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芳兰

作品数:36 被引量:889H指数:12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西部之光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5篇期刊文章
  • 9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 1篇标准

领域

  • 21篇生物学
  • 10篇农业科学

主题

  • 14篇植物
  • 12篇干旱河谷
  • 8篇岷江上游
  • 7篇干旱
  • 6篇植被
  • 6篇海拔
  • 5篇叶片
  • 5篇岷江干旱河谷
  • 5篇物量
  • 5篇海拔梯度
  • 4篇生物量
  • 4篇土壤
  • 4篇群落
  • 4篇岷江上游干旱...
  • 4篇物种
  • 4篇胁迫
  • 4篇环境因子
  • 4篇干旱区
  • 3篇豆科
  • 3篇叶脉

机构

  • 36篇中国科学院成...
  • 7篇中国科学院大...
  • 3篇西南大学
  • 3篇中国科学院研...
  • 2篇四川农业大学
  • 2篇平顶山学院
  • 1篇中国科学院生...

作者

  • 36篇李芳兰
  • 29篇包维楷
  • 5篇周志琼
  • 5篇孙素静
  • 4篇吴宁
  • 4篇刘鑫
  • 3篇刘俊华
  • 2篇庞学勇
  • 2篇吴文妍
  • 2篇何丙辉
  • 2篇李武斌
  • 2篇朱林海
  • 2篇吴福忠
  • 2篇石福孙
  • 2篇李彦娇
  • 1篇杨琰瑛
  • 1篇何其华
  • 1篇马克明
  • 1篇李辉
  • 1篇王业春

传媒

  • 7篇应用与环境生...
  • 4篇生态学报
  • 2篇应用生态学报
  • 2篇山地学报
  • 2篇热带亚热带植...
  • 1篇植物学通报
  • 1篇水土保持研究
  • 1篇西北植物学报
  • 1篇福建林业科技
  • 1篇生态环境
  • 1篇西南大学学报...
  • 1篇植物学报
  • 1篇生态环境学报

