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增福

作品数:6 被引量:16H指数:2
供职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医学生物学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云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篇生物学
  • 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幽门螺
  • 2篇幽门螺杆菌
  • 2篇乳球菌
  • 2篇乳酸
  • 2篇乳酸菌
  • 2篇乳酸乳球菌
  • 2篇酸乳
  • 2篇中性粒细胞激...
  • 2篇细胞激活
  • 2篇螺杆菌
  • 2篇免疫
  • 2篇免疫原性
  • 2篇免疫原性分析
  • 1篇多糖
  • 1篇衍生物
  • 1篇疫苗
  • 1篇原液
  • 1篇脂多糖
  • 1篇人粒细胞
  • 1篇生物活性

机构

  • 6篇中国医学科学...

作者

  • 6篇杨增福
  • 5篇徐维明
  • 4篇罗娜
  • 4篇彭正华
  • 3篇肖红剑
  • 3篇李健峰
  • 2篇李智华
  • 2篇杨旭
  • 2篇李建芳
  • 2篇李健锋
  • 2篇姬秋彦
  • 2篇杨槐
  • 1篇李晓晶
  • 1篇纳锐雄
  • 1篇蔡路奎
  • 1篇杨丽仙
  • 1篇戴宗祥
  • 1篇赵红玲
  • 1篇龙海亭
  • 1篇董承红

传媒

  • 3篇中国生物工程...
  • 1篇中国生物制品...
  • 1篇云南大学学报...
  • 1篇2013中国...

