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血管
  • 5篇动脉瘤
  • 3篇动脉
  • 3篇血管内治疗
  • 3篇颅内
  • 3篇脑血
  • 3篇脑血管
  • 2篇血管痉挛
  • 2篇烟雾病
  • 2篇预后
  • 2篇中动脉
  • 2篇栓塞
  • 2篇浅动脉
  • 2篇颞浅动脉
  • 2篇颅内动脉
  • 2篇颅内动脉瘤
  • 2篇脑血管痉挛
  • 2篇颈内
  • 2篇颈内动脉
  • 2篇成人

机构

  • 7篇吉林省脑科医...
  • 4篇中国医科大学

作者

  • 10篇杨彦昊
  • 4篇李宏宇
  • 3篇关俊宏
  • 3篇陈铎
  • 1篇王成林
  • 1篇李钢
  • 1篇曲圣涛
  • 1篇沈旭辉
  • 1篇杨涌杰
  • 1篇赵红宇

传媒

  • 1篇中风与神经疾...
  • 1篇中华神经外科...
  • 1篇中国神经精神...
  • 1篇中国冶金工业...
  • 1篇中西医结合心...
  • 1篇临床神经外科...
  • 1篇辽宁医学院学...
  • 1篇中国卫生标准...
  • 1篇中国继续医学...

