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杜军

作品数:13 被引量:33H指数:5
供职机构:中国发酵工业协会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天津市应用基础与前沿技术研究计划天津市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化学工程轻工技术与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 2篇标准

领域

  • 9篇化学工程
  • 8篇轻工技术与工...
  • 2篇经济管理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生物学

主题

  • 8篇发酵
  • 4篇L-谷氨酸
  • 4篇L-亮氨酸
  • 3篇黄色短杆菌
  • 2篇代谢流
  • 2篇代谢流分析
  • 2篇低聚果糖
  • 2篇定向选育
  • 2篇选育
  • 2篇谷氨酸棒杆菌
  • 2篇发酵条件
  • 2篇发酵条件优化
  • 2篇棒杆菌
  • 1篇低聚糖
  • 1篇信用
  • 1篇信用等级
  • 1篇信用状况
  • 1篇诱变
  • 1篇原生质
  • 1篇原生质体

机构

  • 9篇天津科技大学
  • 7篇中国发酵工业...
  • 2篇广西大学
  • 2篇中国食品发酵...
  • 2篇中国科学院过...
  • 2篇保龄宝生物股...
  • 2篇光明乳业股份...
  • 2篇江门量子高科...
  • 2篇北京威德生物...

作者

  • 13篇杜军
  • 8篇徐庆阳
  • 7篇陈宁
  • 5篇石维忱
  • 5篇谢希贤
  • 4篇刘淑云
  • 3篇刘辉
  • 2篇姚评佳
  • 2篇谢拥葵
  • 2篇龚广予
  • 2篇牟云青
  • 1篇王先知
  • 1篇马跃
  • 1篇陈传云
  • 1篇曹华杰

传媒

  • 3篇食品与发酵工...
  • 3篇中国食品学报
  • 3篇2007年全...
  • 1篇WTO经济导...
  • 1篇全国玉米深加...

