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宇晨

作品数:9 被引量:36H指数:3
供职机构:湖南农业大学生物科学技术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林业科技支撑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8篇生物学
  • 2篇农业科学

主题

  • 4篇多倍体
  • 4篇倍体
  • 3篇多倍体诱导
  • 3篇愈伤
  • 3篇植物
  • 2篇四倍体
  • 2篇种子
  • 2篇红树
  • 2篇红树植物
  • 1篇盐胁迫
  • 1篇异源
  • 1篇异源四倍体
  • 1篇引种
  • 1篇引种效果
  • 1篇诱变
  • 1篇诱变处理
  • 1篇愈伤诱导
  • 1篇愈伤组织
  • 1篇杂交
  • 1篇杂交后代

机构

  • 5篇湖南农业大学
  • 4篇中山大学
  • 2篇海南东寨港国...
  • 1篇中国科学院亚...
  • 1篇海南省农业学...

作者

  • 9篇杨宇晨
  • 4篇易自力
  • 3篇陈智勇
  • 3篇蒋建雄
  • 2篇钟才荣
  • 2篇施苏华
  • 1篇殷绪明
  • 1篇周仁超
  • 1篇刘清波
  • 1篇李建芳
  • 1篇郭无瑕
  • 1篇黄丽芳
  • 1篇李伟丽
  • 1篇张影

传媒

  • 1篇生命科学
  • 1篇西北植物学报
  • 1篇中国农学通报
  • 1篇福建林业科技
  • 1篇草地学报
  • 1篇生命世界
  • 1篇西南大学学报...
  • 1篇中国第五届红...

