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显文
- 作品数:20 被引量:29H指数:4
- 供职机构:四川文理学院外国语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四川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文学哲学宗教语言文字历史地理更多>>
- 从加里·斯奈德独特的人生看其生态思想的形成
- 2008年
- 加里·斯奈德是美国20世纪最有贡献的生态作家。加里·斯奈德作品中充满着丰富的生态思想已被评论界所公认,但对加里·斯奈德生态思想形成的研究还少有人问津。研究加里·斯奈德生态思想的形成对今天正面临生存困境的人类,特别是对今天的创作者和斯奈德的读者来说有很深的启发意义。其生态思想的形成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但其丰富而独特的人生经历无疑是形成其生态思想特别重要的因素。其人生的每一阶段无不与自然紧密相连、与生态思想的形成紧密相关:少年时期与自然深交、青年时期钟情于大山、青壮年时期赴日求禅、中晚年时期隐逸山林。
- 李显文
- 关键词:加里·斯奈德生态思想
- 加里·斯奈德生态整体论思想探析被引量:4
- 2007年
- 加里·斯奈德的作品充满着丰富的生态思想。其中最重要的是反映自然与人关系的生态整体观。这一生态整体观为他的其它生态思想奠定了基础。斯奈德认为,自然与人应是紧密相联的,自然与人连同无数个"另者"应和谐地共存于一个"大网"中,构成相互联系的整体。
- 李显文
- 关键词:加里·斯奈德生态批评整体观
- “以人为本”英译辨析被引量:2
- 2007年
- 从历史语境、文化意义、生态批评的角度来看,“以人为本”有其丰富的涵义,即把人作为本源和根本,“人”是人们事业的第一起因或“人”是人们的第一事业。因此,“以人为本”的准确英译具有重要意义。
- 李显文
- 关键词:以人为本生态批评翻译
- 从时代语境看加里·斯奈德生态思想的形成被引量:1
- 2008年
- 加里.斯奈德是美国20世纪最有贡献的生态作家。加里.斯奈德作品中充满着丰富的生态思想已被评论界所公认,但对加里.斯奈德生态思想形成的研究还少有人问津。研究加里.斯奈德生态思想的形成对今天正面临生存困境的人类,特别是对今天的创作者和斯奈德的读者来说有很深的启发意义。他丰富而独特的个人经历和对东方文化的吸收是其生态思想形成的因素,更重要的是他处在一个环境危机加剧、环境意识和生态思想日增的独特时代。
- 李显文
- 关键词:加里·斯奈德生态思想时代语境
- 建构性与解构性的融合:解谜《厄舍府的倒塌》被引量:4
- 2009年
- 埃德加.爱伦.坡短暂的人生富于传奇色彩,其丰富的作品给读者留下了难解之谜,《厄舍府的倒塌》便是其中之一。"谜底"就在于该作品融合了建构性与解构性,同一文本中的二律背反艺术手法造成了作品的多元开放性和歧义性。一方面,文本本身的"二元性"和文本对作者文学创作方式的反映体现出丰富的"建构性";另一方面,作者将建立的"二元"结构彻底颠覆和"连环套"结构或"孕含结构"的合理运用又体现出丰富的"解构性"。
- 任明崇李显文
- 关键词:《厄舍府的倒塌》建构性解构性
- 非乌托邦社会里生态乌托邦的实现——评加里·斯奈德《返乡栖居》被引量:1
- 2014年
- 在一个以科技活动为主的"非乌托邦"社会里,人类自身以及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均已陷入了困境,面对这样的世界黑夜,人类通过努力寻求摆脱危机的方式,以求实现一个美好的"生态乌托邦"社会。在种种方式中,"诗意的栖居"不乏是一种简便易行、行之有效的方式。当今美国深度生态学桂冠诗人加里·斯奈德不仅躬行"诗意的栖居",而且不断地参与创作,从理论高度上阐发了"诗意的栖居"。其散文《返乡栖居》扼述了作者随"返乡运动"回归到家乡后的所见所感,凸显了"地方感",感触了"返本归源"时的真正"归家",凸显了包括生态联系观、生态整体观和生态多样性在内的生态中心主义,饱含着生态本体论和生态存在论的思想理念,昭告人们在"非乌托邦"的社会里也有"诗意的栖居"。
- 李显文冷洪芳
- 关键词:生态存在论
- 绝世美女丽姬娅的死亡与复活——评爱伦·坡的“精神美学”被引量:2
- 2013年
- 作为爱伦·坡短篇小说的代表作,《丽姬娅》自传入中国后不仅没有淡出人们的视野,而且随着时代的变迁,新的解读层层叠加。其实,爱伦·坡借丽姬娅这位绝世美女的死亡与复活表达了他的美学思想:"精神美"或他自称的"天国之美"、"超凡之美"。"精神美"是万能的,它无所不在、无所不能,具有亘古长青的永恒性。爱伦·坡是一个严格的但又是不同寻常的唯美主义者。
- 李显文
- 关键词:永恒性
- 评加里·斯奈德的生态联系观被引量:3
- 2008年
- 加里·斯奈德的诗歌作品充满着丰富的生态思想。其中最重要的是反映自然与人之间关系的生态哲学观。这一生态哲学观为他的其它生态思想奠定了基础。斯奈德认为,自然与人应是紧密相联的,自然与人连同无数个"另者"和谐地共存于一个"大网"中。
- 李显文
- 关键词:加里·斯奈德生态批评联系观
- 《红死病的假面具》的伦理批评被引量:1
- 2015年
- 《红死病的假面具》是爱伦·坡的恐怖名篇,小说彰显的"恐怖美"得到了读者的广泛认可。深入研究这种"美"会发现其背后的伦理之"真":政治主体信用伦理和向善伦理的背离、民众对生存伦理的诉求、伦理中权力"弥散"所致的权力冲突和权力转换。小说以"恐怖美"为表象,巧妙地表明了叙述者的政治立场,隐晦地揭示出封建统治的灭亡和资本主义民权胜利的历史必然性。
- 李显文
- 关键词:政治伦理生存伦理伦理冲突
- 历史尘封下的女人悲剧:谈《椭圆形画像》中女人的“历史生成”
- 2014年
- 身前颇受诟病而思想多元的爱伦·坡在短暂的一生中创作了大量的被后人誉为具有先导性的经典作品,其作品常常以"美妇之死"为诗学主题。《椭圆形画像》也不例外,它当属经典中的经典,短小精悍,情节错综,主题隐晦深邃,以隐喻式的平行与孕包结构揭示了女性的被封杀、被生成过程,批判了封建社会专吃女人的"吸血鬼"形象,这才是作者所言的"效果的真正奥秘"。
- 李显文庞黎
- 关键词:历史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