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振华

作品数:9 被引量:38H指数:4
供职机构:医学部更多>>
发文基金:深圳市福田区卫生系统公益性科研项目深圳市科技局资助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病毒
  • 2篇人乳
  • 2篇乳头
  • 2篇瘤病毒
  • 2篇基因分型
  • 2篇肝炎
  • 2篇肝炎病毒
  • 2篇产前
  • 1篇蛋白
  • 1篇电泳
  • 1篇电泳法
  • 1篇新生儿
  • 1篇新生儿溶血
  • 1篇新生儿溶血病
  • 1篇血常规
  • 1篇血清
  • 1篇血型
  • 1篇血型抗体
  • 1篇血液
  • 1篇血液流变

机构

  • 8篇广东医学院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医学部

作者

  • 9篇李振华
  • 6篇陆学东
  • 4篇凌利芬
  • 2篇吴意
  • 2篇聂署萍
  • 2篇吴正林
  • 2篇朱新建
  • 2篇肖桂初
  • 2篇高琼
  • 1篇赵洁
  • 1篇何涛君
  • 1篇肖仕琪
  • 1篇邸平
  • 1篇黄晓丽
  • 1篇黄维嘉
  • 1篇刘玢
  • 1篇韦创建
  • 1篇王湘郴
  • 1篇黄维加
  • 1篇陈燕芳

传媒

  • 5篇中国热带医学
  • 1篇中华微生物学...
  • 1篇辽宁中医杂志
  • 1篇现代医学
  • 1篇国际检验医学...

