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杜国平

作品数:17 被引量:88H指数:6
供职机构:东南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江苏省普通高校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项目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哲学宗教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4篇医药卫生
  • 6篇文化科学
  • 1篇哲学宗教
  • 1篇动力工程及工...

主题

  • 5篇大学生
  • 5篇高校
  • 4篇健康
  • 3篇流行病
  • 3篇流行病学
  • 3篇免疫缺陷
  • 2篇知识
  • 2篇人类免疫
  • 2篇人类免疫缺陷
  • 2篇人类免疫缺陷...
  • 2篇统计学
  • 2篇缺陷病
  • 2篇免疫缺陷病
  • 2篇免疫缺陷病毒
  • 2篇教职工
  • 2篇江苏高校
  • 2篇江苏省大学生
  • 2篇病毒
  • 1篇大学新生
  • 1篇单核

机构

  • 17篇东南大学
  • 5篇南京市疾病预...
  • 2篇南京工业职业...
  • 1篇江苏科技大学
  • 1篇南京师范大学
  • 1篇苏州大学
  • 1篇南通大学
  • 1篇上海市疾病预...

作者

  • 17篇杜国平
  • 9篇卫平民
  • 7篇李小杉
  • 7篇李伟
  • 6篇颜文娟
  • 5篇郭艳
  • 5篇宋玥
  • 4篇方坤
  • 3篇资海荣
  • 3篇高蓉
  • 2篇张徐军
  • 2篇许松萍
  • 2篇张跃进
  • 1篇吴苏姝
  • 1篇张敏
  • 1篇唐万琴
  • 1篇宣杨
  • 1篇吴映红
  • 1篇智永红
  • 1篇徐园园

传媒

  • 4篇中国学校卫生
  • 3篇东南大学学报...
  • 2篇中华微生物学...
  • 2篇中华疾病控制...
  • 1篇中华预防医学...
  • 1篇南京医科大学...
  • 1篇环境与职业医...

