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杜凤英

作品数:14 被引量:7H指数:1
供职机构:张家口教育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河北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文化科学
  • 4篇文学
  • 1篇哲学宗教

主题

  • 5篇文学
  • 2篇语文
  • 2篇思维
  • 2篇文学作品
  • 1篇电影
  • 1篇叙事
  • 1篇叙事方法
  • 1篇叙述者
  • 1篇学法
  • 1篇学史
  • 1篇学语
  • 1篇议论
  • 1篇永恒
  • 1篇语文教学
  • 1篇语文教学法
  • 1篇语文课
  • 1篇语文课程
  • 1篇语文老师
  • 1篇语言
  • 1篇语言文学

机构

  • 9篇张家口教育学...

作者

  • 9篇杜凤英
  • 2篇胡桂红

传媒

  • 2篇电影文学
  • 2篇现代语文(上...
  • 2篇时代文学(下...
  • 1篇语文教学之友
  • 1篇现代语文(中...
  • 1篇时代文学(上...

年份

  • 1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8
  • 4篇2007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说说“聋婆子”与陈平——论“救场”人物的作用
2007年
“聋婆子”是《红楼梦》第33回《宝玉挨打》一文里.当贾政要打宝玉,宝玉在情急之下,却找不到人向内报信时,遇到的那个耳聋的老婆婆。一个聋老婆子怎么能跟汉初名将陈平放在一起说,这似乎有点不伦不类,不过笔者这里并非要比较两人的身份、功劳,只是想浅谈一下他们分别在《宝玉挨打》和《鸿门宴》中所起的作用。
杜凤英胡桂红
关键词:《宝玉挨打》《红楼梦》《鸿门宴》
来自童话世界的永恒歌声
2013年
儿童文学作品对于成人读者有着异乎寻常的意义,能够让他们重温温情,领悟智慧,畅想未来。真正好的儿童文学也是成年人的知己,因为作家们在创作时把多线索、多层次的结构方式,象征、隐喻等艺术手法融入了对人性及社会人生的思考之中。
杜凤英
关键词:儿童文学
小配角大用处——电影和文学作品中小人物形象被引量:5
2007年
电影和文学作品中的小人物或虚拟的形象,有时起重大的作用:使主题更加鲜明、突出;使情节更加合理、生动;使人物更加真实、丰满。
杜凤英
由《秋水》想到的
2007年
听完几位老师讲授的《秋水》一文,笔者感慨颇多,现将点滴思考写出,以供商榷。 一、对庄子要不要介绍,如何介绍 对于高一学生,理解先秦诸子的思想本身就是一个难点,尤其是老庄思想。一个成年人,倘若不是学中文专业的或者没有相当的知识、阅历,理解老庄恐怕都有困难,更何况中学生。正因为此,造成了目前语文老师,特别是年轻老师介绍庄子时,或只字不提,或只一句“庄子是一个很有个性的人”而轻轻带过,或全搬教参介绍,一字不漏地读,或从大学课本照搬来大讲特讲。
杜凤英
关键词:《秋水》语文老师老庄思想高一学生先秦诸子中文专业
盛唐文人心态论被引量:1
2007年
丹麦著名文学史家勃兰兑斯曾说:"感情越是高尚,思想越是崇高、清晰、广阔,人物越是杰出而又富有代表性,这个书的历史价值就越大,它也就越清晰的向我们揭示出某一特定国家在某一特定时期人们内心的真实情况。"①打开唐诗这本书,那"不破楼兰终不还"
杜凤英
关键词:文人心态文学史家勃兰兑斯边塞诗盛唐诗人岑参
新课改下普通高校语文教学法课程定位的思考被引量:1
2010年
要想给语文教学法一个正确的课程定位,必须解决以下几个层第问题。第一层问题:谁学,学的目的?答案很简单,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本专科师范生,为了以后从事中学语文教学而学。第二层问题:它的研究对象是什么?当然是中学语文课程。第三层问题:立足点是什么?
杜凤英茹成智
关键词:语文教学法课程定位普通高校中学语文教学汉语言文学专业语文课程
叙述者与人物的议论——王蒙“季节”系列的主要叙事方法之一
2008年
王蒙20世纪80年代以前的创作,主要遵循的是革命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80年代之后,王蒙小说的叙述方式发生变化,把客观呈现与作者的评述结合在一起,形成一种夹叙夹议的讲说方式。"季节"系列是王蒙20世纪90年代创作的长篇系列小说,是其长篇小说的代表作。"季节"系列小说就采用了新的叙事方法——叙述者与人物的议论。这种叙事方法在小说中,有其作用,也有其不足之处。
胡桂红杜凤英
关键词:叙事方法
用“变常”思维解读文学作品
2012年
作家在创作文学作品时经常使用"变常"思维方法,通过"变常"辩证关系,或抒发怀古感伤的情怀,或诠释深刻隽永的哲理,或表现豁达坚定的人生态度。
杜凤英茹成智
关键词:文学作品
从文化视角解读荀子的《劝学》
2011年
本文抛开《劝学》主旨的讨论,试图从文化视角解读它:从《劝学》中大量使用比喻了解中国传统的思维方式;从《劝学》中荀子重视品德教育来看儒家追求的理想人格。
杜凤英
关键词:文化视角思维习惯理想人格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