年份

  • 1篇2019
  • 2篇2016
  • 1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08
  • 1篇2006
  • 2篇2005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搭桥联合颞肌贴敷术治疗成人烟雾病的临床分析被引量:11
2014年
目的采用Rankin score(mRS)评分及对照研究对成人烟雾病患者采用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搭桥术(STA-MCA)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分析评价。方法 23例烟雾病患者,采用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搭桥联合颞肌贴敷术(STA-MCA-EMS)进行治疗,应用改良mRS评分对手术前1d、手术后1周及手术后3月的神经系统功能进行评价分析。结果 23例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0,术后临床症状均有缓解;3例行双侧STA-MCA-EMS,20例为单侧手术;术后以MRA及CTA评估吻合口情况,通畅性均改善良好。手术前1 d、手术后1周、手术后3月的mRS评分分别为3.04±1.35分、2.89±1.64分、1.39±1.52分,术前1 d与术后1周的mRS评分无统计学差异,手术前1 d与术后3 m mRS评分统计学差异有显著性,术后1周与术后3月mRS评分统计学差异有显著性。全组病死率为0。结论 STA-MCA-EDAS是治疗成人烟雾病的有效方法。
杨彦昊李宏宇关振斌
关键词:烟雾病颞肌贴敷术
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搭桥术在成人烟雾病中的临床应用分析被引量:4
2013年
烟雾病(Moyamoya disease,MMD),是一种临床非常少见的慢性脑血管疾病,又名为自发性颅底动脉环闭症,以颈内动脉及其分支的渐进性闭塞,从而进展为颅底穿支动脉膨大,出现异常的代偿性血管网。在DSA中,这些血管网表现为烟雾样特征。
杨彦昊李宏宇关俊宏
关键词: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搭桥术烟雾病成人脑血管疾病颈内动脉穿支动脉
川芎嗪注射液联合尼莫地平治疗颅内动脉瘤术后脑血管痉挛的疗效及对血浆IL-6、TNF-α、ET-1、NO水平的影响被引量:20
2019年
目的探讨川芎嗪注射液联合尼莫地平治疗颅内动脉瘤(IA)术后脑血管痉挛(CVS)的临床效果及对血浆白细胞介素(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内皮素(ET)-1、一氧化氮(NO)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7年7月收治的82例IA术后CVS病人,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两组。对照组41例给予尼莫地平治疗,观察组41例在此基础上加用川芎嗪注射液治疗。记录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及血浆IL-6、TNF-α、ET-1、NO水平变化,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14 d后,观察组总有效率达92.7%,较对照组(75.6%)明显升高(P=0.034)。两组治疗14 d后MoCA评分、血浆NO水平较治疗前均显著升高(P<0.01),且观察组上升较对照组同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治疗14 d后血浆IL-6、TNF-α、ET-1水平均下降(P<0.01);且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不良反应率为14.6%,与对照组(9.8%)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川芎嗪注射液联合尼莫地平治疗颅内动脉瘤术后脑血管痉挛更能有效缓解病人症状体征,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改善认知功能,且安全可靠,可能与其改善血浆中IL-6、TNF-α、ET-1、NO水平有关。
杨彦昊李宏宇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脑血管痉挛川芎嗪注射液尼莫地平
非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特点
2008年
目的:探讨非动脉瘤性SAH的临床特点并与同期发现的动脉瘤性SAH相比较。方法:对同期发现的非动脉瘤性SAH44例与动脉瘤性SAH147例患者的临床表现、入院时的意识状况、Hunt and Hess分级、CT表现、3D-CTA或DSA检查、并发症以及预后等情况进行比较,总结非动脉瘤性SAH的临床特点。结果:非动脉瘤性SAH与动脉瘤性SAH相比临床过程、影像学表现、并发症发生几率及预后等存在明显差异。结论:非动脉瘤性SAH尤其是中脑周围非动脉瘤性SAH是SAH的一种特殊类型,临床过程轻微,并发症少且轻,预后较好。
曲圣涛关俊宏陈铎杨涌杰李钢杨彦昊
关键词:蛛网膜下腔出血动脉瘤预后
高龄颅内动脉瘤患者行血管内治疗后脑血管痉挛的临床分析被引量:5
2016年
目的分析高龄颅内动脉瘤行血管内治疗后的脑血管痉挛的发生情况。方法选取我院急诊手术救治的99例高龄颅内动脉瘤者为研究组,选取同期救治的98例中青年颅内动脉瘤患者为对照组,对比组间术后脑血管痉挛发生率、GOS评分和m RS评分结果。结果研究组术后脑血管痉挛发生率、m RS评分高于对照组,GOS评分低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中青年患者相比,高龄颅内动脉瘤患者在血管内治疗后更容易发生脑血管痉挛、神经功能恢复效果更差,建议临床重视防治。
杨彦昊
关键词:脑血管痉挛血管内治疗高龄
VEGF及PDGF在侵袭性垂体瘤中的表达及其相互关系的研究
目的 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DGF)在侵袭性垂体瘤和非侵袭性垂体瘤中的表达。以探讨其与肿瘤侵袭发生的关系及两者之间的相关性。 材料和方法 1切片选择: ...
杨彦昊
关键词:侵袭性垂体瘤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肿瘤侵袭血管生成
文献传递
DNA拓扑异构酶Ⅱα、PCNA在人脑星形细胞瘤中的表达及与预后生存的关系被引量:2
2005年
目的 研究DNA拓扑异构酶Ⅱα(Topo -Ⅱα)、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在中枢神经系统星形细胞瘤中的表达,并探讨其与肿瘤恶性程度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应用SABC免疫组化技术,检测32例星形细胞瘤ToPo Ⅱα、PCNA的表达,并针对其与恶性程度及预后生存状况的关系比较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星形细胞瘤Topo Ⅱα、PCNA的表达在低度恶性组与高度恶性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 1) ;Log rank检验及Kaplan Meier生存曲线分析显示,Topo Ⅱα、PCNA的表达强度与星形细胞瘤的预后生存时间呈显著的负相关性,Topo Ⅱα、PCNA的表达水平反映了星形细胞瘤患者的预后情况。结论 Topo Ⅱα、PCNA在中枢神经系统星形细胞瘤中的表达与其恶性程度相关,与患者的预后生存相关。联合检测二者的表达水平对判断肿瘤的恶性程度有一定的参考意义,同时,这两个因子可作为判断与预测星形细胞瘤患者预后的重要指标。
赵红宇陈铎关俊宏杨彦昊王成林
关键词:星形细胞瘤增殖细胞核抗原预后
颅内动脉瘤弹簧圈栓塞治疗的体会被引量:2
2008年
目的总结电解可脱弹簧圈(GDC360)治疗颅内动脉瘤的经验。方法采用血管内治疗技术治疗25例颅内动脉瘤患者,术后给予腰穿、抗血管痉挛治疗。结果100%栓塞11例,95%栓塞10例,90%栓塞4例。术后随访无死亡病例,患者功能进一步恢复,所有患者均无再次蛛网膜下腔出血。结论对颅内动脉瘤采取电解可脱微弹簧圈治疗及综合治疗措施能有效的改善患者的愈后,明显降低了患者死亡率和病残率。
李宏宇杨彦昊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电解可脱弹簧圈血管内治疗
92例颈内动脉床突旁动脉瘤的血管内治疗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分析颈内动脉床突旁动脉瘤应用血管内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诊治的184例颈内动脉床突旁动脉瘤病例作观察对象,观察组92例使用血管内治疗,对照组92例应用传统疗法,对比组间疗效、并发症和死亡率。结果观察组手术成功率、术后GOS评分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和死亡病例少于对照组,P均<0.05,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血管内治疗是颈内动脉床突旁动脉瘤安全、高效的疗法。
杨彦昊
关键词:动脉瘤血管内治疗
椎管内支气管源性囊肿一例报告被引量:4
2005年
沈旭辉杨彦昊陈铎关俊宏
关键词:肋部疼痛左季肋部病理征阳性膨出修补术肢体肌力左下肢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