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霄

作品数:8 被引量:43H指数:4
供职机构:郑州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动脉
  • 4篇血小板
  • 3篇弹力
  • 3篇心脏
  • 3篇血栓
  • 3篇血栓弹力图
  • 3篇术后
  • 3篇体外循环
  • 3篇外循环
  • 2篇动脉旁路
  • 2篇动脉旁路移植
  • 2篇动脉旁路移植...
  • 2篇心脏病
  • 2篇血小板减少
  • 2篇移植术
  • 2篇凝血
  • 2篇旁路移植
  • 2篇旁路移植术
  • 2篇主动脉
  • 2篇主动脉夹层

机构

  • 8篇郑州人民医院
  • 1篇郑州颐和医院

作者

  • 8篇杨霄
  • 4篇谢辉
  • 3篇杨国强
  • 3篇李玉杰
  • 2篇郭娟
  • 2篇孟丽
  • 2篇杨霞
  • 1篇郭凯
  • 1篇杨再珍
  • 1篇丁志威
  • 1篇陈国勇
  • 1篇温永金
  • 1篇曹巍
  • 1篇杨霞
  • 1篇王世强

传媒

  • 2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心肺血管病杂...
  • 1篇当代医学
  • 1篇中国老年学杂...
  • 1篇临床医学
  • 1篇医药论坛杂志
  • 1篇中国现代医生

