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建伟

作品数:14 被引量:90H指数:5
供职机构:武警后勤学院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甘肃省卫生行业科研计划项目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交通运输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4篇医药卫生
  • 2篇交通运输工程

主题

  • 3篇颅底
  • 2篇导航引导
  • 2篇血管
  • 2篇溶栓
  • 2篇神经内镜
  • 2篇神经内镜辅助
  • 2篇手术
  • 2篇切除
  • 2篇切除术
  • 2篇肿瘤
  • 2篇肿瘤切除
  • 2篇肿瘤切除术
  • 2篇疗效
  • 2篇瘤切除术
  • 2篇颅底重建
  • 2篇颅脑
  • 2篇颅脑损伤
  • 2篇颅内
  • 2篇脑膜
  • 2篇脑损伤

机构

  • 14篇武警后勤学院...
  • 2篇天津中医药大...
  • 1篇甘肃省医学科...

作者

  • 14篇李建伟
  • 8篇梁海乾
  • 6篇张赛
  • 6篇高培龙
  • 4篇陈旭义
  • 3篇胡群亮
  • 2篇孙世中
  • 2篇武慧丽
  • 2篇苏娅
  • 2篇李建鑫
  • 1篇焦德让
  • 1篇薛德友
  • 1篇孙洪涛
  • 1篇蒋显锋
  • 1篇梁冰
  • 1篇战丽
  • 1篇王海涛
  • 1篇朱晓龙
  • 1篇门中华
  • 1篇贾睿超

传媒

  • 3篇中国中西医结...
  • 2篇解放军医药杂...
  • 1篇天津医药
  • 1篇中国应用生理...
  • 1篇中华神经外科...
  • 1篇中华灾害救援...

