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志勇

作品数:8 被引量:24H指数:3
供职机构:孝感市中心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肝炎
  • 4篇甲襞
  • 4篇甲襞微循环
  • 4篇肝硬化
  • 3篇血流
  • 3篇血流动力学
  • 3篇肝硬化患者
  • 2篇丹参
  • 2篇丹参注射液
  • 2篇动力学影响
  • 2篇毒性肝炎
  • 2篇血流动力学影
  • 2篇血流动力学影...
  • 2篇乙型
  • 2篇注射
  • 2篇注射液
  • 2篇慢性
  • 2篇慢性乙型
  • 2篇门脉
  • 2篇复方丹参

机构

  • 8篇孝感市中心医...

作者

  • 8篇杨志勇
  • 7篇刘腊香
  • 3篇江涛
  • 3篇秦如松
  • 3篇张冬平
  • 2篇李宏杰
  • 2篇刘胜勇
  • 2篇李学军
  • 2篇张泽波
  • 2篇任松

传媒

  • 4篇微循环学杂志
  • 1篇中国微循环
  • 1篇中国新药杂志
  • 1篇实用肝脏病杂...
  • 1篇中华全科医学

年份

  • 1篇2004
  • 1篇2003
  • 3篇2002
  • 1篇2000
  • 2篇1998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肝炎后肝硬化患者甲襞微循环的改变及分析被引量:4
1998年
杨志勇刘腊香
关键词:肝炎肝硬化甲襞微循环
复方丹参注射液对肝硬化患者甲襞微循环指标及肝门脉血流动力学影响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
2002年
目的探讨复方丹参注射液对肝硬化患者甲襞微循环及肝门脉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将同期住院的肝硬化患者60例 ,按2∶1随机分为治疗组 (40例 )与对照组 (20例 ) ,观察入院时3d内、治疗30d与治疗60d甲襞微循环部分指标及肝门脉血流动力学 ,观察指标有输入枝与输出枝管径 ,襻顶直径 ,微血流速度和门静脉内径 (Dpv)、脾静脉内径 (Dspv)、门静脉最大血流速度和平均血流速度 (Vpvx、Vpvm)、脾静脉最大血流速度和平均血流速度(Vspvx、Vspvm) ,同时计算出门静脉和脾静脉每分钟血流量(Qpv、Qspv) ,将所得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组在治疗前和治疗30d、60d与对照组相比 :输入枝管径、微血流速度、Dpv、Vpvx、Vpvm有极显著性差异 (P<0.01) ;输出枝管径、Dspv、Vspvx、Qpv有显著性差异 (P<0.05) ;而襻顶径、Qspv、Vspvm则无显著性差异 (P>0.05)。结论复方丹参注射液在降低门脉压的同时并不影响肝脏的血流供应 。
刘腊香张冬平刘胜勇任松江涛张泽波李宏杰李学军秦如松杨志勇
关键词:复方丹参注射液肝硬化患者肝门脉血流动力学
苦参素胶囊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TNF-α、IL-6和HBV标志物的影响被引量:1
2004年
目的 观察苦参素胶囊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 α、白细胞介素 6和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的影响。方法 将 47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 (轻度 2 8例、中度 17例、重度 5例 )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 3月、6月后采集静脉血作TNF α、IL 6、HBV标志物和肝功能的检测。结果 慢性乙型肝炎肝损害的程度与血清INF α、IL 6水平密切相关 ,肝损害越重其值升高越明显。经苦参素胶囊治疗 3个月后 ,其值下降明显 ,与治疗前相比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肝损害较轻者变化不明显 ,治疗前后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单用苦参素胶囊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eAg、HBVDNA转阴率较低 ,但肝功能复常率均在 80 %以上。结论 苦参素胶囊能显著降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炎性细胞因子INF α、IL 6水平 ,从而保护肝细胞膜的稳定性 ,有较好的降酶退黄作用 。