年份

  • 3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1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D-二聚体对发病24小时内的主动脉夹层的诊断价值被引量:7
2011年
目的探索血浆D-二聚体对发病24 h内的主动脉夹层的诊断价值。方法 2009年10月至2011年3月抽取发病24 h内的35例主动脉夹层患者静脉血,用免疫过滤胶体金显色反应法检测血浆D-二聚体。结果 D-二聚体检测值范围0.40~15.90μg/ml,平均(4.76±4.05)μg/ml。采用0.5μg/ml作为判定标准,33例升高,有2例<0.5μg/ml,均为B型主动脉夹层,增强CT表现为主动脉壁间血肿。结论 D-二聚体阴性可以作为发病24 h内的主动脉夹层的排除指标。
杨霄王克学
关键词:D-二聚体主动脉夹层
Fontan手术后儿童的血栓弹力图被引量:3
2015年
Fontan手术(Fontan procedure)是治疗复杂先天性心脏病的重要术式,主要用于功能性单心室。Fontan手术几经改良,目前主要应用的是全腔肺动脉连接术。栓塞是Fontan手术后重要的并发症之一,发生率达3%~33%,因此,Fontan手术后患者常被冠以“高凝血症”[1]。血栓弹力图(thmmboelastography,TEG)能反映凝血过程全貌[2]。本研究对Fontan手术后的儿童做血栓弹力图检测,以期发现Fontan手术后儿童血栓弹力图的规律。
杨霄杨国强孟丽
关键词:血栓弹力图FONTAN手术复杂先天性心脏病功能性单心室高凝血症
心脏瓣膜置换术后血小板减少的发生规律和影响被引量:4
2017年
目的:探索心脏瓣膜置换术后血小板减少的发生规律和影响。方法:连续完成初次瓣膜置换手术256例,其中二尖瓣或主动脉瓣单瓣膜置换213例,二尖瓣和主动脉瓣双瓣膜置换43例;风湿性病变145例,非风湿性病变111例。术前血小板计数均≥100×109/L,术后第1周反复复查血小板计数,记录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呼吸机辅助时间和重症监护室滞留时间。术后3个月随访血小板计数。结果:(1)术后1周内发生血小板减少(<100×109/L)113例,发生率43.7%,体外循环时间、呼吸机辅助时间和ICU滞留时间较非血小板减少者延长;(2)生物瓣单瓣膜置换35例,血小板减少28例,发生率80%,机械瓣单瓣膜置换178例,发生62例,比率34.8%,两组比较,P=0.000;(3)双机械瓣膜置换的血小板减少发生率53.5%,与单机械瓣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9);(4)风湿性病变组血小板减少发生率54.5%,非风湿性病变组发生率3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5)血小板减少组死亡2例,非血小板减少组无死亡,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94);(6)术后3~6个月共随访到252例患者,占应随访的99.2%,均未见血小板减少。结论:体外循环时间延长、使用生物瓣、双瓣膜置换、风湿性病变易发生血小板减少,血小板减少者的呼吸机辅助时间和重症监护室滞留时间更长。
杨霄杨再珍杨霞谢辉李玉杰
关键词:心脏瓣膜假体植入血小板减少心肺转流术
低主动脉夹层评分联合D-二聚体阴性对排除急性主动脉夹层诊断的价值被引量:15
2017年
目的评估低主动脉夹层评分联合D-二聚体阴性对排除急性主动脉夹层诊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25例以"胸痛"为主诉、距第一次胸痛时间14 d内、做了主动脉夹层评分和D-二聚体检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共确诊106例急性主动脉夹层,评分0分的258例中发现1例,评分1分的191例中有40例,高评分组(2分和3分)的76例患者中有71例。D-二聚体在0分组的阴性预测值为100%,在1分组的阴性预测值为98.6%,包括0分和1分在内的低主动脉夹层评分组阴性预测值为99.6%,阳性预测值为22.3%。结论高主动脉夹层评分有助于确诊急性主动脉综合征,对于"低可能性"评分的患者若D-二聚体阴性能比较安全的排除急性主动脉夹层,阳性需要进一步做主动脉影像学检查。
杨霄杨霞谢辉王世强李玉杰
关键词:D-二聚体急性主动脉夹层
血栓弹力图分析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围术期的凝血功能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采用了能反映凝血过程全貌的血栓弹力图(TEG)作为主要方法,结合血小板计数,分析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围术期的凝血功能。方法选取在心外科行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连续135例患者,无手术死亡和中转体外循环下手术。于入手术室后、入ICU时和术后24 h 3个时间点分别采全血,做TEG和血小板计数,分析比较3个点的数值的变化。结果入ICU时和术后24 h的R时间、最大幅度和血小板计数较术前减少,LY30较术前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入ICU时和术后24 h的这4项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有3例患者入ICU时和术后24 h均为LY30>8%,提示存在高纤溶状态。K时间和α角度各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非体外循环下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部分患者处于高凝状态,少数出现高纤溶状态;术后24 h凝血功能和血小板计数较术后无明显变化。
杨霄杨国强郭娟闫烨丁志威
关键词:血栓弹力图血小板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婴幼儿心脏术后血小板减少的影响因素和后果
2017年
目的探索婴幼儿心脏术后血小板减少发生的影响因素和后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7年7月郑州人民医院收治的3岁以下的婴幼儿心脏手术128例,其中体外循环下手术94例,包括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24例,同期行非体外循环下心脏手术34例,术后1周内反复复查血小板计数。结果体外循环下手术发生血小板减少(<100×10~9/L)31例,非体外循环下手术无发生。体外循环下手术24例紫绀型心脏病中13例发生,非紫绀型70例中18例发生,P=0.011。计量资料用四分位数表示,血小板减少组的年龄8(4~13)个月、体质量6.5(4.5~9)kg、主动脉阻断时间51(41~100)min、体外循环时间78(65~152)min、呼吸机辅助时间21(7~46)h、ICU滞留时间90(45~115)h与体外循环术后非血小板减少组的12(7~17)个月、9(8~11)kg、41(36~49)min、69(60~83)min、6(5~20)h、38(19~89)h相比,P均<0.05。结论体外循环、紫绀、年龄小、体质量轻、体外循环时间长和主动脉阻断时间长易于发生血小板减少,血小板减少患儿易出现呼吸机辅助时间和ICU滞留时间延长。
杨霄杨霞谢辉李玉杰温永金
关键词:血小板减少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体外循环
110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患者围术期的血栓弹力图被引量:5
2015年
目的应用血栓弹力图比较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和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围术期的凝血功能,结合血小板计数,分析体外循环对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 2013年6月~2014年7月行单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110例患者,随机分为非体外循环组52例和体外循环组58例,于入手术室后、入ICU时和术后24 h 3个时间点分别采全血,作血栓弹力图和测定血小板计数。结果入ICU时血栓弹力图的3个参数,R时间[非体外循环组(5.88±1.51)min,体外循环组(4.76±1.35)min,P=0.0001]、最大幅度[(57.6±10.1)mm,(51.3±9.2)mm,P=0.0009]及Lysis 30[(0.88±0.25)%,(1.22±0.38)%,P=0.0000],和血小板计数[(112±35)×10^9/L,(93±30)×10^9/L,P=0.0227)]在两组间有差异,但术后24 h差异消失。结论体外循环对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的凝血功能有一定的影响,但持续时间不超过术后24 h。
杨霄杨国强孟丽
关键词:血栓弹力图血小板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血清降钙素原水平在肝移植术后并发肺部感染患者中的诊断价值被引量:8
2014年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PCT)的检测对肝移植术后细菌性中老年肺炎患者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2例行肝脏移植术后并发肺部感染的中老年患者,将其分为细菌性肺炎感染组和非细菌性肺炎感染组。提取两组患者发热初期及48 h血清,检测PCT和C反应蛋白(CRP)浓度,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价并比较两组敏感性和特异性差异。结果 PCT在肝移植术后并发细菌性肺炎患者与非细菌性肺炎患者中的水平有统计学差异(P<0.05),CRP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ROC曲线表明细菌性肺炎组和非细菌性肺炎组发热初期PCT和CRP敏感性及特异性均较差;但患者病情发展48 h后,PCT比CRP表现出更好的敏感性和特异性(100%vs 86%,87%vs 71%,P<0.05)。结论 PCT比CRP更能灵敏地检测到肝移植术后患者细菌性肺炎的发展及预后。
郭娟陈国勇杨霄谢辉郭凯曹巍
关键词:肝移植降钙素原细菌感染
共1页<1>
聚类工具0