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霞

作品数:4 被引量:21H指数:3
供职机构:同济大学海洋与地球科学学院海洋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篇天文地球

主题

  • 3篇第四纪
  • 3篇晚第四纪
  • 3篇古海洋
  • 3篇白令海
  • 2篇气候
  • 2篇气候学
  • 2篇古气候
  • 2篇古气候学
  • 2篇分辨率
  • 2篇高分辨率
  • 1篇地磁
  • 1篇中更新世
  • 1篇碎屑
  • 1篇同位素
  • 1篇年龄
  • 1篇微玻陨石
  • 1篇微体
  • 1篇微体化石
  • 1篇化石
  • 1篇更新世

机构

  • 4篇同济大学
  • 3篇国家海洋局第...
  • 1篇北京大学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作者

  • 4篇李霞
  • 3篇王汝建
  • 2篇赵泉鸿
  • 2篇陈荣华
  • 1篇苏新
  • 1篇黄宝琦
  • 1篇翦知湣
  • 1篇肖文申

传媒

  • 1篇海洋地质与第...
  • 1篇极地研究
  • 1篇地球科学(中...

年份

  • 2篇2005
  • 2篇2004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白令海晚第四纪高分辨率的古海洋与古气候学记录
通过中国第一和第二次北极科学考察在白令海采取的3支岩芯中的放射虫Cycladophora davisiana百分含量的研究,并且与格陵兰冰芯(GISP 2)和深海氧同位素记录(SPECMAP)的对比发现,B4-2和BR2...
王汝建李霞陈荣华
文献传递
白令海北部陆坡100ka来的古海洋学记录及海冰的扩张历史被引量:10
2005年
白令海北部陆坡B2-9柱状样中生源组分的研究显示,自MIS 5.3期以来表层生产力指标的粗组分和蛋白石含量呈阶梯状增加,反映表层生产力阶段式的增长.全新世表层生产力达到最高,并且MIS 3.2~2期高,比MIS 5.3~3.3期最低.高有机碳含量对应于高C/N比值,显示有机碳混合来源,不能作为表层生产力的指标.MIS 5.1,3.3~3.2期和全新世高的有机碳含量和C/N比值反映间冰期陆源有机物质输入量的增加.MIS 5.3期至中全新世,不断增加的陆源砂级和粉砂级颗粒组分说明随着气候的逐渐变冷,陆架海冰在不断扩张.伐冰碎屑和碳屑颗粒冰期、间冰段和末次冰消期升高,而间冰期降低,反映冰期白令海陆架海冰扩张和间冰期海冰消融的过程.冰期海冰扩张与北美大陆气候的相互关联,揭示了晚第四纪冰期旋回中自令海海冰扩张及其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响应.
王汝建李霞肖文申陈荣华
关键词:表层生产力晚第四纪白令海
中更新世撞击事件年龄的高分辨率估算被引量:9
2004年
ODP1146B孔位于南海北部陆坡,从孔深115 58~116 09mcd之间厚51cm层段中采取沉积物样品46个,进行了微玻陨石分析。应用古地磁、氧同位素和生物等地层年代资料,计算了位于孔深115 90mcd处微玻陨石层的年龄,其中依据磁性地层学事件的年代控制点计算得出的撞击年龄为792 6ka,微玻陨石年龄早于B/M界线12 6ka,晚于氧同位素20 2期约7ka,早于19 1期约5ka,表明中更新世撞击事件与全球冰期和间冰期发生及B/M界线磁场倒转并无明显的因果关系。
李霞赵泉鸿黄宝琦苏新
关键词:微玻陨石古地磁同位素中更新世
白令海北部陆坡晚第四纪的古海洋与古气候学记录被引量:5
2004年
白令海北部陆坡B2 9柱状样中放射虫Cycladophoradavisiana含量曲线和深海SPECMAP氧同位素记录的对比 ,为该柱状样建立了晚第四纪约 1 0万年以来的地层年代框架。该柱状样中微体化石、碳屑颗粒、筏冰碎屑 (石英和岩屑颗粒 )的定量分析结果表明 ,作为表层生产力指标的粗组份自氧同位素 5 .3期以来呈阶梯状增加 ,反映表层生产力阶段式的增长 ;碳屑颗粒丰度自氧同位素 5 .3期至末次冰消期的增加说明白令海末次冰消期以前气候较全新世干冷 ,天然火灾发生的概率较全新世大大增加 ;冰期和早、中全新世较高的筏冰碎屑反映了冰期和早、中全新世白令海陆架海冰的扩大以及气候转暖所导致的海冰消融的过程 ,揭示了白令海对过去全球气候变化的响应。
李霞王汝建陈荣华翦知湣赵泉鸿
关键词:白令海晚第四纪古海洋古气候学微体化石放射虫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