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玲 作品数:19 被引量:52 H指数:3 供职机构: 南方医科大学 更多>> 发文基金: 佛山市医学类科技攻关项目 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 广东省佛山市卫生局立项课题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温水浸泡穿刺部位在输液困难患儿穿刺中的应用分析 被引量:1 2017年 我院是一所专门针对妇女和儿童的专科医院,急诊科输液室90%都是儿科患者,而急诊科输液室80%的纠纷源于患儿输液未一次穿刺成功[1]。在我科进行输液的患儿多数是因为上呼吸道感染引起的发热、轮状病毒感染引起的腹泻等疾病致使末梢循环不良,出现静脉不显现、不充盈,导致穿刺时不能一次成功。针对这种状况,笔者在静脉穿刺前用温水浸泡穿刺部位,能快速缓解血管状况,明显提高穿刺成功率。现报道如下。 何家伟 史艳杰 杨玲 陈晓辉关键词:输液 穿刺 温水浸泡 HBV基因型和前C基因变异与慢加急性肝衰竭相关性的研究 背景/目的乙型病毒性肝炎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HB-ACLF)是我国常见的肝衰竭形式,其致病机制还不完全清楚。有关乙型肝炎病毒(HBV)基因变异与急性肝衰竭发病关系的研究较多,但病毒变异背景与HB-ACLF发病关系的研究相... 马世武 杨玲 胡小雄 肖蕾 黄璇 侯金林关键词:慢加急性肝衰竭 基因变异 发病机制 文献传递 缓释型氟伐他汀和速释胶囊型氟伐他汀对高脂血症患者动脉僵硬度影响的比较 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探讨缓释型氟伐他汀和速释胶囊型氟伐他汀对高脂血症患者动脉僵硬度的影响。方法将139例混合型高脂血症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速释胶囊型氟伐他汀组(68例)和缓释型氟伐他汀组(71例)。速释胶囊型氟伐他汀组给予氟伐他汀40 mg,口服,2次·d-1,治疗12周;缓释型氟伐他汀组给予缓释型氟伐他汀80 mg,口服,1次·d-1,治疗12周。用SphygmoCor动脉脉搏波分析仪测定2组患者脉搏波传导速度(PWV)及增强指数(AIx)值,观察其数值的变化。结果缓释型氟伐他汀组治疗后,AIx及PWV数值均较速释胶囊型氟伐他汀组明显降低(均P<0.05)。结论与速释胶囊型氟伐他汀相比,缓释型氟伐他汀更有效地降低动脉僵硬度。选择使用缓释型氟伐他汀治疗混合型高脂血症患者是较为合适的治疗方案。 薛世荣 杨泽福 杨玲 邹军关键词:高脂血症 脉搏波传导速度 乙型肝炎病毒变异与慢加急性肝衰竭发病关系的研究 背景:
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是世界范围内导致病毒相关性慢性肝脏疾病最常见的因为之一。据估计全世界约有3亿慢性HBV携带者,我国的HBV感染者约为1.2亿。慢性HBV感染可引... 杨玲关键词:乙型肝炎病毒 慢加急性肝衰竭 细胞免疫 发病学 文献传递 餐后血糖控制不佳增加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无复流现象 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观察餐后血糖控制不佳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PCI)后发生无复流(NO—reflow)现象的影响及机制。方法:行急诊PCI的患者于冠状动脉抽血测定血浆内皮素的浓度、糖化血红蛋白比例。将并发急性心肌梗死的糖尿病患者急诊开通梗死相关血管者按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分为3组。糖化血红蛋白介于6.5%~7.3%者为L组:糖化血红蛋白介于7.4%~8.3%者为M组:糖化血红蛋白高于8.4%者为H组。对各组无复流发生情况、内皮索浓度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共观察170例患者,34例患者发生无复流现象,发生率20%。L组与M组相比。X^2=3.72,P=0.054;L组与H组相比,X^2=5.38,P=0.02;M组与H组相比,x0=0.096,P=0.757。L组患者血浆内皮素为(2320.5±352.7)pg/mL;M组患者血浆内皮素为(1203.7±113.1)pg/mL;H组患者血浆内皮素为(1215.1±237.3)pg/mL。