年份

  • 1篇2010
  • 4篇2009
  • 3篇2008
  • 4篇2007
  • 1篇2006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于代谢流量分析的L-谷氨酸发酵过程优化被引量:11
2008年
目的:通过构建L-谷氨酸生产菌的代谢网络,依据代谢流分析理论,得到L-谷氨酸生产菌不同发酵时期的代谢流分配;通过对节点及代谢流的分析,为发酵过程控制提供理论指导。方法:测定并计算发酵中、后期L-谷氨酸等代谢物的胞外浓度和积累(或消耗)速率;应用代谢流分析方法,通过MATLAB软件线性规划得到发酵中、后期胞内代谢流分布。结果表明:在L-谷氨酸发酵过程中,99.84%的葡萄糖进入糖酵解途径,41.66%的碳架进入乙醛酸循环途径,76.35%用于合成L-谷氨酸,CO2固定反应的代谢流量为32.86%;与途径分析获得的理想代谢流分布相比,试验测定的CO2固定反应代谢流量偏低,合成L-谷氨酸的代谢流远低于理想代谢流(100%);采用脉冲流加补料方式,控制溶氧量5%左右,发酵液中L-谷氨酸最高产酸达141g/L。结论:根据代谢流分析结果,通过优化发酵过程控制(如流加方式、溶氧水平等)来减少副产物的生成,增强CO2固定反应,降低乙醛酸循环途径的代谢流量,从而显著提高L-谷氨酸的产率。
杜军陈宁刘辉徐庆阳谢希贤
关键词:L-谷氨酸代谢流分析线性规划黄色短杆菌
基于途径分析的L-谷氨酸发酵条件优化
应用途径分析方法分析了黄色短杆菌GDK-9由葡萄糖发酵生产L-谷氨酸的途径,确定了L-谷氨酸合成的最佳途径和最大理论产率。通过比较途径分析所获得的反应模型,确定了α-酮戊二酸和柠檬酸是L-谷氨酸合成途径的关键节点。在此基...
杜军刘辉徐庆阳陈宁
关键词:L-谷氨酸黄色短杆菌发酵条件
文献传递
基于途径分析的L-谷氨酸发酵条件优化被引量:5
2007年
应用途径分析方法分析了黄色短杆菌GDK-9由葡萄糖发酵生产L-谷氨酸的途径,确定了L-谷氨酸合成的理想途径和最大理论产率。通过比较途径分析所获得的反应模型,确定了α-酮戊二酸和柠檬酸是L-谷氨酸合成途径的关键节点。在此基础上改变外界环境因子,强化L-谷氨酸生物合成途径中关键节点柠檬酸的代谢流,减少副产物乳酸的生成,以提高L-谷氨酸产率。实验中采用脉冲流加补料方式,控制溶氧在10%左右,生物素亚适量法生产L-谷氨酸产量达到136g/L。
杜军刘辉徐庆阳陈宁
关键词:L-谷氨酸黄色短杆菌
低聚果糖
石维忱杜军郭新光谢拥葵牟云青王乃强姚评佳李永民龚广予林学进
采用膜分离技术高效分离提取L-亮氨酸被引量:2
2008年
为提高L-亮氨酸提取得率,文中采用微滤、离交、超滤和反渗透技术对亮氨酸发酵液进行处理,重点研究了有机膜分离提取亮氨酸的工艺。确定膜分离工艺为:进料温度控制在45℃,pH调节至4.0;微滤压力0.1MPa,超滤压力0.25MPa,反渗透压力1.5MPa;反渗透浓缩倍数3~4效果最好。应用有机膜技术提取亮氨酸,其收率可达86.75%,产品纯度达98.58%。
谢希贤曹华杰杜军陈传云刘淑云石维忱
关键词:L-亮氨酸膜分离超滤反渗透
谷氨酸高产菌GDK-9的定向选育及其发酵过程研究被引量:8
2008年
以天津短杆菌GDK6为出发菌株,通过原生质体紫外诱变、紫外诱变和硫酸二乙酯(DES)诱变定向选育L-谷氨酸生产菌。经摇管初筛、摇瓶复筛、遗传标记验证、单菌落分离和连续传代,最终筛选出1株L-谷氨酸高产菌GDK-9。该菌株在未优化条件下摇瓶发酵42h产L-谷氨酸79.2g/L。另外,试验结果证实GDK-9菌株的遗传标记和产酸能力十分稳定。在优化条件下,通过7L罐发酵32h,谷氨酸产量达131.5g/L,糖酸转化率达到62.2%。
杜军徐庆阳谢希贤刘淑云陈宁
关键词:L-谷氨酸原生质体诱变发酵
中国发酵工业协会:企业有责任则有信用
2009年
“在我们协会的信用等级评价体系中,社会责任占了10分。我认为社会责任和企业信用是有一定关联度的,责任感很强的企业,信用状况肯定会很好。相反,如果企业没有社会责任感,做起事来也不考虑后果,也就毫无信用度了。”
杜军王先知
关键词:社会责任感企业信用信用等级发酵信用状况
L-亮氨酸高产菌TGL8207的定向选育及其发酵过程研究被引量:6
2009年
以谷氨酸棒杆菌TG95为出发菌株,通过原生质体紫外诱变、原生质体融合和硫酸二乙酯诱变,定向选育L-亮氨酸产生菌TGL8207。该菌株在未优化条件下摇瓶发酵72 h,产L-亮氨酸27.2 g/L,并且菌株的遗传标记和产酸能力十分稳定。研究了温度、pH和溶氧对菌株TGL8207积累L-亮氨酸的影响。采用10 L罐补料分批发酵64 h,L-亮氨酸产量达44.5 g/L,糖酸转化率达22.8%。
谢希贤杜军刘淑云徐庆阳石维忱
关键词:L-亮氨酸谷氨酸棒杆菌定向选育发酵
浅论技术创新
本文对技术创新进行了研究。文章指出,技术创新体系的主要构成为:企业、高等院校、科研机构、政府部门、中介机构等,各个主体在实现该体系的各功能中发挥着各自的作用,并存在着合理的相互联系机制。
杜军
关键词:农产品加工发酵工业技术创新
文献传递
谷氨酸棒杆菌苏氨酸脱氨酶基因敲除及对L-亮氨酸发酵的影响被引量:8
2010年
L-异亮氨酸是L-亮氨酸发酵的主要副产物,L-异亮氨酸的积累对L-亮氨酸的发酵及提取均产生不利影响。采用基因重组技术敲除L-亮氨酸产生菌-谷氨酸棒杆菌(Corynebacterium glutamicum)TGL8207的苏氨酸脱氨酶基因ilvA,构建了ilvA缺失株谷氨酸棒杆菌(C.glutamicum)TGL8207 ilvA。发酵结果显示:ilvA基因缺失对TGL8207 ilvA的生长影响很小。与供试菌比较,TGL8207 ilvA的L-亮氨酸产量和糖酸转化率分别提高了8.4%和1.9%。
谢希贤杜军徐庆阳刘淑云陈宁石维忱
关键词:谷氨酸棒杆菌L-亮氨酸基因敲除发酵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