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杰飞

作品数:12 被引量:36H指数:3
供职机构:中国地震台网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地震科技星火计划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2篇天文地球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8篇地震
  • 2篇地震前
  • 2篇地震前兆
  • 2篇地震前兆数据
  • 2篇应急
  • 2篇震前
  • 2篇震灾
  • 2篇台网
  • 2篇通信
  • 2篇前兆
  • 2篇前兆数据
  • 2篇卫星
  • 2篇卫星通信
  • 2篇集中监控
  • 2篇减灾
  • 2篇大地震
  • 1篇地球物理
  • 1篇地震安全
  • 1篇地震目录
  • 1篇地震数据

机构

  • 12篇中国地震台网...
  • 2篇中国地震局地...
  • 2篇中国地震局
  • 1篇国家海洋环境...
  • 1篇天津市地震局
  • 1篇四川大学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云南省地震局
  • 1篇四川省地震局
  • 1篇辽宁省地震局

作者

  • 12篇李杰飞
  • 2篇周克昌
  • 2篇赵萍
  • 2篇龙海云
  • 2篇王松
  • 2篇李志雄
  • 1篇刘爱春
  • 1篇张晋辉
  • 1篇马晓川
  • 1篇岳新宇
  • 1篇杨天青
  • 1篇任枭
  • 1篇刘敬光
  • 1篇刘高川
  • 1篇杨正纲
  • 1篇梁姗姗
  • 1篇苗春兰
  • 1篇邹立晔
  • 1篇陈华静
  • 1篇张晁军

传媒

  • 2篇地震
  • 2篇中国地震
  • 2篇地震地磁观测...
  • 2篇国际地震动态
  • 1篇地球物理学进...
  • 1篇防灾技术高等...
  • 1篇城市与减灾
  • 1篇震灾防御技术