L组血浆内皮素水平显著高于其他两组(F=5.998,P=0.003)。结论:餐后血糖控制不佳较空腹血糖控制不佳更易导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PCI治疗后无复流现象的发生。其可能机制为餐后血糖控制不佳更易损伤血管内皮系统。 叶虹 杨泽福 万建平 黄景文 罗韶金 杨玲 薛世荣 蔡德鸿关键词:糖化血红蛋白 无复流 经皮介入治疗 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无症状颈动脉斑块消退作用比较 被引量:15 2008年 目的采用颈动脉超声观察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无症状颈动脉斑块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参加健康体检时经彩超检查发现有颈动脉斑块的观察病例64例,分为低剂量组(阿托伐他汀10mg/d),高剂量组(阿托伐他汀40mg/d),共服药6个月,观察用药前、3个月和6个月时血脂变化情况、内-中膜厚度(IMT)及药物的副作用。结果与治疗前比较,10mg阿托伐他汀治疗3个月后,LDL-C呈显著性下降(P<0·05),而TC,IMT无明显变化;6个月后TC,LDL-C下降呈显著性差异(P<0·05),且LDL-C水平比3个月时也呈显著性下降,而IMT下降没有显著性差异;服用40mg阿托伐他汀3个月,TC,LDL-C即呈显著性下降(P<0·05),IMT下降虽然没有显著性差异,但呈下降趋势;6个月后,TC,LDL-C及IMT下降均呈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之间比较,3个月时高剂量治疗组LDL-C,IMT下降有显著性差异(P<0·05),6个月时TC,LDL-C,IMT下降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高剂量治疗组中有1例观察者于6个月后出现肝脏转氨酶轻度增高,但未达两倍。结论低剂量阿托伐他汀的治疗强度是不够的,坚持服用高剂量阿托伐他汀,可以在降脂的同时,达到稳定与消退斑块的作用,同时也是安全的。 杨玲 薛世荣关键词:阿托伐他汀 颈动脉斑块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他汀类药物降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浆内皮素及无复流现象 被引量:9 2011年 目的观察服用他汀类药物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浆内皮素及急诊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PCI)后发生无复流(no-reflow)现象的影响。方法行急诊PCI的患者于冠状动脉抽血测定内皮素的浓度。将急诊开通梗死相关血管的患者分为未使用他汀类药物亦无no-reflow发生组(NSNN组)、未使用他汀类药物但有no-re-flow发生组(NSN组)、使用他汀类药物但无no-reflow发生组(SNN组)、使用他汀类药物但有no-reflow发生组(SN组)。对各组no-reflow发生情况、内皮素浓度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NSNN组88例(54.66%),NSN组19例(11.80%),SNN组52例(32.30%),SN组2例(1.24%)。使用他汀类药物治疗组发生no-reflow现象比例显著低于未使用他汀类药物治疗组(P=0.013)。未发生no-reflow现象组患者(NSNN组、SNN组)血浆内皮素浓度显著低于发生no-reflow现象组患者(P<0.0001);SNN组患者血浆内皮素显著低于NSNN组(P=0.047);SN组患者血浆内皮素水平同NSN组差异无显著性(P=0.147)。结论他汀类药物可以显著改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PCI治疗无复流现象的发生,可能降低AMI患者体内内皮素浓度。 黄景文 杨泽福 罗韶金 万建平 杨玲 薛世荣 汤群英关键词:他汀 经皮冠脉介入 无复流 内皮素 番茄红素抑制香烟烟雾提取物刺激巨噬细胞所致的炎症反应 被引量:3 2018年 【目的】探讨番茄红素对香烟烟雾提取物(CSE)所诱导的人单核细胞株(THP-1)巨噬细胞炎症因子生成的影响及其作用的分子机制。