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玉海
- 作品数:20 被引量:144H指数:7
- 供职机构:山东大学第二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静脉注射Gd-DTPA肝脏局灶性病变弥散加权成像的定量对照研究被引量:1
- 2015年
- 目的:探讨静脉注射Gd-DTPA前后肝脏局灶性病变(FLLs)弥散加权成像(DWI)的信噪比(SNR)、对比噪声比(CNR)及表观弥散系数(ADC)值的变化。方法:26例26个病灶中,肝脏海绵状血管瘤6个,肝细胞癌20个。所有病灶静脉注射Gd-DTPA前后分别进行DWI检查,b值600s/mm2。病灶的SNR、CNR在DWI测量及计算得出,ADC值的测量在ADC图完成。结果:静脉注射Gd-DTPA后病灶的SNR、CNR均增大,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36,P=0.008)。病灶的ADC值减小,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9)。结论:尽管静脉注射Gd-DTPA后FLLs的DWI图像质量有所提高,但是FLLs的ADC值显著减小,从ADC值定量研究考虑,DWI应在注射Gd-DTPA前进行。
- 郭卫华赵素红杨玉海李朝华邵广瑞
- 关键词:肝脏局灶性病变磁共振成像弥散加权成像表观弥散系数
- 螺旋CT仿真内窥镜对早期诊断膀胱肿瘤价值的探讨被引量:1
- 2003年
- 目的:研究螺旋CT仿真内窥镜技术(CTVE)在早期诊断膀胱肿瘤中的价值。方法:通过导尿管抽出尿液后向膀胱内注入气体行螺旋CT扫描,图像传至工作站行三维仿真膀胱镜重建。盲法评价CTVE和横轴位图像显示膀胱内肿瘤结节病变检出数量的差异,以及两种方法提供的信息情况。结果:20例中CTVE发现膀胱肿瘤18例,而轴位像仅发现14例。横断面图像检出26个结节,CTVE检出31个结节,两者有差异(P<0.05)。CTVE的敏感性和阴性预测值均为100%;横断面图像的敏感性和阴性预测值仅为77.8%和33.3%。5个直径≤5mm的结节轴位像均漏诊。结论:CTVE为一种无创检查,无盲区,可准确显示直径≤5mm的膀胱肿瘤;膀胱充气状态螺旋CT横断面图像可准确显示膀胱壁的增厚等异常;两者结合可为膀胱肿瘤的早期发现和合理治疗提供准确信息。
- 赵素红刘庆伟崔允峰赵先华杨玉海修建军
- 关键词:膀胱肿瘤螺旋CT内窥镜术
- 多层螺旋CT曲面重建对输尿管扩张性疾病的临床应用价值被引量:5
- 2005年
-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曲面重建(curvedmulti-planarreconstructions,CMPR)在输尿管扩张性疾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患侧肾功能严重受损的输尿管扩张性疾病33例,手术前均行超声(USG)、静脉尿路造影(IVU)和多层螺旋CT增强检查,多层螺旋CT检查于静脉注射对比剂2~5min后行薄层容积扫描,经独立工作站后处理获得患侧输尿管的CMPR图像。结果:USG发现33例均患侧输尿管积水,但显示梗阻部位及病变不理想;IVU示患侧输尿管未显影;CMPR图像均清楚地显示了输尿管的扩张程度、梗阻部位、病变形态及其与周围组织之间的毗邻关系。结论:多层螺旋CT曲面重建在评价已有患侧肾功能严重受损、IVU检查输尿管未显影的输尿管扩张性疾病上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 杨玉海刘庆伟邵广瑞李轶忻赵素红祖德贵
- 限局性机化性肺炎的CT诊断和鉴别诊断被引量:1
- 2001年
- 刘庆伟崔允峰杨玉海郭卫华修建军
- 关键词:CT诊断
- 周围型小肺癌CT征象分析被引量:23
- 2001年
- 目的 探讨直径≤ 2cm的周围型小肺癌的CT表现及其诊断。方法 对 38例经病理学证实的小肺癌的CT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圆形或类圆形结节 2 3例 ,不规则结节 15例 ,有分叶 35例 ,细短毛刺或毛刺 2 4例 ,空泡征 9例 ,胸膜凹陷 15例 ,邻近胸膜增厚 2例 ,邻近血管聚拢或 /和引流血管 2 1例。结论 HRCT及薄层增强扫描有助于显示小肺癌的特征 ,其邻近血管改变及增强后时间密度变化的价值尚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 崔允峰刘庆伟杨玉海赵素红李庆国
- 关键词:周围型小肺癌CT
- 螺旋CT仿真内窥镜评价膀胱结节的动物实验研究
- 2003年
