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杜平

作品数:33 被引量:204H指数:9
供职机构:上海大学社会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经济管理社会学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1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2篇政治法律
  • 9篇经济管理
  • 6篇社会学
  • 1篇文化科学
  • 1篇文学

主题

  • 15篇民众
  • 12篇正义
  • 12篇公平
  • 9篇社会
  • 8篇影响因素
  • 5篇正义观念
  • 5篇社会公平
  • 5篇社会正义
  • 4篇中国民众
  • 4篇社会转型
  • 3篇正义原则
  • 3篇社群
  • 3篇偏好
  • 3篇公平正义
  • 2篇调查数据
  • 2篇新社会
  • 2篇新社会阶层
  • 2篇意愿
  • 2篇政治
  • 2篇政治参与

机构

  • 24篇吉林大学
  • 22篇上海大学
  • 9篇首都经济贸易...

作者

  • 33篇杜平
  • 20篇麻宝斌
  • 3篇于丽春
  • 1篇钱花花
  • 1篇张海东
  • 1篇张海东
  • 1篇范琼

传媒

  • 4篇理论探讨
  • 3篇天津行政学院...
  • 2篇吉林大学社会...
  • 2篇中央社会主义...
  • 2篇湘潭大学学报...
  • 1篇新视野
  • 1篇江汉论坛
  • 1篇武汉大学学报...
  • 1篇学习与探索
  • 1篇河北师范大学...
  • 1篇经济与管理研...
  • 1篇湖北社会科学
  • 1篇社会科学研究
  • 1篇云南社会科学
  • 1篇社会科学辑刊
  • 1篇理论月刊
  • 1篇北京行政学院...
  • 1篇上海行政学院...
  • 1篇哈尔滨工业大...
  • 1篇甘肃行政学院...