【方法】用100μg/L佛波酯(PMA)诱导THP-1细胞48 h,使其分化为巨噬细胞后,分为空白组、CSE组和CSE+不同浓度番茄红素组(0.5、1和2μmol/L)。采用ELISA法检测THP-1巨噬细胞培养基中白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含量,荧光探针DCFH-DA测定细胞内活性氧(ROS)生成水平,Western-blotting检测核p65的蛋白表达量。【结果】CSE诱导THP-1巨噬细胞后,IL-6和TNF-α合成释放水平升高,番茄红素可降低CSE诱导引起IL-6和TNF-α生成水平升高。CSE刺激后细胞内ROS生成及核p65蛋白表达增加,核因子-κB(NF-κB)活化,番茄红素可拮抗以上作用,阻止NF-κB活化。【结论】番茄红素能够有效抑制CSE诱导THP-1巨噬细胞炎症反应,该作用主要通过阻断CSE诱导细胞内ROS生成进而抑制NF-κB依赖的炎症因子IL-6和TNF-α分泌发挥的,这可能是番茄红素抑制吸烟导致的炎症反应的作用机制之一。 邹军 刘俊强 袁凤新 杨玲 黄景文 罗韶金 冯丹关键词:番茄红素 香烟烟雾提取物 炎症 核因子-ΚB 活性氧 冠心病患者纤溶活性功能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观察冠心病患者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AI-1)水平的变化,探讨纤溶活性功能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冠心病患者151例,其中稳定型心绞痛(SA)47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50例,急性心肌梗死(AMI)54例。采用ELISA法测定血浆t-PA、PAI-1浓度,并计算PAI-1/t-PA比值(P/T比值),比较不同类型冠心病患者上述3个指标的均数。结果血浆t-PA浓度比较,UA组患者低于SA组(P<0.01);AMI组低于SA组(P<0.01)。血浆PAI-1浓度比较,UA组患者高于SA组(P<0.01);AMI组高于SA组(P<0.01)。血浆P/T比值比较,UA组患者高于SA组(P<0.01);AMI组高于SA组(P<0.01)。结论纤溶活性功能减低是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重要病理生理基础之一,监测纤溶活性功能可有助于ACS的预警报告和指导ACS的防治。 杨玲 黄景文 罗韶金 薛世荣 杨泽福 潘伟关键词:冠心病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 不稳定斑块 大株红景天注射液在PCI导致的对比剂肾病中的预防作用研究 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探讨大株红景天注射液预防对比剂肾病(CIN)的临床效用。方法:将拟行择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治疗的患者386例,随机分为大株红景天组(193例)及对照组(193例)。所有患者在术前12 h开始静脉输注0.9%氯化钠溶液(1 m L·h-1·kg^(-1)),持续至术后12 h。同时对照组术前3天起静滴生理盐水(250 m L QD)至术后3天为止。大株红景天组则在水化的基础上加用大株红景天注射液,术前3天起静脉滴注(大株红景天注射液10 mg·250 m L^(-1)QD),至术后3天为止。入院时及术后测定BUN、Scr、Cys C、Ccr、GFR,并比较两组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的主要基线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大株红景天组及对照组两组患者术后血BUN、Scr、Cys C较术前均升高(P均<0.05),而血Ccr、GFR较术前降低(P<0.05)。对照组患者术后血BUN、Scr、Cys C较大株红景天组术后明显升高(P<0.05),对照组对比剂肾病发生率高于大株红景天组(5.6%vs 2.5%)。结论:大株红景天注射液对进行PCI术的患者发生CIN有一定的预防作用。 薛世荣 黄景文 罗韶金 杨玲 杨泽福 潘伟 邹军关键词:PCI 对比剂 对比剂肾病 大株红景天注射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