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血清-腹水白蛋白梯度与食管静脉曲张程度的关系被引量:3
- 2010年
-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食管静脉曲张与血清-腹水白蛋白梯度(SAAG)的关系。方法检测67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SAAG和行内镜检查了解食道下段静脉曲张情况。结果 67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SAAG均大于11g/L,最高可达33g/L。根据SAAG水平,将患者分为11~l4.9g/L、15~19.9g/L和>20g/L组,发现SAAG越高,其发生静脉曲张(x2=13.2,P<0.01)的程度及出血(x2=6.7,P<0.05)的风险就增加。结论 SAAG可以作为判定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静脉曲张程度的指标。
- 辛克锋李铭代莉马超吴兆进李卫李永华
- 关键词:乙型肝炎肝硬化血清-腹水白蛋白梯度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
- 脂质体干扰素治疗慢性丙型肝炎24例被引量:6
- 2001年
- 目的:观察脂质体干扰素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逆相蒸发法制备脂质体干扰素(L-IFN)。44例慢性丙型肝炎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24例,L-IFN(含IFNα1b 1 mu)1支隔天1次肌肉注射(肌注),连续5次,以后改为每周3次,共6个月;对照组20例,IFN(含IFNα1b 3 mu)1支连续肌注10天,后改为每周3次,共6个月。结果:疗程结束时,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7.5%和60.0%,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HCV-RNA阴转率分别为62.5%和30.0%,两组差异亦有显著性(P<0.05)。3个月后远期阴转率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L-IFN可以提高药物疗效,降低药物用量,减少不良反应。
- 张金良谭林孙成斋李永华谢法训
- 关键词:慢性丙型肝炎疗效逆相蒸发法
- 血浆置换治疗慢性重型肝炎57例临床分析被引量:2
- 2003年
- 目的 评价血浆置换治疗对慢性重型肝炎的临床作用。方法 本组 5 7例患者在内科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血浆置换治疗。采用国产HP -2 0 0型人工肝支持系统 ,常规穿刺置管 ,每次血浆交换量 2 0 0 0~ 35 0 0ml,全血流速为 80~ 10 0ml/min ,血浆分离及输入速度为 2 0~ 30ml/min ,出入量严格保持平衡 ,术中酌情使用肝素抗凝。治疗中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情况。治疗前后均查血常规、肝肾功能、电解质、PT等。常规予促肝细胞生长素、古拉定、苦黄等内科综合治疗。结果 人工肝治疗的该组患者总有效率为 5 2 .6 3%。人工肝治疗前后血常规、电解质、肾功能变化无显著性差异 ,ALT、总胆红素变化显著 (P <0 .0 1) ,PT变化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人工肝治疗进行得越早 ,疗效越好。人工肝治疗的时间间隔以 1~ 2天为宜。血浆置换治疗是抢救重型肝炎患者一个有效的方法。
- 李铭李永华李丽军黄敏
- 关键词:慢性重型肝炎血浆置换抢救
- 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分析被引量:7
- 2010年
- 目的评价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方法应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34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48周,随访24周。结果 34例治疗48周的患者,ALT复常24例(70.6%)、HBV DNA阴转29例(76.5%)、HBeAg阴转6例(20.7%)、HBeAg血清转换4例,其中3例疗程满72周的患者,2例发生HBeAg血清转换,1例发生HBsAg血清学转换。结论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疗效显著。
- 李卫李铭李永华李旭
- 关键词:慢性乙型肝炎聚乙二醇化干扰素Α-2A疗效
- 安达芬穴位注射治疗慢性乙型肝炎39例被引量:1
- 1999年