年份

  • 1篇2018
  • 6篇2017
  • 2篇2016
  • 2篇2015
  • 3篇2013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改良锥颅置管引流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评价改良锥颅置管引流法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CSDH)的效果。方法选择本院收治的CSDH患者56例,采用局麻锥颅改良置管法治疗,将常用脑室外引流管内导丝末端进行弯曲处理,锥颅,再将引流管置入骨孔后沿弯曲处理过的导丝紧贴硬脑膜内面送入血肿腔,拔除导丝后密闭引流。记录手术持续时间,于术后24、48和72h行头颅CT检查,计算血肿清除率,观察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一次性置管成功,手术持续约30min。术后24h复查头颅CT显示56例(100%)引流管位置均良好,血肿量明显减少,无颅内积气,无脑组织损伤;术后48h复查头颅CT显示47例(83.9%)血肿基本消失,遂拔除引流管;术后72h复查头颅CT9例(16.1%)血肿虽仍有少量残留,但也能拔除引流管。所有患者均未出现感染,无脑组织损伤、癫痫发作等并发症,1周内出院。结论改良锥颅置管引流法治疗CSDH可有效避免脑损伤,且安全、有效。
梁海乾张赛孙世中李建伟陈旭义胡群亮蒋显锋
关键词:锥颅置管引流慢性硬膜下血肿
汉黄芩素及其抑制物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1对人脑胶质瘤干细胞作用机制的研究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研究汉黄芩素及其抑制剂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1(CDKl)对人脑胶质瘤干细胞(BGSCs)的作用机制。方法使用不同浓度的汉黄芩素(1、10、1000μmol/L)对BGSCs进行浸染,并设空白对照组。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1fr)比色法检测汉黄芩素对BGSCs增殖的影响;采用逆转录一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CDKlmRNA表达;同时检测脂质过氧化产物还原型谷胱甘肽(GSH)、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含量的变化。结果汉黄芩素对人BGSCs增殖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各剂量汉黄芩素组BGSCs增殖[吸光度(A)值]较空白对照组明显降低,随给药浓度增加,细胞生长抑制率(IR)较空白对照组逐渐增加,以汉黄芩素100tanol/L组作用更显著[A值:0.18±0.02比0.67±0.03,IR:(64.43±0.04)%比0,均P〈0.05];各剂量汉黄芩素组CDKlmRNA表达(A值)均较空白对照组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在10tanol/L、100~mol/L汉黄芩素组出现显著提高(0.378±0.061、0.733±0.081比0.125±0.019,均P〈0.05);脂质过氧化产物GSH(mg/g)、SOD(U/g)和MDA(nmol/g)在各个剂量汉黄芩素组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GSH:474.51±38.63、479.67±15.89、481.17±36.41比487.00±28.53.SOD:26.58±2.26、26.75±1.96、27.08±1.52比27.31±1.89,MDA:4.92±0.45、4.72±0.73、4.61±0.47比4.45±0.26,均P〉0.05)。结论CDKl可能参与汉黄芩素抑制人BGSCs生长的作用机制,该作用与脂质过氧化产物无关。
梁冰梁海乾战丽李建伟陈旭义张赛
关键词:汉黄芩素脑胶质瘤干细胞
神经反射刺激对脑出血急性期患者疗效及CSS和上下肢Fugl-Meyer评分的变化被引量:28
2017年
目的研究神经反射刺激治疗脑出血急性期患者的效果及对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CSS)、上下肢Fugl-Meyer评分的影响。方法选取武警后勤学院附属医院2015年6月—2016年10月间收治的脑出血急性期患者88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4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神经反射刺激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各时间点的上下肢Fugl-Meyer评分、CSS评分及焦虑和抑郁评分。结果治疗后1个月,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周,观察组上下肢Fugl-Meyer评分高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1个月,两组上下肢Fugl-Meyer评分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P<0.01)。治疗后1周、2周和1个月,两组CS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P<0.01)。治疗后1个月,两组汉密尔顿抑郁和焦虑量表评分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神经反射刺激能够提高脑出血急性期患者的治疗效果,促进神经功能及肢体运动能力恢复,并能改善负面情绪。
朱晓龙陈旭义李建鑫苏景良李建伟武慧丽
关键词:脑出血FUGL-MEYER评分
奥拉西坦对颅脑损伤大鼠的保护作用被引量:15
2013年