- 目的:评价螺旋CT横断面和仿真内窥镜图像显示膀胱结节的能力和膀胱螺旋CT仿真内窥镜的最佳扫描参数。方法:于狗膀胱的不同位置造成6个5mm直径结节,膀胱充气后应用4组不同的扫描参数对其进行扫描,盲法评价图像质量、比较CT横断面和仿真内窥镜图像显示膀胱结节的异同。并统计处理其结果。结果:横断面和螺旋CT仿真内窥镜(CTVE)均显示出6个结节;层厚5mm,进床速度9mm/s,重叠率50%,标准重建可获得满意的图像质量,同时具有较低的X线剂量。结论:螺旋CT横轴位和CTVE图像相结合将成为显示膀胱肿瘤的有效方法之一。
- 赵素红刘庆伟修建军宋鸿彬杨玉海李艳崔允峰
- 关键词:膀胱肿瘤仿真内窥镜
- 原发性肺隐球菌病临床CT表现被引量:15
- 2002年
-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肺隐球菌病的临床与CT诊断。方法 :回顾分析了 4例经病理证实的原发性肺隐球菌病的临床及CT表现 ,并结合文献复习进行讨论。结果 :上、下肺各 2例 ,查体发现 1例 ,3例有轻微的呼吸道症状 ,1例伴低热及乏力。CT表现除 1例呈类圆形外 ,3例为不规则肿块 ,边缘不规整 ,1例有浅分叶。 4例均位于肺的边缘部分并靠近胸膜。结论 :原发肺隐球菌病以孤立性结节为最多见 ,结节大小不等 ,形态不规则 ,部分病人可有厚壁空洞 ,且绝大多数位于肺外带及胸膜下 。
- 崔允峰刘庆伟修建军杨玉海赵素红李飞刘波
- 关键词:肺隐球菌病X线计算机体层摄影术CT
- 不规则骨骨折螺旋CT三维重建与X线平片对照研究被引量:18
- 2004年
- 目的:评价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对不规则骨骨折应用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对照分析了46例不规则骨骨折的X线平片、螺旋CT多层面容积重建(MPVR)和表面遮盖显示(SSD)图像。结果:46例中,髋骨7例、坐骨1例、耻骨4例、腕骨3例、肩胛骨7例、锁骨6例、跗骨9例、颜面骨6例和髌骨3例。X线阳性诊断率仅41.3%,可疑、假阳性及假阴性高达58.7%。结论:螺旋CT的MPVR及SSD三维重建技术对不规则骨骨折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 崔谊刘庆伟杨玉海赵先华李飞孙宪昶秦涛
- 关键词:不规则骨骨折螺旋CTX线平片三维重建技术
- 螺旋CT对正常成人下腰椎侧隐窝的研究被引量:7
- 2004年
- 目的:研究正常人下腰椎侧隐窝的形态和测量方法,探讨对侧隐窝狭窄的诊断?方法:采用尸体标本解剖与螺旋CT多层面容积重建和表面遮掩显示相结合方法对侧隐窝进行观察,选择椎体上1/4横断面作为研究平面,测量120例下腰椎双侧侧隐窝矢状径?椎管正中矢状径,计算椎管正中矢状径与双侧侧隐窝矢状径的比值,分析其相互关系?结果:下腰椎侧隐窝分三型:三角型?三叶草型和牛角型;正常成人双侧侧隐窝矢状径不对称,右侧略大于左侧(P<0.05),椎管正中矢状径与双侧侧隐窝矢状径的比率相对恒定(P>0.05),正中/右侧=3.93,正中/左侧=4.03?结论:椎体上1/4横断面为侧隐窝入口平面,利用矢状径比值的方法来判断侧隐窝狭窄具有科学性?
- 孙宪昶刘庆伟李振平刘树伟赵素红杨玉海
- 关键词:X线计算机成年人
- 螺旋CT三维重建评价膝关节创伤的临床应用价值被引量:12
- 2004年
- 目的 :研究螺旋CT三维成像评价膝关节创伤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5 5例临床可疑骨折的膝关节创伤者 ,均行X线摄片和螺旋CT三维重建检查 ,由两名以上有经验的放射科医生对图像进行双盲法分析。均经临床随访确诊。螺旋CT扫描范围 5~ 15cm ,扫描层厚 3~ 5mm ,进床速度 6~ 9mm/s,36 0°/s扫描。将原始数据重建为 2~ 3mm层厚 ,1~1 5mm间隔 (重叠率 5 0 % )。将重建后图像传至独立工作站 ,应用多层面容积重建 (MPVR)和表面遮盖显示 (SSD)。结果 :5 5例膝关节创伤病人 ,临床表现或X线平片怀疑骨折 ,最后由螺旋CT及其三维重建发现 35例病人有骨折 ,共 4 5处 ,其中胫骨平台 15例、髁间隆突 12例、股骨内侧髁 7例、腓骨小头 6例、髌骨 5例 ,MPVR和SSD图像结合均提供了准确的影像诊断 ,均清晰地显示了骨折的形状、断端的错位以及碎骨片的分离等情况。结论 :螺旋CT三维重建是膝关节创伤重要的补充检查手段 ,可以进一步证实或排除骨折 ,明显提高了诊断的准确性 ,可以对骨折部位立体、直观地显示 。
- 杨玉海崔谊崔允峰赵素红郭卫华宋磊
- 关键词:膝关节创伤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