年份

  • 1篇2023
  • 2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09
  • 1篇2008
  • 2篇2007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以神经系统为首发症状的巨幼细胞性贫血1例分析被引量:2
2014年
巨幼细胞性贫血(简称巨幼贫)是由于叶酸及(或)维生素B12缺乏使DNA合成障碍导致细胞核发育障碍所致的骨髓三系细胞核浆发育不平衡及无效造血性贫血[1]。本病患者骨髓中三系细胞出现巨幼变为其特征,外周血表现为大细胞贫血并有中性粒细胞的核右移。除造血组织外,还可累及全身多种组织,故病人产生贫血外,还可有神经系统,消化系统等症状和体征[1]。多数患者及时补充维生素B12或叶酸后可获得满意的临床效果。巨幼细胞性贫血较少见,
凌利芬李振华朱新建黄晓丽陆学东
关键词:巨幼细胞性贫血维生素B12血常规
乙肝病毒感染模式与病毒复制及丙氨酸氨基转移酶的关系被引量:9
2016年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不同感染模式病毒复制情况以及各模式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minotransferase,ALT)含量差异分析。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荧光定量PCR以及自动化生化分析仪速率法对1 021例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进行HBV血清标志物:HBV表面抗原(HBs Ag)、抗HBV表面抗原-抗体(HBs Ab)、HBV e抗原(HBe Ag)、抗HBV e抗原-抗体(HBe Ab)、HBV核心抗体(HBc Ab),HBV-DNA含量以及ALT检测,并对常见三种模式HBV-DNA含量以及ALT进行差异分析,同时依据血清学免疫指标HBe Ag以及病毒复制情况将资料分为四组:HBe Ag(+)HBV-DNA(+)、HBe Ag(+)HBV-DNA(-)、HBe Ag(-)HBV-DNA(+)、HBe Ag(-)HBV-DNA(-),并对该四组资料肝功能差异进行分析。结果此研究发现HBV感染有7种模式,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HBV-DNA阳性百分比为45.25%,ALT>40 U/L的人群百分比为20.27%,ALT>120 U/L人群百分比为3.13%;HBe Ag(+)组与HBe Ag(-)两组HBV-DNA阳性百分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异常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Be Ag(-)HBV-DNA(-)组ALT>40 U/L的人群百分比以及ALT含量均低于其他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BV血清标志物与HBV-DNA复制情况存在相关性,且与ALT水平密切相关,HBV血清标志物与HBV-DNA能准确地判断HBV复制情况以及其传染性,ALT水平能较好地判断感染人群肝功能情况,三者相结合能给临床的诊断以及疗效观察提供可靠的依据。
凌利芬吴正林李振华何涛君陆学东
关键词:乙型肝炎病毒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乙型肝炎病毒DNA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孕妇产前IgG血型抗体效价测定及临床应用被引量:5
2016年
目的观察孕妇产前体内IgG血型抗体水平及与新生儿溶血病的关系。方法采用微柱凝胶抗人球蛋白卡法对255例夫妇进行产前IgG血型抗体效价及ABO血型测定。结果在对195例夫妇ABO血型不合调查中,IgG血型抗体水平异常(≥64)阳性率为93.8%。其中IgG抗A(B)效价:<64为12例(6.2%),64为12例(6.2%),128为60例(30.8%),256为39例(20%),512为45例(23.0%),1 024为27例(13.8%)。丈夫/孕妇血型组合为A/O与丈夫/孕妇血型组合为B/O两组间IgG抗体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4.361,P=0.499),AB血型的父亲其妻子抗体效价更高。结论对夫妇ABO血型不合孕妇产前IgG血型抗体效价测定有助于新生儿溶血病的产前预测,以利于尽早采取有效预防、治疗,减少新生儿溶血病的发病率,对于人口优生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凌利芬朱新建刘玢聂署萍李振华蔡南盛
关键词:新生儿溶血病抗体效价微柱凝胶
HEV-GST融合蛋白的表达、纯化及鉴定
2007年
目的利用谷胱苷肽转移酶(GST)蛋白纯化系统表达、纯化和鉴定HEV-GST融合蛋白。方法将标记有GST的重组大肠杆菌E.coliBL21诱导表达HEV-GST融合蛋白,采用GST蛋白纯化系统进行纯化、所得产物进行SDS-PAGE和Western Blot鉴定。结果大肠杆菌细胞高效表达出约43Kd蛋白,其分子量与HEV-GST分子量相符,经Western Blot显示所纯化蛋白能被抗GST抗体识别。结论GST大肠杆菌表达系统中高效表达的HEV-GST融合蛋白可用于临床及实验研究。
李振华肖桂初陆学东
关键词:融合蛋白BLOT
HPV基因分型诊断在宫颈癌筛查中的应用被引量:13
2008年
目的探讨人乳头瘤病毒(HPV)基因分型诊断在宫颈癌筛查中的应用价值,为宫颈癌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运用膜杂交多重检测技术对1080例宫颈可疑标本进行HPV基因分型诊断,并与组织病理学诊断进行相关分析。结果1080例宫颈可疑标本经HPV基因分型诊断筛查出372例阳性,HPV感染率为34.44%,经组织病理学确诊197例为不同程度宫颈病变,病变率达18.24%。197例不同程度病变宫颈中感染HPV154例,其中87例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感染HPV59例、98例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感染HPV83例、12例宫颈癌感染HPV12例。结论HPV感染与宫颈病变密切相关,HPV基因分型诊断在宫颈癌筛查及防治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
高琼吴意韦创建李振华陈燕芳肖仕琪陆学东
关键词:人乳头瘤病毒基因分型宫颈癌
比色法与电泳法在不同疾病中检测血清白蛋白及白蛋白/球蛋白的比较分析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比较溴甲酚绿比色法与电泳法检测血清白蛋白(ALB)及白蛋白/球蛋白(A/G)值的差异,探讨其在临床中的应用。方法:分别用双缩脲法、溴甲酚绿比色法以及琼脂糖凝胶电泳法对488例受检者血清标本进行总蛋白、白蛋白测定以及血清蛋白电泳检测,计算出两种方法的A/G值,根据双缩脲法检测的总蛋白值计算出电泳法ALB绝对值,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分析。结果:在488例受检者中,健康对照组和肝病组两种检测方法所测得的ALB浓度及A/G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肾病组、多发性骨髓瘤以及风湿病组两种检测方法所测得的ALB浓度及A/G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溴甲酚绿比色法与电泳法测定血清ALB浓度及A/G值在不同疾病中有差异,应将两种检测方法相结合对血清ALB浓度及A/G值进行评估。
凌利芬赵洁李振华邸平聂署萍钟小强
关键词:电泳法白蛋白
ACCESS在唐氏综合征筛查的应用
2007年
目的探讨血清标志物甲胎蛋白(AFP)、β-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雌三醇(uE3)对孕中期妇女进行胎儿唐氏综合征(DS)为主的先天缺陷筛查的作用。方法用全自动微粒子发光酶免疫分析仪(ACCESS)对1 310例孕(14-19W)孕妇血清AFP、β-HCG、和uE3三项指标进行检测,并结合孕妇年龄、孕周、体重、是否双胎、有无糖尿病等,采用仪器配套软件计算风险概率,对高风险孕妇进行B超及羊水细胞染色体检查进行确认。结果在1310例孕妇中按ACCESS仪提供的中位数和本组孕妇的中位数计算,DS筛查阳性率分别为3.13%、5.42%;18三体综合征筛查阳性率分别为2.06%、2.90%;神经管缺陷筛查阳性率均为2.98%。共检出先天缺陷9例,检出率为0.61%。结论孕中期血清AFP、β-HCC和uE3三项标志物联合检测是预防先天缺陷患儿出生的重要途径。
李振华肖桂初黄维嘉陆学东
关键词:唐氏综合征产前筛查先天缺陷儿
人乳头状瘤病毒基因分型在宫颈组织病变筛查中的应用被引量:5
2009年
宫颈癌是最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近年来国内外的研究进一步提示人乳头状瘤病毒(HPV)不同亚型对宫颈上皮细胞的致病力不同,而且存在较大差异。HPV是一种小的双链DNA病毒,可以特异性地感染人皮肤黏膜的鳞状上皮细胞,引起多种良、恶性病变。研究发现99%以上的宫颈癌有HPV感染,HPV是宫颈癌的主要致病因子。
吴意周晓梅吴正林高琼黄维加李振华王湘郴陆学东
关键词:人乳头状瘤病毒病毒基因分型组织病变HPV感染双链DNA病毒妇科恶性肿瘤
醒脑开窍汤在脑梗死恢复期患者中应用效果被引量:2
2023年
目的分析醒脑开窍汤在促进脑梗死恢复期患者康复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2019年2月-2021年5月该院康复科收治的脑梗死恢复期患者100例,随机纳入观察组及对照组,各50例,分组方案为随机数字表法。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联合吡拉西坦,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醒脑开窍汤,两组均治疗2周。比较两组治疗2周后疗效,治疗前、治疗2周后临床症状改善情况、血液流变学指标、血清神经细胞因子及血脂指标水平。结果治疗2周后,观察组总有效率(90.00%,45/50)高于对照组[72.00%(36/50)],(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2周后,两组肢体麻木、神疲眩晕、言语障碍评分、全血黏度高切(WHV)、全血黏度低切(WLV)、血浆黏度(PV)、血清甘油三酯(TG)和总胆固醇(TC)水平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2周后,两组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神经生长因子(NGF)水平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醒脑开窍汤可提高脑梗死恢复期患者血清神经细胞因子水平,调节血脂并降低血液黏稠度,从而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促进患者康复,疗效确切。
鲁莲兄李振华
关键词:脑梗死血脂血液流变学康复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