年份

  • 2篇2024
  • 1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18
  • 1篇2016
  • 2篇2015
  • 2篇2014
  • 2篇2006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地震地球物理台网典型观测环境干扰源管理模块
2021年
随着地震数据跟踪分析工作的深入开展,发现环境干扰成为影响地球物理台网观测数据质量的主要因素之一,为此设计干扰源管理模块,为监测人员提供工作平台,对典型干扰信息进行有效管理。随着干扰源记录的不断补充,充实了干扰源数据库,可为今后干扰事件的大数据分析提供研究基础。利用该模块对干扰源进行管理,可有效提高地球物理台网数据质量,更好地为地震分析预报会商与台网运维管理服务。
樊俊屹刘高川杨正纲邹钟毅王建国李杰飞
关键词:干扰源管理模块
地震前兆数据监视与管理系统被引量:16
2006年
在北京十三陵地震台建设了一个高度集成的地震观测监控系统,将原来分散的观测项目(如测震、GPS、气氡、气汞、电磁波、地电场等测项),改造为集中到一台服务器管理,在一个监控平台上统一实现了对台站数据的收集、入库、管理、处理、监控等业务;对这些观测项目可以在控制台上直接取数并将数据入库;初步实现了观测数据的收集、数据处理、数据管理、数据监控的软件管理系统,减少了系统维护工作量,方便台站工作人员操控。监控系统的地震前兆数据监管软件系统DataMonitor可准实时监视数据,检查数据的异常和到达情况,并向台站数据管理人员告警;可对数据库数据进行统计,包括数据到达情况统计、缺数统计、数据连续率统计等,并可按用户定制的测项分类进行统计。该系统还提供多种前兆数据处理方法,实现对前兆数据的各种常规分析处理。地震前兆数据监视与管理系统已在北京十三陵地震台应用,满足了数据管理人员日常工作需要,可及时方便地掌握数据的情况并对观测系统进行维护。
周克昌李志雄王松岳鑫雨李杰飞
关键词:地震前兆数据集中监控
信息化测震数据管理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2024年
依托公共安全信息化工程,测震台网数据管理平台在数据资源池环境下,采用分层架构和模块化开发,实现了实时流波形接入和存储、站网基础信息管理、常规数据产品产出、针对特定地震的产品产出、波形数据质量分析等测震台网核心业务的信息化。通过平台的接口和界面,事件波形处理与服务、数据质量分析、震源参数基础数据库建设等测震台网业务取得了长足进步。该平台具有业务集成性、功能实用性、资源共享性和技术先进性等特点,有效提升了测震台网信息化水平,为测震台网现代化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邹立晔梁姗姗刘艳琼任枭李杰飞李旭茂徐长文刘敬光张琪徐志国朱洪舒国旭
关键词:信息化测震台网数据处理
基于泸定M_(S)6.8地震的应急余震序列自动统计程序研发
2022年
2022年9月5日12时52分四川泸定发生M_(S)6.8地震。此次地震破坏性强,地质灾害多发,震后紧急会商要求提高,余震序列统计的时效性要求相应提高。传统人工汇编模式已无法适应需求,为此研发应急余震序列自动统计程序。利用该程序,对泸定M_(S)6.8地震余震信息进行条件查询和数据获取,并按照地震编目规范,对地震目录数据进行合并筛选和导出,实现了对此次地震余震序列的即时产出。利用该程序进行余震统计,可减轻人工复核工作量,为应急救援方案的制定和震后趋势研判提供数据基础,有效助力地震应急救援工作的有序开展。
陈经纶李杰飞苗春兰张莹莹徐泰然
关键词:地震目录
地震应急卫星通信系统远端小站的故障诊断与处理被引量:3
2014年
本文对地震应急卫星通信系统进行了简要介绍。针对系统运行过程中遇到的远端小站的各类故障进行了诊断分析。文中主要通过介绍设备状态及链路层状态两方面,来对如何解决此类故障问题提出了处理方案。
李杰飞杨乐谭颖
地震数据分布式存储系统建设模式与服务效能研究
2024年
我国地震监测系统历经了数字化、网络化和自动化的变革。随着地震监测站网规模的不断扩大,作为国家数据中心,中国地震台网中心面临数万地震台站观测数据处理和存储压力。本文基于前期国家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工程、公共安全信息化工程(中国地震局)建设项目等建设经验,总结地震数据分布式存储系统的建设模式,并验证其合理性。同时以历史数据迁移归档业务为例,分析共享存储系统的服务效能,为海量观测数据的高效存储管理、共享数据存储系统建设提供参考。
吴峥董翔李杰飞曾薇刘晓京
关键词:地震数据分布式存储系统
我国幼儿园地震安全教育研究及思考——写在5·12汶川大地震七周年之际被引量:4
2015年
5·12汶川大地震七周年,“逝者如斯夫,生者长已矣”。恩格斯有句名言:“一个聪明的民族,从灾难和错误中学到的东西会比平时多得多。”大地震灾害的惨痛教训时刻警示我们,必须进一步加强防震减灾科普宣传教育,提高全社会的防震减灾意识,普及防震避震、自救互救常识,增强自我保护和自救互救能力。汶川大地震后,
龙海云李杰飞岳新宇赵萍姚奕婷
关键词:大地震防震减灾意识地震灾害宣传教育
基于离散灾情信息的地震烈度分布快速判定方法研究被引量:11
2016年
根据历次破坏性地震实际灾情反馈特点的分析总结,结合地震灾害的演变机理和分布特点,本文尝试利用3种基于离散灾情信息点推漫灾情分布面的方法在不同灾情获取阶段快速判定地震烈度分布。从计算原理、数据基础、方法特点和判定结果看,三种方法具有不同的应用场景。泰森多边形判定法简单、易行,可用于震后初期灾情量较少时使用,判定结果较粗糙,必须再结合震源特性、破裂过程以及地形地貌条件等对震害分布的影响进行综合判定后才能得出相对合理的震害分布预判结果;克里金插值判定法是一种基于地理统计方法的空间插值方法,对数据分布有明确要求,其判定结果对灾区范围整体把握较好,可用于已经获取一定量灾情信息但灾区情况尚未明朗时使用,其插值结果再结合地震破裂过程以及震后余震分布信息综合调整后,可作为灾害评估修正和应急决策参考;标准差距离椭圆拟合方法是基于地震烈度分布呈椭圆形的假设提出的,对数据的敏感度较高,可用于对可信度较高的或由专业途径上报的灾情信息进行拟合,其结果可作为现场灾害调查和确定最终烈度分布的参考。
杨天青席楠张翼李杰飞
关键词:地震灾情空间插值
地震卫星通信现状与解决方案探讨被引量:2
2018年
阐述了中国地震局卫星通信系统的基本情况,以及面临的诸多问题与挑战。提出借助社会资源力量解决地震通信发展的战略思想,建议地震行业应抓住机遇,转变观念,从"买装备"向"买服务"转变;同时应构建多模互通平台,适时改革目前地震卫星系统的发展建设与运行维护模式;积极参与国家卫星技术发展项目,拓展政府部门与企业间的合作,探索地震卫星通信融合发展机制,争取卫星通信在防震减灾、应急救援方面发挥新的作用。
张晁军李杰飞陈华静
关键词:卫星通信应急救援互联互通
基于DOS的实时多任务网络化综合观测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2014年
随着观测技术的发展,将观测技术与传感技术、计算机、通信和网络技术有机的结合,来实现观测技术的综合化与网络化,已经成为一种趋势;DOS系统以其内核小、操作简单、技术成熟、对硬件底层直接操作及其稳定性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一些工业控制领域;分析在单任务嵌入式DOS系统工控机上实现实时多任务的方法,根据实际应用的需求,通过对各个模块进行适当的定制、裁减与技术集成,设计与实现了可靠的、实时的、安全的、网络化与综合化观测系统.
刘爱春李杰飞周振安马晓川
关键词:多任务DOS网络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