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小卫

作品数:21 被引量:41H指数:4
供职机构:华南农业大学人文与法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广州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文化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18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4篇语言文字
  • 3篇自动化与计算...
  • 2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0篇集韵
  • 10篇《类篇》
  • 10篇《集韵》
  • 3篇辞书
  • 2篇双轨制
  • 2篇网络符号
  • 2篇计算机
  • 2篇计算机技术
  • 2篇XML
  • 2篇XML建模
  • 1篇信息化
  • 1篇信息化背景
  • 1篇学术
  • 1篇学术研究
  • 1篇训诂
  • 1篇训诂学
  • 1篇意蕴
  • 1篇音韵
  • 1篇音韵学
  • 1篇入声

机构

  • 12篇华南农业大学
  • 8篇华中科技大学
  • 2篇北京大学
  • 1篇燕山大学

作者

  • 19篇杨小卫
  • 2篇曾立英
  • 1篇姜永超
  • 1篇尉迟治平
  • 1篇曾琪

传媒

  • 2篇华中科技大学...
  • 2篇语言研究
  • 2篇文教资料
  • 2篇三峡大学学报...
  • 1篇湖北社会科学
  • 1篇广西社会科学
  • 1篇辞书研究
  • 1篇三峡大学学报...
  • 1篇湖北师范学院...
  • 1篇湖南大众传媒...
  • 1篇江汉大学学报...
  • 1篇汉语学报
  • 1篇科技信息
  • 1篇湖南工业大学...

年份

  • 1篇2015
  • 1篇2013
  • 1篇2012
  • 3篇2010
  • 5篇2009
  • 1篇2008
  • 3篇2007
  • 2篇2006
  • 2篇2005
2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集韵》《类篇》“一曰”义初探被引量:2
2012年
《集韵》《类篇》中收有一些"一曰"义,是汉语词汇史研究的重要材料。假借、引申、通假是"一曰"义的最重要来源。《集韵》《类篇》中的"一曰"义反映出宋代人已经意识到语义的系统性,用"一曰"的形式区分本义和引申义、本义和假借义等。
杨小卫
关键词:《集韵》《类篇》
浅议“十八”
2010年
“十八”作为数词具有表数功能,用于确指时表示具体的数目,用于概指时则夸饰数量多、大;除此之外,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十八”与宗教、哲学、汉民族思维都有着密切的联系,蕴含着丰富的文化意蕴。
杨小卫
关键词:确指文化意蕴
网络聊天语言中的网络符号研究被引量:3
2005年
描述网络聊天语言中网络符号的构成与特点;分析网络聊天出现的原因以及它在进行时的语用功能,是探讨网络聊天未来发展趋势的重要方面。
杨小卫曾立英
关键词:网络符号
《广韵》姓氏辩证例——《广韵》校勘拾零之二被引量:1
2009年
《唐韵》是《广韵》所记姓氏的主要来源,《广韵》集唐五代《切韵》系韵书之大成,在研究工作中,必须对《广韵》和前代韵书的异同進行比较辩证,判明正误。这是《广韵》校勘的重要原则。
杨小卫尉迟治平
关键词:《广韵》《唐韵》辨证校勘
从“作格”角度谈主语系统的选择被引量:12
2005年
本文主要以作格为理论背景谈主语系统的选择情况。按照Dixon(1994)的观点,作格分为小句内作格和小句间作格。在小句内,根据S、A、O三者之间的语法关系,世界上的语言可以分为作格、宾格和分裂的系统三种类型,其中分裂的系统又包括分裂的主语系统和变动的主语系统两种类型。我们根据汉语的特点,发现汉语的作格动词以及很多及物动词在主语的选择上呈现变动的局面。小句间作格着重在小句的组合中,句法作格的类型有S/A中枢词转换,S/O中枢词转换和二者的综合,汉语是综合了这两种转换方式,随着信息展开的需要而铺展。
曾立英杨小卫
计算机技术在古代文献整理和学术研究中的应用——《集韵》的XML建模和处理被引量:1
2010年
引入XML技术,服务于古代文献整理和学术研究,是一个新的研究领域。我们以古代重要音韵学典籍《集韵》的XML建模和处理为例,展示了如何利用新的标注技术辅助古代文献整理和学术研究。
杨小卫
关键词:计算机技术《集韵》XML
《类篇》编排特色析论——基于“双轨制”辞书《集韵》《类篇》的对比分析被引量:1
2013年
《类篇》和其姐妹篇《集韵》是宋代"双轨制"辞书的重要代表。《类篇》的编排呈现了"相副施行"的"双轨制""篇韵"辞书的真实面貌;折射出宋人进步的辞书修撰理念;反映了宋代语言学领域的革新和进步;启示后来的学者科学、合理地利用古代"双轨制"辞书。
杨小卫
关键词:《类篇》双轨制
信息化背景下的网络符号初探被引量:2
2006年
网络符号是在信息化背景下出现的,它是信息化的产物,符合信息化的特征。网络符号的实质是类似于方言的群体语言。网络符号也有一个需要规范的问题。
杨小卫
关键词:信息化网络符号
略论《集韵》、《类篇》成书的条件被引量:1
2009年
《集韵》、《类篇》是宋代官修的韵书与字书,两书之所以能够成书于宋初,与宋代的历史背景有着密切的关系。宋代初年政局稳定,经济持续发展,国君重视文教事业,科举大兴,出版技术成熟,校勘事业繁荣,儒学复兴等一系列主客观因素促成两书的诞生。
杨小卫
关键词:《集韵》《类篇》成书
《集韵》、《类篇》反切比较中反映的入声消变
2010年
《集韵》、《类篇》反切比较反映宋初入声韵尾-p、-t、-k已经发生了明显的消变。同一韵摄内部入声的换用表明相同入声韵尾不同韵部韵母的主要元音已经相同或者相近,它们在宋初就已经开始合并;不同韵摄之间入声的换用表明不同入声韵尾的韵母也开始合流了。-p尾塞辅音弱化消变的有缉韵入声字,同时,咸摄三、四等与山摄三、四等入声字混同;-k、-t尾消变趋势是臻摄、山摄入声三、四等-t尾,与其主要元音相近的-k尾梗、曾两摄入声三、四靠拢混同。
杨小卫
关键词:《集韵》《类篇》入声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