-4T1组(0.43g±0.16g)比较明显减轻(P=0.021);其肺表面形成的转移结节数较对照组少;IP10-4T1组肺组织中形成的4T1细胞克隆数为2.6±1.7,明显低于4T1组(34.0±6.3)和pcDNA3-4T1组(33.0±2.3,P<0.05);2/6的IP10-4T1组小鼠肺组织内可见转移灶,而对照组全部形成肺转移灶。接种IP10-4T1细胞组小鼠的淋巴细胞杀伤率在各个效/靶比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增加肿瘤局部IP10的表达,能增强机体细胞免疫应答水平,通过肿瘤特异性的杀伤作用,抑制肿瘤细胞在体内播散转移。
杨秀利储以微徐林李宝华熊思东
关键词:乳腺肿瘤肿瘤转移细胞培养
CCL20对HBV基因疫苗的免疫增强作用被引量:1
2006年
CCL20为CC家族的趋化因子,对未成熟DC和T细胞具有较强的正向趋化作用。HBsAg是乙肝病毒中具有保护作用的结构抗原。以HBsAg为目的抗原进行基因免疫可诱导HBV特异性免疫应答。为进一步增强基因疫苗的免疫效果,研究中,应用基因重组技术,构建CCL20和HBsAg的真核表达载体,将重组体用肌肉注射方式免疫C57BL/6小鼠,通过ELISA方法检测C57BL/6小鼠的抗-HBs抗体水平、淋巴细胞增殖试验检测抗原特异性Th活性、FACS检测CTL效应。结果显示,用CCL20/HBsAg真核表达质粒共注射免疫后,100%小鼠能在第4、6周检测到抗-HBs抗体,CCL20可显著增强HBsAg基因疫苗诱导的体液免疫应答;Th活性和CTL效应检测也显示,CCL20增强了HBsAg诱导的特异性细胞免疫反应。这将为新型乙肝疫苗的分子设计和研制提供新的理论与实践依据。
邵先安徐薇李宝华蒋正刚王缨储以微熊思东
关键词:CCL20HBSAGDNA疫苗免疫应答
柯萨奇病毒B3型诱导的免疫偏离与心肌炎发病关系的研究被引量:6
2007年
目的研究2种近交系小鼠在柯萨奇病毒B3型(CVB3)感染后辅助性T细胞(Th)免疫偏离对心肌炎发病的影响。方法用CVB3腹腔感染BALB/c和C57BL/62种近交系小鼠,感染后7d通过检测小鼠血清肌酸激酶(CK)活性,观察心脏外观变化以及心脏石蜡切片H.E染色观察心脏病理改变,比较2种小鼠心肌炎的发病情况;通过体外感染心肌细胞观察病毒复制情况以及体内心脏组织病毒载量的分析,比较2种小鼠对病毒感染和复制的差异;通过检测感染小鼠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4(IL-4)、IL-12和γ干扰素(IFN-γ)的表达,抗CVB3VP1抗体的亚型以及T-bet和Gata-3的表达,比较2种小鼠Th免疫偏离的情况。结果CVB3在体外和体内都可以感染BALB/c和C57BL/6小鼠心肌细胞,但仅BALB/c小鼠感染后可发生明显的病毒性心肌炎,C57BL/6小鼠则不能;BALB/c小鼠感染后表现为Th1型免疫反应而C57BL/6小鼠则偏向于Th2型免疫反应。结论CVB3感染2种品系小鼠表现为不同的心肌炎发生率,与其诱导了不同类型的免疫偏离密切相关。
蒋正刚徐薇王缨岳艳徐林李宝华熊思东
关键词:病毒性心肌炎免疫偏离
自噬对胞内感染病原体的双重作用被引量:4
2006年
自噬(autophagy)是细胞维持稳态的一种机制。在自噬发生过程中,来源不明的单层膜凹陷形成杯状双层膜的结构,包裹细胞质和细胞器部分,形成有双层膜的自噬体(autophagosome)。自噬体随之与溶酶体融合形成自噬溶酶体,其中的细胞物质被溶酶体酶降解,降解后产生的氨基酸可以被细胞重新利用,参与物质的再循环。
李宝华熊思东
关键词:自噬病原体细胞器溶酶体重新利用双层膜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