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炜
- 作品数:16 被引量:69H指数:4
- 供职机构:哈励逊国际和平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伪膜性肠炎临床及内镜分析
- 2011年
- 伪膜性肠炎(PMC)是一种由难辨梭状芽孢杆菌引起的结肠、小肠的急性纤维渗出性炎症。我院2007年6月至2010年7月共诊断PMC16例,将其临床、内镜特征分析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16例患者,男10例,女6例;年龄56~87岁;
- 尹平李炜袁双珍
- 关键词:伪膜性肠炎肠镜
- 内镜下植入化疗缓释粒子联合DC-CIK免疫细胞输注法治疗梗阻性食管癌患者临床研究
- 杨彬李炜苏新爱王丽华孙建顺
- 食管癌是中国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由于早期症状不典型,发现时常为中晚期。目前对食管癌的治疗主要为手术、放疗及化疗,这些治疗全身伤害较大,一部分人常常不能耐受。该课题紧密结合临床,研究探讨因高龄、病灶转移不能耐受或不愿接受...
- 关键词:
- 关键词:食管癌消化道恶性肿瘤
- 上消化道同时多重癌1例被引量:2
- 2012年
- 患者,男,68岁,进行性吞咽困难4个月,上腹胀满2个月,于2012年3月11日来我院就诊。4个月前,患者进食固体食物后,偶有发噎感,且逐渐加重,2个月前出现进食后腹胀,无呕血、黑便史。其家族成员无癌症史。查体:一般情况可,无贫血貌,皮肤巩膜无黄染,双侧锁骨上淋巴结未触及,
- 班海玲袁双珍董梁尹平李炜
- 关键词:食管肿瘤胃肿瘤
- 中西医结合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疗效观察及护理被引量:41
- 2017年
- 目的探讨大黄及前列地尔在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SAP)中的效果。方法选择衡水市哈励逊国际和平医院消化内科2011年1月至2015年2月收治156例SAP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治疗对照组、前列地尔组、中西医结合治疗组,每组52例。3组均给予西医常规治疗,前列地尔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前列地尔注射液10μg入壶,每日1次;中西医结合治疗组在前列地尔组基础上将大黄15g加沸水200mL浸泡10,15min,取浸出液冷却至37℃后灌肠。观察3组患者首次自主排便时间、腹痛缓解时间、住院时间的变化。结果前列地尔组、中西医结合治疗组治疗后首次自主排便时间、腹痛缓解时间、住院时间均较常规治疗对照组明显缩短,且以中西医结合治疗组的变化较前列地尔组更显著[首次自主排便时间(d):2.3±0.7比3.6±0.9,腹痛缓解时间(d):1.7±0.8比2.4±1.1,住院时间(d):18.6±7.2比26.0±8.9,均P〈0.05]。结论大黄联合前列地尔治疗SAP,配合优质护理服务,可明显减轻患者腹痛、腹胀的症状,缩短住院时间,疗效肯定。此法操作简单,且大黄价廉易得,应用前景广阔。
- 袁双珍张丽贤李炜董曼卢冀超
- 关键词:前列地尔疗效护理
- 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树突状细胞及IL-6、IL-12研究被引量:8
- 2010年
- 目的研究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肠黏膜树突状细胞计数及血清IL-6、IL-12含量,进一步探讨其在溃疡性结肠炎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收集UC病例(42例)、IBS病例(20例)及正常对照(10例)的血清及结肠镜活检标本。应用ELISA法检测血清IL-6和IL-12;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结肠黏膜中树突状细胞的分布。结果 UC患者肠黏膜CD83的表达及血清IL-6、IL-12含量均比正常对照组增加,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临床轻重程度分级。结论树突状细胞及IL-6、IL-12均参与溃疡性结肠炎疾病进展。
- 田志颖王丽华苏新爱李炜班海玲王彦红孙建顺袁双珍
- 关键词:溃疡性结肠炎肠易激综合征树突状细胞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12
- 缺血性结肠炎肠镜检查18例临床分析被引量:1
- 2013年
- 缺血性肠病,是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肠壁急性或慢性血流灌注不良所致的肠壁缺血性疾病。分为急性肠系膜缺血(AMI)、慢性肠系膜缺血(CMI)和缺血性结肠炎(IC)3类。
- 袁双珍班海玲张丽贤张清泉李炜
- 关键词:结肠镜检查
- 胃镜下碎石器治疗胃石症27例被引量:3
- 2011年
- 胃石症是由于进食某种物质后不能消化排空,积聚在胃内逐渐形成的固体性结块。传统治疗方法效果不甚满意。近年来,我科引进专用碎石器,经胃镜下成功治疗胃石症27例,现报告如下。
- 尹平袁双珍李炜孙春荣班海玲
- 关键词:胃镜检查碎石术
- 结肠镜辅助外科手术切除横结肠血管瘤1例被引量:1
- 2016年
- 1病例介绍
患者,女,25岁。因反复便血2个月,加重3d入院。入院前2个月.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便血.暗红色,量小多,伴腹部隐痛。就诊于当地医院,因患者妊娠7个月未予任何检合,给予“补血药物”治疗(具体不详)一度好转。但病情反复发作。3d前无诱因患者突然出现便血,鲜红色,量大(具体不详),
- 袁双珍班海玲张丽贤李炜董梁
- 关键词:手术
- 内镜下治疗上消化道异物125例被引量:1
- 2013年
- 上消化道异物是临床常见的急症之一,可发生于各个年龄段。较大的锐利异物可引起梗阻、消化道黏膜损伤,甚至导致出血、穿孔及急性腹膜炎,有毒的异物吸收后会导致死亡[1]。既往处理方法多需外科手术取出异物,随着内镜技术的日益发展,内镜下上消化道异物取出术逐渐成熟。
- 李炜袁双珍班海玲奕英尹平
- 关键词:胃肠道X线透视检查
- 内镜下植入化疗缓释粒子联合DC-CIK免疫细胞输注法治疗梗阻性食管癌被引量:4
- 2015年
- 目的 探讨经胃镜植入化疗粒子行肿瘤局部化疗联合树突状细胞-多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DC-CIK)免疫细胞输注法对隆起型食管癌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3年10月-2015年4月间于该院证实为隆起型食管癌的患者共200例按随机数字法分为化疗粒子植入联合DC-CIK免疫细胞输注法组100例(联合组)及单独化疗粒子植入组100例(对照组)。联合组患者给予两种方法联合治疗,对照组患者只给予内镜下化疗粒子植入法。1~2疗程后对两组患者的症状改善情况、内镜下肿瘤缩小程度以及1年生存率数据进行提取统计。两组基础临床资料差异无显著性(〉0.05),具有可比性。结果 联合组症状改善患者(94%)高于对照组(80%),两组数据经χ2检验差异有显著性(χ2=11.493,=0.003);联合治疗组中有58例达到完全缓解,而对照组仅有37例,两组数据经χ2检验差异有显著性(χ2=8.842,=0.000);联合组的1年生存率(71%)高于对照组(57%),差异有显著性(χ2=4.253,=0.039)。结论 经胃镜植入化疗粒子行肿瘤局部化疗和DC-CIK免疫细胞输注法治疗隆起型食管癌的效果优于单用植入化疗粒子法,具有简便、副作用小且易于操作等特点。
- 杨彬李炜苏新爱陈玉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