年份

  • 2篇2023
  • 2篇2022
  • 5篇2021
  • 2篇2020
  • 3篇2016
  • 3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2
  • 1篇2010
  • 4篇2009
  • 2篇2008
  • 5篇2007
  • 1篇2006
  • 3篇2005
3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一种干旱区川芒根状茎无性繁殖育苗方法
本发明针对干旱区退化生态系统植被恢复与重建对先锋植物的现实需求,提供了一种干旱区川芒根状茎无性繁殖育苗方法。采集灌木林下0~20cm土壤层中肥沃的土壤,在春季川芒根状茎萌动前,选择生长健壮的1龄根状茎,每个芽原基两侧4~...
李芳兰孙素静包维楷
文献传递
岷江干旱河谷25种植物一年生植株根系功能性状及相互关系被引量:18
2012年
相同条件下相同生长期的植物根系生长与适应策略及其差异性还不清楚。因此,采集岷江干旱河谷地区25种乡土植物(木本15/草本10种)的种子于2009年3月播种在同一干旱环境中,9月测定了1年生植株的最大根深(RDmax)、根幅(RW)与根生物量(RB),计算了总根长(TRL)、比根长(SRL)及细/粗根生物量比(RBf/c),分析了它们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根系功能组划分。结果表明:1)25种植物1年生植株RDmax与RW变异较小,总变异率为14.9%和20.7%;TRL和SRL变异相对较大,分别为28.5%和34.7%,草本植物SRL明显大于木本植物;RB和RBf/c种间变异较大,总变异率分别为50.1%和70.5%;2)25种植物的RDmax、RW、RB和TRL间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表明根系较深的物种RW较大,TRL和RB也较高;SRL与RDmax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与RBf/c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表明根系垂直分布较浅的物种细根发达,SRL较大;3)主成分分析显示,25种植物可分为3个功能组:第1组具有较大RDmax、RW和RB,资源利用持续时间较长;第2组具有较大TRL、SRL和RBf/c,资源利用效率较高;第3组根系功能性状没有一致的突出特点,可能通过降低自身生理机能适应生存条件。综合分析表明,岷江干旱河谷区25种植物1年生植株根系的功能性状变异明显,可塑性大,历经长期自然选择压力而形成了不同的环境适应策略,但生长型并不必然表达出1年生植株根系功能性状的差异性。
徐琨李芳兰苟水燕包维楷
关键词:生物量
一种干旱区镶嵌式植物群落配置模型及护坡植被定植方法
本发明属于生态治理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利用干旱区乡土灌草进行植物群落配置模型及护坡植被定植方法。在掌握干旱区自然条件和道路边坡基质条件以及乡土生态学特征,正确识别限制边坡上植物定植的关键因素的基础上,通过不同物种搭配种植...
李芳兰胡慧杨雨刘鑫
文献传递
叶脉网络系统的构建和系统学意义研究进展被引量:12
2015年
为了解国内外叶脉网络系统的研究状况,综述了基因、激素对叶脉网络系统发育的调控机理,并剖析了叶脉的功能和系统学意义,分析了光、温度、水和外力破坏等环境因子对叶脉密度、叶脉直径等结构性状的影响。同时,综合考量植物碳投入经济权衡,阐明了叶脉网络系统是在遗传控制基础上由环境与碳投入共同调控建成。最后,对植物叶脉网络系统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与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孙素静李芳兰包维楷
关键词:维管束性状系统发育
青藏高原东部原始林下地表主要苔藓斑块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被引量:24
2005年
引入并应用斑块概念对大渡河上游藓类-冷杉原始林下地表1 hm2面积的锦丝藓、大羽藓、赤茎藓、塔藓、锦丝-赤茎藓等五种地表苔藓斑块结构特征作了调查分析,并同时测定了斑块相关环境因子(空气温度、空气湿度、基质湿度、光照强度、乔木盖度、灌木盖度、草本盖度及生物量、凋落物盖度)。对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发现,不同斑块类型在生物量、个体密度、层片厚度和物种丰富度上都表现出一定的差异性,所调查环境因素各个方面在五种斑块之间都表现出较强的差异性,且各类斑块的结构特征与环境因子间分别表现出很强的相关性。影响斑块结构特征的最主要因素是藓丛表面空气温度,空气湿度、光照强度和草本层盖度、灌木层的盖度等也对斑块特征产生重要影响,而草本层生物量、凋落物盖度及乔木层盖度仅对个别斑块的结构特征产生影响,基质湿度并未对斑块特征产生显著影响,可能是因为不同藓类生长基质不同所致。
刘俊华包维楷李芳兰
关键词:青藏高原苔藓斑块环境因子