目的:研究奥拉西坦对颅脑损伤大鼠的保护作用。方法:Wistar大鼠30只,随机分为3组(n=10):假手术组、模型组和治疗组。模型组和治疗组均采用Feeney法建立大鼠颅脑损伤(TBI)模型,假手术组只钻孔露骨,不予液压打击。治疗组术后给予奥拉西坦100 mg/(kg.d)灌胃,连续给药21 d。术后第1、4、7、14、21天对三组大鼠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术后15~19 d进行Morris水迷宫测试,记录大鼠每日的平均逃避潜伏期、在目标象限内搜索时间及经过目标平台位置次数。结果:术后7,14,21 d,治疗组神经系统缺损评分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术后16,17,18,19 d,模型组大鼠平均逃避潜伏期显著高于假手术组和治疗组(P〈0.05,P〈0.01),模型组大鼠在目标象限内搜索时间及经过目标平台位置次数均显著低于假手术组和治疗组(P〈0.05)。结论:奥拉西坦能减轻颅脑损伤大鼠的神经损伤程度,增强对颅脑损伤大鼠的学习、记忆、空间认知能力。
李建伟杨东军陈旭义梁海乾
关键词:颅脑损伤神经功能缺损
胸腺癌伴脑膜转移1例报告
2016年
胸腺癌为罕见的肿瘤,其占全身肿瘤的比例约为0.2%-1.5%,浸润、侵袭程度高,早期即可出现转移,胸腺癌转移最常见的部位是胸膜、骨、肺、肝、颈部和腋窝淋巴结,但脑膜转移罕见,国内甚少报道。
苏景良梁海乾高培龙李建伟门中华苏娅
关键词:胸腺癌脑膜转移
静脉溶栓桥接血管介入治疗急性颅内大动脉闭塞的临床疗效观察:附7例报告被引量:21
2017年
目的评估阿替普酶静脉溶栓联合血管介入治疗急性颅内大动脉闭塞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7月至2016年8月武警后勤医院附属医院神经外三科住院采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桥接血管内介入治疗的7例急性颅内大动脉闭塞患者的临床资料,7例患者均采用阿替普酶干粉制剂(每支50mg或20mg),溶剂剂量按0.9mg/kg,最大剂量〈90mg,10%剂量先静脉推注,其余剂量持续静脉微量泵60min注入的方法静脉溶栓,静脉溶栓时或结束后立即进行了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并根据造影结果选择机械取栓、球囊扩张、支架置入3种血管内介入治疗方法至少1项方式,术后24h给予抗血小板聚集药物和钙离子通道拮抗剂,分析介入治疗效果,评估治疗90d的临床预后。结果患者平均年龄(60.0±12.6)岁。7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治疗,成功再通[脑梗死溶栓分级(TICI)3级或2b级]者7例(达100%),治疗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分:5.86±4.10比19.71±5.56,P〈0.01)。90d随访临床结局良好[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0~2分]者3例(占42.8%)。结论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桥接血管内介入治疗急性颅内大动脉闭塞能获得良好的再通率。
高培龙孙世中孙洪涛李建伟田竺郝占坡
关键词:阿替普酶血管介入
静脉溶栓桥接SolitaireTMAB支架取栓治疗急性大脑中动脉闭塞再通后再闭塞一例
1例急性左侧大脑中动脉急性闭塞年轻男性患者,经rt-PA静脉溶栓后2小时行DSA检查发现左侧大脑中动脉闭塞,使用Solitaire AB支架取栓后左侧大脑中动脉再通,术后1天梗死区脑出血,经对症治疗后出血吸收,2周后CT...
高培龙胡群亮李建伟田竺郝占坡
关键词:静脉溶栓
出血性脑血管病急诊复合手术
梁海乾高培龙李建伟张赛
以中-重型颅脑损伤为主的多发伤患者综合救治分析被引量:6
2015年
目的探讨以中-重型颅脑损伤为主的多发伤患者的救治策略。方法回顾分析44例以中-重型颅脑损伤为主的多发伤患者病历资料及其救治方法,并总结救治经验。结果颅脑损伤中急性硬膜下血肿最多,有21例(47.73%),急性硬膜外血肿9例(20.45%),脑挫裂伤7例(15.91%);合并伤数量最多的为骨科损伤,共25例(56.82%),其中为四肢骨折最多,共18例(40.91%);术后三个月根据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lasgow outcome scale,GOS),恢复良好23例(52.3%),轻度残疾6例(13.6%),重度残疾3例(6.8%),植物生存7例(15.9%),死亡5例(11.4%)。结论优先处理中-重型颅脑损伤,及早手术控制颅内高压,其他部位损伤采取损伤控制手术,积极防治低氧、低血压和创伤致死三联征是治疗合并中-重型颅脑损伤为主的多发伤患者的救治策略。
刘红军任大力李海张茜李建伟
关键词:颅脑损伤多发伤
氯吡格雷联合依达拉奉治疗脑梗死60例效果及相关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被引量:10
2018年
目的探讨氯吡格雷联合依达拉奉治疗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武警后勤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脑梗死患者120例,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应用氯吡格雷治疗,治疗组应用氯吡格雷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神经功能缺损情况、脑梗死病灶范围、血液流变学指标及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结果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和脑梗死病灶范围明显变小或变淡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1周和2周,两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血浆黏度和血小板聚集率均低于治疗前,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血栓形成系数低于治疗前和对照组(P<0.05)。治疗后1周,治疗组血浆Hcy水平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2周,两组血浆Hcy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氯吡格雷联合依达拉奉治疗脑梗死临床效果较好,能够有效改善神经功能,缩小病灶范围,有助于恢复梗死区域血流灌注,改善患者预后。
李建鑫苏景良李建伟武慧丽王海涛
关键词:脑梗死依达拉奉氯吡格雷血液流变学同型半胱氨酸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