年份

  • 1篇2020
  • 1篇2019
  • 5篇2017
  • 3篇2016
  • 3篇2015
  • 1篇2012
  • 2篇2008
  • 1篇1990
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 CRF01_AE毒株在我国的分子传播网络分析被引量:8
2016年
目的构建我国HIV-1 CRF01_AE毒株分子传播网络,并分析网络特征。方法从洛斯阿拉莫斯国家实验室HIV基因数据库(Los Alamos database)下载中国地区的CRF01_AE pol区基因序列并进行人口学信息核对。通过构建系统进化树、提取传播簇、最小基因距离选择及传播网络可视化4个步骤构建传播网络。运用卡方检验分析不同人群参与网络形成的比例和网络中度的分布。描述性分析不同人群和不同地区之间的传播关联。结果2 419条序列共形成250个大小介于2~25的传播网络,包括847个节点和610条边。度≥2的个体虽然只占网络中个体总数的26.4%(224/847),但与66.5%(563/847)的个体存在关联。男男同性性行为者(MSM)、男性异性性行为者、静脉药瘾者(IDUs)及女性异性性行为者参与网络形成的比例分别为37.6%(669/1 781)、28.4%(102/359)、16.1%(10/62)和30.4%(66/2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3.774,P〈0.001)。MSM人群中度≥2的比例(10.8%,193/1 781)显著高于男性异性性行为者(5.6%,20/359)和女性异性性行为者(4.6%,10/217)(P值分别为0.002和0.004)。网络中绝大多数(95.5%,639/669)MSM与其他MSM之间存在传播关联,仅有2.4%(16/669)的个体与女性异性性行为者之间存在传播关联,但有15.1%(10/66)的女性异性性行为者与MSM之间存在传播关联。男性异性性行为者与女性异性性行为者之间存在传播关联的比例为35.3%(36/102),与MSM之间具有传播关联的比例为9.8%(10/102)。网络中20.9%(177/847)的个体与其他省份之间存在传播关联。结论较少比例的超级传播者在CRF01_AE毒株的分子传播网络形成中起到了核心作用,不同人群和不同地区之间的毒株进行着活跃的传播。
李小杉钟平李伟杜国平方坤宋玥朱可心郭艳高蓉颜文娟宣杨卫平民
关键词:分子流行病学传播网络系统进化分析
江苏省9所高校大学生伤害发生现况及影响因素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了解江苏省大学生伤害流行特征及影响因素,为开展大学生伤害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法,调查江苏省9所高校4 234名大一至大四的在校学生。使用自制结构性问卷调查其人口学特征、伤害发生现况和有关伤害的"知识-态度-行为"情况。采用χ2检验比较不同性别间的伤害发生特征,利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大学生伤害发生的影响因素。[结果]4 234名大学生年伤害发生率及年伤害发生人次率分别为13.7%和17.6%。伤害发生时的活动状态以走路(24.0%)、体育运动(23.5%)及骑车(17.1%)为主,男生在骑车和体育运动时发生伤害的比例高于女生。男生、少数民族、伤害行为得分较低的大学生发生伤害的风险分别是女生、汉族和伤害行为得分较高者的1.6(95%CI:1.4~2.0)倍、1.9(95%CI:1.4~2.6)倍和1.8(95%CI:1.4~2.2)倍;母亲外出打工及双亲均外出工作的大学生发生伤害的风险分别是双亲均未外出者的2.0(95%CI:1.2~3.3)倍和1.5(95%CI:1.1~2.0)倍。[结论]大学生在骑车、步行和体育锻炼时的伤害发生率较高,应加以重点预防;不同性别、民族和家庭情况的大学生伤害发生率不同,制定措施时需加以考虑;应加强预防伤害的安全意识教育,减少大学生伤害相关行为的发生。
杜国平李小杉李伟颜文娟张徐军高蓉
关键词:大学生影响因素流行病学调查
某校教职工健康检查结果分析被引量:13
2008年
目的:了解高校教职工的健康状况,为高校教职工的医疗、预防保健对策的制定提供依据。方法:资料来源于2005年至2006年某高校教职工健康体检。项目包括体质量指数(BMI)、血压、前列腺、乳房、宫颈、眼底、B超(肝、胆)、胸透、心电图、血生化(ALT、GLU、TC、TG)、HBsAg。对不同性别、不同年龄段、不同在岗情况、不同职称的对象常见病检出率逐一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教职工人均异常项目种次为2.86,主要是高血脂(20%)、高BMI(15%)、心电图异常(14%)、肝功能异常或脂肪肝(12%)、血压异常(9%)、眼部异常(8%)。正高、副高职称的乳房、宫颈、ALT、TC、TG、HBsAg等6项指标的异常率低于其他职称组,其余均高于其他职称组(P<0.05或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性别、在岗情况、职称、职务等分别对15项目指标产生一定的影响。结论:高校教职工常见病检出率高,与年龄、性别等生理因素,职业和工作特点以及生活方式有关。应进一步加强预防保健工作,对一般人群、高危人群、患病人群采取不同的防治措施。
杜国平张跃进任苏坪
关键词:教职工
东南大学教职工健康状况的调查分析被引量:5
2008年
目的:调查东南大学职工的健康状况,同时为高校教职工的医疗、预防保健提供依据。方法:通过2005年至2006年对东南大学教职工进行健康体检,对不同性别、不同年龄段、不同在岗情况、不同职称的对象常见病检出率逐一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教职工人均异常项目种次为2.86,常见病检出率高。既与年龄、性别等生理因素有关,又与职业和工作特点、生活方式有关。结论:学校要重视教职工的健康状况,采取有效措施,营造宽松和谐的工作氛围,同时教职工也要加强自我保健意识。
吴映红管平杜国平
关键词:教职工
LGALS1基因多态性与流感遗传易感性关联研究
2020年
目的:探讨半乳糖凝集素1(lectin galactoside-binding soluble 1,LGALS1)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与我国常见流感感染类型的易感性关系。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以2015—2017年江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监测的流感阳性病例为病例组,南京市江宁医院监测的经实验室核酸检测为阴性的流感样病例及健康人群为对照组,收集咽拭子和血液,利用巢式PCR及基因测序等技术对基因多态性位点进行分型检测,比较两组人群基因型分布及频率差异。结果:LGALS1基因的rs4820294(G/A)位点和rs2899292(A/G)位点变异与流感遗传易感性相关(P<0.05),且rs2899292(A/G)位点变异与甲型H1N1易感性有关(P<0.05),rs4820294(G/A)位点变异与乙型流感易感性有关(P<0.05)。结论:LGALS1基因位点多态性与甲型H1N1和乙型流感易感性相关,但其与季节性流感H3N2易感性的关系,需要进一步扩大样本量进行探讨。