年份

  • 1篇2013
  • 1篇2011
  • 1篇2010
  • 2篇2008
  • 1篇2007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壳聚糖-海藻酸钠微囊的制备
2010年
目的以壳聚糖和海藻酸钠为原料,制备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M-CSF)微囊,探讨开发口服蛋白多肽类药物的可行性。方法以rhGM-CSF为药物模型,通过壳聚糖与海藻酸钠聚电解质的络合反应制备rhGM-CSF壳聚糖-海藻酸钠微囊,观察微囊的形态大小,测定其包封率,不同pH值下的膨胀度和体外释放率。结果制备的rhGM-CSF壳聚糖-海藻酸钠微囊呈均匀、完整的圆球形,平均直径1mm左右;包封率达80%以上;在模拟肠液(磷酸盐缓冲液,pH7.4)中浸泡3h,膨胀度可达600%,药物释放率达85%以上。结论壳聚糖-海藻酸钠微囊具有肠溶控释作用,有望成为rhGM-CSF等蛋白类口服药物的控释载体。
戴宗祥姬秋彦杨增福杨旭李健峰李智华徐维明
关键词:壳聚糖海藻酸钠微囊
B群脑膜炎球菌lpxL2基因敲除突变株的构建及初步鉴定
2011年
应用基因敲除技术的方法和原理,通过PCR扩增B群脑膜炎球菌lpxL2基因及载体pGBK T7上的Kan抗性片段,lpxL2片段与puc-18载体连接得到重组质粒msb-puc,以重组质粒msb-puc为基础,分别通过反向PCR和酶切2种方法构建lpxL2基因中间片段的缺失,并在缺失位点连入Kan抗性表达盒,从而得到重组质粒mpK,mpK转化B群脑膜炎球菌,并用PCR的方法对转化子进行初步筛选鉴定,初步确定突变株1株.本研究通过基因敲除MenB中LPS合成途径相关基因lpxL2的方法,降低LPS毒性,为B群脑膜炎球菌OMV疫苗的研发做了铺垫.
李晓晶姬秋彦肖红剑彭正华罗娜杨增福杨槐李健峰李智华徐维明
关键词:脑膜炎奈瑟氏菌基因敲除脂多糖
重组肿瘤坏死因子-α衍生物的制备及聚乙二醇修饰
2007年
应用搭桥PCR技术,将肿瘤坏死因子-α基因的前4位氨基酸的编码序列删除,对hTNF-α的第8/9/10/29/31/157位氨基酸的密码子进行定点突变,将突变后的cDNA插入到pBV220载体中构建重组质粒pBV220-tnf-αD4。将重组质粒转化大肠杆菌DH5α,筛选获得了高效表达TNF-αD4突变体的工程菌,表达的重组蛋白约占菌体蛋白总量的45%左右,经硫酸铵沉淀和阳离子交换层析纯化得到纯度达90%以上的重组目的蛋白,比活性达到8×107。用单甲氧基聚乙二醇-丁醛(mPEG-ButyrALD)对TNF-αD4进行修饰,经阳离子交换层析纯化得到mPEG-TNF-αD4,纯度达85%以上,比活性达到8.6×107,系统毒性也有了明显的降低。通过应用PEG修饰肿瘤坏死因子-α,为降低其毒性,增加其活性进行了有益的尝试,为其进一步研究与开发奠定了基础。
毕研伟罗娜龙海亭杨增福杨旭李健锋徐维明
关键词:表达纯化生物活性
幽门螺杆菌napA基因在乳酸菌中的表达及免疫原性分析被引量:14
2008年
实验目的是在乳酸菌中表达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ylori)中性粒细胞激活蛋白(NAP),口服免疫小鼠后检测其免疫原性。在实验中利用了分子克隆技术构建携带nap基因的重组原核表达质粒pNICE:sec-nap,将重组质粒转化乳酸菌NZ9000株,筛选鉴定阳性菌落,诱导表达的NAP蛋白用SDS-PAGE和Western blot进行鉴定。将雌性ICR(CV级)小鼠随机分为4组,分别用PBS、携带空质粒的乳酸菌、携带pNICE:sec-nap的乳酸菌、灭活的H.pylori灌胃。免疫7次后检测其特异性IgG和IgA的产生。成功扩增了nap基因并构建了重组原核表达质粒pNICE:sec-nap,转化乳酸菌NZ9000后经nisin诱导可表达Mr约17kDa的重组蛋白,表达量约占菌体总蛋白量的9.5%,表达的蛋白能与兔抗H.pylori血清特异性反应,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携带pNICE:sec-nap质粒的乳酸菌刺激产生的IgG水平明显高于携带空质粒组,与灭活H.pylori组没有明显的差异,但其刺激产生的IgA水平明显高于其他组。结果说明表达NAP蛋白的乳酸菌口服免疫小鼠后,能够刺激小鼠产生特异的IgG和IgA,对幽门螺杆菌疫苗的研究开发具有理论的意义。为乳酸菌作为抗原递送载体的研究和H.pylori口服疫苗的开发提供一定的实验基础。
李建芳彭正华肖红剑罗娜杨增福李健峰徐维明
关键词:幽门螺杆菌乳酸乳球菌中性粒细胞激活蛋白
肠道病毒71型灭活疫苗(人二倍体细胞)原液质量分析
目的:按照疫苗生产工艺的最简化原则,我们从多个方面进行了肠道病毒71型灭活疫苗(人二倍体细胞)详细的技术工艺的探索研究。方法:利用纯化疫苗SDS-PAGE胶各条带质谱分析,系统分析不同的纯化工艺于对肠道病毒71型灭活疫苗...
董承红蔡路奎纳锐雄赵红玲杨丽仙杨槐彭正华杨增福夏龙辉于丽
关键词:疫苗肠道病毒71
幽门螺杆菌napA基因在乳酸菌中的表达及免疫原性分析被引量:2
2008年
为在乳酸菌中表达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ylori)中性粒细胞激活蛋白(NAP),口服免疫小鼠后检测其免疫原性。在实验中利用了分子克隆技术构建携带nap基因的重组原核表达质粒pNICE:sec-nap,将重组质粒转化乳酸菌NZ9000株,筛选鉴定阳性菌落,诱导表达的NAP蛋白用SDS-PAGE和Western blot进行鉴定。将雌性ICR(CV级)小鼠随机分为4组,分别用PBS、携带空质粒的乳酸菌、携带pNICE:sec-nap的乳酸菌、灭活的H.pylori灌胃。免疫7次后检测其特异性IgG和IgA的产生。成功扩增了nap基因并构建了重组原核表达质粒pNICE:sec-nap,转化乳酸菌NZ9000后经nisin诱导可表达Mr约17kDa的重组蛋白,表达量约占菌体总蛋白量的9.5%,表达的蛋白能与兔抗H.pylori血清特异性反应,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携带pNICE:sec-nap质粒的乳酸菌刺激产生的IgG水平明显高于携带空质粒组,与灭活H.pylori组没有明显的差异,但其刺激产生的IgA水平明显高于其他组。以上结果说明表达NAP蛋白的乳酸菌口服免疫小鼠后,能够刺激小鼠产生特异的IgG和IgA,对幽门螺杆菌疫苗的研究开发具有理论意义。为乳酸菌作为抗原递送载体的研究和H.pylori口服疫苗的开发提供了一定的实验基础。
李建芳彭正华肖红剑罗娜杨增福李健锋徐维明
关键词:幽门螺杆菌乳酸乳球菌中性粒细胞激活蛋白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