- 1 资料与方法 1.1 药物 选用安徽安科生物高技术有限公司生产的基因重组a-2b干扰素(安达芬)。批号为(974017、986006、981021)。 1.2 病例选择 治疗组选用慢性乙型肝炎(CHB)39例。其中男25例,女14例。年龄8~47岁,病程6~17月,慢性乙型肝炎轻度12例,中度20例,重度7例。HBV感染标志物HBsAg、HBeAg、抗-HBc、HBV-DNA均为阳性,ALT异常者31例(79.4%),其中>150U/L者19例,<150U/L者12例。另设对照组27例,HBsAg、HBeAg、抗-HBc、HBV-DNA(PCR法)也均为阳性。两组在年龄、病程、实验室检查等方面经统计学处理均无明显差异,有可比性。诊断均按1995年北京第5次全国传染病寄生虫病学术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
- 张兴宏李永华
- 关键词:乙型肝炎药物疗法安达芬穴位注射
- 聚乙二醇化干扰素α-2a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分析被引量:3
- 2010年
- 李卫李磊郜玉峰李铭李永华李旭
- 关键词:聚乙二醇化干扰素Α-2A慢性乙型肝炎疗效分析肝功能失代偿抑制HBV肝脏炎症
- 人工肝血浆置换治疗慢性重型乙型肝炎20例临床分析被引量:5
- 2010年
- 目的:观察人工肝血浆置换治疗慢性重型乙型肝炎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将40例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均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2组患者入院后均给予相同的内科综合治疗,治疗组加用人工肝血浆置换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临床表现、主要实验室指标及人工肝血浆置换治疗不良反应。随访3~12个月的存活率判断近期和远期疗效。结果:治疗组血浆置换后临床症状有明显好转,ALT、AST、总胆红素、肌酐均明显降低(P<0.01),凝血酶原活动度显著升高(P<0.01);40例次治疗中仅有3例次出现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7.5%;治疗组总存活率为70.0%,高于对照组的35.0%(P<0.05)。结论:人工肝血浆置换术是慢性重型乙型肝炎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
- 李卫李铭李永华李丽军
- 关键词:乙型肝炎人工肝血浆置换
- 非肝硬化性门静脉高压2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 2012年
- 门脉高压常见病因为各种原因引起的肝硬化,占门静脉高压的80%以上,非肝硬化性门脉高压仅占5%~10%[1],但目前随着诊断技术的提高,临床上非肝硬化性门脉高压日益受到重视,部分患者通过适当的治疗,预后较好.现将我科收治的2例非肝硬化性门脉高压临床及病理特点分析如下.
- 李卫李铭李永华
- 关键词:门静脉高压文献复习病理特点分析常见病因
- 血浆置换治疗重型肝炎的疗效被引量:3
- 2004年
- 目的 探讨人工肝 (血浆置换 )治疗重型肝炎的作用机理及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 12 4例患者在内科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血浆置换治疗。采用国产HP -2 0 0型人工肝支持系统 ,常规穿刺置管 ,每次血浆交换量 2 0 0 0~ 3 5 0 0ml,全血流速为 80~ 10 0ml/min ,血浆分离及输入速度为 2 0~ 3 0ml/min ,出入量严格保持平衡 ,术中酌情使用肝素抗凝。治疗间隔以 1~ 2日为宜。结果 血浆置换治疗的该组早、中期患者的临床好转率分别为 89.47%和 63 .97%,但晚期患者的病死率仍很高。血浆置换治疗前后血常规、电解质、肾功能变化差异无显著性 ,但总胆红素变化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 ,凝血酶原时间 (PT)变化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血浆置换治疗对早、中期重型肝炎患者治疗效果确切 ,且进行的越早 ,疗效越好。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 ,经对症处理后均能缓解 ,表明其治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 李永华李铭李丽军黄敏陈晓枫刘瑛张西宽吴兆进
- 关键词:血浆置换重型肝炎疗效观察
- 布-加综合征临床特点及误诊分析被引量:5
- 2011年
- 目的:提高临床医生对布加-综合征的认识,减少误诊。方法:对56例布-加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及误诊情况进行回顾分析。结果:56例患者发病率男女之比为1.4∶1.0,发病年龄20-70岁,病程0.5-25年;临床主要表现有腹胀、双下肢水肿和肝肿大;辅助检查方法主要是彩色多普勒超声和下腔静脉造影;25例X线引导下带囊导管破膜扩张、血管内支架植入术;35例曾被误诊,误诊肝硬化30例,单纯下肢静脉曲张3例,腹腔肿瘤2例。结论:应重视布-加综合征的临床特点,早期诊断,积极行介入治疗,可减少误诊,改善患者预后。
- 辛克锋李铭李永华吴兆进
- 关键词:布加氏综合征下腔静脉肝硬化误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