年份

  • 1篇2015
  • 3篇2014
  • 2篇2013
  • 3篇2011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芒种子诱导愈伤组织的多因子正交试验研究
2014年
以3种不同基因型的芒为材料,通过设计各激素不同浓度配比方案,对3种材料进行试验,采用与试验设计相应的统计、分析方法,探索以芒种子为外植体诱导愈伤组织的最佳方案.结果表明:芒种子诱导愈伤时,培养基中添加激素的适宜浓度范围为:2,4-D:4.021-4.339mg/L,6-BA:0.846-1.032mg/L,KT:0.281-0.311mg/L.
杨宇晨陈智勇蒋建雄于肖寒易自力
关键词:种子愈伤诱导
野生南荻与芒杂种多倍体诱导研究被引量:7
2015年
用不同浓度秋水仙素处理野生南荻×芒(Miscanthus lutarioriparia×Miscanthus sinensis)远缘杂交后代以诱导产生多倍体,并对变异株进行形态学和细胞学鉴定,以期获得稳定的四倍体植株并分析其生理特性。结果表明:(1)采用秋水仙素加入培养基处理法和秋水仙素溶液浸泡处理法都可获得一定频率的多倍体植株;胚性愈伤组织以0.2%秋水仙素浸泡处理48h的诱变效果较好,四倍体诱导率达8.7%;芽在0.05%秋水仙素培养基中处理15d较好,四倍体诱导率达10.6%;生根苗在0.1%秋水仙素培养基中处理10d较好,四倍体诱导率达11.1%。(2)经体细胞染色体计数,加倍植株染色体数为2n=4x=76,对照植株的染色体数目为2n=2x=38。(3)生长2年的多倍体植株形态、叶片大小、茎粗、茎壁厚、节间等性状表现出巨大性和超亲优势。
黄丽芳殷绪明杨宇晨李伟丽易自力
关键词:杂交后代染色体加倍秋水仙碱异源四倍体
芒属植物多倍体诱导技术的研究进展被引量:3
2013年
芒属植物是一种新兴的纤维素类生物质能源植物。为了提高芒属植物生物质产量和开发具有抗逆性的新品种,国内外广泛开展了关于其多倍体育种的研究。近年来,通过对其体外再生和诱变育种等方面进行研究,取得了一些重要成果。从芒属植物体外培养时外植体的选择,愈伤和丛生芽的诱导,多倍体诱导过程中秋水仙碱和氨磺灵的处理,倍性鉴定方法这几个方面对芒属植物多倍体诱导的相关研究做了综述,并对芒属植物多倍体育种的应用和发展前景提出了展望。
杨宇晨陈智勇蒋建雄刘清波易自力
关键词:芒属生物质能源多倍体诱导
植物物种形成的模式与机制被引量:1
2014年
物种形成是指由已有的物种通过各种进化机制进化出新物种的过程。持续不断的物种形成产生了地球上灿烂的生物物种多样性。然而,研究人员对物种形成的模式与机制的了解却非常有限。一直以来,谱系分裂被认为是最重要的物种形成模式,但在植物中,谱系融合,即通过杂交形成新物种的过程,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物种形成模式。经过几十年的研究才逐渐认识到,生殖隔离是差异适应和遗传漂变的副产品,而不是物种形成的前提。相比合子形成后隔离,合子形成前的隔离在物种形成过程中更早地发挥作用。合子形成前的隔离,尤其是生态地理的隔离是植物中最重要的隔离机制。一些基于QTLs分析的研究发现,基因组中的少数主效位点在物种形成中起了关键作用,并且这些位点往往受到自然选择的作用。适应性辐射往往发生在隆起的山脉和新形成的岛屿上,很可能与这些地方能够提供很多可利用的生态位有关。最新的物种形成理论认为,基因是物种形成的基本单位,不同的物种可以在非控制物种差异适应性状的位点上存在基因流。这一观点为植物物种形成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随着植物物种形成研究的深入,越来越多植物物种形成基因被分离,包括花色素苷合成通路和S-基因座上的一些关键基因,揭示了植物物种形成的分子机制。前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模式植物和农作物上,许多生态上非常有趣的非模式植物还未得到广泛的研究。在未来的研究中,还需要更多来自非模式植物的例子以全面理解植物物种形成的多样化机制。
杨宇晨李建芳郭无瑕钟才荣周仁超施苏华
关键词:物种形成植物分子机制
不同诱变处理对芒多倍体诱导效果的研究被引量:2
2014年
以芒(Miscanthus sinensis)种子为外植体诱导出愈伤组织,对愈伤进行处理,探讨秋水仙素、诺考达唑、安磺灵3种不同诱变剂在相应条件下对芒多倍体诱导的作用效果。通过流式细胞仪进行DNA含量测定、染色体制片技术进行染色体数目鉴定和比较四倍体与二倍体叶片中气孔保卫细胞大小和密度等手段检测再生植株的倍性。结果表明:在对芒的愈伤进行处理时,最佳组合为安磺灵浓度10μmol·L^-1,温度5℃,1.02 mmol·L^-1的Ca^2+浓度,处理15 min,其诱导率为35.19%。诱变剂对材料的毒害作用表现为秋水仙素毒害作用最大;诺考达唑和安磺灵对材料的毒害作用次之,且二者无显著差别。
杨宇晨陈智勇夏亚男蒋建雄易自力
关键词:愈伤多倍体诱导
亟待保护的中国红树林
2011年
红树林是生长在热带、亚热带沿海潮间带,以红树植物为主体的湿地木本植物群落。红树植物分为两大区系,即东方区系和西方区系。东方区系指分布于印度-西太平洋地区的红树植物,而西方区系是指分布于大西洋-东太平洋地区的红树植物。其中,印度-西太平洋地区东南亚的红树资源最为丰富。
杨宇晨施苏华
关键词:红树林西太平洋地区红树植物植物群落区系
红树植物拉关木的引种效果调查研究被引量:23
2011年
1999年,海南东寨港保护区从墨西哥成功引种拉关木(Laguncularia racemosa),2002年开花结果后,再次引种到广东电白、福建莆田等地,长势良好,均已开花结果,东寨港10年生植株平均高8.9 m。种子千粒重427~476 g,发芽率为90.6%~96.2%;拉关木抗寒性仅次于秋茄,与桐花树、白骨壤相当;抗盐能力明显优于乡土树种,在我国海水盐度为33‰的海滩上造林长势良好。
钟才荣李诗川杨宇晨张影林作武
关键词:红树植物引种
披针叶海桑物种地位的探讨
海桑属(Sonneratia L.f.)是红树植物的代表属之一,一般认为海桑属包含5-6个种。披针叶海桑(Sonneratia lanceolata)是其中一种仅狭窄分布于澳大利亚、印度尼西亚和新几内亚等地的小种,目前处...
杨宇晨
文献传递
芒的多倍体诱导及其耐盐性研究
芒(Miscanthus sinensis)隶属于芒属(Miscanthus Anderss.),是禾本科的一类多年生高大草本纤维植物,因具有高光效、低呼吸、C02补偿低、生长快、适应性强、抗逆性强、生产力高等特点,作为...
杨宇晨
关键词:种子愈伤组织四倍体盐胁迫
文献传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