年份

  • 3篇2019
  • 8篇2018
  • 11篇2017
  • 6篇2016
  • 4篇2014
  • 1篇2008
3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社会正义测评:主题、内容与框架被引量:21
2014年
社会正义测评的主要任务是全面描述社会正义的现状。由于正义是人们对于社会资源分配公平性与公正性的主观评价,因此,社会正义测评既要关注社会资源分配的客观状况,又要考察人们的主观评价,其主题在于通过分析客观状况与主观评价的关系,发现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差距。社会正义测评的内容则包括客观平等状况、客观均等状况、主观正义观念和主观正义感受。社会正义测评的整合性分析框架就是以公平性和公正性为纽带将上述内容联结起来,揭示各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的机理。
麻宝斌杜平
关键词:主题
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的主题、内容与方法被引量:25
2014年
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是相关主体运用现代社会科学的分析方法对重大决策可能会带来的社会稳定风险进行科学预测,并且根据预测结果对决策的相关内容进行调整或者制定相应风险应对预案的活动.影响社会稳定的因素有:经济发展不平衡、物价不稳定、失业、腐败、收入分配不合理、社会心态和社会人口流动等问题.在客观上,政策的实施可能会导致政策对象的利益受损;在主观上,政策的实施可能会对政策对象的感受或生活习惯造成冲击.从内容上看,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要求从重大决策的利益相关者以及社会稳定风险的发生点、时间空间范围、等级等几个方面进行.在方法选择上,为了更好地提高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的有效性,应当根据政策制定不同阶段的特征,灵活地选择访谈法、专家预测法、问卷调查法、定量分析法、比较案例分析法、实验研究法等多种评估方法进行组合.
麻宝斌杜平
关键词:社会稳定风险评估
反身公平与横向公平:民众社会公平比较对象选择的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3
2019年
民众在对社会公平状况进行评价时会选择特定的对象进行比较,相应的比较对象可以分为反身公平和横向公平两个维度。社会公平比较对象的选择会受到主观和客观等因素的影响。基于问卷调查数据对民众社会公平比较对象选择影响因素的研究表明,在反身公平维度上,个人收入水平越高就越倾向于同自己过去的收入水平进行比较,受教育程度越高就越不倾向于同过去的收入水平进行比较,与西部地区民众相比,中部地区民众更愿意同自己过去的收入水平进行比较。在横向公平维度上,个人收入水平越高就越倾向于同自己条件相似的对象进行比较,受教育程度越高就越倾向于同自己条件相似的对象进行比较,城镇户籍人口比农村户籍人口更倾向于同自己条件相似的对象进行比较,国有部门工作人员更倾向于同自己条件相似的对象进行比较。相关研究发现有助于更好地理解社会公平认知状况。
杜平麻宝斌
关键词:社会公平横向公平
公平优先于公正——中国民众社会公平认知状况的实证分析被引量:13
2016年
社会公平认知是民众对社会(不)平等状况的评价标准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主观感受,它体现在公平和公正两个方面。公平认知是对基本善的分配结果是否合理的评价标准和感受;公正认知则是针对分配过程的合理性而言的。已有研究主要是围绕公平认知展开的,将公平与公正结合起来进行的比较研究相对缺乏。采用问卷调查方法从公平与公正两个方面对中国民众的社会公平认知状况进行的研究发现,大多数受访者对公平的认知要优先于对公正的认知;教育程度、收入水平等人口学因素造成了民众公平认知与公正认知的群体差异。
麻宝斌钱花花杜平
关键词:公平公正
中国民众医疗卫生政策的公平感受分析被引量:4
2016年
近年来民众对于医疗卫生政策的公平感受不断提高。户籍、教育程度、年龄等因素都对民众医疗卫生政策公平感受状况产生影响,而且不同社会群体所关注的问题是有差异的,民众公平感受的不同维度的影响因素是不同的。由于医疗费用高而使大病得不到救治是不公平的,应当照顾缺乏医疗费用支付能力的社会群体,以公平正义原则为指导、深入推进医疗卫生体制改革;通过制度的完善,有效整合医疗保障制度,大力提高医疗服务水平、促进优质医疗卫生资源的均等化;有必要在相关试点工作的经验基础上,对大病保险的相关制度进行完善,继续做好大病保险工作。
麻宝斌杜平
社会转型期民众的政府再分配偏好及影响因素被引量:4
2017年
在现代社会,通过再分配缩小居民收入差距、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是政府一项重要职能,而民众的政府再分配偏好对收入分配等相关政策的设计具有重要影响。中国正处于全面深化改革时期,政策的优化和调整需要建立在民众对公平正义的主观认知基础之上,尤其需要了解民众对政府再分配的偏好。立足中国社会转型的背景,从户籍类型、社会经济地位、公平认知状况等方面对民众的政府再分配偏好及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城镇户籍人口比农村户籍人口具有更强的政府再分配偏好;如果人们倾向于与自己相似条件的对象进行比较,就会更认同政府通过再分配缩小收入差距;受教育程度越高,越有可能不支持通过政府再分配的方式缩小收入差距。这些研究发现对于收入分配和公共服务等相关政策的制定与调整具有借鉴意义。
麻宝斌杜平
关键词:社会转型期
转型期社会正义原则偏好的影响因素
2017年
问题的提出在任何时代,人们都会依据不同的正义原则来分配稀缺的社会资源,进而促进良好社会秩序的形成。从历时态的角度看,正义原则与社会结构之间要相互适应,也就是说,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以及社会结构的变迁,正义原则也应当持续发生变化。从社会成员的结合形式上来看,正义具有社群正义和社会正义的区别。其中,社会正义以'有机的社会'出现为前提,是与现代社会结构相适应的。在现代社会。
杜平麻宝斌
关键词:正义原则区域市场化影响因素
社会转型、生活经历变化与民众正义观念变迁——理论构想与分析框架被引量:3
2018年
社会正义观念是人们对社会资源分配合理性的评价标准。从历史上看,社会结构的转型会推动民众正义观念的变迁,主要是由于在社会转型过程中人们的生活经历会发生明显变化。在中国,对社会转型与民众正义观念变迁问题的研究需要以社会转型、生命历程和社会正义等理论为基础,构建起相应的理论模型,进而采用问卷调查、访谈、行为实验、个案分析等研究方法,来揭示社会结构及生活环境的变化对民众正义观念变迁的影响机制。围绕这一理论构想,相关研究需要回答一系列具体问题:以城市化、市场化、受教育程度提高以及社会价值观念变化等为突出表现形式和主要内容的社会转型,会怎样影响民众的正义观念,包括对应当由何种主体、按照怎样的原则、分配哪些社会资源、为什么得到相应社会资源等问题的主观认知。
麻宝斌杜平
关键词:社会转型
权利主张抑或利益考量:民众对社会正义客体的认知——一项以权利观念为中心的实证研究被引量:1
2017年
公民权利是现代社会正义的最基本要求,因此,作为民众社会正义客体认知的权利观念就成为衡量社会正义程度的重要标志。对中国而言,权利这一概念属于"舶来品"。在传统社会,民众更多的是通过"气""委屈""面子""冤枉"等本土话语体系来表达利益诉求,而且相应的利益维护行为也是基于利益得失的考量而做出的。随着社会的转型,民众的权利观念也应当逐渐从基于利益得失的考量向稳定的权利观念转变。采用多元回归分析方法对民众权利观念状况影响因素的研究表明,受教育程度越高,就越有可能具有稳定的权利观念;从职业上看,与农民相比,民营部门的工作人员越有可能具有稳定的权利观念。对权利主张相关研究结论对于增强社会总体的权利观念和意识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麻宝斌杜平
关键词:权利主张利益考量权利观念
新社会阶层的生成机制及其再组织化问题被引量:31
2017年
新社会阶层是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逐步确立而日渐崛起的一个新社会群体。近年来,新社会阶层的规模不断壮大,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也越来越明显。从社会学的视角来看,新社会阶层并不是一个严格意义上的阶层概念,但是在职业特点、阶层位置上也呈现一些共同的特征。新社会阶层大多属于"原子化"的存在状态、组织化程度较低,新社会阶层的崛起对传统的社会治理体制提出了新的要求,面对规模庞大、职业流动性强的新社会阶层群体,传统的社会治理体制很难有效发挥作用。如何有效地实现新社会阶层的再组织化,是社会治理创新的一项重要议题。
张海东杜平
关键词:新社会阶层社会阶层分化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