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秀蓉
- 作品数:9 被引量:60H指数:4
- 供职机构:湖南医科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 特发性无精症和严重少精症患者Y染色体微缺失的分子检测被引量:12
- 2001年
- 目的 :研究特发性无精症和严重少精症患者与 Y染色体微缺失的关系 ,建立无精症和严重少精症患者 Y染色体微缺失的分子检测方法。方法 :应用 PCR技术对 1 0 0例无精症和严重少精症患者 (其中无精症 72例 ,严重少精症 2 8例 )进行 Y染色体 AZFa、AZFb、AZFc/DAZ、SRY的微缺失检测。结果 :1 2例患者 (1 2 % )有 AZFc的微缺失 (其中无精症 8例 ,占 1 1 .1 % ;严重少精症 4例 ,占 1 4.3% ) ,且其中 1例无精症患者为 AZFb、AZFc双重缺失 ;所有病例未发现有 AZFa的缺失 ;SRY基因 PCR扩增均为阳性。6 0例已有生育的正常男性均无 AZFa、AZFb、AZFc、SRY微缺失。结论 :Y染色体微缺失 ,特别是 AZFc/DAZ的缺失是引起无精和严重少精、造成男性不育的重要原因之一 ,在进行遗传咨询和行卵细胞质内注入精子术 (ICSI)时 ,有必要对不明原因的不育男性患者进行
- 傅俊江李麓芸钟昌高李秀蓉朱文兵胡亮谭跃球范立青卢光琇
- 关键词:特发性无精症少精症Y染色体微缺失
- 从构建的小鼠gDNA文库中筛选Sry基因
- 1999年
- 从C57BL/6J公鼠脾脏组织抽提大分子DNA,进行MboI部分酶切,低熔点琼脂糖凝胶分离、回收酶切后所需长度的DNA片段并与λGEM○R-11BamHI臂进行连接和λ噬菌体体外包装反应,构建成C57公鼠基因组λ噬菌体文库,对实验中遇到的技术问题进行了探讨,比较了两种浓度连接产物的包装效率。
- 李秀蓉
- 关键词:性别决定SRY基因基因组文库
- 应用扩增不应突变系统技术对β-地中海贫血行快速产前基因诊断被引量:8
- 2000年
- 傅俊江李麓芸李秀蓉卢光琇
- 关键词:Β-地中海贫血产前基因诊断
- 人类7号染色体被引量:1
- 1991年
- 在1989年第10次国际人类基因定位工作会议上,定位于7号染色体的基因已达94个,并且提出了15种与之有关的基因病例。另外,对7号染色体病的研究也有所进展。本文意图对定位于7号染色体上的重要基因,以及与之有关的基因病、染色体病的最新研究作一介绍,以期使人们对7号染色体有更全面的了解。
- 李秀蓉李麓芸
- 关键词:染色体基因基因病染色体病
- X连锁鱼鳞病的脐带血遗传学诊断被引量:1
- 2000年
- 李秀蓉肖红梅卢光琇
- 关键词:脐带血遗传学诊断
- 甲基化特异性PCR检测Prader-Willi综合征被引量:9
- 2000年
- 目的 探讨一种高效、快速检测PraderWilli综合征(PraderWillisyndrome,PWS)的方法。方法 采用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methylationspecificPCR,MSPCR),其作用原理基于DNA经亚硫酸氢钠处理后,来自父方非甲基化序列的胞嘧啶转变为尿嘧啶,而来自母方甲基化序列则保持不变,随后用具有高度特异性的引物进行扩增。结果 PWS患者的DNA经亚硫酸氢钠处理后,扩增仅能得到来自母方甲基化序列174bp的产物,与用PW71B印迹杂交甲基化分析结果一致,与临床诊断相符,确诊为PWS。结论 MSPCR可检测由目前已知3种机理导致的PWS,是一种有效的首选筛查方法。
- 宋明浩李麓芸傅俊江李秀蓉卢光琇
- 关键词:甲基化聚合酶链反应
- 小儿Prader-Willi综合征1例报告——附临床及遗传学诊断被引量:4
- 2000年
- 利用染色体高分辨显带、SNRPN基因甲基化PCR及Southern杂交确诊了 1例Prader-Willi综合征 (PWS)患者。该患儿具有PWS典型症状并伴有糖尿病。通过报道这一病例及复习文献资料 ,分析PWS的临床特征 ,简要讨论其发病机制及遗传学诊断方法。
- 李秀蓉谭跃球郭青李麓芸卢光琇
- 关键词:PRADER-WILLI综合征遗传学诊断
- 不育妇女精神状况与个性的探讨被引量:25
- 1995年
- 采用不育妇女问卷、90项症状清单、焦虑自评量表、Hamilton抑郁量表及Eysenck个性问卷,对130例不育妇女和54例正常生育妇女(对照组)的精神状况及个性进行测评。结果:不育妇女中83.8%感到有精神压力,她们比对照组精神症状多,焦虑频度高,抑郁程度重;并有神经质和偏于内向的个性缺陷。提示:在对不育妇女进行躯体治疗的同时,也应提供心理支持和帮助。
- 陆亚文杨玲玲卢光徐立礼孙雅歆李秀蓉肖红梅曾设民
- 关键词:不育症女性
- 小鼠单卵裂球体外培养及染色体制备被引量:3
- 2000年
- 为了探索研究植入前胚胎染色体病 (包括平衡易位 )诊断的可行性方法 ,作者进行了单卵裂球体外培养、染色体制备及显带技术研究 .在 B2 培养基加血清进行培养的基础上 ,比较了在两种不同处理因素进行体外培养时小鼠单卵裂球增殖情况 .B2 培养基加血清再加输卵管包埋进行培养 ,其单卵裂球体外增殖率为 50 % ( 87/1 74) ,单卵裂球染色体制备成功率为2 7.6% ;B2 培养基加腹水过滤液进行培养 ,其单卵裂球体外增殖率为 33% ( 78/2 37) ,单卵裂球染色体制备成功率为 3% .
- 李秀蓉陆长富范立青朱文斌卢光琇
- 关键词:染色体PGD体外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