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林艳

作品数:9 被引量:251H指数:5
供职机构:东南大学人文学院社会学系更多>>
发文基金: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相关领域:社会学经济管理哲学宗教政治法律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经济管理
  • 6篇社会学
  • 3篇哲学宗教

主题

  • 2篇社会
  • 2篇社会空间
  • 2篇社会网
  • 2篇社会网络
  • 2篇个体化
  • 1篇道德
  • 1篇道德事件
  • 1篇道德转型
  • 1篇新经济
  • 1篇新经济社会学
  • 1篇寻访
  • 1篇秩序
  • 1篇弱关系
  • 1篇弱势
  • 1篇社会断裂
  • 1篇社会关系
  • 1篇社会结构
  • 1篇社会网络分析
  • 1篇私有财产
  • 1篇情感

机构

  • 8篇东南大学
  • 1篇南京大学

作者

  • 8篇李林艳
  • 1篇成伯清

传媒

  • 3篇社会学研究
  • 2篇学海
  • 1篇社会
  • 1篇江苏社会科学
  • 1篇东南大学学报...

年份

  • 2篇2017
  • 2篇2015
  • 1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5
  • 1篇2004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激情与社会——马克思情感社会学初探被引量:32
2017年
自众多学科研究发生情感转向以来,情感社会学研究也得到迅猛发展,经典社会学家有关情感的论述不断得到重新诠释,但对于马克思的相关思想,除围绕异化概念进行了过度情感化的解读之外,并未有系统的梳理。事实上,马克思不仅主张人是有激情的存在物,而且他还从生产方式和私有财产的角度对不同社会形态的情感基调予以揭示,特别是对激情的商品化及其后果多有关注。此外,马克思还强调激情在政治过程中的作用。马克思有关情感社会学的论述可谓贯通宏观的社会结构与微观的情感体验,并具有规范性意义。
成伯清李林艳
关键词:私有财产激情情感基调
个体化进程中的公民道德——基于江苏省抽样调查的分析被引量:4
2015年
本文围绕三个方面考察当前公民道德的状况:关于道德与非道德的价值共识,知与行的协调统一,道德规范的效力。根据江苏省抽样调查的资料分析发现,公民对某些情境和领域的道德尚未达成价值共识;道德认知与道德行动间存在一定程度的脱节;道德规范存在冲突或失效情形。因此,除了努力提高公民道德素质、加强道德建设之外,更应该致力于建立和健全与个体化进程相适应的政治和法律制度,同时推动团体生活,重塑道德主体,从而减轻个体化进程对道德领域的冲击。
李林艳
关键词:个体化公民道德
社会空间的另一种想象——社会网络分析的结构视野被引量:167
2004年
Social network analysis is an approach widely used nowadays. However, the approach is often reduced to a substantive field, or even a set of research techniques. This paper treats social network analysis as an insightful perspective to social structure. What is the notable contribution of social network analysis to the investigation of social structure? This is the organizing question in the article. The specific theoretical assumptions, analytical strategies, and conceptual tools of social network analysis are examined in detail. The weakness or limitation of such a perspective is also discussed.
李林艳
关键词:社会网络分析社会空间社会结构
高速时代的社会断裂风险被引量:1
2017年
我们或多或少已经步入了一个高速度时代,越来越快的社会运转速度对于社会生活的影响,已成为一个不可回避的社会学研究议题。信息通讯技术构成了本轮经济和社会加速的"基础设施",正是在信息通讯技术的推动下,速度就是利润的逻辑,被充分地贯彻到了经济活动的各个环节和每个细节。围绕速度逻辑,生产和流通的基本运作模式,企业之间的分工、合作和竞争方式发生了改变。加速的逻辑还迅速传导到日常生活当中,使社会和文化与经济活动一道加速。本文在分析高速度时代的基本特征、组织逻辑和动力机制的基础上,着重阐述了高速度在社会结构层面可能带来的断裂风险。一方面,高速度会造成连接-脱节、调适-甩脱、流动-固着三种不同性质的社会断裂线,另一方面,这种社会断裂趋势似乎越来越超出现有社会制度的整合能力。本文认为,这两方面的因素共同造成了高速度时代的社会断裂风险。
李林艳
关键词:社会断裂
交易秩序的多重面向——寻访新经济社会学被引量:11
2005年
本文是对新经济社会学进行重新解读的一种尝试。这一尝试建立在作者对经济社会学的独特理解的基础之上 ,即这一学科应该把自己的任务限定在从社会—文化的角度去解读交易秩序 ,也就是说 ,经济社会学的议题应该紧紧围绕交易秩序来进行。本文归纳和整理了新经济社会学中散布的关于交易秩序的研究 ,并在此基础上 ,提出交易秩序应被理解为多向度的社会空间。这一多重空间除了包括传统的经济层面 ,还至少应包括政治和象征这两个相当重要的维度。本文还指出 ,对于这样一个多维空间来说 ,社会网络是最好的分析载体。
李林艳
关键词:新经济社会学交易秩序社会空间社会网络
个体的边界:从毕福剑事件看当今时代的道德转型及其困境被引量:1
2015年
如何从社会学角度解读毕福剑事件?本文结合中国社会独特的个体化路径,围绕舆论关于毕福剑事件的争论,诊断我们时代道德生活的转变及其面临的困境。本文认为,我们时代面临从群体性道德向以权利为核心的现代社会道德的转型,而领域的分隔、身份的分隔阻碍着现代社会道德的形成。只有在制度上为个体自由设定合理的边界,才有望打破领域和身份的分隔,在平等、尊重和沟通理性的基础上重建道德秩序。
李林艳
关键词:个体化道德转型
弱关系的弱势及其转化 “关系”的一种文化阐释路径被引量:20
2007年
本文试图对"关系"的文化特质加以探讨。作者首先梳理了学界有关"关系"的文化论题、结构论题和工具论题,并阐明了重拾文化论题的必要性。在此基础上,作者指出,有必要突破以往过于倚重中国社会本土概念的文化阐释方法,寻求更具有普遍意含的社会学概念和理论工具来界说和分析中国社会的"关系"现象。作为一种初步尝试,作者提出,社会网络理论中的弱关系概念对于认识中国社会的"关系"具有特殊的意义。在作者看来,在中国社会,"关系"是与家族(或家族)内部关系相对应的一种社会关系形式,前者以弱关系为特征,后者以强关系为特征,两者在满足的功能、成员的可供选择性、规范性和社会分层效应等诸多方面都具有明显的差异。作者认为,"关系"实际上是指导社会成员处理某些家庭外部社会关系的行动模板。作者还提出,中国的"关系"不仅是一种弱关系文化,而且由于它善于促成弱关系向强关系的方向转化,善于从弱关系的动员中释放出巨大的社会能量,因而深刻地塑造了中国的社会结构形态。
李林艳
关键词:弱关系
市场中的社会关系:理论化困境与出路被引量:2
2008年
当前学界对社会关系在市场中的作用普遍持肯定态度,但社会关系究竟在何种意义上、以何种方式参与市场的运作?本文认为,既有的市场观念,遮蔽了制度基础和文化环境对于市场秩序的塑造作用,致使对市场中社会关系的理论化努力陷入重形式而轻内容的误区。本文在检讨正统市场观念缺失的基础上,倡导一种深层的市场嵌入观念,主张将制度基础和文化环境纳入市场中社会关系的分析,并基于深层嵌入观对市场中社会关系的成因做个初步探讨。
李林艳
关键词:社会关系社会网络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