一种旱生阔叶植物叶脉拓扑结构分析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旱生阔叶植物叶脉拓扑结构分析方法,将植物叶片用纯水加热煮沸5-18分钟,软化叶片,再用5%-8%的氢氧化钠溶液加热煮泡5-35钟,分离叶表皮和叶肉;随后将叶片放入盛有清水的培养皿中,用软毛刷刷下叶表皮和叶...
孙素静李芳兰包维楷
文献传递
岷江上游干旱河谷海拔梯度上四川黄栌叶片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被引量:57
2005年
研究了岷江上游干旱河谷海拔梯度上四川黄栌(Cotinus coggyg ria)叶片特征及变化特点,以及它们与环境变化的相互关系.测定指标有叶片形态结构(叶长、叶宽、叶面积和叶长/叶宽),表皮特征(气孔器密度和面积、孔径、表皮细胞密度和面积)以及生态学特征(生物量、比叶重、饱和含水量).结果表明,随着海拔升高叶长、叶宽、叶面积、生物量、饱和含水量以及表皮细胞面积呈增大趋势;而表皮细胞密度呈减小趋势;气孔器面积和比叶重在海拔1 950 m以下,随着海拔上升而增加,1 950 m的区域明显减小,气孔器密度的变化趋势与之相反;孔径和叶长/叶宽无明显变化.多元统计分析显示:叶面积、饱和含水量和气孔器面积主要与温和度有关,三者随着海拔升高和温和度降低呈增大趋势;随着水热综合因子的增加,气孔器密度减小而孔径和比叶重增大;随着年降水量的增加生物量和气孔器面积呈增大趋势,而表皮细胞密度减小;表皮细胞面积随着生物温度降低而增加.综合分析表明,岷江上游干旱河谷缺水和生长季节高温是影响叶片特征变化的主要因素.
李芳兰包维楷刘俊华
关键词:干旱河谷海拔梯度叶片环境因子
土壤结构和植被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影响被引量:20
2021年
土壤微生物是土壤中最活跃的组成部分,直接或间接参与成土过程、有机质分解、养分循环、植物根系对土壤的资源吸收、种子萌发等生态学过程,对陆地生态系统功能具有重要作用.在人类活动日益加剧的驱动下,土壤结构和植被类型变化及其交互作用对土壤中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功能产生了多方面的效应,揭示其机理可为生态系统管理、生态恢复、农业发展提供理论依据.本文综述土壤结构和植物生长对土壤微生物组成和功能的影响,阐述土壤、植物和微生物群落之间的相互影响与反馈作用机理.土壤结构条件越好,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越高,因为它控制着土壤养分含量、水分分布和气体流动,调节微环境异质性,从而直接或间接控制着微生物组成.植物多样性越丰富,凋落物和根系分泌物的差异越大,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越高.通常自然植被群落土壤质量优于人工植被群落,因而有较高的微生物多样性和微生物量.特殊植被功能组(如豆科)是影响微生物群落的重要因素,与微生物之间存在协同关系,相互促进.最后从土壤结构对微生物群落功能的影响、植物在不同时空尺度下对微生物群落的影响,以及结合土壤理化性质和植物对土壤微生物群落在大尺度上进行预测这3个方面进行展望.
黄龙包维楷李芳兰胡慧
关键词:土壤微生物土壤团聚体土壤质地土壤孔隙植被
干旱背景下土壤酶活性对石砾含量变化的响应被引量:1
2021年
人为活动干扰导致的土壤石砾增加将引起土壤结构及水文过程变化,从而影响土壤生物学特征.土壤酶活性是重要的土壤生物学特征之一,与土壤养分循环紧密相关,然而石质含量变化梯度上土壤酶活性的变化规律与机制不清楚.为探明土壤酶活性对石砾含量变化的响应及机制,在岷江干旱河谷通过半控制试验设置4个石砾体积含量梯度(0%、25%、50%和75%,V/V),比较分析5种土壤酶活性随石砾含量和土层的变化特点,多元统计分析揭示石砾含量梯度上影响胞外酶活性的关键土壤因子.发现所有土壤酶活性在不同石砾含量处理之间存在显著差异,而水解酶在土层之间具有显著差异,但石砾含量与土层交互作用对酶活性无显著影响.土壤中高石砾含量(75%)可抑制水解酶活性,并且降低不同土层之间酶活性的差异.在无石砾(0%)和低石砾(25%)处理下,各土层中水解酶活性具有先增加后减少的变化规律,而在中等(50%)和高石砾含量条件下,不同土层酶活性垂直变化较小.土壤水分和有效磷与所有土壤酶活性呈显著正相关,而pH和铵态氮与部分土壤酶活性呈显著负相关.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前两个轴解释了总变异的70.3%,其中PC1轴解释了59%的变异.本研究结果表明土壤养分和水分是影响土壤酶活性的主要因子,并且低石砾含量土壤中养分、水分与酶活性之间的关联更加紧密;结果可为阐明土壤结构与功能的关系提供新证据以及为石质土壤的生物改良提供科学指导.(图4表3参54)
黄龙胡慧包维楷李芳兰胡斌
关键词:胞外酶活性土壤水分微生物生物量干旱河谷
小马鞍羊蹄甲苗木生产技术规程
本文件规定了小马鞍羊蹄甲(Bauhinia faberi var. microphylla)育苗过程中的种子采集、处理和储藏、育苗基质配置、播种育苗和苗木出圃标准等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小马鞍羊蹄甲苗木培育。
李芳兰包维楷周志琼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