何燕宋玥杜国平倪倩李伟卫平民
关键词:单核苷酸多态性
江苏省大学生伤害流行现况及影响因素调查
目的:1.了解江苏省大学生伤害流行现状及特征;2.了解江苏省大学生伤害“知-信-行”情况;3.分析影响大学生伤害发生的因素;4.探讨预防和控制大学生伤害发生的策略。  方法:在全省范围内选择9所学生体质健康促进监测高校,...
杜国平
关键词:大学生
文献传递
江苏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伤害流行特征分析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了解江苏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伤害发生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分层随机整群抽取江苏省9所高校4 233名在校学生(少数名族大学生236名)进行伤害流行病学及伤害"知-信-行"现况的问卷调查,分析少数民族与汉族大学生伤害发生的差异及伤害"知-信-行"的差异,探索少数民族大学生伤害发生的影响因素。结果少数民族大学生年伤害发生率、发生人次率、多次伤害发生率分别为25.0%、33.9%、3.4%,均高于汉族大学生相应发生率(均有P<0.05)。相比于汉族大学生(19.8%),少数民族大学生(32.2%)具有发生故意伤害的比例高(x^2=4.896,P=0.027),伤后痊愈比例低(x^2=12.760,P<0.001),因损伤休息/请假天数长(Z=2.244,P=0.025),因损伤住院天数多(Z=4.359,P<0.001)的特点。少数民族大学生中,男性、伤害知识得分较低及预防伤害行为得分较低者发生伤害的风险分别为女性、伤害知识得分较高及预防伤害行为得分较高者的1.94倍、3.31倍及2.24倍。结论少数民族大学生伤害发生率较高,应针对其伤害发生的特征,制定多种宣传教育方式,降低伤害的发生。
杜国平郭艳李小杉李伟张徐军卫平民
关键词:行为症状少数民族流行病学方法
HIV-1亚型与CD4+T淋巴细胞计数自然变化趋势的相关性分析
2017年
目的 了解不同HIV-1亚型感染者CD4+T细胞计数自然变化情况,分析HIV-1亚型和CD4+ T细胞计数自然变化的关系.方法 94例在南京市诊断的抗病毒治疗前至少有过2次CD4+ T细胞计数检测的HIV-1感染者被纳入研究.描述分析不同亚型感染者CD4+ T细胞计数自然变化情况.运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探索影响CD4+ T细胞计数变化的因素,运用非参数检验分析HIV-1亚型与CD4+ T细胞计数变化的关系.结果 94例HIV-1感染者的CD4+T细胞计数月均自然变化速率为-2.20(IQR:-11.36~2.13)细胞/μl.其中24例(25.5%)研究对象末次计数水平较首次显著下降(≥30%).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CRF07_BC和其他亚型感染者出现CD4+ T细胞计数显著下降的风险分别是CRF01_AE感染者的0.28(95%CI:0.08~0.95)倍和0.16(95%CI:0.03~0.80)倍.非参数检验分析结果进一步表明,CRF01_AE感染者(M=-21.54,IQR:-30.97^-11.92 细胞/μl)比CRF07_BC感染者(M=-11.26,IQR:-14.06^-5.63细胞/μl)具有更快的CD4+ T细胞计数下降速率(P=0.033).结论 HIV-1亚型对CD4+T细胞计数自然下降速率具有显著影响,应密切关注CRF01_AE感染者的免疫状况,尽早开始抗病毒治疗.
方坤李小杉葛尤嵇昱宋玥杜国平颜文娟卫平民
关键词: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型CD4+T淋巴细胞HIV-1
江苏籍大学新生健康素养现况及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19
2017年
目的了解江苏籍大一新生健康素养现况,分析其影响因素,为针对性开展学生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多阶段分层整群抽取江苏省9所本科院校和5所高职院校的7 560名江苏籍一年级学生,通过自填问卷调查健康素养现状。采用X^2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健康素养的影响因素。结果 7 560名江苏籍大学新生健康素养具备率为40.4%,健康素养基本知识、健康生活方式和行为、健康素养基本技能3个维度具备率分别为56.9%、34.2%和76.1%。本科院校和高职院校学生健康素养具备率分别为44.2%和3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98.302,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女生(OR=1.7)、独生子女(OR=1.5)、汉族学生(OR=1.8)、文科生(OR=1.5)、理科生(OR=1.5)和父亲文化程度为大专及以上的学生(OR=1.3)健康素养具备率更高。结论江苏籍大一新生健康素养具备率高于全国水平,但不同人口特征的大学生健康素养发展不均衡,应在青少年学生中有针对性地开展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活动,进一步提升健康素养水平。
杜国平颜文娟李小杉嵇昱葛尤张跃进卫平民高蓉
关键词:知识
江苏省大学生不良健康行为及其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8
2015年
目的了解大学生不良健康行为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促使大学生养成良好的健康行为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编"大学生健康行为调查表",对整群抽取的江苏省10所学生体质健康监测高校8 802名在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影响大学生不良健康行为的主要因素。结果 8 802名大学生中,吸烟和饮酒行为的报告率分别为14.20%,53.18%;87.01%的大学生缺乏运动,66.64%的大学生在近1个月内不能按时作息,61.60%的大学生在过去1周内不能坚持每天吃早餐,且男女生间7种不良健康行为发生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68.71%的大学生存在3-5种不良健康行为,并且多种不良健康行为之间存在正相关(r=0.034-0.294,P值均〈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男生、独生子女、月生活费高、父母学历低者有可能出现不良健康行为(P值均〈0.01)。结论大学生不良健康行为现况不容乐观,且存在聚集现象。亟需采取干预措施,促进大学生养成良好的健康行为。
杜国平李伟许松萍郭艳资海荣卫平民
关键词:统计学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