刘腊香杨志勇秦如松
关键词:苦参素胶囊慢性乙型肝炎血清TNF-ΑIL-6HBV标志物
肝炎后肝硬化并发症治疗体会
2003年
江涛杨志勇
关键词:肝硬化并发症善得定肝炎后肝硬化三腔二囊管肝硬化并发上消化道出血
发热类与非发热类传染病甲襞微循环的对比分析被引量:1
1998年
刘腊香杨志勇
关键词:传染病甲襞微循环
膦甲酸钠联合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临床疗效被引量:6
2000年
目的 :比较膦甲酸钠与干扰素联用和单用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方法 :选择慢性乙型肝炎患者 6 1例 ,分为联合组 2 3例和干扰素组 38例 ;联合组用膦甲酸钠 4.8g静滴 ,qd ,疗程 1月 ,合并用干扰素α 1b30 0万u ,im ,隔日 1次 ,疗程 3个月。干扰素组单用干扰素。以谷丙转氨酶 (ALT)、乙肝病毒标志物 (HBVM )、乙肝病毒DNA及前C区基因野生株和变异株为观察指标 ,比较不同治疗方案对指标的影响。结果 :治疗 3个月后联合组与干扰素组对慢性乙肝患者血清HBeAg/抗 HBe转换率分别为 47.8%和 2 8.9% (P >0 .0 5 ) ;对慢性乙肝患者血清HBV DNA的阴转率分别为 6 9.5 %和 34.2 % (P <0 .0 1) ;对慢性乙肝患者HBV前C区基因野生株与变异株总阴转率分别为 6 9.6 %和 36 .8% (P <0 .0 5 )。联合组对慢性乙肝患者的ALT的复常率及HBsAg滴度的降低均强于干扰素组。结论 :膦甲酸钠与干扰素联用有协同作用 ,其抗病毒疗效均优于单用干扰素组。
杨志勇张冬平刘腊香
关键词:前C区基因野生株变异株膦甲酸钠
病毒性肝炎门静脉血流动力学与若干甲襞微循环指标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3
2002年
目的 :探讨慢性肝炎和肝炎后肝硬化患者肝门静脉血流参数与甲襞微循环可测量指标之间有无相关性。方法 :将观察病例分为慢性肝炎组和肝硬化组二组 ,同时设对照组 2 0例 :主要观察指标为肝门静脉主干内径 (Dpv)、血流速度 (Vpv)、血流量 (Qpv)、和脾静脉内径 (Dav)、血流速度 (Vsv)、血流量 (Qsv)以及输入枝管径、输出枝管径、袢顶径和微血流速度 ,将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Dpc、Vpc、Qpv在三组之间相比均有极显著性差异 (P <0 .0 1 ) ;Dsv、Vsv、Qsv在正常对照组与肝硬化组之间相比 ,差异极显著 (P <0 .0 1 ) ;就输入枝和袢顶径而言 ,慢肝组与肝硬化组有极显著性差异 (P <0 .0 1 ) ;就微血流速度而言 ,三组之间有极显著性差异 (P <0 .0 1 )。结论 :肝硬化患者肝门静脉血流参数与甲襞微循环可测量指标之间有一定的相关性。
刘腊香杨志勇钟鸿剑
关键词:病毒性肝炎门静脉血流动力学甲襞微循环
复方丹参注射液对肝硬化患者甲襞微循环及肝门脉血流动力学影响的临床研究被引量:8
2002年
目的 :探讨复方丹参注射液对肝硬化患者甲襞微循环及肝门脉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将同期住院的肝硬化患者 6 0例 ,按 2∶1随机分为治疗组 ( 4 0例 )与对照组 ( 2 0例 ) ,观察入院时 3天内、治疗30天与治疗 6 0天甲襞微循环及肝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 ,主要有输入枝与输出枝管径、袢顶径、微血流速度和门静脉内径 (Dpv)、脾静脉内径 (Dspv)、门静脉最大血流速度和平均血流速度 (Vpvx、Vpvm)、脾静脉最大血流速度和平均血流速度 (Vspvx、Vspvm) ,同时计算门静脉和脾静脉每分钟血流量 (Qpv、Qspv) ,将所得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治疗组在治疗前和治疗 30天、6 0天与对照组相比输入枝管径、微血流速度、Dpv、Vpvx、Vpvm有极显著性差异 (P <0 .0 1) ;输出枝管径、Dspv、Vspvx、Qpv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而袢顶径、Qspv、Vspvm则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结论 :复方丹参注射液在降低门脉压的同时并不影响肝脏的血流供应 。
刘腊香张冬平刘胜勇任松江涛张泽波李宏杰李学军秦如松杨志勇
关键词:复方丹参注射液肝硬化甲襞微循环肝门脉血流动力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